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钱理群老师:
今天,您的学生欢聚在这里,庆祝您的六十岁寿辰。我们的心情是激动而又朴素的。为年届花甲之人祝寿,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俗。您和您的学生都是五四精神的传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清醒的批判意识。然而,恰恰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延续着中华文明最宝贵的美德。比起那些以传统文化为干禄进身之具,口称道德而实际上寡廉鲜耻之辈,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反讽。检阅一下您的学生,可以发现,尽管他们闻道有先后,学问有深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君子,都是道德上的好人。他们既能尊人又能自尊,既能与人为善又能独立不阿,既能尊师敬老又不巧言令色,既能团结互助同时又君子不党。中国传统道德所推崇的礼义廉耻,儒家所弘扬的仁义礼智信,都在他们身上自觉不自觉地闪烁着。拥有这样的一支学生队伍,在当今学术界的芸芸导师中,可以说是不多见的。这既是您识人之明的智慧的体现,更是您自身人格力量熏染的结果。我们在您身边,学到的不仅是专业,比专业更重要的是思想,比思想更重要的是精神。您是我们精神上永远的导师!
六十年来,您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和坎坷,但您既没有向命运低头,也没有以此为资本而盛气凌人。您始终怀着“丰富的痛苦”,背负着“压在心上的坟”,在“精神的炼狱”里,在人生的“大小舞台之间”,进行着“心灵的探寻”。您心中汹涌着真性情的波涛,同时又冷静地保持着韧的战斗。您所付出的血汗,浇灌出了一片片美丽的花朵,从贵州到北京,从本世纪到下一个世纪……在招收我们这些不成器的研究生之前,您早就拥有过一批批私淑弟子。我们既为您的坎坷不平而叹惋,又为您在招收我们之前拥有那样多的人生积累而感到幸运。在您年届花甲的时候,您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名望已经有目共睹,无须我们做学生的来说三道四。学生们此时最容易想起的,是一幕幕您对我们的关爱和栽培。您很少直言批评我们,但我们从您的叮咛、您的鼓励、您的肯定中感受到了您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您不仅关心我们的上课、读书、论文、工作,您还关心我们整个的人生计划、人生修养。而您自己却经常好像没有意识到是在关心我们。看到您乐在其中的浑然之态,我们一方面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另一方面则深愧离您的期盼太远了。在您的关爱和感召之下,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既默契相通,又淡泊如水的状态十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正是中国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一种人生境界,我们为这样的师生关系深感自豪和幸福。
六十岁,在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中,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轮回。六十岁的人,经历了所有天干和地支的组合。作为学生,我们向老师这六十年的辉煌表示由衷的钦佩和祝贺。但同时,学生们还想给老师一点激励,希望老师不要为以往的辉煌而停止奋进的步伐。在老师的身上,青春的朝气依然蓬勃,甚至可以说令我们这些后生感到可畏。在我们的时代,些须花甲,不应看成步入老年的标志,而应看成人生刚刚过半,还可以击鼓,还可以呐喊,还可以培育更多的桃李,还可以启蒙更大的人群。因此,我们希望老师在学术上做出更多的成果,对我们继续给予扶持和启发,培养出一批胜过一批的师弟师妹,把您的思想和精神撒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今天,我们十分惭愧,没有值得一提的成就作为您的寿礼。我们希望在您七十寿辰、八十寿辰之际,能拿出一点令您开怀的礼物,以不辜负您的辛勤哺育。这里,我们向您献上一联:
人生刚过半,些须花甲仍击鼓;
桃李初满庭,惟大园丁能理群。
最后,我们恭祝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幸福美满,祝我们敬爱的钱理群老师学术青春永驻,思想青春永驻,精神青春永驻!
您的学生
1998年2月22日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