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01 揭开忧虑的谜团
我有六位忠实的伙伴(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他们),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何事、为何、何时、如何、何地及何人。
——鲁迪亚德·吉卜林
在第一章第二节中,我阐述了威利斯·H.卡里尔的锦囊妙计。它是否就能真的化解世间的一切忧虑呢?回答当然是不能。那应该怎么去解决不同的忧虑呢?实际上,我们要想正确地分析问题,只需掌握3个基本步骤。这三个步骤就是:
1.掌握事实;
2.分析事情;
3.果断决策,并立即采取行动。
也许你会觉得太简单了,的确,但这是亚里士多德教会我们的方法,他使用过。如果你想解决当下的烦恼,避免它们像地狱的炼火一样夜以继日地折磨我们,我们就必须尽快学会运用这个方法。
先来看看第一步:掌握事实。为什么要先掌握事实呢?掌握事实真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连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又怎么可能会做出理智的判断,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不掌握事实情况,我们就只能处在混乱当中,理不出头绪。这并非我个人的理论,而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担任了22年院长的赫伯特·E.霍克斯先生的学说。他曾经帮助过20万名学生,解决了困扰他们的烦恼,霍克斯先生告诉我“困惑是造成焦虑的主要原因”。他曾这样对我说:“世上有一半的烦恼,都是因为人们在没有充分掌握事实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做出决定。比如说,我有一件事必须要在下周二下午3点之前处理完,那么在下周二到来之前,我一定不会试图去做什么决定,我会利用中间这段时间,理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事实。我并不会为此担忧,也不会被这件事套住而寝食难安。我会尽力掌握情况,在周二那天,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我想,到时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我问霍克斯院长,是不是这已经表示他彻底摆脱了忧虑。他肯定地说:“是的,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现在,忧虑在我的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他接着又补充道:“我发现,要是人们都把时间用在掌握客观事实上,那么,知识的力量就会赶走忧虑,让它烟消云散。”
为了让人们记住,我想再重复一遍这句金玉良言:“要是人们都把时间用在掌握客观事实上,那么,知识的力量就会赶走忧虑,让它烟消云散。”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又是如何去做的呢?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关心事件,那么,托马斯·爱迪生已经严肃地给了我们警告,他指出:“如果我们妄图不用思考就能解决问题,那还真没有什么好的便捷的方法。”如果我们掌握了事实,摸清了脉络,我们就会像猎犬一样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去探寻真相,而忽略其他的一切。我们需要的只是那些能令我们的行为合乎情理的事实——那些符合我们的观点,为我们的偏见保驾护航的事实。
安德烈·莫鲁瓦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说过:“所有能满足我们个人意愿的事,都被当作真理,反之,皆被看作不合理,甚至让我们大发雷霆。”
这句话揭示了为什么我们要找出问题的答案是那么困难。假如我们一直固执地认为“2+2=5”,在这种错误的前提下,又怎么可能正确地做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可是,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认为“2+2=5”,甚至“2+2=500”,他们的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周围的人,令大家都不开心。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理清事实,抵住情绪的干扰,做到理智而独立地思考问题。就像霍克斯院长说的,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掌握、了解事实。
人在焦虑的时候,情绪往往很激动,很难客观冷静地看清事实,但我们还是找到了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暂时跳出问题,更加理性地对待一切。
第一,在搜集、寻找事情真相时,我会假设自己是在帮别人收集信息,这事与我没有实质的关系。这样想,能让我以一种冷静公正的态度,面对一切,从而在判断事实当中不受情绪的干扰。
第二,在做这一切的过程当中,我时常会把自己假设成对方的辩护律师。我以反方的身份,试图找出那些对我不利的事实,那些都是我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认,却是对我极为不利的事实。然后,我把正反两方面的问题都整理好,记录下来,往往真理就在这两个极端中间。
我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你、我或是爱因斯坦、美国最高法院,他们在没有掌握事实,不了解真实情况时,面对问题也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托马斯·爱迪生就深深地懂得这一点,他去世后留下了2500个笔记本,里面满满地记录着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事实。
所以说,我们解决问题最关键的原则就是掌握事实。让我们像霍克斯院长那样,在没有客观公正地掌握事实、了解情况之前,先不要急着去想怎么解决问题。
不过,若只是简单地掌握了事实,了解了情况,却不着手去做理智的分析和解读,即使你掌握了全世界的事实,对你来说也是没有一丝用处、毫无帮助的。
我是根据切身的教训和体会,才明白,把一切的事实真相记录下来,才更易于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把事实记述明白,让它清晰地呈现在纸上,这么做本身就有助于我们得出结论。查尔斯·凯特灵曾说过:“当你在充分阐述问题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中国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把它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一起看看,人是如何把上述方法转化为具体行动的。
我认识故事的主人公好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加林·利奇菲尔德,在远东地区,是最成功的美国商人之一。1942年,日军入侵上海,中日爆发了淞沪大战,利奇菲尔德此时正在中国。后来,在他和另一位朋友到我家做客时,他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加林·利奇菲尔德说:“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久,又占领了上海。当时我是亚洲人寿保险公司驻上海的经理,日军派来一名‘军方清算人’——实际上他是一个海军的将领,命令我协助他清查我们公司的资产。在那种情况下,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他们合作,否则我将只有死路一条,我不能白白地去送死。
“我小心翼翼按他们的命令行事,但是,在给他们的清单里,我故意漏掉了一笔价值75万美元的保险费。这笔钱与上海公司的资产没有关系,是属于香港分公司的。不过,我还是非常忐忑,怕日本人发现我做了手脚,那样我就有大麻烦了。我的担心并非多余的,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了我漏报资产的事,那时我恰巧不在公司。
“后来,当时在场的会计主管告诉我,那个日本军官暴跳如雷,跺着脚大骂我不友好,是叛徒和贼。我没有按日军的要求去做,自然是触怒了他们,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会把我投进设在桥厦的监狱。”
加林·利奇菲尔德接着说:“桥厦有日本盖世太保设置的酷刑室,我之前就有耳闻,很多人宁愿自杀也不愿被关进那个人间地狱。我有几个朋友就是在那里经受10天的拷问和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在那里。看来,现在我也要在劫难逃了。
“我是在星期天下午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好在多年来我已养成一种习惯,有了一套自己面对问题时解决的方法,否则,我一定会被吓死。我的习惯就是,每当遇到麻烦,陷入焦虑的时候,就会打开打字机,把问题和答案打出来。比如:1.我担心什么?2.我能做些什么?
“以前,我只是提出问题,把答案放在心里揣摩,并不写出来,后来我渐渐发现,把问题和答案同时写下来,更有助于我理清思路。所以,在那个星期天下午,我赶回位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住处,坐在我的打字机前,打出了:
“一、我在担心什么?
“答:我担心明天一早就会被关进桥厦的监牢。
“二、我能做些什么?
“面对第二个问题,我花了好几个小时去思考它的答案,写下了4种可能做出的行动,以及每个行动能产生的后果,那就是:
“1.我可以向那个日本军官解释,说明原因。可糟糕的是那个日本人不懂英语,如果翻译不能将我的意思很好、很准确地表达给他,有可能会再次惹怒他。日本人的残暴是出了名的,惹怒他的下场就是直接把我扔进监狱等死。
2.我可以逃跑。但我马上又否定了,因为这根本不可能。这些日本人一直在监视我的行动,我每天出入基督教青年会都要登记,如果我想逃跑,估计马上就会被他们抓回来,也可能直接就枪毙了。
3.我可以待在住处,不再回公司去上班。可要是那样,恐怕更容易引起那个日本军官的怀疑。也许不给我任何解释的机会,就派兵把我扔进监狱里了。
4.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星期一早上正常去上班。说不定那个日本军官也很忙,没时间搭理我的事情。就算他想起来了,也可能火气早就消了,已经冷静下来不找我麻烦了。要真是这样,我不就安全了吗?即使他真来找我,我也有了充分的解释机会。这样想来,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照常去公司上班,反倒会让我有两个脱险的机会。
“于是,我决定采取第四个方案,准备星期一一早还像平时一样去公司。打定主意,我立刻轻松了很多。
“当星期一早晨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日本军官就坐在那儿,嘴里还叼着香烟。他看我的眼神依然没有善意,但什么话都没有说。6个星期后,他被调回东京,感谢上帝,我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我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又说道:“若不是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冷静地坐下来,写出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从而做出理智的决定,我很有可能会因为自乱阵脚而做出傻事。要是那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兴许还会搭上我的性命。假如当时我不这样做,不是考虑好了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我的处境,并很快做出决定,那么整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可能心神不宁,甚至夜不能寐。要是星期一早上我这个样子去公司上班,一定会精神萎靡,满脸倦容,怕是仅凭这一点就能让那个日本军官对我产生怀疑,进而采取一些对我不利的行动。
“这件事情再一次证明,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果断迅速地做出决定的重大意义。如果我们不能确定目标,不能让自己从反反复复的焦虑中找到清晰的脉络,就会陷入无边的泥淖当中无法自拔,也许我们会因此而精神崩溃,就如走进地狱。我发现,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做出理性清晰的决定,那么,有50%的忧虑是不存在的。而另外的40%,也会在我们的行动中烟消云散。这样一来,我们就摆脱了90%的忧虑。由此我得出,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可以让我们的忧虑只剩10%。这四个步骤就是:
“1.清晰地写出我担心的是什么;
“2.写出我能做的都有什么;
“3.果断决定应该怎么去做;
“4.马上采取行动,按照决定的方法去执行。”
加林·利奇菲尔德现在是斯塔尔、派克与弗里曼有限公司的远东地区总裁,公司经营大型保险及金融权益等业务,办公地点位于纽约约翰大街3号。实际上,就像我前面说到的那样,利奇菲尔德现在已经是亚洲最成功的美国商人。他很真诚地告诉我,他有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分析忧虑并且能正视忧虑的方法。
可能有人会问,利奇菲尔德的方法真的那么值得推崇吗?是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的方法有效、具体,能够直接命中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其中的第三个步骤,可以说是整个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果断决定应该怎么去做。
只有把一切变成行动,我们收集的事实及由此做出的分析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精力。
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一旦我们做出决定,就应该立即付诸行动,不要去考虑其他的责任问题,更不要去关心结果。”威廉·詹姆斯这里所说的“关心”其实就是“焦虑”。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旦你弄清了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谨慎的决定,就应该马上付诸行动,不用再左思右想、犹豫不决。不要停下脚步总是回头看,更不要在自我怀疑中迷失方向。
一次,在与俄克拉何马州最著名的石油商人韦特·菲利普斯的交谈中,我问他如何执行自己的决定时,他回答说:“我发现,如果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就会造成思维的混乱,从而不能理智地做出决断,甚至引发困惑和焦虑。很多时候,过多的调查和思索反倒对我们没有益处。在该决断的时候,我们必须果断决定、马上行动,并且永不回头。”
不妨试着用加林·利奇菲尔德的方法,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来解决我们遇到的烦恼:
第一,我担心的是什么?
第二,我能够做些什么?
第三,我能够采取哪些行动?
第四,什么时候开始付诸行动?
Section 02 想办法让烦恼减少一半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花上几个小时来讨论一些问题,却有很多人弄不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成功人士,也许会对上面这个标题不屑一顾,也许还会说:“起这标题的人可真荒谬,一个通过打拼获得成功的人,在经过风雨的锤炼,他们更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居然还有人想指点他们怎样去减少生活和工作中50%的烦恼,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是的,这样说也并没有错。要是在几年前,我看到这样的标题,也会有一样的感觉。这种标题看上去很诱惑人,但是,实际效果往往并没有说的那么让人如意。
坦率地讲,我也许真的没有能力帮你减少一半的烦恼,因为这个世上,除了你自己努力,没有人能代替你做这一切。我也只是把我了解到的其他人的经验分享给你,我能做的仅此而已,剩下的都需要你自己来完成。
也许大家还记得,我在前文提到了亚历克西·卡雷尔医生的名言:“不懂得如何处理忧虑的企业家,往往英年早逝。”
既然忧虑的后果这么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助你减去其中哪怕10%的烦恼,你是不是就会很轻松很高兴了呢?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接下来,我就和你一同分享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经历。他不但让自己的烦恼减少了50%,还节省了75%的开会讨论时间。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并不是凭空杜撰或为了糊弄人而捏造的某某人某某事,他是有据可查、真实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利昂·希姆金是全美国最好的出版公司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西蒙舒斯特的股东并兼任总经理。
利昂·希姆金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5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时间来开会讨论,大家紧张地在会议室里研究着应该怎么做、这样还是那样,或者是什么都不做。气氛沉闷,有的人忍受不了,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的人会发生争论,不停地辩论、绕圈子。每当一天结束,我都被弄得精疲力竭,甚至觉得这一辈子都要生活在这种无休无止的烦琐当中了。15年当中,我就是这样度过了每一天,从没有想过要去改变什么。以前,如果有人对我说,可以帮我减少3/4令人焦虑的会议时间,也等于减少了3/4的精神压力,我一定会把他当成一个只会讲大话、讲空话的不谙世事的傻瓜、骗子。可是现在,我自己找到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办法,而且我自己已经实践了8年。这个办法不仅在时间上为我赢得了效率,还让我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但是,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会觉得一切并不难,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
接下来,利昂·希姆金将他找到的办法告诉了我,他说:“我马上废除了沿用了15年的会议程序。之前大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立即把细节向我汇报,然后由我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现在,我重新制定了规定,以后谁要来找我讨论问题,都必须要有一份书面报告,报告中至少要具备4个问题:
“1.你的问题是什么?(以前遇到问题,大家总是坐下来一起开会研究,常常花费一两个小时讨论,弄得大家只剩焦虑,却毫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中溜走,却没人愿意花心思把具体的问题写下来。)
“2.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回头看看我的职业生涯,我惊讶于自己从前竟浪费了那么多的宝贵时间用来开会,却从未想过要弄清问题的真正所在。)
“3.有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以前的会议中,如果有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马上就会有另一个人跳出来反驳。他们往往各执己见,有时甚至充满了火药味,常常背离了主题。即使到了会议结束,也不会有人把大家的讨论加以整理、总结,更别提把好的方法记录下来了。)
“4.你建议采用哪种方法?(以前大家在开会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个问题而聚在一起焦虑好几个小时,却找不出好的办法,一直在原地转圈子。从来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更别谈什么‘我建议采取这样的措施’等言行了。)
“如今,我的这些员工很少再拿着这些问题来找我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要想回答我的这4个问题,他们必须先收集资料,了解相关的事实,并且认真地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只要他们认真地做了,会有3/4的人根本不用再来向我汇报请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就像烤好的面包片自然会从面包机里弹出来一样,水到渠成。就算有些问题需要开会决定,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过是从前的1/3而已,因为大家在讨论时,已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杂乱无章,缜密的逻辑与清晰的条理会令问题最终达成合理的结论。
“现在公司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减少了很多,我们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争辩当中,而是用实际行动去明确我们该做的、要做的事情。”
我的另一位朋友弗兰克·贝特格,作为美国保险行业的领军人物,亲口告诉我,他用类似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工作中的烦恼,还让自己的收入增加了1倍。
弗兰克·贝特格说:“多年前,当我刚开始迈入保险这一行的时候,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但是,后来遇到了一些事情,让我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开始瞧不起这份工作,甚至想要辞职。假如不是那个星期六的早晨,鬼使神差地我突然坐下来,想把我的烦恼根源都写下来,也许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
“那天早晨阳光很好,我坐下来后先问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其实,我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也拜访了大量客户,为什么就得不到回报呢?在业务上我从不偷懒,也善于发现和挖掘潜在的客户,但在最后关键时刻总是无法成交。他们总是说:‘贝特格先生,让我再考虑考虑,过两天再说吧。’没办法,过两天我还得浪费时间再次去拜访,一次次的徒劳让我很是沮丧。
“找到了根源,我又问自己:‘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必须清楚自己的状况,于是,我找出了记录本,开始研究过去一年里发生的数据。从这些清晰的记录上,我惊讶地发现,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有70%的销售是我在第一次拜访客户时就成交的,而第二次拜访时谈成的占23%,只有7%是在我反复多次拜访后达成的。如此看来,让我狼狈不堪,占据我大量时间并导致我灰心丧气的只是这小小的7%,我浪费了大半的时间在这上面。
“到此,问题的答案已不言自喻,我应该立刻停下所有第二次以上的拜访,把余下来的时间用在开展新的客户上。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业绩迅猛提升,将近翻了1倍。”
弗兰克·贝特格现在是全美首屈一指的人寿保险领域的业务员,他供职于费城富达共同基金。这个曾令他一度想要放弃的工作,如今每年创造的企业价值高达百万美元。在他要向挫折低头认输的时候,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将他推向了成功之路。
当你的工作遇到麻烦不顺的时候,不妨试着用以下几个问题问问自己,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帮你减少一半的烦恼。
1.问题是什么?
2.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有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4.你建议采用哪种方法?
【第二章小结】
原则一:收集了解事实。记住哥伦比亚大学霍克斯院长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半的烦恼,都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充分了解问题就企图做出决定。”
原则二:面对事实,认真衡量,谨慎地做出决定。
原则三: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应该立即执行,千万不要去担心结果。
原则四:当你或你的同事遇到烦恼的时候,最好先把问题写下来,然后问自己:
1.问题是什么?
2.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有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4.你建议采用哪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