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某个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不要会被那些并不重要的细枝束节和毫无意义的杂事分散精力,忘记自己的初衷。
幼年时的兴趣
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14岁的时候,他对制炮很感兴趣,和一个造炮工人结为朋友。他们时常坐一条小船,到河里去钓鱼。河水流得很急,船在逆水前行的时候,只靠一根竹篙撑动,又费劲,又缓慢。一次一次的劳累使爱用脑子的富尔顿思索起来:能不能造一样东西来帮人划船,既省体力,又可节省时间?
这个从生活需要所激发的创造思索,一天到晚都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父母时常看到他在“发呆”——他在煞费苦心地捕捉创造的灵感,决心把这个既像玩具又是机器的东西设计出来。
后来,他一头钻进舅舅家的工棚中——那里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有,可以随着兴趣施展自己的本领——干了七天,带回一件新奇的玩意,大家都不明白它的用处。富尔顿又到那一条湍激的小河中,不慌不忙地把那一件东西装在小船上,用手摇动几下,就听到突突突的声音响起来了,人在船上也感觉到船的抖动,船尾有一股被搅动的浪花翻滚着。奇怪,今天再也不需要用竹篙划船了,它却走得比往天快呀!伙伴们围着含笑的富尔顿欢呼起来。那一件使大家惊奇得喊不出名字的东西,就是现在汽船上的轮子呀!
后来,富尔顿不断地摸索改进,不断地设计创新,使他终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创造轮船的人才。富尔顿幼年时的兴趣,启导他选择了终生从事的奋斗目标。
一个人在生命的幼年阶段,对周围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他终生成就的能源。
25年前的梦想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中学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明确的目标和执著的精神是几乎可以让你实现任何植根于生活的理想,达成任何目标!
不再想当拳击家
小雷蒙6岁的时候,还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要干什么。周围的人和各种工作都使他喜欢。
有时,雷蒙想当一名天文学家,为的是每天晚上不睡觉,用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星。有时,他又幻想当一名远航船长,到老远的新加坡去,到那里为自己买一只逗人的小猴儿。有时候呢,他渴望变成地铁司机,好戴上一顶神气的帽子到处走走。他也曾如饥似渴地想当一名美术家,在柏油路上为来往飞驰的汽车画白色的行车线。有时,雷蒙觉得当个勇敢的旅行家也不坏,光靠吃生鱼,横渡四大洋……
第二天,雷蒙已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了,因为他在电视里看了一场欧洲拳击冠军赛。拳击家们你来我往打得真来劲!接着又播放了他们的训练情况。训练时他们打的已经是沉重的皮制的“梨”了,那是个椭圆形的有分量的沙袋。拳击家们使出全身的力量来打这个“梨”,为的是锻炼自己的攻击力。雷蒙看上了瘾,也想成为他们院里最有力气的人。
雷蒙对爸爸说:“爸爸,给我买一个‘梨’吧!”
爸爸说:“现在是一月,没有梨。你先吃胡萝卜吧。”
雷蒙大笑起来:“不,爸爸,我要的不是那样的梨!你给我买一个平常练拳用的皮子做的那种梨吧!”
“你要那个干吗?”爸爸问。
“练拳呗。”雷蒙说,“我要当一个拳击家啊!”
“那种梨多少钱一个呢?”爸爸问。
“值不了几个钱。10卢布,要不就是50卢布。”
“没有梨,你就随便玩点别的吧。你反正什么也干不成。”说完,爸爸就上班去了。
爸爸拒绝了他的要求,雷蒙很不痛快。妈妈马上看出来了,立即说:“我有一个主意。”她哈下腰,从长条沙发下面拖出一个大筐:里面装着一些旧玩具。那些旧玩具雷蒙已不爱玩了,“自己长大了嘛。秋天,爸爸妈妈就该给我买学生服和帽沿闪光的学生帽了。”
妈妈在筐里翻腾起来。她翻腾的时候,雷浆看见掉了轱辘的小电车、哨子、陀螺、船帆上的碎片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玩艺儿。突然,妈妈从筐底下发现一个胖乎乎、毛绒绒的小熊。她把小熊扔到沙发上,说:“你看,这还是米拉阿姨送给你的呢。你那时刚满两周岁。多好的小熊,瞧那肚子多大,哪一点比梨差?比梨还好嘛!用不着买梨了。你练吧。”
这时有电话找她,她便到走廊上去了。
雷蒙真高兴,妈妈想的主意这么好。他把小熊放到沙发上,撄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雷蒙要拿它练拳了。
小熊坐在他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雷蒙,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雷蒙打就投降了……雷蒙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好久以前自己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那时雷浆走到哪里都拉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羹匙喂它;当他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雷蒙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声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雷蒙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他都舍得。可它,自已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自己笑着,而雷蒙却想拿它练拳……
“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她已经从走廊上回来了。“出了什么事?”
雷蒙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他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自己的心事来。他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后来,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他说:
“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主意,不过是我永远也不再想当拳击家了。”
小孩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幻想,什么都想干,持续不了三分钟的热度是可以理解的。年龄渐大以后却一定要目标明确,坚韧执著。
必须有专一的目标
春秋时候,楚国人养叔(养由基)很会射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楚王拜他为师,按照他教的方法练了几天,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就约养叔一块去打猎,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到了野外,人们把芦苇丛里的野鸭轰出来,楚王搭箭刚要射,突然左边跳出一只黄羊,楚王觉得射黄羊比射野鸭容易,便连忙瞄准黄羊。这时右边又跳出了一只梅花鹿,楚王认为梅花鹿比黄羊有价值,又想射梅花鹿。到底射什么好呢?犹豫之时,突然一只老鹰从面前飞过,楚王又觉得射老鹰最有意思,就想向老鹰瞄准。可是弓未张开,老鹰已经飞远了。此时,野鸭、黄羊、梅花鹿早已不知去向了。楚王拿着弓箭比画了半天,什么也没射到。
养叔在一旁看得真切,便对楚王说:“要想射得准,就必须有专一的目标,不应当三心二意。在百步以外放十片杨叶,要是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片杨叶上,我能射十次中十次;要是我拿不定主意,十片都想射,就没有把握能射中了。”
不论学什么和做什么,都必须有专一的目标,不应当三心二意。
瞄准一个点
在自然界,不管气候多恶劣,都有生物在顽强地生存着。在撒哈拉沙漠里,因为一连几个月不下雨,干燥的沙漠在阳光的炙烤下气温越来越高,就是极能耐高温的蛇也得小心翼翼,不然就有被烤熟的危险。白天,蛇只能躲在沙子里,因为沙子的覆盖能使它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它还可伺机捕捉猎物。它的猎物都是些耐旱的小动物,有蜥蜴、甲虫,还有一些小型飞鸟。加果必须走动时,蛇就将身子弯成“之”字形迅速前进,这样可以避免皮肤长时间与炙热的沙子接触,蛇就是以这种方式顽强地在沙漠里生存下来的。
可是,令生物学家不解的是,有一种类似于麻雀大小的鸟,它的生命力比蛇更顽强。因为鸟儿要到沙地上找食物,所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蛇的猎物。鸟儿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对付躲在沙子底下的蛇的袭击,如果它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战胜这一切。
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拍到了一组这样的精彩镜头。当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找食物之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蹿了出来。眼看鸟儿就要成为蛇的果腹之物,可是,顷刻阔鸟儿便从劣势转为优势。克林莱斯惊奇地发现,鸟儿在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尽管鸟儿的力量有限,它的爪子对蛇的拍击似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并且蛇依然对鸟儿穷追不舍,但鸟儿并没有停止拍击。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鸟儿拍去了一千多下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蛇口脱险的鸟儿停在沙地上从容地吃了一些甲虫类的食物后,才扑扇着翅膀慢慢地飞走了。
鸟儿和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生物学家惟一能得到的答案就是,鸟儿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蛇的头部,并持之以恒地用爪子拍击,鸟儿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抵抗方式,在这次力量对比悬殊的较量中赢得了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瞄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干下去;而成功者则往往是由于沿着明确的目标持之以恒的人。
选定一把椅子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卢西亚诺·帕瓦罗蒂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他说: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我学习歌唱。他鼓励我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后来,在我的家乡意大利的蒙得纳市,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专业歌手收我做他的学生,那时。我还在一所师范学院上学。在毕业时,我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
“我父亲这样回答我:‘卢西亚诺,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我选择了。我忍住失败的痛苦,经过七年的学习,终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后我又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现在我的看法是:不论是砌砖工人,还是作家,不管我们选择何种职业,都应有一种献身精神。坚持不懈是关键。选定一把椅子吧。”
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不要一下子给你自己太多的事做,最重要的是把最重要的一件事做好。
好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后来人们发现,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惟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废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最忌讳的就是朝三暮四。
越过高墙
施耐德的父亲曾经拥有一艘名为迪西的摩托艇,后来他把制造模型的工具箱送给儿子。起初施耐德对摩托艇的故事一无所知,直到有一次他躲避了一项该做的事,父亲才借题发挥告之说:“把帽子扔过墙去。”
施耐德困惑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果你迟疑不决,那就先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方设法翻到墙那边。我就是这样来到芝加哥的。”施耐德一直弄不明白,父亲在威斯康星州的雷因长大,为何离家别友来到芝加哥。对此父亲解释说:“鄢年我才20岁,除了那艘摩托艇,什么都没有。记得在夏天的一个早上,我携带着一包衣服,驾船来到芝加哥的贝尔蒙特港。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我一度要放弃自己的梦想,驾驶迪西返回雷因。然而我没有那么做,而是把帽子扔到墙那边。考虑到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一笔资金,我果断地将迪西卖掉,切断了自己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