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5894900000023

第23章 普希金

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当过近卫军军官,爱好文学,叔父是彼得堡的知名诗人,家庭藏书丰富,经常有文学名流来拜访。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普希金8岁就开始用法文写诗,并得到了叔父的指导与帮助。

1811年,12岁的普希金跟随叔父来到彼得堡的皇村中学。校长思想开明,他和政治教师还有其他一些教师对普希金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期间爆发了反法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唤醒了俄罗斯民族,也对普希金童年时代的思想发展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普希金在爱国思想的激励下,诗兴大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爱国诗篇。当他的诗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时,他的叔父为之惊讶,他发现普希金具有非凡的文学才能,于是决心一定要把侄儿培养成一位伟大的诗人。

普希金中学毕业后被派往彼得堡外交部任十等文官。当时正是白色恐怖专政时代,年轻的普希金血气方刚,热情豪迈,结识了许多十二月党人,并接受了他们的思想,这些思想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质变。他用诗歌反抗欺骗和镇压人民的沙皇,诅咒人吃人的封建农奴制度。他的叙事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取材于古代俄罗斯的童话故事,赞颂了俄罗斯壮士光辉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些作品令沙皇政府惶惶不安。不久,他便被警察拘捕起来,最后将他流放到俄罗斯南部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但这种流放生活并没有使普希金屈服,他以饱满和高昂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抒情诗《太阳沉没了》,历史悲剧《波利斯·戈东诺夫》等,抨击俄国黑暗的农奴制度,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不久,沙皇亚历山大驾崩,1826年,诗人普希金得以返回莫斯科,他的归来受到文学界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普希金在此期间陆续发表了《毒树》、《寄西伯利亚囚徒》、《阿利昂》等诗篇,对政府的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和辛辣的嘲讽,并借此宣传了革命理想。此后他又写了英雄史诗《波尔塔瓦》、特写集《阿尔兹鲁姆旅行记》、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因此他与上层社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沙皇也不断寻找各种机会对普希金加以迫害。

由于普希金的妻子冈察洛娃是莫斯科第一美人,沙皇对她垂涎三尺。1837年,沙皇政府收买了一位法国亡命之徒丹特士,策划了一场阴谋,让丹特士借一切机会追求普希金的妻子,随时向这位诗人的妻子倾诉衷肠。此事引得整个社交界和诗人的政敌纷纷议论,大家都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这位亡命徒的卑劣手段奏效了,气愤之极的诗人答应和他决斗来了结此事。可是决斗时,普希金刚刚准备停当,狡猾的丹特士却提前开了枪。这狠毒的一枪打中了普希金的腹部,诗人最后倒在了血泊之中。普希金被害时年仅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