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更是考验
把巨额的财产加给某个人,如果他仍然谦虚谨慎,那么他的品质就比一般人强太多了。可见逆境是考验,顺境更是考验。躺着中枪是考验,天上掉下金刚钻来更是考验。
越是升官发财、VIP化、荣显赫赫、誉满全球,越是难以为继、如中魔咒。什么原因?荣显奖誉压垮、挤爆了小心眼儿。
庄子所说的虚室生白也是这个意思,你不白白亮亮的了,也就到此为止,举步维艰,差不多完蛋了。
“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把春秋末期晋国豪富韩魏两大家族的财产附加给某个人,他仍然谦虚谨慎,那么他的品质就比一般人强太多了。
《尽心章句上》
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恒心”,字面的意思是恒定的心思,也指固定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一旦动摇甚至缺失,那就会放荡邪僻、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所以,要做一个遵纪守法、规规矩矩的人,第一要义就是用固定的道德观念守护好自己的内心,抵御来自外界的一切诱惑。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如果没有恒定的心思安排,(没有一定之规)就会是邪魔外道,胡作非为,什么事都可能干出来。
《滕文公章句上》
拓展胸襟,升华境界
观看过大海的人,难以让他再注意观看其他的小水潭。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难以让他去倾心于其他杂说。
这是因为胸襟一旦拓展,境界一旦升华,眼界也会变高。
所以,登山就要登高山,观水就要观海水,做学问就要做于圣人之门,干什么事情都要力求臻于极致。这就是拓展胸襟、升华境界的道理。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看过大海的人,难以让他再注意观看其他的小水潭。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难以让他去倾心于其他杂说。
《尽心章句上》
减少欲望,涵养心志
涵养心志,没有比减少自己的欲望更重要的了。一个人能够减少欲望,本心善性纵然有所丧失,也不会出大问题。
中华哲学、处世学、养生学,清静无为为先。一种减法的哲理,要做什么,先考虑不要做什么;要得到什么,先考虑得不到或不应得到什么。这种思路的好处是精简爽利、平静均衡,坏处是进取心、想象力、冒险精神都嫌不足。
养心的说法富有中华特点,关键在于自我感受、心理状态、精神平衡,乃至精神胜利。
“养心莫善于寡欲。”
涵养心志,没有比减少自己的欲望更重要的了。
《尽心章句下》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即使你有智慧,也不如赶上一个好时机。当然,能够发现时机并及时把握它,也是一种极高的智慧。只不过在别人眼里,也许你只是运气好罢了。
人既要顺势,又要明势,要学会从偶然中发现新的必然,并且要能够推动新的必然。在风口的猪也能飞到天上,可是风停之后它最终难免重重落地。人则不同,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往往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即使你有智慧,也不如赶上一个好时机。
《公孙丑章句上》
承受赞美和苛责
有时我们会得到未曾料到的赞美声誉,有时我们会碰到求全苛责的毁谤攻击。面对这些,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定力,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你什么,因为知人本来就不是一件易事。
尤其是被注意的社会化人士,会被毁、被誉不虞与求全半辈子、一辈子,甚至死后还被争论,几百至几千年。
所以,爱尔兰著名作家、《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说:“对于这个世界我有三个办法:沉默、逃遁与耍小花招。”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有时我们会得到未曾料到的赞美声誉,有时我们会碰到求全苛责的毁谤攻击。
《离娄章句上》
绝不骄傲和自满
懂得恭敬的人不会侮辱旁人,懂得节俭(克己)的人不会侵犯旁人。这里的“俭”应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不奢华靡费,而且是讲精神上的谦卑克己、处事上的慎重行事、做人上的内敛含蓄。
据辞书上的解释,俭的含义是节约、歉收、不富足、谦虚等。
总之,俭就是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懂得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懂得节俭(克己)的人不会侵犯别人。
《离娄章句上》
无敌不等于事功
仁获得拥戴,暴获得畏惧,靠制造畏惧维持统治或许容易成功,但更容易败坏于一旦。
但是,我们又无法不承认暴力的力量,一股强暴的乃至野蛮的势力,征服了、占领了乃至消灭了温和柔顺的势力,古今中外,例证汗牛充栋。
仁者无敌,并不是从事功上说的。仁者无敌,不等于仁者成功。无敌,是指仁者才能得到民心拥戴。
“仁者无敌。”
推行仁义的人没有敌手。
《梁惠王章句上》
狂妄的根源是无知
只有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才能长久生存,否则就难免灭亡。没有谁能够罔顾规律,和老天作对还取得成功。
既然要顺应规律,就必须先学习规律、掌握规律,狂妄者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它的根源是无知。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符合自然规律的才能长久生存,违背自然规律的就难免灭亡。
《离娄章句上》
要有更高的追求
现在社会上也有所谓混吃混喝一说。吃喝无虞了,至少是足以温饱了,人就应该有更高大上的追求,不能一直停留在混吃混喝的水平。
如果尚未温饱呢?一般地说,如果不是准备就义,那就可以将解决温饱视为当务之急。
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人应当有更高的追求。这是警示,也是鼓舞。
“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啜也。”
我没想到(不愿意看到)你学习古远的大道竟然是为了吃喝。
《离娄章句上》
找回丢失的自己
人生的任务,首先是把良心、良知、良能找回来,就是把丢失了的自己找回来。
喜爱自然,歌颂天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实天的伟大美好,更应该体现为人的善良本性。
不要丢弃、失落自己身上有过的美好的一切:爱心、天真、幻想、记忆、好奇心、趣味心、敬畏心……这也可以说是诗歌、小说、戏剧作品的永恒主题。无论如何,这很动人。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学问的道理并没有其他,不过是把自己丢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对了。
《告子章句上》
自己并不完美,何必嘲笑他人
保持谦虚与自省的精神状态,不要因为小有成绩、小有优胜便忘乎所以。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事业长进与学识提高中,不可能毫无进展,但多数进展是大致一般化的进展,还有运气等偶然因素,不可自吹自擂。
考试成绩占先,赛球多进了一两分,评上了一次先进,比你的同事们早一年提升了职务……这些大多属于五十步的性质,与你所笑的百步相差有限,再过两年说不定你全部落在后面,能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才不显得浮躁浅薄。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战场上逃跑)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便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你觉得合适吗?”
“那不行,跑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嘛。”
《梁惠王章句上》
学会权衡掂量
为人处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也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能有更深的体会。然而,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来断定某人某事如何如何,却是人们经常犯的错误,所以人们容易盲目相信自我。
一个眼界开阔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主观判断抱有警惕,他更重视实际调查和自我反省。因为只有经常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进而更清楚地认识世界。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称一称,就知道轻重如何了;量一量,就知道长短如何了。物品是这样的,心思更要这样掂量一下才好。
《梁惠王章句上》
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太清楚,不如干脆回答“是谋非吾所能及也”。简单来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常常看到一些“名嘴”,问什么都对答如流,真替他或她着急,你哪怕回答一次“是谋非吾所能及也”,也显得诚实可靠了许多,减少了误人子弟的可能。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这样的主意不是我能想得出来的。
《梁惠王章句下》
贪欲无止境,保持知足心
如果事事都把利益放在前面,把道义、大道理放在后面,那么不把一切利益都争夺到手,恐怕人们的贪欲是不能满足的。
在充满物欲诱惑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确太需要常常保持一份知足之心。如果放任欲望勃发,无节制地摄取和占有,我们的生命也将会被无休止地吞噬。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如果事事都把利益放在前面,把道义、大道理放在后面,那么不把一切利益都争夺到手,恐怕人们的贪欲是不能满足的。
《梁惠王章句上》
接受恰如其分的名望
名声超过了实际,是品德高尚的人引以为耻的。
我们早就讲过反对巧言令色,反对名不副实,也反对欺世盗名,反对大言不惭、声闻过情。然而就是有人不懂虚名的可恶、可悲、可惧,追求虚荣,以至于误入邪道!历史上有多少暴得大名者,转眼化为乌有!
只有实实在在的才干带来的恰如其分的名望,才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名声超过了实际,是品德高尚的人引以为耻的。
《离娄章句下》
重视心智的需求
心的官能是思索判断,这样的能力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多媒体等的发达使一些糊涂人做出文学式微、小说灭亡的预言,就是说以为用不会思索的“耳目之官”的“视听”可以代替用“心之官”去“思”与“得”的“阅读”。
重视心智的需求、精神的需求、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感官的需求、感官的反应。这在今天,在一个有可能走向拜金主义与物欲横流的时代发展的节点上,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的官能是思索判断,思索就能有所鉴别,从而获得判断;不思索,就不能有所鉴别与获得判断。
《告子章句上》
不能只满足于感官的趣味
在一个新媒体、多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有人以为视听音像作品将会淘汰阅读书刊。这恰恰暴露了一个问题,以感官的刺激与享受排挤乃至取代头脑与心灵的追求与进展。
这是令人忧虑的现实挑战,也是市场化、大众化的文化生活带来的某种负面影响,它还是市场化文化商家们虽有一定进展但终归不可能实现的浅薄法门。
人应该养护自己的头脑心灵,注重自己的精神追求,发展自己的思维与感受想象的精神能力,而不能只满足于感官的趣味。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耳朵和眼睛不会思索,容易为外物所蒙蔽。
《告子章句上》
不安于享乐,也不幸灾乐祸
安于享乐而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迎来危亡处境,正是许多人逐渐走向灭亡的缘由。
或有专家解释“安危利菑”为幸灾乐祸,即乐他人之危祸,因为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不仁之人,本地有危殆,集体有灾祸,他却只知道发国难财、天灾财,花天酒地,不顾他人死活与集体利益。这样的人,也是在自取灭亡。
“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安于享受而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迎来的危亡处境,正是许多人逐渐走向灭亡的缘由。
《离娄章句上》
只追求物质财富必生祸端
一个人如果不把品德、学识、能力当作宝物,却把珍贵的珠宝财货当作宝物,那就一定会祸及自身。如果一个人所有的追求都是为了物质财富,那么他会干出怎样的事情,就难以想象了。
这似乎是常识线下、不言自明的事。问题在于,许多人物,甚至是大人物,他们的过失不是出于对高深专门学问的不通,而是在于对常识的悖谬理解。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只把珍贵的珠宝财货当作宝物,那就一定会祸及自身。
《尽心章句下》
精神的贫乏更有害
我们都知道“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的俚语,还有饿极了将叫花子的吃食感觉成“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单口相声,并且多半是正面地评价饥饿带来的好胃口。这里提醒的是另一面,物质的匮乏会带来对于物质的过分饥渴与贪欲,而精神的匮乏会带来精神的饥渴、饕餮、急迫、焦虑与夸张感受。
人的口腹不应该饥不择食,伤害自己的肠胃;人的精神也不应该因为空虚、贫乏、压抑而轻易就范,不择正误、不辨真伪、不分析不判断地接受各种大言欺世、极端煽情、片面夸张、天花乱坠的胡说八道与精神毒品,伤害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精神功能。
“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是不是只有口腹会受到饥渴造成的折磨与贼害呢?人心也有这样的折磨、贼害之苦。
《尽心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