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也是创造发明中常用的方法。所谓“改进”就是这样思考:某件东西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把这些缺点与不足排一排,再分析一下,看看哪个缺点是主要的或必须马上解决的,怎样改进才能克服或尽量减少缺点,给人们带来方便。
方黎、任勇勤、程贝斌等同学发明革新系列篮球架的经过可以说明这一思考过程。
一般的篮球架是为了比赛用的,所以只设一个篮圈。用这种比赛的篮球架在体育课上练习投篮,缺点就暴露出来了。方黎针对这个缺点进行改动,发明了有4个篮圈的篮球架。可是篮圈少的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了。篮圈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定得高,低年级小朋友投不到,如果装得低,高年级同学没有兴趣。方黎又开动脑筋,把篮球架做成可升可降的。于是,一个专供练习投篮用的多用升降篮球架诞生了。多用升降篮球架用“改进”的办法,避免了两个缺点。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任勇勤同学又发现了它的不足:如果同时有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在练习投篮,一个要升高,一个要降低,不是要“打架”吗?怎么解决呢?任勇勤同学经过反复琢磨,创造出一种如意篮球架,即把4个篮圈,按不同高度装在一根柱子上。高年级同学投高的篮圈,低年级同学投低的篮圈,各得其所。但“改革”并没有到此为止,程贝斌同学又设计了智力升降篮球架。在可升降的柱子上装上一个圆桶,圆桶的下端装4个通道,同学把篮球扔进去后,要动脑筋想一想,球会从哪个通道里滚出来。这种投篮又要动手又要动脑,会使同学练习投篮的兴趣更浓。这3个同学,在“改”字上着手,不断地发现缺点,克服缺点,搞出了一件件有新意的小发明。这3件作品都获得了市级以上的创造发明奖。
在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人们也常常用“改进”的方法搞创造发明。
拿我们日常使用的雨伞来说吧。解放前有一种油布伞,用比拇指还粗的竹竿做伞柄,伞面的布上抹上桐油。这种伞坚实,但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后来,有人改为油纸伞,用抹了油的纸代替油布作伞面。这一改解决了笨重的问题,但纸容易破碎。于是用金属做伞柄,用黑布作伞面的皮柄伞应运而生。但人们又发现这种伞不能装在提包里,携带不方便。不久,人们对伞骨和伞柄进行了改革,造出了两折伞、三折伞。伞面的颜色也改成多种多样,有的还画上了图案。人们的改革是无止境的。某一件东西在这个环境中看不出缺点,在另一个环境中就可能会暴露出缺点。如下大雨时撑伞,伞面遮住了视线,行走时容易与人或车相撞,那就把伞面改成透明的。骑自行车的人双手握着车把怎么撑伞?聪明的人又把雨伞改成帽式,可以戴在头上,成为风行一时的伞帽。雨夜打伞在马路上行走,来往的车辆不容易看清你;在泥泞的小路上行走,不容易看清路面,都容易发生危险。于是有人就想到在伞上装一个发光器,克服了这个缺点。现在,在日本,有人发明了一种没有骨架的伞。这种伞的结构极为简单,它由伞面、塑料柄和注气塞3部分构成。使用时,只要用注气塞注入空气,伞面就自动张开;不使用时,排出空气,整把伞就成为一个袋子,可以折叠起来放进手提包,十分轻巧,深受用户的欢迎。
“改进”就是不断发现缺点,不断克服缺点,永不满足,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科学家发明耳朵体温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体温表多数是放在口中测量体温的,体温表要在舌头下面放好几分钟,时间长而且不自在。婴儿量体温就更麻烦,把体温表塞在婴儿口中,不懂事的婴儿会感到害怕,哭个不停,甚至会把体温表咬碎,发生误吞水银事故。
针对这个缺点,有位科学家对体温表进行了改进。他首先想到的是缩短测量的时间,发明了一种只要放在舌头上一秒钟就能测得体温的体温表。但当舌头裸露在空气中时,温度容易散失,读数就会不准确。针对这个缺点,他再改进,先是尝试在头颈、头顶、鼻孔等部位测量体温,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想到了耳朵,耳孔较为干燥,又较少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耳鼓的血管联系着脑部的血管,而脑是控制体温的中心。于是,他把体温表再次改进成适合在耳朵测温的样式,成功地发明了耳朵体温表。只要把这种体温表放进耳朵,一秒钟就可以准确地测出体温,既方便又实用。
不少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方便、不合理、不科学的事物时,也和方黎她们一样,不安于现状,不怨天尤人,而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搞出了许多小改革、小发明。
有一个小朋友患了眼病,医生要他每天点几次眼药水。但在点眼药水时,他发现眼药水瓶有一个缺点,就是在点的时候无法对准自己的眼睛,常常会把药水点到眼睛的外面。他针对这个缺点,发明了一种带镜子的眼药水瓶,在眼药水瓶的两肩,根据一定的角度,装上两块小镜子,这样看着镜子点,就能正确无误地把药水点进眼睛了。
比如,我们拿牛奶瓶和放空牛奶瓶一般要用两只手,并且要跑到室外,在牛奶箱里取,很不方便。有的人对此习以为常,但有个小朋友却动起“改进”的脑筋。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牛奶箱,把牛奶箱嵌在墙内,一面对室外,一面对室内。箱内装两块斜板,像“人”字形。
第一块斜板像个滑梯,方向朝里,装牛奶的瓶就可以从这块板滑进。在这斜板的半腰上有另一块斜板,方向相反。两板交接处有块“〉”形的活动小阀,这里预先放好一只空牛奶瓶。当送奶工人把牛奶瓶从箱子正面放进时,奶瓶就沿着“滑梯”朝里面下滑,中途碰到“〉”形小阀,“〉”就翘起成为“∧”形,空奶瓶就顺着第二块斜板向箱子正面的出口滑去。这样,送牛奶的工人一面放入牛奶瓶,一面就可以取到空瓶。而牛奶订户,可以足不出户取到牛奶。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生前看到小朋友的小发明后,曾经高兴地说:“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长大以后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