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激荡的印痕
600779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我写散文,初起的原因,说起来是很有功利主义的。开始还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被本地报社编辑拿电话逼着,好好歹歹对付了几篇,结果就被本城的市民们认可了,走到哪儿办事,掏出证件,对方扫一眼便大叫:“哎哟,你就是晚报上写稿的那个作家呀!”言语动作间便热情了许多,诸事好说好办。如果隔段日子不写,街口上美发店杂货店的小老板们还会追着问:“哎,怎么看不见你的文章了呢?我们一家子都喜欢看你的文章噢!”被恭维着的我,心里的苦涩自然难免:写了20年小说,长长短短的作品几百万字,书也出了十几本,居然没有晚报上几篇散文来得红火!转念再想想,做个“晚报作家”也未尝是坏。大凡一个作家,被文学圈子里的人称赞倒还容易,被千千万万老百姓所接受认可却非易事。现今的社会,赶着赚钱还来不及,有几个人肯花时间坐下来读小说的呢?

于是,为出门办事方便,为邻居们几句夸赞,回家坐下来又写。一来二去,真心里喜欢上了这种随意的写作方式,这些可爱的文字。如果把写小说比作灵魂的煎熬,那么散文完全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我坐在电脑前啪啪地打着键盘,心里有的只是轻松、纯净和愉悦。我忠实地记录下生活中的感想,无须掩饰,无须归纳或升华,其状态的美好大约只有“快乐”二字可以形容。

世事的变化真的是难以预料,几年前小说编辑们满天飞着到处约稿,如今上门的大多换成了编综合类杂志的,编报纸副刊的。天南海北千里迢迢赶来,不写说不过去。还有那通过熟人朋友甚至亲戚关系来约稿的,碍于情面,也要应付一篇两篇。几年下来,不知不觉攒下了十几万字的文章,统归于一个大的题目“作家手记”,应该算比较恰切。如今出散文集又成了时尚,本应替我出小说集的出版社,偏打听着要出我的散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唐燕能先生是我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他来组稿,自然是别无选择地交给他出。第一本散文集送到我的第一个老师手里,算不算是迟交的作业呢?

关于作品目录的编排,没有做过太多周密思考,随手归成几个大类,也是顺其自然的意思。第一部分基本上是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些感受、赞叹、遗憾、回味之类的东西,属私密性较强的内容,读者可以从中想象一个作家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是关于在国外生活的文字。没什么特别之处,只因为既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难免要发几句感慨而已。第三部分才回到了本行,谈及一些创作中的酸甜苦辣。自然谈的都是皮毛,既不博大又不精深。我这人对自己的作品来几句总结都困难,更别提上升到理性高度作什么剖析了。好的是读者不必担心看不下去。第四部分,是我一切作品中最愉快的文字,写了我的可爱的女儿。我首先是一个母亲,其次才是一个作家,希望读者能跟我共享做母亲的快乐和烦恼。

95.9.4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