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学家都很重视贾赦为夺取石呆子的扇子而把人家害得“坑家败业”的故事。因为此段很能揭露黑暗面。其实这一段写得很简略,总共用了五百多个字,而且没有正面描写,完全是通过平儿之口虚写转述: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
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把这扇子抄了来……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这一段写了公侯王府,通过地方官欺压百姓,霸占掠夺,十分惊人。别说,*将《红楼梦》分析为写阶级斗争的,此论虽具有主席特色,仍然是言之有据,就拿石呆子的扇子的事来说,黑到了什么程度?
而写得如此简单。一个荣国府,吃个螃蟹啦,玩个酒令啦,睡个姘头啦,小姐少爷们生个气啦斗个嘴啦,都写得纤毫毕见,栩栩如生,而这么大的案件却草草一带而过,就像写金钏与宝玉说闲话,写得仔细,而写金钏之死,反而十分简略一样。真是的,小人物们,活着不值钱,死了不值钱,进入小说也不值得细写。仅仅这一点也让人不平啊。
这样的记录甚至连堪称腐化堕落的贾琏都看不过去了,他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为此他挨了贾赦的打。叫做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顿,脸都被打破了。
这里另有一个其他原因,贾赦讨鸳鸯未成,叫做含愧、告病,买了一个十七岁的丫头糟践,窝了不知多么大的火,终于在儿子身上爆发了。表面上看是扇子的原故,其实是对于荣国府主流派的不满的爆发。贾琏还算不得什么大主流派人物,多少管点事,也让贾赦看着窝心。
这个贾雨村的角色则是越来越不堪。刚一开初,好像还可以,护官符之说,是他的门子(守门人)教给他的,他还有点天真烂漫。连林黛玉到贾府都是贾雨村照管带领的。后来,几经官场浮沉,此人发展到了无恶不作的程度。曹氏写他为了贾赦夺扇,如何冤屈石呆子,根本不用交代过程,一带而过。说明当时这一类事司空见惯,是人一看就懂,无需细说。这个社会的腐烂黑暗也就可想而知了。
是平儿而不是别人这样破口大骂雨村。这说明平儿的忠心,她对自己的主子丈夫贾琏是尽心尽力地维护的。她对贾雨村“半路途中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身份的痛恨,说明了她的正统观念,贾琏是正宗,是自幼原生,是从头到脚的金枝玉叶,雨村不过野货,贫贱过,可认可不认的。但平儿骂到了“自从认了(亲)以后,生出多少事来”,似乎总结得太广泛了一点,不知道平儿还发现了一些什么掌握了一些什么信息,得出了这概括性很强的结论。
还有一点耐人寻味,平儿对贾琏挨打如此动情,凤姐竟无反应么?凤与琏的关系就这样冷了又冷么?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