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然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让妇人伤透了心。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四天、五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啊!
这时,远方的佛陀在定中观察到这个情形,就带领了五百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佛陀与比丘们是这么样的安详、庄严,当这一行清净的队伍宁静地从远处走过来时,妇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佛陀的慈光摄受,她认出了佛陀!她忽然想到世尊的大威德力,正可以解除她的烦忧。于是她迎上前去,向佛陀五体投地行接足礼。佛陀慈祥地望着她,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世尊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佛陀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妹妹一个月前走了。”“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这个婆娑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老妇人听了佛陀为她宣说无常的真谛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知见,此时围绕在冢间观看的数千人群,在听闻佛法真理的当下,也一起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洞察到能够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人们总是沉浸在种种短暂幻化泡沫式的欢乐中,不愿意正视这些。然而,无常本就是生命存在的痛苦事实,故生命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逝。
然而生命的流逝乃至消失,又是必须面对的事实。逃避是不可能的,也无法逃避。无常的真理在事物中无时无刻不在现身说法,依恋的亲人突然间死去,熟悉的环境时有变迁,周围的人物也时有更换。享受只是暂时,拥有无法永恒。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转眼间,而今都已不在。人世间的荣耀与悲哀,到最后统统埋在土里,化作寒灰。他们活着的时候,南征北战,叱咤风云,风流占尽,转眼间失意悲伤,仰天长啸,感叹人世,瞑目长逝了,也都化成一捧寒灰,连缅怀的袅袅香烟皆无。如果生前尚能冷静地反省,一定会明晓生活在世界上是大可不必吵闹不休的。“闲云潭影空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春该常在,花应常开,而春来了又去了,了无踪迹;花开了又落了,花瓣也被夜里的风雨击得粉碎,混同泥尘,流得不知去处。
的确,人们每提起“人生无常”这个观念,大多认为意义是负面的,但我们是否曾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若不是有无常的存在,花儿永远不会开放,始终保持含苞的姿态,那大自然不是太无趣了吗?大自然中,当花草树木的种子悄悄地掉落大地,无常就开始包围着它们,让阳光、土和水来滋养和改变它们,不消多久,植物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让人们惊异于生命的可贵,这是无常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喜悦。
人们害怕无常,不喜欢无常带来的负面改变。但是,任何现象都是一体两面的,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就有坏,有对就有错,有生就有死,有天堂也有地狱,因此不必害怕无常,反而要勇敢地接受无常,迎接它令人欢喜的一面,也接受它使人痛苦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