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重口味——异食癖
常言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个人的口味、喜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的口味会不同,所钟爱的食物也是千差万别,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人们会把磨成面粉的谷物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在中国人的眼中,属广东人最“重口味”。因为广东人的食物材料十分丰富,如各种昆虫,还有一些类似蛇的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广东人餐桌上的菜肴。
不管人们所食用的食物怎么五花八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食物都是有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食物为自己的身体吸收一些营养,获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但有些人则会重复地吃一些无机物,如头发、泥土、玻璃等,这些食物不仅毫无营养,还会给当事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可是这些人依然会甘之若饴地吃这些危害健康的食物。这种行为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异食癖。
小崔是山东人,曾经接受过电视台的采访。小崔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之所以会受到电视台的青睐,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异功能——可以吃那种做灯泡的玻璃。起初知道小崔这个特异功能的人并不多,连小崔的母亲和妻子都不知道。当小崔的妻子知道后,就力劝丈夫以后不要再吃玻璃了,因为担心这样会给小崔的健康带来危害,甚至可能使他丧命。但是小崔并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认为自己已经吃了这么长时间都没事,想必是不会危害生命的。事实上,小崔已经离不开玻璃了,他只要一天不吃玻璃,就会难受,吃玻璃变得比吃饭还重要。对小崔来说,玻璃甚至比老婆还重要。小崔的妻子曾经威胁过他,如果他执意以玻璃为食,那么就离婚。面对妻子的威胁,小崔决定偷吃玻璃,只要不让妻子发现就可以了。于是,小崔专门到偏僻无人的地方偷吃玻璃,不过,还是让同村的人发现了。不久,妻子也从别人那里得知了。
小崔的妻子只好带着丈夫去医院检查。小崔首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口腔,发现牙齿和口腔都很健康。接着检查了一下自己的食道和肠胃,结果显示,小崔的食道和肠胃的黏膜与正常人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异常。
对于正常人来说,且不说玻璃是否会对自己的食道或胃部造成伤害,就连口腔这一关都难以通过。虽然我们的牙齿很坚硬,但是口腔内的其他组织都是非常柔软的,当我们把一整块玻璃放入口中咀嚼时,玻璃会因为破碎而变得锋利无比,会对我们的口腔造成严重的伤害。
不过当地医院的一位医生认为,想要避免口腔被锋利的玻璃所伤,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但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让口腔内的各组织肌肉协调运动,从而在咀嚼玻璃的时候巧妙地避开锋利的地方。
医生的这种猜测在小崔那里得到了证实,小崔说,他在吃玻璃的时候会让舌头灵活地避开玻璃,然后用牙齿把玻璃锋利的边缘打磨成碎末,这样玻璃就不会划伤他的口腔和食道了,最后小崔会把玻璃碎末吞入腹中。
就小崔目前的身体状况而言,吃玻璃似乎没有什么危害。那么,小崔这种异食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因为身体中缺乏玻璃中所含有的某种元素?还是仅仅出于心理原因?
医生认为,小崔的异食癖与身体需求并没有什么联系,可以说是心理因素引起的。虽然小崔可以顺利地吞咽玻璃并且保证玻璃不对自己造成伤害,但是胃酸却不能消化玻璃。也就是说,那些玻璃粉末只是在小崔的身体中“旅游”了一圈,它们从嘴巴进入,然后经过食道、肠胃,最后随着其他不能吸收的废物一起排出体外。
此外,医生还认为小崔的这种异食癖之所以没有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一方面是因为小崔把玻璃咀嚼得够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身体的奇妙功能。我们的肠胃会不停地蠕动,将身体所无法吸收的废物清除出去。
后来经了解,小崔之所以会吃玻璃,最初是因为和朋友们打赌。在那一次打赌中,小崔因为安全地吃下了玻璃而受到朋友们的追捧,从此之后,他就养成了吃玻璃的习惯,甚至不吃玻璃就会觉得难受,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已经把吃玻璃与某种快乐、兴奋的情绪联系起来了。
虽然小崔表示自己每次吃玻璃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会被其他人发现,而当有人得知小崔能吃玻璃之后,就会关注小崔,并且认为他是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这种被大家关注的感觉让小崔感到满足。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难以戒除的心瘾。
通过专家的分析,小崔了解到吃玻璃不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任何好处,只是一种异常的心理满足,小崔表示要戒除吃玻璃的心瘾。不过这恐怕更困难了,毕竟他因为吃玻璃而受到了电视台的关注,这又是一次强化作用。
异食癖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是一种原因非常复杂的疾病,通常是由代谢紊乱、味觉异常或饮食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异食癖的群体非常广泛,可以说“男女老少皆宜”。
引起异食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生理原因,这是比较好解决的,通常是因为身体中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的,如缺铁、缺锌的孩子会出现异食癖的现象,只要能为他们补充铁或锌,异食癖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当一个人缺锌时,就会减少味觉素的分泌。味觉素是一种十分重要且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一种含锌的唾液蛋白质,主要作用是维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新陈代谢。如果缺锌,那么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就会受损脱落,直接影响人的味觉。当一个人的味觉发生了紊乱时,会直接影响食欲,从而引起异食癖或厌食症。
第二类原因所引起的异食癖在解决的时候就比较棘手了,那就是心理原因。有些小孩子被父母忽视时,就会出现异食癖,这是一种心理失常引发的强迫行为,应该引起监护人的注意和重视。但是,监护人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制止,这样只会让孩子把异食变成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无法从根源上进行矫正。监护人可以选择习惯消除的方式来矫正异食癖,如当孩子出现异食癖的时候,监护人需要对其进行干预,让他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并且对其口腔进行清洁。在这样的强行干预进行多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习惯,从而使异食癖的习惯被大大削弱,或是直接消失。
异食癖之所以会被看成一种心理问题,是因为异食癖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在印度有一位老奶奶,年轻时和伙伴打赌而开始了吃沙子的异食人生。但是,这似乎并没有给她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这种现象在医生看来也是奇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么幸运,大多数的异食癖习惯都会给当事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一般会引起食物中毒或肠胃感染,有时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取走肠胃中的有害物质,甚至还可能导致死亡。虽然有些异食癖的患者因为不同于常人的饮食习惯而备受关注,但是也可能会被同伴孤立甚至抛弃,从而倍感痛苦。
异食癖有时候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一些原始部落甚至认为泥土具有药用价值。这种异食癖可以看作当地的习俗,不属于进食障碍。
套在女装里的男人——异装癖
王军是一名医生,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就是喜欢穿女装,认为女装最适合自己,而且穿女装时会伴随着愉悦感。王军的父母十分喜爱女孩,王军在小时候就感觉到父母对姐姐的偏爱。可是姐姐在王军幼年时因病去世了,从此之后,父母就喜欢把王军打扮成女孩的样子,以解丧女之痛。王军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穿着女孩的衣服上学,性情也与女孩子相似,不仅性格温顺,而且从来不和同龄男孩子打闹嬉戏,因此获得了“大妹子”的绰号。对于这些,王军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甚至对女孩子常用的东西十分喜爱,如头花、裙子等。
王军从十几岁起就离不开女装了,如果哪一天不穿女装,他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得十分烦躁,只有穿上女装后才能平静下来,并且感到满足。有一次,王军试着穿女性内衣出门,没想到这让他更加兴奋和满足,且伴随着性快感。从此之后,王军再也离不开女性内衣了,每天都会穿着女性内衣。
王军的这个秘密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他结婚后。婚后不久,妻子发现了他异装癖的毛病。妻子难以接受,劝王军改掉这个毛病。可是王军不仅没有放弃穿女装,反而更加喜爱女装,甚至不顾妻子的反对买了丝袜和高跟鞋,每天闲暇时都会穿着女装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王军还十分喜欢制作旗袍和连衣裙,他的女性用品及服装比妻子还要专业。
虽然王军的妻子很反感王军穿女装,但是也觉得王军除了这个怪习惯外,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所以一直容忍着,还和王军生了一个孩子。
有一天晚上,王军的妻子带着女儿外出了。王军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就是全副武装成女性的样子出门。这个大胆的想法让王军兴奋不已,于是他马上开始打扮自己,戴上了假发和假乳房,浓妆艳抹,穿着旗袍和丝袜,踩着高跟鞋出门了,出门前甚至还不忘挎上了女士提包。就在王军兴奋地走在路上时,突然遇到了一个朋友并且被识破了,还被怀疑成精神病强行送入医院。可是鉴定结果显示,王军的精神状态十分正常。
异装癖属于性偏好障碍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对异性服装的钟爱,并且会出现反复穿戴的冲动以及付诸行动。异装癖通常会发生在男性身上,会通过穿戴女装而达到性唤起的目的。
异装癖一般从童年时期就已出现萌芽,开始对女性用品产生兴趣,起初可能只是穿戴一两件女性服装,到最后发展为全副武装成女性。到了青春期时,异装癖在穿戴女装时会伴随着色情幻想。
异装癖往往被隐藏得很好,而且大多数男性异装癖会结婚。在过去比较闭塞、传统的社会氛围中,异装癖选择在家中穿女装并且在镜子面前进行自我欣赏。即使异装癖的妻子发现丈夫的这种异于常人的行为,也会帮助丈夫隐瞒,因为异装癖的妻子往往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丈夫有这么一个奇怪爱好。
随着社会氛围变得越来越开放,有些男性甚至专门打扮成女性的样子来愉悦大众,如各种影视节目中的反串表演等。虽然异装癖喜爱穿着女性服装,但不是每个穿着女性服装的男性都是异装癖,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达到娱乐效果的男性而言,穿女性服装并不会让他们感到兴奋,只是一种工作而已。例如,在印度,有些男性就会在夜晚穿着女性服装表演赚钱,并且认为这只是一种谋生手段。
虽然在许多人的心中对异装癖难以接受,但是异装癖已经渐渐被这个社会所接受,毕竟异装癖并没有触犯法律,也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有些异装癖的妻子甚至已经接受并且理解了丈夫的这种行为。
异装癖拥有大量的女性用品,甚至比女性还要讲究。有些异装癖穿女装仅仅是为了达到性唤起的目的,从而获得性满足。但也有一些异装癖仅仅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只要穿上女装,他们就会变得满足和平静,不然就会变得沮丧和焦虑起来。
既然异装癖的外在表现为女性,那么他们的心理性别到底是女性还是男性呢?有种观点认为,异装癖患者的性别认同没有障碍,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穿着女性服装,但是内心依然认定自己是一个男人,并且没有成为女性的渴望。当然,也有些喜爱穿女装的男性就认定自己是女性,是上帝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才把他们变成了男性。这些人通常被认为是性别认同障碍,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生理性别十分不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往往会选择进行变性手术,让自己从生理上也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像异装癖患者仅仅满足于穿着女性服装。
研究发现,异装癖应该是后天形成的,与先天因素没有关系。因为异装癖患者不论是性染色体还是性激素,都与正常男性没有明显差别。虽然有的异装癖患者颞叶脑电波出现了异常,但只是少数。这就说明,异装癖在其成长期间性发育受到了阻碍。在5~14岁时,他们可能就出现了异装癖的苗头,却没有被有效地制止。
因此,在治疗异装癖的时候,治疗师往往会选择精神分析的疗法,也就是让异装癖患者自己寻找病源所在,这需要患者对其早年经历进行深入的回忆。自由联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自由联想的时候,患者会在十分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回忆,随意表达自己的异装癖经历。异装癖患者在进行自由联想的时候,一般不能被打断。
虽然在自由联想时,患者的潜意识会被唤醒,但是其意识依然处于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患者的意识会像一个卫兵一样,一旦觉察到会对自己产生某种伤害时,对潜意识的探索就会终止。具体表现就是患者无法进行流畅的叙述,甚至突然采取逃避的态度。精神分析流派认为,这种表现往往象征着已经找到患者异装癖的根源。
接下来,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去体验第一次异装癖的感受,并且让患者意识到这只是他们在面临压力时的一种宣泄,采用穿女性服装的方式对这种压力进行了转移。渐渐地,这种宣泄压力的方式就变成了习惯,以致患者只要穿上女性服装,就能联想到释放压力后的放松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意识到放松或者性唤起与穿戴女性服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十分常见,即厌恶疗法。既然异装癖患者认为穿上女性服装会产生愉悦的感受,那么就让患者把穿着女性服装与痛苦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得以纠正其异装癖的行为。具体做法就是,当患者想要穿女性服装时,马上在手腕上戴上一种特殊的橡皮圈,然后会感觉到疼痛。时间长了,患者就会渐渐地摆脱穿女性服装的欲望。因为在患者产生这种欲望的时候,就会联想起疼痛的感受。这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复发,治标不治本。
高跟鞋带来的性兴奋——恋物癖
小宇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他特别喜欢收集女性的鞋子,尤其是高跟鞋。小宇的妈妈发现儿子的这一爱好后,觉得男孩子喜爱高跟鞋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就说服小宇参加心理咨询,来改掉这个坏习惯。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宇说出了自己收集高跟鞋的原因,小宇说:“我每次看见高跟鞋都会觉得很兴奋,甚至会有性冲动。”咨询师决定设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就让小宇回忆自己第一次对高跟鞋产生兴趣的经历。小宇说,他在上幼儿园时,十分喜爱自己的老师,因为老师不仅年轻漂亮而且多才多艺,对小宇也很好。有一次,小宇像往常一样坐在地上玩耍,突然看见了老师的高跟鞋,他觉得老师穿高跟鞋的样子很漂亮,但是他不敢主动和老师接触。虽然那个时候,小宇还没有对高跟鞋产生性冲动,但是他确实很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后来,小宇进入青春期后,性幻想常常与高跟鞋联系在一起。
在了解了小宇的情况后,咨询师问道:“你是更喜欢高跟鞋穿在年轻漂亮的女性脚上,还是喜欢老奶奶穿着高跟鞋?”小宇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穿着了,高跟鞋就是专门为她们准备的。”咨询师对小宇解释道:“你之所以会对女性的高跟鞋产生性幻想,是因为你把高跟鞋与那个漂亮阿姨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和班上女同学的关系并不好,因为在与异性交往时,你往往表现得十分羞涩,甚至不敢与异性进行眼神的交流。”小宇说:“你说得没错,我不会主动与女孩子打交道,我总是觉得不好意思,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同学那样亲密。”
咨询师说:“当你出现性幻想的时候,是否可以把对象想象成一个活生生的女孩子,而不是高跟鞋?”小宇说:“不,这从来没在我身上出现过。”咨询师问道:“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小宇说:“因为这对我来说实在太刺激了,我觉得我会变得紧张起来。”咨询师:“这么说来,你并不害怕这样做,而是感到刺激和紧张,这说明你对女性还是很有兴趣的。不妨改变一下自己性幻想的对象和认知,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女孩子比高跟鞋更让你感兴趣。你应该和班上的男生女生交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你改掉这个习惯。”最终,小宇决定接受咨询师的建议。
小宇的恋物癖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很可能源头就在于与母亲关系的疏远。由于小宇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关爱,所以才会企图从幼儿园老师那里获得这份本应该由母亲给予的关爱,从而喜爱上老师的高跟鞋。许多儿童有相似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小宇一样形成恋物癖。这与小宇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小宇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不会主动地和同龄人交流,从而使其人格发展停滞在了童年时期。
青春期的男孩子私底下偶尔也会交流一些性方面的话题,如果小宇能够与同龄男孩多接触,是有利于人格发展和改变自己对性的扭曲认识的。当然,小宇也应该鼓起勇气和同龄的女孩子交流。
恋物癖与异装癖同属于性偏好障碍,恋物癖通常出现在男性身上,具体表现就是需要通过某种非生命的物品来进行性唤起,如果没有了这种非生命的物品或是不能想象该物品,就无法产生性欲。例如,某位迷恋女性鞋子的男士在结婚后,与妻子同房时,必须看见或想象女性鞋子才可以。
恋物癖患者痴迷的对象虽然是无生命的,但都是与人体密切相关的物体,女性内衣、丝袜、头发、鞋子等是恋物癖患者经常选择的对象。这些东西都是女性的贴身物品,很少有恋物癖患者会对石头等产生兴趣。
恋物癖被许多人看成一种变态行为,是应该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不过随着社会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恋物癖也渐渐被人们接受,但必须保证不会危害他人和社会。当然,同时也必须得到伴侣的支持。例如,有位男子十分钟爱女性的头发,在结婚后会经常给妻子买各种各样的假发,夫妻二人同房时,也必须让妻子戴上假发才可以。如果妻子摘掉假发,那么该男子立刻对妻子失去兴趣。起初,妻子也无法接受这种行为,但后来想了想,也不觉得有什么,于是就默认了丈夫的恋物癖。夫妻二人的生活开始变得圆满起来,后来还有了孩子。
有些恋物癖患者觉得恋物癖很正常,但也有些恋物癖患者会对自己的这种习惯感到羞耻,却又无法摆脱恋物癖,常常会因此被沮丧和焦虑的情绪所笼罩。如果恋物癖的患者产生了巨大的痛苦,那就必须接受治疗了。有些恋物癖患者对女性内衣非常钟爱,但他却不自己花钱购买,而是选择偷窃,只有这样他才觉得满足。这样一来,恋物癖患者就会面临法律纠纷,因为他的这种行为给他人造成了财产和精神损失。
小伟是一名高中生,因为偷窃休学在家。小伟的这种偷窃行为并不简单,因为他偷的竟然是女性内衣。小伟经常趁着天黑偷偷潜入女生宿舍偷内衣,虽然屡次得手,但有一次却被宿舍管理人员抓了个正着。小伟偷窃女性内衣的事情在学校里闹得沸沸扬扬,他觉得自己成了所有同学和老师心中的变态,再也没有脸面重新回到学校了。
小伟的父母在得知这件事情后,虽然也觉得很丢人,并且对小伟进行了严厉的教育,可是看到儿子每天在家萎靡不振的样子,就决定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小伟说出了自己恋物癖的经历。小伟说,他的第一次恋物癖经历是很偶然的,那是初中时的一个暑假,他去找表姐玩,当时表姐正在洗澡,换洗的内衣就放在盆子里,正好被小伟看到。表姐洗完澡后,小伟觉得表姐很动人,并且还联想到了之前所看到的内衣,这就是小伟恋物癖的开始。后来,小伟开始偷窃邻居家的女性内衣,所幸并未被发现。小伟也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不对,曾经也克制自己,试图改掉这个毛病,可是如果不去偷窃女性内衣,就会觉得心神不宁。上高中之后,小伟依旧继续偷窃女性内衣,直至被宿管人员发现。
咨询师还了解到,小伟是一个内向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同龄朋友,而且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与咨询师交流的过程中,他始终目光躲闪,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小伟也说自己很少主动找人交流,尤其是女孩子,因为在和女孩子说话的时候,小伟有一种类似窒息的紧张感。
恋物癖患者通常是一些人际关系贫乏的人,而且性格内向。有的男性甚至已经成年,却由于人际关系的危机而产生恋物癖。
关于恋物癖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是生理的,认为恋物癖行为与下丘脑中枢神经介质分泌失调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患者的个人经历,恋物癖通常起源于童年时期或青春期的经历。
如果恋物癖的行为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会让患者惹上法律纠纷,那么就不得不采取手段进行治疗。恋物癖与异装癖一样,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必须实施心理治疗。
恋物癖也是一种强化的习惯,是患者通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因此可以采用强制手段,让患者养成另一种良好的习惯,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改变患者的认知,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厌恶疗法进行纠正,让患者把恋物癖的习惯与痛苦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想要避免恋物癖的出现就必须从孩子童年时期抓起,尤其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这样既能满足孩子对异性的好奇心,也可以避免恋物癖这种异常性行为的出现。
残酷地追求苗条——神经性厌食症
小玲是一名中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长得也很漂亮。但是小玲并不觉得快乐,因为妈妈对她管教得十分严格,她每天都在学习,从来不能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以至于小玲没有什么朋友,在班级里一点儿存在感也没有。后来,小玲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瘦了10斤。对于小玲这种本来就不胖而且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孩子来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瘦10斤,是一件惊人的事情。
小玲的妈妈也立刻意识到女儿的不对劲,因为女儿开始不吃东西了。小玲的妈妈怕女儿饿坏身体,就让她吃各种各样的补品,可是小玲吃完就吐。因为在小玲看来,自己不能再胖下去了,而且她已经厌烦了妈妈对她的管教。小玲的这种厌食症仅维持了3个月,就已经瘦得似皮包骨头,但是依然坚持认为自己很胖。这时候,小玲的身体因为节食而大受损害,已出现停经的症状。小玲的精神状态也开始变得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面对独生女这种类似于慢性自杀的行为,小玲的妈妈再也无法忍受,强制把女儿带进医院接受检查,最终医生给出了“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结果,并且建议小玲的妈妈带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
最终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小玲说出了自己决定节食减肥的导火线。原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一个男生一句无心的话被小玲放在了心上,那句话是:“小玲,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比以前胖了。”当小玲妈妈知道女儿的厌食症是因为一个男孩的一句话后,就想去找那个男孩算账。但是,心理医生告诉她,这只是引发厌食症的直接原因。
医生还从小玲那里了解到,小玲的妈妈虽然对她管教十分严格,但同时小玲也是一个自我约束能力很强的女孩,好胜心很强,渴望通过某种成功来向人们证明自己。学习成绩优异就是她好胜心的一种表现,所谓的减肥成功也是一种。
当然,这些只是引发小玲神经性厌食症的个人原因,心理医生认为,小玲的神经性厌食还与家庭因素分不开。虽然小玲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中,但是对于小玲来说,父亲这个家庭角色基本是空缺的。小玲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差,把照顾女儿的担子完全放在了母亲肩上,他只是提供抚养费而已。再加上母亲对小玲的严格管教,小玲的孤独感又无法从同龄人那里得到缓解。小玲的厌食症算是向母亲发出的警告,让母亲多关心一下自己的想法,而不只是学习成绩。
神经性厌食症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那就是体重在短时间内剧减。在如今全民性的减肥潮流中,减轻体重是每一个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女孩子所向往的。例如,在俄罗斯就有一位女子,因为患上了极端的厌食症,体重已经减到只有27公斤,而她的身高却是1.73米。许多见过这位女子的人,都认为她是一具“活骷髅”,瘦得毫无美感可言。她也是在被同学嘲笑肥胖的情况下开始节食减肥的,并且患上了厌食症。从此之后,她的身体开始排斥食物,连面包都没法吃。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女孩子非常羡慕她瘦身成功,写信让她传授瘦身的秘诀。该女子告诉这些女孩子,厌食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会把一个人健康、快乐的生活完全摧毁。
神经性厌食症通常是由患者刻意造成的,因为刻意的节食而出现了食欲减退的现象,从而使体重减轻,这种体重减轻让患者体验到了减肥成功的喜悦,以至于更加没有食欲。因为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潜意识里,已经把进食与肥肉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吃东西,就会马上联想到肥肉在自己身体上疯长。渐渐地,患者会出现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持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患者的身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等身体功能的紊乱。
神经性厌食症的基本表现就是厌食,没有食欲,体重减轻。之所以被冠上“神经性”,是因为这种厌食症与消化系统器官疾病没有关系,纯粹是一种心理作用。
让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已经瘦得很恐怖了,但是依然坚持减肥,患者似乎对自己体重的增加感到非常恐惧,即使这种增加是一种健康的增肥。如果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不接受治疗,会瘦成骷髅的样子,可是在患者的心中,自己还很胖,依然需要减肥,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死亡。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除了通过拒绝进食来减轻体重外,还会采取呕吐、腹泻的方式。例如,有的患者会服用土根糖浆,呕出吃下去的食物。土根糖浆是一种催吐剂,既是救命药,也是毒药。如果有人因为服用毒药而面临生命危险,那么土根糖浆就是一种救命药,可以通过催吐的方式让人把服下去的毒药吐出来。但是,如果吐根糖浆被用于减肥,那么就是一种毒药,长期服用会对心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出现心脏骤停、脱水、高血压等危害生命的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刚开始会因为节食而出现恶心、头晕、乏力的症状,有的时候会晕倒。皮肤状态也会变得糟糕起来,具体表现是干燥、苍白、弹性差。
当这种节食维持了三个月左右时,患者的生殖功能就会呈现关闭的状态,这是长期营养不良所引起的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在女性身上就是闭经,表现在男性身上就是性欲减退甚至阳痿。小说《蛙》中曾经描写过这样的情景,在饥荒年代,人口会出现锐减的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有人饿死,还因为生育率大幅度降低。因为缺乏食物,不仅人们的生育功能关闭了,性欲也在减退。
调查显示,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年龄为10岁到30岁之间,大多数患者比较年轻,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神经性厌食症。而且神经性厌食症十分“青睐”女性患者,女性患病的概率是男性的10倍到20倍。
如果神经性厌食症出现在青少年的身上,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青春期被认为是人生的第二个关键发育期,一旦错过,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该阶段,营养的补充对身体发育十分重要。如果青少年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轻者发育速度变缓,重者会直接导致发育的停滞。此外,神经性厌食症还会伴随情绪不稳、焦虑、失眠、强迫症等不良症状,有人甚至会因此患上抑郁症,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把自杀的念头付诸行动。对于严重的厌食症患者来说,即使战胜了厌食症,恢复了正常的进食,依旧无法弥补因为厌食症带来的脑萎缩和肌肉萎缩,这些损害会伴随其一生。
总之,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高峰期就是青春期。因为男孩和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有时候会通过心理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神经性厌食症就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的青春期适应障碍。
在针对青少年患者的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上,家庭关系也十分重要。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来说,他们的心理发育并不成熟,还需要依赖父母。青少年一方面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渴望远离父母,从而获得独立。这个时候,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就开始出现危机。这种现象在青春期是十分常见的。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加强沟通。
家庭关系对于神经性厌食症的女性患者尤为重要。那些会患上厌食症的青春期女孩通常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第一,女孩本身很优秀,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长得漂亮,有调查显示,此类患者的智商一般比较高;第二,女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争强好胜,做事情的时候目标是尽善尽美,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第三,女孩的父亲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由于此类患者具有不成熟、敏感等人格特点,对父母十分依赖。
在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需要改变他们的认知。让患者知道,刻意节食瘦身会造成营养不良,对身体产生严重的损害。有些青春期少女之所以热衷减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体重与过去相比增加了。这其实是一种正常发育的表现,并不代表肥胖。在建立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克服进食障碍。
变身为贪食的饕餮——神经性贪食症
戴安娜王妃是一个十分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公众人物,曾经把自己拍卖服饰所得全数捐给了慈善事业。在许多女孩子的眼中,戴安娜王妃就是她们努力的目标,因为她拥有许多女孩渴望拥有的东西,如美貌、声望和权力等。但是,戴安娜王妃同时也是一个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戴安娜的出身虽然显赫,但是童年却过得并不幸福。因为父母离异,戴安娜和弟弟不得不与继母一起生活,对于那时候的戴安娜来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带着弟弟去探望母亲,但这种机会又是十分有限的。后来,戴安娜和弟弟上学了,由于是家庭离异的孩子,又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在戴安娜9岁那年,父亲把她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戴安娜感觉自己被父亲抛弃了。
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结识十分巧合,当时戴安娜认为查尔斯王子会和姐姐喜结连理,但是查尔斯王子却看上了戴安娜。后来查尔斯向戴安娜求婚成功,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戴安娜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她与查尔斯之间并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查尔斯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十分喜爱阅读心理学和历史类的书籍,但是戴安娜对此并不感兴趣;查尔斯比较喜欢马球和狩猎,但戴安娜因为童年时期骑马的阴影,很不喜欢此类运动;查尔斯喜欢古典歌剧,戴安娜却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
对于刚刚从校门中走出来的戴安娜来说,与查尔斯结婚自然是因为爱情。可是对于情场老手查尔斯来说,选择这段婚姻的目的并不单纯。查尔斯的婚后出轨行为很快就被戴安娜知道了,他与情人的合照也被戴安娜无意中发现。
虽然婚姻并没有戴安娜想象中的幸福,但是依然传来了一个喜讯,戴安娜怀孕了。这个消息对查尔斯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他终于有继承人了。可即便是这样,查尔斯也并没有表现出对戴安娜的关心,依然每天都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为了能引起丈夫的注意,戴安娜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但是让戴安娜伤心的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不是查尔斯,而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不少人认为戴安娜此举是故意的,是为了让丈夫重回自己身边。实际上,这属于一种抑郁状态中的自残行为。几个月后,威廉王子的出生让戴安娜与查尔斯之间的关系变得缓和起来。但是,维持的时间却非常短暂。
很快,戴安娜王妃生下第二个孩子哈里王子。但是,查尔斯非常不喜欢哈里王子,因为哈里王子的出生耽误他打马球了。戴安娜也因此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为了缓解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戴安娜经常出现类似用刀割手腕、脚腕的自残行为。后来,戴安娜出现了神经性贪食症。每当戴安娜觉得抑郁的时候,就会做出疯狂的暴食行为,看见什么都想填进肚子中。由于戴安娜是一位公众人物,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要求很严格,为了避免暴食所带来的肥胖,她在每次暴食之后,都会服用泻药,有时候甚至会用手指抵住喉咙,引发呕吐。
与此同时,戴安娜也不再对自己的婚姻心存幻想。戴安娜在与查尔斯一起出访印度的时候正值情人节,按照以往的惯例,查尔斯与戴安娜需要在公众面前献上情人节之吻,以显示两人恩爱的婚姻。可是当查尔斯把嘴巴伸向戴安娜的脸庞时,戴安娜却转头避开了。不久之后,戴安娜就与查尔斯离婚了,由于戴安娜的公众影响力,人们仍然习惯性地称她为王妃。
戴安娜的神经性贪食症从与查尔斯订婚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萌芽,只是并不严重,并未引起戴安娜的重视。戴安娜神经性贪食症的导火索与神经性厌食症十分类似,起源于查尔斯对戴安娜说的一句话:“我发现你最近好像变胖了。”戴安娜大概是把暴饮暴食作为了对丈夫的一种报复行为。婚后生活的不幸让戴安娜的神经性贪食症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弥补婚姻所带来的空虚感,戴安娜把食物当成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后来戴安娜回忆道:“贪食症真的非常可怕,有时候我一天会发作好几次,发作起来的时候,我需要找到一切能吃的食物,然后狼吞虎咽地把它们通通填进肚子中。可是两分钟后,又会因为这些吃下去的食物而感到自责和恶心,不得不吐出来。我常常被贪食症搞得十分疲惫。”
戴安娜还表示:“随着贪食症的严重,我常常会变得抑郁起来,觉得自己根本配不上查尔斯。虽然公众很喜欢我,但是也让我倍感压力,因为他们想象中的美丽王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饱受精神折磨的人。”
总之,引起戴安娜神经性贪食症的原因就是孤独和缺乏关爱。在戴安娜的童年时期,母亲没有在身边关心她,父亲只为她提供了抚养费,也没有关心过她。结婚后,又经常被丈夫忽视,因为她的丈夫需要的只是一个拿得出手的王妃。
神经性贪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都是进食障碍的一种。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虽然经常靠吃东西来缓解精神压力,却并不一定拥有肥胖的身体,他们的体重也可能是正常的。因为有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会在暴饮暴食后采取呕吐、腹泻等方式,把吃下去的食物排出体外,以保证体重的正常。当然,有的患者也会采取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减肥。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健康且正常的生活习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患者虽然会采取运动的方式来保证体重的正常,但他们的运动量却是过度的。
神经性贪食症与厌食症一样,都会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让患者充满内疚感,甚至会因而出现自我否定。
在神经性厌食症的介绍中我们提到过,厌食症一般是减肥引起的。事实上,许多贪食症也是减肥造成的,并不单单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
小王拥有人人羡慕的身材,不仅高挑而且纤瘦,一米七的个子,体重却不超过两位数。这好身材的背后却有说不尽的心酸。小王为了维持魔鬼身材,曾经有一年的时间只吃水果和蔬菜。后来,小王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一种新的减肥方式,也就是饭后呕吐。后来小王也尝试了这种减肥的方式,因为这样似乎既可以保持身材,还可以过嘴瘾。
只是小王因此患上了神经性贪食症,开始暴饮暴食,只要看到能吃的东西,就填进肚子。就好像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怪兽饕餮一样不停地吃,不知满足。为此,小王很痛苦,她开始怀念起以往正常饮食的日子,那对小王来说甚至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幸福回忆。
由于神经性贪食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必须通过心理辅导来矫正。引起神经性贪食症的原因有很多,如抑郁焦虑的情绪或是不当的减肥方式等。贪食症的患者对自我的评价一般都很低,有自卑的情绪,所以在面临压力时,就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
不论是厌食症还是贪食症都以女性患者居多,而且大多是对自己体重不满意引起的。这与整个社会的减肥潮流是分不开的。有些人甚至说凡是体重三位数的女孩都是没有希望的。在这种以瘦为美的价值观影响下,进食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
男孩还是女孩——性别认同障碍
珊瑚虾虎鱼在成功交配后会与伴侣一同抚育鱼卵,在此期间如果其中一条珊瑚虾虎鱼不幸去世,那么活下来的珊瑚虾虎鱼会立刻找一个新的伴侣。这种情况下,珊瑚虾虎鱼在寻找新伴侣的时候十分随意,甚至不在意对方的性别,即使对方是同性也无所谓,因为珊瑚虾虎鱼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性别。
当然,这种能力在哺乳动物身上是没有的,不过人类却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性别,这类人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变性人。
芭利娅是泰国著名的拳击冠军,有“美丽拳王”之称,她还是一名演员和模特,曾经是选美皇后。在2001年时,芭利娅表示希望能来中国参加在广东举行的武术散打和职业泰拳争霸赛,并且表示她一定会在这场比赛中努力为泰国赢得胜利。
芭利娅在泰国的名头十分响亮,不仅拳击水平获得了专业认可,还因为有漂亮的长相和完美的身材,颇受人们关注。主办方每次在举办比赛之前都会拿芭利娅作为宣传的噱头,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对拳击比赛的关注度,还能为主办方赢得不菲的收入。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受观众欢迎的拳击选手,中国主办方应该表示欢迎,可是中方却表现出了迟疑。
原来芭利娅是一名变性人,她出生时是名男性,通过手术的方式成为女性。芭利娅出生于一个泰拳世家,从小就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接受父母的拳击训练。后来,芭利娅开始以男性的身份参加拳击比赛,并且成为泰国的轻量级拳王。就在这个时候,芭利娅做出了一个让人们吃惊的决定,她接受了变性手术,并且开始朝着演员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拳击选手,中方很难找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对手。虽然芭利娅现在的生理特征是女性,但相对于天生的女性,芭利娅在体力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可是芭利娅的体力又无法与真正的男性相比。也就是说,如果选择女性和芭利娅比赛,那么对这名女性选手来说是不公平的;可是如果选择男性和芭利娅比赛,对芭利娅来说又是不公平的。
对此,中方与泰方商量了很久,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中方可以派一名体重比芭利娅重若干公斤的女选手参加比赛。
在许多人的眼中,芭利娅是一个成功的变性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性别认同障碍患者。所谓性别认同障碍,就是指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生物性别正好相反。一个孕妇在怀孕大约12周时,胎儿的生殖器官才开始显现出性别特征。可以说我们的性别是随机的,无法人为决定。
对于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来说,在其三岁左右时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且表现出不同性别所具有的特征。例如,男孩更钟爱玩具车、玩具枪之类的玩具,而女孩更喜欢洋娃娃之类的玩具等。然后,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拥有性别的稳定性,也就是知道自己男孩或女孩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会伴随一生。这个时候儿童开始倾向于与同性玩耍,并且会按照自己所认定的性别特征,在行为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性别差异。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男孩应该表现得有绅士风度,在与女孩玩耍的时候应该扮演保护者的角色。例如,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么不论男孩的年龄比女孩大还是比女孩小,都必须保护这个女孩,甚至还有“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的说法。
有些父母在孕育生命的时候,对于胎儿的性别持随缘的态度,可是有的父母却对孩子的性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执。例如,一直想要女孩的母亲却生下了一个男孩,她会让这个男孩穿女孩子的衣服。这样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性别上的焦虑和抗拒。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因为长相秀美,在戏班子中担任旦角。在程蝶衣年少时期练习唱戏的时候,经常把原本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戏词,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虽然程蝶衣为此受到师父的毒打,但也没有改口。即便程蝶衣的相貌秀美,从小被母亲刻意打扮成女孩子,但在他的心里所认同的性别角色依然是男性。后来在给梨园经理唱《思凡》的时候,程蝶衣又一次唱出了“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的戏词。这一次程蝶衣受到了师兄的惩罚,也因此改口,这意味着程蝶衣的性别认同已经开始转变。
后来,程蝶衣的师父为了保住戏班子,把程蝶衣送给张公公凌辱,从此之后程蝶衣出现了性别认同障碍,直至死前才重新拾起了“男儿郎”的身份。“文革”结束后,程蝶衣与师兄在舞台上又唱了一遍《霸王别姬》,最后程蝶衣独自来了一段《思凡》,其中的唱词是“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除了说明程蝶衣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认同,也说明程蝶衣开始走出戏剧中的女性角色,紧接着他选择了自杀。这可能是对男性身份或对戏剧以外现实世界无所适从的一种无奈选择。
在性别认同障碍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如果一个女孩的性格比较男性化,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一个男孩的性格比较女性化,则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嘲讽。不过这并不一定就是性别认同障碍的表现,并不表明当事人对自己所拥有的生物性别感到矛盾和痛苦。
在性别认同障碍中,男性患者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男性生理特征感到痛苦,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名女性,而且比较偏爱女性用品。但这并不表明该患者是异装癖。异装癖患者虽然同样钟爱女性服装,但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依然是名男性,穿着异性服装只是为了产生性唤起。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性别。不过在进行变性手术之前,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必须搞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成为一名女性或男性,因为变性手术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式,一旦患者接受了变性手术,就不能后悔。所以在患者接受变性手术之前,一般需要一个适应阶段,这个时候患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性别去生活,如男性患者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名女性。这个适应阶段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患者可以接受这种生活,才可以考虑进行变性手术。虽然变性手术可以让患者如愿以偿,但依然需要用激素来维持自己所拥有的新性别。
不过,接受变性手术的性别认同障碍患者大多是成年人,很少有青少年或儿童接受该手术,尤其是儿童。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想法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对于自己的性别认同也是如此,他们在青春期时希望通过变性手术来改变自己的性别,并不表明成年后依然会有这种想法。或许成年后他们会为自己的这种决定而感到痛苦。
对于儿童来说,是否接受变性手术取决于他们的监护人。有一个案例十分著名,一名男婴因为排尿不顺利,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为该男婴实施了包皮切割手术,可是由于医生的失误,男婴的生殖器受损,无法和正常男孩一样。有位心理医生建议男婴的父母把他当成一个女孩抚养。父母又一次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给男婴买女孩的衣服和玩具。在他成长到青春期时,父母又带着他去接受女性激素治疗,为的是使他发展出女性的第二性征。可是在男婴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觉得自己是男孩,并且为此苦恼不已。在男婴成年以后才得知,自己原来就是一个男孩。于是他决定改变父母强加到自己身上的女性性别,接受了变性手术。
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即我们的性别是由基因、激素和生殖器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和父母的教养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具有决定性。那么在基因、激素和生殖器这三个因素中,哪个更加重要呢?其中最先被排除的是生殖器。传统观点认为,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也就是说,当我们还是一颗受精卵的时候,我们是男还是女就已经决定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身体内的每个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1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雌雄同体的双性人就是性染色体异常所致。但有的双性人并不是性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反而是受到了激素的影响,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与胎儿性别相反的激素,就有可能造成胎儿性别的畸形。
不过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被一种最新的观点质疑。这种新的观点认为,激素是决定受精卵性别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一颗受精卵并没有性别之分,可能会朝着女性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会朝着男性的方向发展。等受精卵在母亲子宫里待上大约7周的时间后,就会分泌不同的激素。如果所分泌的激素是雌性的,那么受精卵就会发育成女性;如果分泌的激素是雄性的,那么受精卵就会朝着男性的方向发育。如果在这个关键的发育阶段,缺乏发育必需的雄性或雌性激素,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殖器发育,甚至会影响胎儿的性别认同。例如,在这个关键的阶段,一个已经朝着男性方向发展的胎儿突然面临雄性激素不足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女性性别认同。
在针对性别认同障碍的心理治疗中,如果患者的病因是生理方面的,那么心理治疗的手段基本是无用的。不过变性手术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且调查显示,很少有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因为变性手术而后悔。
相关调查显示,性别认同障碍在儿童身上也比较常见,不过具体表现并不明显,仅仅局限于对异性的羡慕。这种儿童期的性别认同障碍可以通过惩罚与奖励的方式矫正,成年后大部分儿童都可以摆脱性别认同障碍。但如果性别认同障碍出现在成年人身上,那么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接受变性手术了。因此,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性别认同的教育。
睡得好,精神足——睡眠障碍
小敏是一名大学生,她有严重的失眠症,每天晚上不仅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也很容易被惊醒,有时候甚至彻夜难眠,白天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为了让自己白天精神百倍,小敏开始强迫自己入睡。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让小敏战胜失眠,甚至还使她多了一个毛病,即夜间不停地上厕所,小敏还因此受到了舍友的抱怨。
小敏的这种失眠症从高三开始,因为学习紧张,所以出现了夜不能寐的现象,然后这种症状一直伴随小敏进入大学。为了摆脱失眠的困扰,小敏决定去看看医生。
睡觉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本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婴儿期,人们的睡眠时间几乎是一生中最长的,甚至可以说婴儿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渐渐长大后,人们的睡眠时间虽然在缩短,但依然占据相当比例的时间。睡眠时间因人而异,有些人每天只需要睡五六个小时,而有些人则需要睡上十个小时左右。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在七八个小时左右。
睡眠障碍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同时也有一定的心理原因,与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常见的睡眠障碍有睡眠失调和睡眠失常。其中,睡眠失调主要包括难以入睡、易醒、嗜睡、昼夜颠倒、醒后疲惫等症状;睡眠失常主要包括做噩梦、梦游、药物依赖等症状。
在这么多种睡眠障碍中,昼夜颠倒经常是被忽略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夜猫子过的就是昼夜颠倒的生活,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尤其常见。正常情况下,晚上十点以前就应该入睡,但夜猫子必须得熬过十二点才能睡着。有些人是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熬夜,有些人却纯粹是因为拖延。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人在下班后就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一直玩到凌晨时分,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机入睡。这种长期的昼夜颠倒一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出现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
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就是做梦了。在多种多样的梦境中,噩梦是每个人所厌烦的。所谓噩梦,是指在梦中看见或经历了可怕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会被惊醒。偶尔的噩梦对一个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但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经常被噩梦所困扰,就暗示着他的身体出现了某种病变。例如,心脏病患者经常会做一些画面非常血腥的噩梦。
通过做梦也可以判断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人们的经验中,如果一夜都没有做梦,那么这一夜会睡得非常好;如果做了一夜的梦,那么第二天会感觉很疲惫,好像没有睡觉一样。实际上这种经验并不完全正确。
如果一个人没有做梦的体验,说明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很短,甚至可以说睡眠不足。人之所以需要睡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脑的需求。在睡眠初期我们通常不会做梦,运转了一天的大脑因为疲惫正在休息。可是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大脑会因为得到了休息而出现部分苏醒,于是就开始做梦。此时,人的梦境大多是零碎的。随着睡眠时间继续延长,零碎的梦境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如果一个人不做梦,说明他的大脑根本就没休息够,所以根本来不及构成梦境。
当然,如果一个人睡眠的时间过长,也起不到休息的作用。例如,一个人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八个小时,却睡了十个小时,那么剩下来的两个小时里,这个人都在做梦。醒来之后,他会觉得自己多出来的两个小时都白睡了,他没有因此感到放松,反而有一种疲惫感。这是因为那两个小时里他的大脑并没有休息。
失眠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心理障碍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焦虑的情绪。例如,一个临近高考的学生会因为焦虑而寝食难安。不少人会因为失恋等人际关系的困扰而失眠。有的人失眠是因为对噩梦的恐惧。
在治疗失眠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如服用安眠药。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选择,而且很容易复发,一旦停止服用安眠药,失眠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有观点认为,这与睡眠剥夺有关。安眠药是一种变相的睡眠剥夺,服用安眠药的患者通常很少做梦。一旦停止服用安眠药,就会整夜做梦,影响睡眠。
睡眠障碍还与许多心理障碍如影随形,如抑郁症的患者就会出现失眠。严重的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选择在凌晨时分自杀,这与失眠是分不开的。有的专家甚至还提出治疗失眠可以降低自杀风险的观点。如果一个抑郁病人在凌晨时分被噩梦惊醒,也很容易在恐惧情绪的影响下出现自杀的念头。总之,睡眠质量与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想要精神好,就必须保证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