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千古中医传奇
5430000000038

第38章 医德医鉴(3)

这位算卦卖卜的人,名叫施幼声,其卦艺技术颇为高明,生意也很好。40岁的那年6月间,他忽然患病,口燥舌干,喜饮冰冷的水,咽喉肿痛,心腹胀满,按之便感腹部异常疼痛,小便涓滴而下,色赤红,伴疼痛,但全身皮肤冰凉,指甲青黑,苔刺如锋,六脉如丝,医生们都认为是阴证,所开的处方,都是以附子理中汤以救治。

因病情较重,病家又请名医吴有性诊治。这时理中汤尚未服下,吴有性诊视病人后,经四诊合参,力排众议,认为患者为阳证,并反复向病家说明,不要为患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到阳热证的内在实质,所以决定以清火泻热的大承气汤治之。

一说阴证,一说阳证,二者有天壤之别。患者的妻子疑惑难解,于是又请来一位医生,也说属于阴毒,须针灸其丹田。后来,患者的哥哥又连续请来三位医生诊治,都说是阴证。

患者之妻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这时,施幼声自己说:“何不卜之神明。”所得巫卜是“从阴得吉,从阳则凶”,且多数医生诊断都是阴证,所以就决定煎服附子理中汤。

谁知药刚一下咽,顿感火热,烦躁不安加严重。此时,施幼声哀叹说:“我快要死了,都是误服药物害的。”不到一个时辰,他便丧命于误诊误药之下。

面色苍白或暗淡,畏寒,肢冷,倦怠无力,口不渴,喜热饮,腹痛喜按,少气懒言,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沈迟无力,为阴证的主要证候。这实际上概括了一些虚证、寒证。阴本身的病变还有阴虚、亡阴等不同证候。

阴虚的主要证候:口燥咽干,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头昏眼花,多梦遗精,尿赤,便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亡阴的主要证候:畏热肢温,身热汗出,汗热而粘,神倦耳聋,心悸,肢颤,舌质绛干,脉细数无力,可见于高热失水、热性病的后期。

身热,喜凉,烦躁,面红眼赤,口渴,喜冷饮,腹账痛拒按,小便黄赤,大便燥结,气粗多言,狂乱谵语,舌红苔黄,脉洪滑数有力,为阳证的主要证候。这实际上包括了热证和实证。阳本身的病变还有阳虚、亡阳等不同证候。

阳虚的主要证候:舌淡,不渴,畏寒,肢冷,头昏,自汗,喘促,浮肿,阳痿早泄,便稀,尿清,五更泄泻,舌质眫嫩,脉沉细无力。

亡阳的主要证候:畏寒,肢冷,皮肤清凉,气息微弱,冷汗淋漓,神昏,面色苍白,舌淡润滑,脉微细欲绝。多见于吐泻失水、大出血、热病极期的中毒性休克。

草药不可妄加采用

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中记载,南宋高宗绍兴19年3月,英川有位名叫希赐的僧人,准备去州南30里的洗口寺院扫塔拜佛。这时,有客船从广东番禺开到这里,船上有位读书人童仆因病双腿无力,已经几天不能行走,为此他非常着急。

船师见状,非常同情,就告诉读书,说自己有一药,治疗这种病非常有效,曾经治愈了好多。庙会完毕后,船师吃饭饮酒,喝得醉醺醺的,即往山上采药。药采回来后,船师煎汤渍酒,然后送给读书人的童仆,并叮咛他说:“天未明时,空腹服下。”

童仆从其言,天快要亮时将汤药服下,不久即感到腹中不舒服,呻吟声不断,不一会儿腹痛如刀割一样,抱腹嚎叫,直至天明即一命呜呼。读书人见状大怒,归罪于船师。

船师不相信自己的药会毒死人,埋怨道:“如今成了什么世道,好心反被当作驴肝肺!”为表明自己的清白,随即将昨天所剩下的汤药渍酒服下,不过一个时辰,亦疼痛而死。

原来,这里的山上生长了许多断肠草,人误食后必死。船师采的草药被断肠草的茎蔓所缠,因他喝醉了酒,没有细心察看和挑选,即煎汤渍酒服下,结果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船师救人之急的心态值得称赞,但两条人命的代价却是异常悲哀的,其教训足以警示世人。此事对希赐触动很大,他后来经常告诫人们说:“自此才知道草药不可妄用也!”

《本草纲目》中记载,钩吻俗名断肠草、胡蔓草,味辛,性温,有大毒,并有“黄精益寿、钩吻杀人”的警语。《辞海》中记载,钩吻又名断肠草,为马钱科常绿缠绕灌木,夏季开黄花,根、茎、叶都有大毒,误食能致人命,但可作杀虫剂用。

刚愎自用误杀人

为医者操人性命,必须谦谨,切忌刚愎自用,否则将会酿成恶果。有一则故事,记载了一医生刚愎自用,终致误人性命,医者应引以为戒。

宋代,毛遂、周永二位狱吏因犯受贿罪,被押往饶州监狱。不久二人皆患伤寒,值班医生刘某与舒某一同去诊视病人。对周永,二人均认为当用汗法,随手投药而愈。

但对毛遂病情的诊断,二人出现了争执。刘医欲以大柴胡汤治疗,舒医则说:“这岂是阳证伤寒,此药入口恐怕会弄出人命的。”刘医坚持己见,舒医力争不过,最终服用了大柴胡汤。毛遂服药后立刻痛彻心肺,大便泄泻,粪如脂膏。

刘医不仅对此视而不见,又强使其再服第二剂,不多时毛遂已死。正要将尸体移到墙角时,毛遂忽然张目喘气,宛若复活,问道:“我服的两剂药是哪个郎中开的?”

刘医暗喜,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忙回答说:“是我开的。”

毛遂说:“我一家老小全仗我一人糊口为生,我所患之病本不当死,而被你一误再误,安得活命?如今只得在鬼门关相候了。”说罢而死,刘医不久亦死去。

徐大椿曾经写过一首“行医叹”,对一些庸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叹无聊,便学医。唉!人命关天,此事难知。救人心,作不得谋生计。不读方书半卷,只记药味几枚,无论臌膈风劳,伤寒疟痢,一般的望闻问切、说是谈非。要入世投机,只打听近日行医,相得是何方何味,试一试偶尔得效,倒觉稀奇,试得不灵,更弄得无主意。若还死了,只说道药不错,病难医。绝多少单男独女,送多少高年父母,折多少少壮夫妻。不但分毫无罪,还要药本酬仪,问你居心何忍!王法虽不及,天理实难欺,若果有救世真心,还望你读书明理。做不来,宁可改业营生,免得阴诛冥击。

出言轻率遭窘境

清代毛祥麟《墨余录》中记载,当时何书田与苏州徐秉楠皆精于医术,名重一时。有位姓刘的富户,其独生子患伤寒,病势危重,众医束手无策。

后来,富户以重金请徐秉楠与何书田二人前来诊治。徐秉楠先到,诊视良久后说:“察其形症,变在旦夕,虽扁鹊复生,亦无法出手相救啊!”

这时何书田也到了,徐秉楠随即去了另一室。何书田进来诊视病人,也认为症情危重,他说:“刚才切脉时,两手虽奄奄欲绝,而阳明胃脉一线尚存,有一线之脉,即有一线之生机。唯有‘轻可去实’一法,以轻清之品,或可宣其肺气,等到津液来复,神志能清,再图良策。暂且拟一方服之,于寅卯之交若有微汗,则可望生机。否则,恐怕难以救治了。”

当时徐秉楠正独自坐在另一室,他令仆从前去探视,取来处方一看,大笑说:“此方能治疗该病?如果真能治疗此病,可将我招牌撤去,终身不谈医道!”

此话被何书田的仆从听到,并将其告诉何书田。于是,何书田对病家说:“听说徐秉楠先生也在此,太好了,今晚虽不能相见,明天一定与之共同处方,千万为我留下他。”

徐秉楠正打算告辞而归,刘家苦苦留之。服药后,病儿果然得汗,形色略安。何书田再诊说:“尺脉已起,有生的希望了。但必须留住徐秉楠先生,我才为郎君疗此病。徐秉楠若走了,我也走。”刘家只得答应何书田留住徐秉楠。

徐秉楠听说病情有了转机,无地自容,急欲辞归。刘说:“何先生说,如果徐先生走了,他也走。我儿的病全指望先生了,希望先生可怜他。就是日费千金,我也在所不惜。”

徐秉楠知道自己已经失言,默默无语。何书田一日探视数次,不数日,病儿已能坐起进粥。此时,何书田便对刘说:“今病已愈,我要回去了。徐先生已屈留多日,想必他也想回去了,但他说过招牌之事,不知是我便道去取,还是他自己送来,希望你代我问一下。”

不得已,徐秉楠恳求刘从中周旋,刘乃设席相劝,始得调解。何书田至家,适逢其侄亦患伤寒病,举家惶惶。何书田诊之,形症与刘孩相似,说道:“这容易。”

于是,以前法进药,竟无效而亡。何书田怅然道:“今日方知死生在命,非药之功、医之能也。”于是致函于徐秉楠,自陈其事并向其请罪,然后闭门谢客,不言医者数年。

御医贪官王继先

据《宋史》记载,王继先为河南开封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上以“黑虎丹”而闻名,号称“黑虎王家”。王继先天资聪颖,深得家传,医术颇高。

后来,有人举荐王继先入宫为太后治病,由于药效显著而被留在宫中,成为一名御医。从此,王继先开始了从名不见经传的“杂流医官”,走向位尊权重的御医、高官的发迹史。

南宋建炎年间,金兵突袭扬州,高宗半夜仓皇而逃,因惊吓过度患了阳痿,高宗非常苦恼。王继先给高宗服用了淫羊等壮阳药,结果获得显效,于是得以加官晋爵。

王继先的飞黄腾达,自然引起了朝廷内外特别是老臣们的极力反对,但因高宗的绝对信任和太后、贵妃等的施恩举荐,他升官的脚步并没有被阻止,不久竟被授右武大夫、华州观察史等职,最后直做到奉宁军承宣使、昭庆军承宣使等高官。

不仅如此,其妻郭氏还被封为郡夫人,儿子王安道、王守道、王悦道也分别被加封为武泰军宣使、朝议大夫、朝奉郎直秘阁,就连其孙也被授承议郎直秘阁一职。

当然,王继先平步青云并不全靠医术。史料上说,他为人奸诈狡猾,善于阿谀奉承,所以备受高宗宠信。因有皇帝庇荫,他在朝中贵极人臣,专横跋扈。

王继先与秦桧两人臭味相投,很快结为兄弟。王继先利用御医之便,向秦桧报告高宗的举动。当金兵进犯时,二人沆瀣一气,力主投降卖国,怂恿大臣向金兵求和,甚至暗示高宗处斩主战的将士。

他的这些做法招致了很多朝臣的不满,侍御史杜莘老冒死上书弹劾王继先,列举了其广造宅第、侵占民房、私置兵甲、诬陷亲人、贪污行贿、霸占民女等十大罪状。

此时,高宗才不得不遵从大臣们的意愿,将王继先及其家族子孙统统罢官,贬至福州,并没收全部家财。从此,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御医也就销声匿迹了。作为草医、御医乃至高官,他的兴衰和教训,值得古今为医为官者深深思索。

客观地说,王继先在医学上还是有一定造诣和贡献的。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奉诏领衔与张孝直、柴源、高绍功等人一起重修了本草,名《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这是南宋唯一的一部官颁药典性本草著作,对于南宋医学也算是做出了贡献。

女御医施毒手加害皇后

淳于衍是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她天资聪慧,精于切脉,通晓医药。这个本可以名垂千古的女御医,却因利欲熏心而丧失了医德,最终成为御医史上一个让人唾弃的医生。

史载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许广汉的侍卫,他有一个女儿叫许平君。有一次,许广汉不小心把别人的马鞍放在自己的马背上,违反了宫廷的规矩被罚宫刑。

做了太监的许广汉,对皇帝忠心耿耿,因而受到重用。在一次宫中政变平定后,许广汉奉汉昭帝之命搜查叛乱者的证据,因为失职再次受罚,这次被遣去掖庭服役三年。

汉武帝“巫蛊之祸”时,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才刚出生几个月就被打入牢狱,汉昭帝即位后赦免了刘询,将其遣到掖庭。许广汉和刘询在掖庭结识,并将女儿许平君嫁给了落魄的刘询。昭帝死后,刘询成了帝位继承人,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也因此成了皇后。

许平君被册封为皇后,遭到当时权臣霍光夫人显的嫉恨。因为,显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霍成君能够成为皇后,于是在许皇后怀孕的时候,她便开始打起了坏主意。

当时淳于衍正好被选入宫中做女御医,专门侍奉怀有身孕的许皇后。淳于衍的丈夫在宫廷里做侍卫,地位低下,而淳于衍与显的关系甚好,所以她的丈夫就托她向显求情,让显在大将军前为自己美言两句,好得到升迁。淳于衍见到显后,向她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显非常痛快地答应了,接着她又对淳于衍说:“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来做。”

淳于衍赶忙问是什么事情,显说:“是想让你帮助我的女儿,这件事只有你能帮得上忙。这几天许皇后身体虚弱,御医们肯定要给她开一些补药,如果你能在皇后的药里下毒,皇后死后,我女儿就能被封做皇后了,以后保证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淳于衍听到显的这番话,刚开始也吓得半死,她推脱说:“许皇后的药是和其他御医一起煎的,而且必须有人先尝之后才能端给皇后,根本没有办法下手。”

显说:“只要你想做,肯定能成,就怕你不敢。有我丈夫霍将军做后台,你不用怕。”

在显的威逼利诱之下,淳于衍只好答应了。她将毒性很强的草药附子捣成碎末,带入宫中,在给许皇后喂药的时候,偷偷把附子和其他药混在一起,然后让许皇后服下。许皇后服药后,即觉头面涔涔汗出、烦懑,旋即殒命。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

西汉以前是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东汉时期,《本经》提出了“有毒、无毒”的区分,《内经》七篇大论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论述。从毒药连称到有毒无毒的区分,反映了人们对毒性认识的进步。东汉以后的本草著作对有毒药物都标出其毒性。

前人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的。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或者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人参、艾叶、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

毒性反应是临床用药时应当尽量避免的。由于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

有毒药物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药物治疗恶疾积累了大量经验,获得肯定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文献中有关药物毒性的记载大多数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条件和个人经验与认识的局限性,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之处。如《本经》认为丹砂无毒,且列于上品之首;《本草纲目》认为马钱子无毒等。我们应当借鉴古代用药经验,亦应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更应重视临床报道,以便更好地认识中药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