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菲特的不当竞争下,《信使快报》于1982年9月19日关门大吉。
《布法罗晚报》成为独家垄断者。
垄断就可以榨取超额利润,正如巴菲特本人所说:“对于这样的报纸,就像小城里唯一的一座桥,任何时候从桥上过的人都得付过桥费。
在只有一家报纸的城市里,所有的广告者都在同一条船上。
”1992年,《布法罗晚报》进入了当地四分之三的家庭,拥有了全美最高的城市报纸占有率,它的资产收益率高达91%。
此外,巴菲特还投资了斯图德贝克·沃辛顿公司、汉迪哈曼集团和哈特·汉克斯报业公司等多家报纸企业。
除了报纸外,他还花300万美元买过广告业股票,包括国际公众公司、智威汤逊公司和在中国非常知名的奥美广告公司等。
除了这些平面媒体之外,巴菲特还非常中意垄断性的电视、电台媒体。
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就是具有垄断性的企业。
这家公司于1954年由劳维尔·托马斯和弗兰克·史密斯创建。
美国广播公司拥有28家电视台,覆盖99.9%的美国家庭,而美国广播公司广播网为3175家广播电台服务,并出版报纸、商品导购指南以及各种各样的商业和专业性的期刊杂志和书籍。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广播公司董事长托马斯·墨菲之父和弗兰克·史密斯是关系紧密的朋友。
巴菲特与墨菲相识于19世纪60年代末的一次同学聚餐上。
1977年,羽翼丰满的巴菲特第一次投资美国广播公司股票,但仅持有了一年就全部抛出。
1985年3月,在墨菲的撮合下,大都会通信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广播公司。
巴菲特投入了5.17亿美元购买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份,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成为美国媒体的顶级控制者之一。
控制媒体对于巴菲特来说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也可以通过在媒体的势力掩盖其见不得光的一些勾当。
1973年,《福布斯》杂志有记者对巴菲特早年的内部操纵就曾大胆揭露过。
圣何塞是美国第十大城市,电子工业发达,集中了电子计算机、电子仪表、宇航设备等许多工厂,其他还有果品加工工业、农业机械、服装和酿酒等,市内商业繁荣,有140多个购物中心。
一个城市中的自来水行业一般都是自然垄断。
所谓自然垄断就是一个企业能够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并且企业的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
因此,一个城市只有一个自来水厂垄断整个地区。
只赚不赔的圣何塞自来水厂就是这样的香饽饽。
除了巴菲特外,当时有很多人都想买入圣何塞自来水厂的股票。
巴菲特却采用了内部交易的不法手段购买了圣何塞自来水厂5%的股份。
而当时有买家出价比巴菲特要高很多,虽然美国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旧金山办公室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和询问,但在巴菲特的运作下却不了了之。
巴菲特后来还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实力强大,要求《福布斯》道歉,《福布斯》在强大的压力下只好刊登了致歉启事,巴菲特要求《福布斯》刊登自己的文章以消除不良的舆论影响,还通过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要求《福布斯》处理写那篇文章的记者,但都被《福布斯》拒绝。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听说美国新闻业都是被犹太人把持的吗?不是说犹太人之间特别团结吗?对了,《福布斯》恰恰不是犹太人掌控的。
福布斯家族是源自苏格兰,并非犹太人。
而美国新闻协会恰恰是犹太人掌握的组织。
正因如此,《福布斯》杂志才能秉公处理,大胆保护自己的记者,而美国新闻协会却强词夺理有意偏袒巴菲特。
实际上,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的丑闻不止出现过一次。
1975年,巴菲特的律师里克肖赛尔通过内部关系提前通知巴菲特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要起诉他违反了《证券法》。
美国司法界本身就与律师界没有分界线,他们之间狼狈为奸。
里克肖赛尔之所如此消息灵通,就是因为他在司法界有极为强大的关系网。
巴菲特本人拥有更为强大的关系网,最后,雷声大雨点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只是高抬轻打,裁决巴菲特是投资上的微小技术失误,而非有意违法。
两周后,巴菲特居然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座上客,被邀请去参加委员会举办的专家研讨会。
无怪乎有人说,美国的政府与商人之间的斗争都是表演给公众看的喜剧片,权钱一体才是真正的实质。
对老寡妇的欺诈1983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1000美元,拥有13亿美元的市值。
水涨船高,巴菲特与妻子苏珊的总资产已达到6.8亿美元。
贪心不足的巴菲特在这一年又侵吞了奥马哈最大的家具商城——内布拉斯加家具城。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罗斯·布鲁姆金(RoseBlumkin)女士生于1893年,原本是贫穷的俄罗斯犹太移民。
1917年2月,布鲁姆金抵达西雅图与先行到达的丈夫团聚,接待与帮助她的是希伯来侨民援助社团(HebrewImmigrantAidSociety),一直到1919年才随3.2万名犹太移民定居奥马哈。
讲到希伯来侨民援助社团,就说来话长了。
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有大量犹太人,俄罗斯90年代改革以来出现的七大寡头富豪中就有五个是犹太人。
现代美国犹太人主要也是来自中东欧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等东欧犹太人大规模移民美国。
1882~1900年,约有60万东欧犹太人移居美国,1900~1920年,又有100万犹太人涌入美国,到1929年,东欧犹太人抵美总数已达230万人。
美国最早成立的犹太组织是波士顿青年希伯来协会,其协会宗旨在于为贫困的犹太人提供援助。
随着东欧犹太人的增多,他们于1892年在纽约创立了闻名于世的希伯来侨民援助社团,帮助接踵而至的东欧犹太移民。
希伯来侨民援助社团带给移民们一种天下犹太人都是一家的感觉。
当时的东欧犹太人和温文尔雅的西欧犹太人不太一样,他们文化低,衣衫褴褛,很多人不会英语,行为举止令普通美国人感到非常怪异。
比如布鲁姆金虽然在美国生活了80多年,却一直都不会说流利的英语,阅读英语的能力就更为糟糕。
因此,布鲁姆金从一贫如洗到创建家具公司的过程,离不开有钱的犹太人团体的帮助。
巴尔扎克讲过,每一大笔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见不得人的罪恶。
布鲁姆金的发家之道就是通过不当的竞争手段排挤对手,垄断市场。
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家具零售商通过批发商拿货再以统一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样可以保持市场竞争态势的均衡。
然而,布鲁姆金却破坏了这种市场协定,她从批发商那里购买,再以低于其他家具店的价格出售给客户。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有利于客户,实际上她是想通过恶意的价格战来排挤竞争对手,达到扩大销量最终垄断市场的目的。
最后,家具批发商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他们的销量与利润反而会下降,大批家具零售商则会关门大吉。
因此,家具批发商都不愿意将家具批发给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大部分家具批发商都不愿意和她做生意,布鲁姆金只好以高于批发价5%的价格从著名的梅西百货公司和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大量购买家具。
不要忘了,梅西家族和马歇尔·菲尔德家族都是犹太人家族。
犹太人帮助犹太人,被其他族裔排斥的布鲁姆金,犹太富豪家族却“很喜欢她”。
在犹太组织和犹太富豪的帮助下,到1980年,布鲁姆金打造出北美地区最大的家具城,每年销售额高达1.57亿美元,是同类商场的10倍以上,占奥马哈同行业营业额的三分之二,具有极强的088垄断性。
1983年,布鲁姆金年岁已大,决定将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股份卖给德国汉堡一家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城。
早就对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垂涎欲滴的巴菲特又装起了为别人着想的大善人,写了一封情意浓浓的私人信件给布鲁姆金。
他说,布鲁姆金可以将家具城卖给任何人,但无论什么样的买家作出任何承诺都会夺取布鲁姆金家族对家具城的控制权,如果给他巴菲特一个机会的话,他绝不会干涉布鲁姆金家族对家具城的经营。
布鲁姆金年事已高,被虚情假意所迷惑,竟然相信了巴菲特的谎言。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巴菲特是犹太人,而布鲁姆金的起家完全依靠犹太同胞的帮助,自然要把公司卖给信任的犹太人,而不是屠杀过犹太人的德国人。
最终,布鲁姆金打消了以9000万美元高价卖给德国人的想法,而以5500万美元卖给了巴菲特80%的股份,白白损失了3500万美元。
暴发的布鲁姆金非常骄横,拼命压榨供应商,对公司员工动辄训斥辱骂,连自己的众多的女儿女婿也不例外。
她对外人一概不信任,要求巴菲特不能将财务公开。
按照正常情况,家具城被收购后,依据美国法律的要求,伯克希尔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陈述家具城的财务状况。
但早已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座上宾的巴菲特通过种种关系绕过法律,不将家具城的账目上报委员会。
奥马哈聚集了好几万犹太人,有几家很大规模的犹太人组织,对犹太人之间的信用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如果在犹太人中丧失了信用,那就会被犹太圈子所抛弃,靠着犹太身份发达的布鲁姆金比普通犹太人更加重视自己的信用。
正因如此,巴菲特和布鲁姆金对几千万美元的合同,只用了薄薄一页纸。
然而,巴菲特却没有遵守信用。
他公然干涉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