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为了救助一些金融机构,发行了天文数字的债券,财政赤字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导致美元霸权的丧失,最终将导致美国丧失全球霸主的地位。
因此,美国必须要保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致未来最强大的潜在对手欧元于死地是美国的首要任务,这也就是美国评级机构的任务。
三大评级机构降低欧洲的信用等级,从而导致危机升级,危机升级又使信用评级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欧元一蹶不振,美元仍然无比坚挺,美国依然保持霸主地位。
巴菲特与他的穆迪公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巴菲特的待遇却不同,伯克希尔公司一直是穆迪所评的8家美国最高信用等级公司之一。
此外,伯克希尔公司子公司的待遇亦然。
穆迪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木信托房地产投资公司(RedwoodTrust)评级为AAA最高等级,红木公司得以顺利发行了2亿美元以上的金融衍生品——抵押支持债券(Mortgage-BackedSecurity),这种证券也是引起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
抵押支持债券就是把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贷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抵押贷款组合,再以这个组合定期偿还的本金和利息为基础发行衍生证券,并由政府机构或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对抵押支持债券进行担保。
标准普尔则认为,红木公司的抵押支持债券不符合最高级别的标准。
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惊讶,红木公司自1980年被巴菲特收购以来,一直都是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重要分公司之一。
让我们再将时间推得更早一点。
巴菲特一直标榜自己是采用投资成长性企业的价值投资方法,从19世纪80年代初期就大肆贬低垃圾债券。
但是,早在2002年他却购入了83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与此同时,他所掌管的穆迪公司在这一年共下调很多公司的债权登记,仅欧洲公司债券就达到了71家,总额90多亿美元。
然而到了2003年,当巴菲特手上拥有足够多的企业债券时,穆迪公司却调高了这些垃圾债券的等级。
由此看来,巴菲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说白了就是,故意调低公司债券,低价收购之后再调高其等级高价卖出,这是真正的低风险高收益的“运作”方式。
2003年4月,全美最大网上零售商亚马逊公司突然被穆迪等评级公司调低等级,此时巴菲特站出来大肆赞扬亚马逊公司的管理方式,到了2004年8月,穆迪生怕别人不知道,大张旗鼓地在媒体上宣传要上调亚马逊公司的长期债券信用等级,结果巴菲特所持债券价格暴涨。
到了2006年,伯克希尔公司购入股票总共才92亿美元,但垃圾债券的购买竟然达到32亿美元,公司债券增加到95亿美元。
2007年年末,巴菲特还购入21亿美元德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3月,穆迪信用评级机构将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Reinsurance)和瑞士苏黎士金融服务集团(ZurichFinancialServices)的混合型证券(HybridInstrument)评级降低一个级别,这导致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业务连续好几年都巨亏。
瑞士再保险公司不傻,2009年,瑞士再保险公司求助穆迪后台老板巴菲特的支持,换而言之,是向巴菲特举手请降。
巴菲特则再次“找到”低价的珍宝。
一直到2009年,巴菲特才停下垃圾债券收购的步伐。
原因何在呢?当时的三大评级公司因在次贷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受到公众与舆论一边倒的严厉批评,巴菲特此时又出来装模作样,警告大家不要再去购买垃圾债券来凸显其领跑市场的神奇本领,一副先知者的形象又一次闪亮出现在大众面前。
2010年,为了争取舆论同情,他假模假样地让穆迪公司取消了伯克希尔公司及其几家保险子公司的AAA评级,还呈清白无辜状减持了穆迪股票,以表明是单纯的投资而非私下交易的暗箱操作。
众所周知,垃圾债券的始作俑者是迈克尔·米尔肯,此君智慧超群,但出身贫寒。
巴菲特曾经对他进行过恶毒的人身攻击,咒骂他是“金融变态者”,还竭力贬低他所倡导的根据历史业绩来选择投资的理念——“如果历史书是致富的关键,那么《福布斯》400大富翁将都出自图书管理员”。
尽管米尔肯从未有过内部交易、股价操纵或受贿等违法行为,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986年11月,美国司法部以莫须有的证券欺诈罪起诉了米尔肯。
美国三大报刊中的《华尔街日报》是较为仗义执言的媒体,《华尔街日报》在法庭宣判米尔肯的当天发表文章评价道:“米尔肯是最伟大的金融思想家。
”经过4年的煎熬,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且终生不得从事金融业。
后来米尔肯良心发现,建立了纯粹的慈善机构——前列腺癌基金会,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前列腺癌研究机构,他还与亲戚朋友合作投资了5亿美元创建了知识寰宇公司(KnowledgeUniverse),主要从事幼儿教育。
米尔肯后来说过:“历史会证明我的清白。
”他错了,清白无用。
谁叫他出身社会底层,没有靠山,没有背景,和屠夫之子古特弗罗因德的下场一样只能成为华尔街犹太高层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我们的巴菲特先生则不同。
即便美国国会三番五次地邀请他去参加穆迪的听证会,他仍敢毫不犹豫地拒绝。
最后一纸传票才能强迫他来参加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他照样肆无忌惮地为评级机构尤其是穆迪公司张目,还力挺穆迪总裁继续留任。
巴菲特这样的美国权贵核心圈子的权势人物,即便国会也不过做做样子给公众一个交代而已如此看来,拥有一家评级机构,是操纵的好方法,但拥有政治权力与金钱,才是操纵的最好方法。
台前唱戏,台后操作——高盛、巴菲特和美国政府的铁三角关系2010年5月,在伯克希尔公司2010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尽管美国监管机构认为高盛(GoldmanSachs)犯有欺诈罪名,但他认为高盛未有任何违法之事,仍百分之百支持高盛集团,并希望高盛现任总裁布兰克芬(Blankfein)能继续执掌大权。
高盛和巴菲特有什么关系,为何巴菲特要替高盛辩护?巴菲特10岁时便已随父亲霍华德见过当时的高盛掌门人西德尼·温伯格,他25岁时就开始和高盛密切联系。
他50岁至今的很多买卖都和高盛合作完成,如他对中石油的操纵与投机。
巴菲特自己承认,他认识高盛30多年来的每一任负责人,伯克希尔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是通过高盛完成的,“高盛帮助创造了现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如是说次贷危机爆发后,以高盛为首的华尔街一片狼藉。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tearns)资不抵债,2008年以每股2美元的超低价(最高价为每股75美元,当时市价每股28美元)被由美联储提供资金的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收购。
2010年1月,摩根大通决定不再继续使用“贝尔斯登”的名称。
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集团(MerrillLynch)亏损严重,2008年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但当年仍然亏损150亿美元。
2010年7月,纽约州对美国银行及子公司美林公司提起集体诉讼。
美国银行未能披露收购前美林第四财季亏损的真实情况。
而美林在和美国银行合并前,对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资产规模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虚假和误导性说明。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因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和美国银行宣布退出拯救行动,于2008年9月破产保护。
美国第一大投资银行高盛会如何呢?狼开始吃狼了。
2008年9月,巴菲特以50亿美元购买高盛集团优先股。
优先股股息率为10%,按巴菲特的话说,每秒钟高盛就要付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5美元。
在今后5年内,伯克希尔公司可以在任意时间购入价格为每股115美元的高盛普通股认股权。
此外,巴菲特还要求,高盛公司4名最高级别管理人员今后几年内不得抛售超过所持公司股票的。
巴菲特算是便宜占尽了。
巴菲特能够如此笃定地收购高盛,在于他本人、高盛和美国政府之间是扯不清的连带关系。
试看如下这些人物:高盛原掌门人犹太人西德尼·温伯格1933年帮助罗斯福总统筹建商务顾问及策划委员会,1938年被罗斯福任命为美国驻苏联大使,但未赴任。
犹太人罗伯特·佐立克,2006年由常务副国务卿转投高盛任副总裁,2009年接替沃尔福威茨成为新的世界银行行长。
犹太人亨利·保尔森,1970年担任国防部长幕僚助理,尼克松总统在任期间,出任总统幕僚助理和白宫内务委员会成员。
1974年水门事件后加入高盛芝加哥分部,1996年被任命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1999年5月,正式出任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6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长。
高盛原副董事长犹太人罗伯特·斯蒂尔1996年任财政部副部长兼首席国内事务顾问。
高盛原合伙人加拿大犹太人罗伯特·鲁宾任克林顿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
出身高盛的亨利·福勒1965~1968年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
高盛主管犹太人杰拉尔德·科利根组建财政部华尔街风险监管小组。
高盛合伙人犹太人约翰·赛恩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顾问。
高盛原执行董事犹太人乔舒亚·博尔顿任白宫办公厅主任。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威廉·达德利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市场事务负责人。
高盛前任执行合伙人犹太人鲁本·杰弗里任大宗商品期货及期权交易负责人。
高盛前副总裁犹太人罗伯特·斯蒂尔任主管国内问题的财政部副部长。
高盛原全球股票业务主管兰德尔·福特任美国国务卿赖斯顾问。
高盛证券高级主管意大利裔马里奥·德拉吉2005年出任意大利央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