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代人的心事:名家文集(套装共9册)
57495800000012

第12章 政治是短暂的,文化是长久的

“文化中国”这个口号,在海内外知识界早已耳熟能详。近年,学人还不断丰富其内容,譬如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认为,“文化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则指出:“文化中国的概念是可以的。基于某种特定情况,它不讲政治,也不讲经济,突出文化,希望有高度的精神生活。”(见本刊十月号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余英时教授访谈录》)哈佛大学还举办了以《文化中国:诠释与传播》为题的研讨会,把“文化中国”这个意念加以弘扬。

对“文化中国”的时代意义,美国著名哲学教授傅伟勋在七年前已做了颇为辟透的解说:“……‘文化中国’指谓贯通海峡两岸的横面线索,警告我们文化断层可能造成‘永别’危机;‘中国文化’则指绵延流长的文化断层,提醒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容任意割断。纵横双层合起来说,乃意味着:中国目前虽仍处于‘一分为二’的政治局面,且是海峡两岸的知识分子都应具有‘文化中国’的共识共认,为了祖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往开来承担一份责任。”(《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编序》,北京三联版)

“政治是短暂的,文化才是长久的。”(何怀硕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变数最大,单是中国的历史,改朝换代已是司空见惯,只有中华文化才源远流长,具有永恒的价值,所以海外学人对“文化中国”的倡议是适时的,且具有深远意义。

一年一度诺贝尔奖公布了,今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日本的大江健三郎。有人估计大江的获奖,对毗邻的中国作家也许是个讯号,本期“九四诺贝尔奖特辑”对此做了论述。此外,上届诺贝尔医学奖遗漏了华裔科学家周芷博士,令海内外华人感到愤愤不平。为了弄清真相,本刊曾花了近些年的时间进行调查,并试图与诺贝尔奖委员会联系,本刊特将此项“调查报告”和本刊代表与诺贝尔奖委员会接触之经过公开,以让读者做一判断。

假托德国人的名字出版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一书,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本期除了有专文对此书做评介外,真正的作者王山还应本刊的要求,现身说法,介绍他撰写此书的旨意和他正在写作的《第四只眼睛看中国》的主要内容,相信有助于解开读者的疑窦。

(原载1994年11月号《明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