书城风水占卜运程学
5426700000045

第45章 运程学教你趋吉避凶六大法 (1)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面临着富贵贫贱、吉凶祸福,如果你正红运当头、春风得意,那么本章将助你再展万里宏图;如果你正被厄运缠身、举步维艰,那么本章将助你从逆境中奋起,重振雄风,盘旋于九霄云上。

多行善事可免“祸”

中国有这样的讲究:人若善良,福虽未到,但祸早已远去,人若凶恶,祸还没到,福早已离开。心好命才能好,会一直到老;命好但心不好,那么福也会变成灾,难逃征兆;心好但命不好,祸也会变成福;心命都不好,既遭殃也夭折。心可以挽救命,只要讲道。命是心造就的,祸福是自找的,信命但不修心,那么再好的命也恐怕是虚的。修心也要听命,天地自然会保护你。做好事不讲求回报,那才是真善,行善不如心善,心善才是真善。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此话不假,一个人如果能够具备善心而且尽量帮助别人,则纵然不去祈求改运,运程也似乎会在冥冥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转变。

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姓蔡的女士,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先生在一家公立的医院当医师,他们夫妇平时的收入虽然很不错,不过为了充实自己的医院设备,并且经常从事各种救济贫困、奖助学生,以及其他一些慈善工作,每月开销也很大,但为了节省开销,她从来不雇人洗衣、煮饭和清理家务,这些繁重的工作都由她一个人负责。

为了节省每天伙食的开销,她在市场买菜时也大都要到处问明价钱,再选择最合理的加以购买,如果要买新衣服,大都在路边摊上购买。过去她是某协会的会员,由于经常要缴纳巨额的会费,并且还要参加许多费时的活动,因此后来就毅然退出该会,以便节省无谓的开销和交际。

此外,她一向都认为出国观光旅行虽然很有趣,然而每一次的花费实在不小,如果能够节省这些开销,而且将它们用到慈善的活动上,则不知道将有多少不幸的人因此可以得到救助和照顾,多少可怜的孤儿可以获得接济和快乐,因此她从来不轻易出国,也绝不羡慕别人到世界各地去观光,因为她认为只要能够多帮助比我们不幸的人,心情就很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比吃山珍海味、穿貂皮大衣、住豪华别墅、驾进口名车所得到的快乐更为持久,也更有意义。

此外,她如果发现自己医院中的病患经济困难便尽量在医药费上予以优待或减免,如果患者有心理上的问题,她也常常根据自己专长的知识免费给予心理上的辅导。

由于她平日的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因此运程发生改变:其父亲安然度过某一年的“大劫”,自己两次遭遇严重的车祸均安然无恙,一个心脏病患者离开其诊所转至省立医院才突然去世,使其避开了许多不堪设想的麻烦或危险。

上天对于行善的人,在冥冥中都会加以巧妙的安排,让他们行善积下来的好果惠及他人,也惠及自己。蔡女士的遭遇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行善积德,即使进行了运程调整和改了运,刻意追求各种的福报,但是由于得不到众人的认可和支持,最终也会落得孤军奋战、人财两空。有多少世人为此耗费巨大,弄得焦头烂额,结果希望还是落空,这便是前车之鉴。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对身处困境的人给予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是趋吉避凶的根本,而只想别人给予自己,获取的源泉必将枯竭,灾难也将不期而至,所以,一个人要尽量行善积德,以保一生平安。

出行谨慎,财不外露

《象辞》说:出行之人清点自己的钱财而发出“琐琐”之声,那就是自找灾难。如今,我们周围各种人物都有,一旦钱财外露,必然招致祸灾。

王某是某公司的总经理,年薪十万,此人比较爱卖弄,总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是怎样怎样有钱,了解他的人都清楚他是在吹牛,所以笑笑也就过去了。有一次他在我面前吹嘘,我告诉他:“你是1981年4月13出生,从你的生辰八字来看,你会有灾难,所以你以后要收敛一下,不要轻易露财。”王某一脸的不屑。

后来有一次,王某去广州出差,人生地不熟的,应该小心谨慎才好,但王某却又跟同住的陌生人吹嘘自己是有钱人。以致半夜王某被此人掐着脖子,威胁说:“快把钱拿出来,否则要了你的性命。”王某一听,知道是自己的嘴害了自己,于是赶紧说:“大哥啊,我哪是什么有钱人,只是吹牛而已。不过我上衣口袋里有一千多块钱,你只管拿去。”最后,该人拿了王某的钱和手机后逃之夭夭。

现在王某相信了我的话,所以每次见到我都是毕恭毕敬的。

一个人出门在外,不可能像在家里那样顺当、随意地生活。由于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周围环境的生疏,所以出门在外必须低调,小心谨慎,以防不测,求得平安。

下面再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

有个富翁在激流中翻了船,爬到溪涧的石头上大喊“救命”。

一个年轻人奋不顾身地荡舟去救,但是由于山洪下泄而渐涨的湍流,使他的船进行非常缓慢。

“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送你一千块!”

船仍然移动缓慢。

“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给你两千块!”

青年奋力地划着,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难以加快!

“水在涨,你用力呀!”富翁嘶声喊着,“我给你五千块!”说时洪流已经快淹没他站立的地方。

青年的船缓缓靠近,但仍然嫌慢。

“我给你一万块,拼命用力呀!”富翁的脚已经淹在水中了。

但是船速反倒变慢了。

“我给你五万……”富翁的话还没说完,已经被一个大浪打下岩石,转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踪影。

青年颓丧地回到岸上,蒙头痛哭:

“我当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说要送我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慢一点点,就可能多几万块的收入,哪里知道,就因为慢了这么一下,使他被水冲走,是我害死了他啊!”青年捶着头,“当时当我心里只有义,而没有想到利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说给我钱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不是每个人都看重钱,青年刚开始奋不顾身去救富翁时,并没有想到钱。只是富翁自己不停地用钱去诱惑这个青年,结果误了自己的性命。

钱财是人人渴望的,但过分招摇,只能惹来小人的觊觎之心,对自己不利。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小心谨慎,收敛自己,以防其害,这是人生避祸的根本所在。

做人留退路,凡事留余地

自己不想做的事,没必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凡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就是给自己设计好出路。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恕”是凡事替别人着想的意思。其意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可视作待人处世的基本修养,如能做到这一点,在交往中,你会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下进退的余地,这样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魏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魏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闻不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趁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魏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魏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也想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宋就说:“这样做显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你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魏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魏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魏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魏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宋就在智慧谋略方面的“心机”,显然高于那些亭卒,正是因为他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做人要有人情味,留点余地路自宽。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这样可以造成一种重大局、尚信义、不计前嫌、不报私仇的氛围,成就双方宽广而又仁爱的胸怀。日常生活的处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尤其是对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对一切茫然无知,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到参照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行为当然是正常的。但殊不知有时以此处世,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的南辕北辙。因为在各人的眼中,自己的位置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样本。所以,不妨就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则往往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反求诸己,则易人情,由情入理,自然会生羞恶之心而知义,辞让之心而知礼,是非之心而知耻。自私自利之人,往往不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往往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苦转嫁到旁人身上。以这种方式处世,走到哪里,被人骂到哪里,真正是既损人又损己。

给别人留退路展示出常有人情味的胸怀。做人要有人情味,真正的强者,都是善顺人情人意的人。人们喜欢把成熟的人比做一块鹅卵石,它是由生活的潮水长年累月地冲刷,把种种棱角都磨得光滑了而生成的。这样的石头,总是容易顺势找到一个比较稳妥的位置。不过,成熟的人似乎更像一颗雨花石,美丑高下且不论,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每一块都蕴涵着不同的花纹与色彩。不过,若把雨花石干置在那里,那它们就只是暗淡无光,甚至是麻麻点点的一大堆普通石子。只有把雨花石浸入放了清水的白瓷盘里,它才会陡然晶莹,荡漾出奇妙的图案、斑斓的色彩、精美的花纹。这清水和瓷盘,就是一种人生不可缺少的凭借——人生修养和做人的“心机”。

协同一致化危机为良机

“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更高”。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善假于物,协同一致才能互惠互利,才能将危机转成良机,避免陷入生存绝境。

在一次航海旅行中,突遇飓风,船舶遇难,有三名幸存者随着木板漂流到一个小岛上。他们分别是教授史密斯、运动员乔治、厨师约翰。起初,三个人是谁看谁都不顺眼。教授史密斯自诩博学,说运动员乔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说厨师约翰只懂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乔治反唇相讥,说教授史密斯是书呆子、老学究,是自以为是的“四眼狗”(因教授戴眼镜)。厨师约翰也自我辩解,“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其他两人重视自己的价值。

尽管三人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是求生的本能却是相同的,所以骂归骂,三人还是结伴逃生。

首先,是厨师约翰发挥了作用。教授史密斯、运动员乔治饥不择食,采了蘑菇欲尝鲜,要不是厨师约翰眼疾手快,劈手夺下毒蕈,二人就要“命因口丧”了。接着是乔治大展神威。三人在丛林中被猛兽追逐,情急之下,史密斯、乔治翻身上树,无奈约翰体胖,磨磨蹭蹭上不去。千钧一发之际,多亏乔治奋力将约翰拖上树,才逃脱此劫。

惊魂稍定,乔治自恃力强,为大家攀岩采果,不小心跌下摔伤。史密斯略懂医道,知道该用什么药配伍治疗,却是纸上谈兵,不会鉴识林中草药;约翰识得百草,却不懂如何调和入药。二人合作,调和草药,悉心照料,乔治方得康复。几经波折,三人尽释前嫌,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最终利用史密斯的眼镜聚焦阳光,点燃火把,引来营救的队伍。

回忆逃生之路,三人感叹:若三人都是教授,定因毒蕈丧命;若三人都是厨师,也都成猛兽果腹之物;若三人都是运动员,恐怕会暴尸旷野。幸喜三人各不相同,虽然各有所短,亦各有所长,取长补短,终得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