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全四册)
60228200000006

第6章 失意时,坚守如一

逆境也是一种财富

操心危殆,忧虑深重,小心翼翼,防备万全,反而会少一些大意失荆州的疏漏。

我们要深明逆境对人的必要性与从而产生出来的优越性。

逆境激发了许多人类的能力与超能力,这里说得很坚决,告诉我们逆境也是一种财富,但思忖一下,自有其苦涩。

“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有的人处境危难,苦苦操心,深深防范,所以特别通晓人情世故,从而走出一条路来。

《尽心章句上》

逆境能够激发力量

上天要赋予一个人伟大的使命,一定会先让这个人的精神遭受折磨苦难,让他的筋骨备受辛劳,让他的体肤忍受饥饿,让他的身体困乏薄弱,让他的行动动辄被挫折扰乱。这样,才能使他振奋心神,锻炼性格,在他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上有所长进和丰富。

这段话生动悲情地讲明了精英人物常常要经受苦难、匮乏、逆境的磨炼与锻造。许多伟人,都不是一帆风顺地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力量,恰恰是在逆境中被激发了出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要赋予一个人伟大的使命,一定会先让这个人的精神遭受折磨苦难,让他的筋骨备受辛劳,让他的体肤忍受饥饿,让他的身体困乏薄弱,让他的行动动辄被挫折扰乱。这样,才能使他振奋心神,锻炼性格,在他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上有所长进和丰富。

《告子章句下》

知耻而后勇

人是不可以没有羞耻心的。没有羞耻心所带来的耻辱,可谓真正的无耻了。

在传统语境里,知耻是一种美德,如礼义廉耻的耻,其实是始终自律并保持尊严。此种语义下,无耻就是不要脸面、下流、行恶的意思。

常言道,知耻而后勇,明白了自己行为的欠缺所在并勇敢地弥补它,从这样的人身上是看得到希望的。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人是不可以没有羞耻心的。没有羞耻心所带来的耻辱,可谓真正的无耻了。

《尽心章句上》

保持好精神状态

居移气,养移体,简单的解释是住房条件影响气度精神状态,吃喝影响身体发育变化与生理状态。

综合与根本性的解释是,“定位侧”影响气度,“待遇侧”影响体态。待遇一般,但自我定位高一点,也可以做到浩然弘毅、任重道远、落落大方。条件一般也可以好自安排、养生有道、舒服惬意、端庄康泰。

总而言之,我们要保持好自己的精神状态。

“居移气,养移体。”

居处地位会改变一个人的气度,保养的条件会改变一个人的体态。

《尽心章句上》

要自爱自重,别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已经成为成语。其反义词就是自爱自重。

自爱自重的人境界自然要高,他们积极向优秀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自己也变得优秀。

自暴自弃的人,则显得没有希望,若问他们为什么自暴自弃,除了社会风气的原因外,恐怕主要还是因为缺少学习教化。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戕害自己的人,无法与他有所言说;自己放弃自己(的努力)的人,无法共他有所作为。

《离娄章句上》

用理性约束自己的情绪

保持心志的坚定,而不是逞强意气的火暴,这是对年轻人的一个忠告。

心志的坚定不是通过火暴的脾气和刚烈的性格表现出来的,而往往需要办事勤勉,说话谨慎。尽量避免情绪化的无意义争斗,才是自制力的体现。

如果说人的情绪和欲望是一匹野马,那么理性就是约束这匹野马最好的缰绳。

“持其志,无暴其气。”

保持心志的坚定,而不是逞强意气的火暴。

《公孙丑章句上》

不分处境,坚守如一

品德高尚的大人物,即使是穷困时,也不能丢掉义理;得志时,更不能违背正道。

穷困时,不丢掉义理,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人格以免堕落。得志时,不违背正道,人们的美好期许才不会落空。

能够不分处境地保持好自己心灵的澄净,这正是君子的美好品质。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即使是穷困时,也不能丢掉义理;得志时,更不能违背正道。

《尽心章句上》

安定心态,宠辱不惊

德行丰厚的人,遇到再多的挫折、再险恶的处境,也不会混乱。这强调的是自身的资源与能动性。

社会和环境总是变来变去的,遭遇挫折和不幸,与其抱怨年月世道或是运气,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求诸己,宠辱不惊。

“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德行端正的人,遇到邪恶的世道,也不会混乱。

《尽心章句下》

心理、生理要双重强大

许多中国的士人以养气作为自我修为的重要内容。这里的“气”,高度抽象却又高度真切。抽象,是说它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真切,是说它确实存在于你的身体与精神中,确实影响着决定着你的一切,它不仅是精神的,而且人们可以感觉得到它的物质实在性。

一个人气势宏大,心气浩然,他感觉到的是无畏、足实、坚强、充沛有力,它包括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强大;反之是畏缩空虚、匮乏疲弱,它意味着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衰颓。这样的说法,鼓舞了许多人去坚持义理、坚守道德、坚持精神追求、坚持为人的原则。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于涵养我自己的浩大充沛的心气。

《公孙丑章句上》

不要自取灭亡

如果是天降灾祸,你也许还能顶得住;如果是自己作孽,你就无活路可以逃脱了。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西谚“上帝要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也是类似的意思。

自己不能怀有清醒的认知,钻牛角尖,一个劲儿要往死路、歪路上走,是谁也拦不住的。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是天降灾祸,你也许还能顶得住;如果是自己作孽,你就无活路可以逃脱了。

《公孙丑章句上》

少些无谓的担忧

有的事情需要自己拿主意,不能够听从他人的说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自大,将别人的有用意见拒之门外。只是提醒我们,作为一个有原则、有理念的君子,想好了尽管去干就是了,不要多出一些无谓的担忧。

“不可以他求者也。”

这需要自己拿主意,不能够听从他人的说法。

《滕文公章句上》

是金子总会发光

如果是真正的豪杰人才,即使没有贤明的领导者,也能干一番事业。这就是所谓的“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里当然没有提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不过作为一种鼓励,希望人刚健有为,依然很有意义。

当然,要善于等待,这也是箴言,不能等待的人也不是真正能有作为的人。这是探求真理的另一种角度。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如果是真正的豪杰人才,即使没有文王为他做主,也要干一番事业。

《尽心章句上》

顺其自然

能够顺其自然做事,因地制宜,顺应形势,不较劲硬掰,就是真正的大智慧。

在今天这样一个后现代时期,在欲望、技术、竞争、信息全面突飞猛进、登峰造极的时候,讲讲万事顺其自然,不要较劲硬掰,正是时候。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人,正是败在了这一点上。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如果所有心智发达的人都能够顺其自然地做事,不较劲硬掰,那就是真正的大智慧了。

《离娄章句下》

多找找自身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没少见这样的人:当领导、做学问、交友、购物、读书……遇事受挫,便怨天尤人、一腔怒火。管理不好就抱怨被管理者素质太差;学问立不住,抱怨同行不识货;孤家寡人抱怨友人不义;购物不满意抱怨商家;读书不通抱怨作者或老师……除了从来不反省自己以外,把谁都骂个狗血喷头。这样的人懦弱且无能,简直不可救药。

行为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者,都要反过来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每个人都不应该事事抱怨别人,而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行为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都要反过来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

《离娄章句上》

面对挫折与冷落

现代社会热衷于表彰各种优秀、先进,却往往忽略了培养一种对抗挫折和失败的耐挫力。每个人在人生的路上都会遇到许多失败、挫折、冷落,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它、消解它。处理不好,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培养好自己的耐挫力,被冷漠遗忘了,没有什么怨尤;碰壁陷入困境了,也绝不会消极,这是内心极度强大的表现。这样的人,淡定、从容、坚韧,最讨人喜欢,也最易于走向成功。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被冷漠遗忘了,他没有什么怨尤;碰壁陷入困境了,他也不消极。

《万章章句下》

勇于认错,积极改错

对待过错的态度,这确实是君子与非君子,尤其是君子与小人的一大分水岭。

每个人不免会有过错,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过错,还鼓励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这更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也会有错,勇于改正的表现。“改过不吝”“无耻过作非”,都是很好的行为准则。

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人们都看得见,而且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但只有心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才做得到勇于改错、积极改错。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古代的大人物,有什么过错就改正掉;今天的大人物,有什么过错常常将错就错。

《公孙丑章句下》

放低自己,只能仰面看人

有人盲目想象客观因素的作用,忽略自身潜力的开发,一味轻视自己,放纵自己,于是生活、工作的路越走越窄,立身感受越来越卑微。每当遭遇尴尬,就会怨天尤人。

虽然社会存在差异和不公,或许还有许多道德与良知的缺失。但是可曾想过,若干年前,是你自己放低了自己,从此只好仰面看人,无论事情如何,责任都在自身。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一个人必定是自己先辱没了自身,然后才受到了他人的侮辱。

《离娄章句上》

提高改错的执行力

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自己的错误,但总是迟迟改不掉,归根结底,是缺乏执行力,总想着拖延。改过和停止犯错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有时候必须痛下决心。总是拖泥带水,往往会带来更多麻烦。

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彻底地斩断错误之根,彻底解决错误的行为。错误就是错误,这是一个是与非的判断,不存在程度上的区别。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如果你承认某件事做得不对,立刻改过来就是了,何必要等到明年!

《滕文公章句下》

面对痼疾,下定决心用猛药

瞑眩,原指昏眩糊涂之意,意思是说生病服药后,如果人体没有明显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

其实,不只治病是如此,当我们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如果想要迅速彻底地解决,就必须下定决心用一剂猛药,较少地考虑它所带来的阵痛。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任由病症恶化,恐怕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吧?

“若药弗瞑眩,厥疾不瘳。”

如果吃了药没有能够头晕目眩,(不用点猛药)痼疾是痊愈不了的。

《滕文公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