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个想法找个活法
6096800000008

第8章 勇于创新,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

唯有创新才能适应多变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则通,通则达。特别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创新者通常具有非同寻常的视角,他们会质疑成功背后的假设,挑战旧传统,可能会发现突变的趋势,擅长重组企业的能力与资产用做他途,或善于识别消费者还未表达出来的需求,从而带来增长的机会。

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气精品的大阪制造厂合资,建立了大阪电气精品公司,开发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尽管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而且后来还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是相比而言,产品还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幸之助的意见。松下幸之助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幸之助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突破。可是松下精工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千秋得到的仍是松下幸之助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千秋并未因松下幸之助这样的回答而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敏,他紧盯住松下幸之助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幸之助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千秋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幸之助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千秋:“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千秋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关于“风”的产品,已经是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气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换气调温系统……

创新不是来自天生杰出的个人,而是来自从新奇的视角观察世界——特殊的视角能够发现未曾看到的东西。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无数的辉煌。看到别人未曾看到的,想到别人未曾想到的,这就是创新。它需要一个人具备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并理智地付诸于行动,下一个奇迹也许就是你创造的。

事实上,一个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除了员工素质、企业服务及产品、规模拓展及市场占有率外,“创新”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要求之一。

创新对个人的作用一样重大。在竞争全方位的今天,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为个人赢得更好的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生活中我们所见还是墨守成规的居多,这是为什么呢?

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的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时,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预设机关就泼出了热水,当后面3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将一只被烫伤过的猴子放出来,换一只新猴子进入,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但剩下的两只被烫伤过的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过之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上头的热水机关虽然取消了,而热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这是群体惯性形成的过程。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样,在昨天的教训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机会。

然而,一些把成功归因于富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面对一切以变化为主题的现实仍高高在上,丝毫不怀疑让自己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价值和适用性,不思更新,固执地运行在“成功经验”的轨道上。结果,由于一成不变,企业昔日的辉煌渐渐蜕变为组织惯性,成为企业生存道路上的羁绊。

学会运用逆向思维

生活中,有些已成定论的道理或是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往往对新出现的问题无法解答。这时候,你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探索新方法,树立新思想。逆向思维有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捷径,也是常见的创新方法。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孙膑是战国时候的军事家,他刚学艺归来时,投奔到魏国。魏惠王有点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想刁难他。于是,魏惠王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如你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我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把皇帝拉下马是死罪。怎么办呢?只有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于是,孙膑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已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魏惠王方知上当,只好任用他为将军。

哲学研究表明,任何事物都包括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其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晶体管的发明曾引起了一场世界电子革命。这其中的逆向思维起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炼得很纯。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

逆向思维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重要的思维方式。逆向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哪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常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日本HU-OSE食品工业公司的浦上董事长对咖喱粉新品种的开发情有独钟。他曾推出跟传统咖喱粉大为不同的“不辣咖喱粉”。当时食品业对浦上大加嘲笑,认为他是“发疯了”。当时,在世界任何地方,咖喱粉的味道都是辣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被人们断言卖不出去的“白痴咖喱粉”推出不到一年,竟成为日本最畅销的调料品之一,至今仍然称霸不衰。

出奇制胜,创新才能成功

以对方想不到的方法将其打败,这就是出奇制胜。出奇,可以看成是一种创新。众人熟知的套路必定众人都有准备,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抛开习惯思维,摒弃陈腐观点,以新思维思考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就产生了。

有个犹太商人,他把独生子鲁特送到外国去读书。不久这个犹太商人突然病倒了,在弥留之际,他立下遗嘱,把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了长期服侍自己的贴身奴隶。不过如果他的儿子鲁特要财产中的哪一件,奴隶须毫无条件地满足他。商人死了以后,奴隶很高兴。他披星戴月赶往国外,找到小主人,把老爷临死前立下的遗嘱拿给他看,鲁特看了以后十分伤心。

安葬好父亲后,鲁特一直在心里盘算自己应该怎么办。最后,他跑去找一个叫罗德曼的朋友,向他说明了情况。罗德曼听了以后说:“你的父亲非常聪明,而且非常爱你。”鲁特不满地说:“把遗产全部送给奴隶的人还谈得上什么聪明,简直是愚蠢。”

罗德曼叫鲁特多动动脑子,只要想通了父亲希望他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就明白父亲的心意了。罗德曼告诉他:“你父亲非常清楚,自己死后,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奴隶可能会带着自己辛苦挣来的遗产逃走,说不定连招呼都不打。所以,你父亲才在你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使用了这种把全部遗产保护下来的办法。”可是,鲁特还是无法明白,既然遗产都送给奴隶了,保管得再好,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罗德曼见鲁特死不开窍,只好实话实说:“奴隶的财产全部属于主人,这你是应该知道的。你父亲不是给你留下了一样遗产吗?你只要选那个奴隶就行了。这是多么精明的想法呀!”

鲁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使用了一个权宜之计,遗嘱中所给予奴隶的一切用一个“但是”作为前提,把奴隶美好的一切都变成了梦幻泡影。这个“但是”是这个犹太商人所立遗嘱的关键。

聪明的犹太商人正是利用此招数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遗产,他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办事情的时候,只要心中有把握,再加上头脑中有出奇制胜的方法,事情就一定能够办成。

结果是检验事情成败的唯一标准,所以,办事情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这里的策略和方法并非是指耍什么阴谋诡计,而是说尽量用最佳策略和方法来争取最佳结果。这个策略和方法越是简单、有效,就越有杀伤力。

我们在办事中要做到有把握,就必须知己知彼。孙子说:“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我们无论办任何事均应做好事前的调查工作,冷静客观地认清双方的具体情况,才能获胜。

虽说把握胜算,然而经济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胜算。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人为的因素,诸如情感因素等,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胜算,无法确实地掌握。不过,至少要有七成以上的胜算,才可进行计划。

军事上讲: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同理,我们办事也不要办没把握的事,因为,办有把握的事,才会有胜算;办有把握的事,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要想达到办事成功的目的,就必须用一点绝招,见人之所未见,行人之所未行,方可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知不出众知,不算高明;用众所周知的办法取胜于人,也不算有本事。你能举起一根毫毛,不能说有力气;能看见太阳和月亮,不能说有眼力;能听到轰隆的雷声,不能说耳朵比别人灵。会办事的人,总是先人而出,先人而动,出奇制胜。

我们在办事时,蕴含着很多的技巧,其中出奇制胜就是其中之一。出奇制胜需要一颗灵活的头脑。有人曾经说过,所有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对你身边的一切保持高度关注,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意识到时机与资源的宝贵,在适当的时间里说别人想听的话和需要听的话;仅仅处理好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合去处理。出奇制胜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紧急时刻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产物。

主动改变不合时宜的观念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发展,难免会有感到落伍的时候。这时候,与其抱怨外界环境,不如尝试改变自己。有句话说:“观念变了,世界就变了。”我们不能指望外界环境会随我们的心意发展,只有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当你改变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残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套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它像指纹一样,不会与另外任何一个人有绝对意义上的重复。你就是你,你的表达方式、你的行为、你的好恶等的总和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叫做性格的东西,你以它去同外面的世界交流。

然而,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与现实发生抵触。抵触的结果是,你被现实打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无法改变强大而不可抗拒的现实世界。那么,剩下的只有一条路: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

这不是自欺欺人,不是退让认输,也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古今中外有无数铁的例证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当你心中的世界模式发生了改变时,现实的世界才会随之改观,使你适应并与之达到合谐。只有转变你的观念,你才会重新坚强地站起来,勇敢地面对世界与人生。否则你就永远被强大的现实压倒在地,永远不得翻身。

司马迁遭受残酷的宫刑之后,万念俱灰,一心想死,因为对于他来说,人格尊严、仕途与人生统统丧失了意义,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同时也可以借一死向汉武帝示威。但是,面对现实,他逐渐清醒了过来:对于一个庞大的汉朝而言,死一个司马迁就像死一只蚂蚁一样微不足道。这样的死,轻于鸿毛。而如果他能写出一部流传千古的《史记》,让后人永远记得他,感激他对历史所作的贡献,岂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所在吗?

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司马迁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无论对帝王的怨恨或是对人生的绝望,一切的一切均被《史记》所取代、所融化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司马迁是聪明的,他采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借助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来改变世界——不做强权政治的牺牲品,以坚强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同现实抗争,最终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这就是观念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造成自己的心理障碍的,影响一个人的幸福观念的,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物质上的贫乏和丰裕,也不是一个人处境的不同,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心境的改变。如果你的心灵浸泡在创伤和遗憾里,痛苦就会占据你的整个心灵。

同样是从铁窗中望出去,有的人看到的是泥潭,但有的人看到的却是满天星斗。世界就是你心目中的样子,你是积极的,世界就是积极的。反之亦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启示:

一个小男孩在山崖的鹰巢里捡到两只鹰蛋。他很高兴,回到家里将鹰蛋放在鸡蛋中,让一只母鸡来孵化。这样,孵出来的鸡群里就有了两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还会是什么。

有一只鹰因为翅膀渐渐长大,偶尔扇动起来便有一种振翅欲飞的感觉,这让它感到骄傲,有一种“不同于鸡类”的优越感。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最后,它认为自己不应该是一只鸡。

一天,它看到有只老鹰在高空中翱翔,羡慕之际它感到自己的双翅有一股奇特的力量。这时,它已毫不怀疑自己可以飞到天上去了。

它对自己说:“我绝不甘心做只小鸡。我是鹰,我要飞上青天!”

尽管从未飞过,但是飞翔的天性和强烈的欲望使它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它终于振翅飞离了地面,冲到了一座山峰,之后飞向了更高的天空中。

从此它便永远离开了那脏兮兮的鸡窝,飞翔在广阔的蓝天中。

而另一只鹰却一直待在鸡窝中,虽然它的翅膀也具备了飞翔起来的力量,但它安分守己,满足于做一只鸡,从来没有想过要一飞冲天。

它对自己说:“我是只鸡,我只配生长在鸡窝和围栏中啄食。蓝天太高了,飞起来会摔死的!”

久而久之,它完全蜕化了,它有了日益笨拙的身体,翅膀也一点点失去了那种搏击蓝天的力量,它变成了一只怪模怪样的鸡。

两只鹰面对同样的世界,却由于观念的不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由此可见,转变观念,并不等于退让,更不是认输,而是你为改变世界所做的精神准备。

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

我们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培养起一系列固定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被称为思维定势。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能使我们靠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况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可能把我们引入泥潭。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要想创新,就必须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例子:

国内一家日化公司引进了一条国外肥皂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能将肥皂从原材料的加入直到包装装箱自动完成。

但是,意外发生了。消费者发现有些肥皂盒里并没有装肥皂。于是,这家公司立刻停止了生产线,并与生产线制造商取得联系,得知这种情况在设计上是无法避免的。

经理要求工程师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以几名博士为核心、十几名研究生为骨干的团队成立了。知识类型涉及光学、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等门类。在耗费数十万元后,工程师们在生产线上设置了一套X光机和高分辨率监视器,当机器对X光图像进行识别后,一条机械臂会自动将空盒从生产线上拿走。

巧得很,另外一家私人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老板对管理生产线的小工说:你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这个小工找来一台电风扇,摆在生产线旁,另一端放上一个箩筐。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风扇前通过,只要有空盒子便会被吹离生产线,掉在箩筐里。空盒子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突破性创新者通常被认为是“唱反调”的人,他们对公司或行业中深信不疑的成功信条提出质疑。

下面四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是传统”,以及如何“挑战传统”。

1.展示信条。识别共同假设(例如“价格是关键变量”或“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是主要服务市场”)以及趋同的产业战略(价值陈述、供应链、产品构造、定价、营销策略等方面)。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共同性?如果颠覆这些共同假设和战略会发生什么?消费者将得到什么好处?

2.发现不合理之处。很多企业都有“不合理”之处,即便是细小的方面,也会显示出创新的机会。例如,为什么在酒店壁橱里安装警报器防止衣架失窃?为什么不可以向拿走衣架的消费者收取费用?这样甚至能将壁橱变成一个利润中心。为什么即使半夜入住,仍然必须在第二天中午前退房?为什么不按24小时付费?这种思考能够使你认识不合理的地方并寻求解决方案。

3.走极端。产生持续性破坏的创新者倾向于走极端。以亚马逊为例,当杰夫·贝索斯开创在线业务时,并没有根据传统书店的存书量确定提供17万~30万种出版物,而是打算提供250万种出版物!这就是走极端。

可以在价格、效率或服务速度方面问自己:如果这些指标得到巨大改进将会怎样?想象你能够10倍、50倍甚至100倍地改进这些参数,如果你做到了,将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

4.寻求双赢。消费者通常只能两者选其一而不能兼得。想想低糖汽水、低热量食品、无咖啡因的咖啡、无酒精啤酒……所有这些产品都不需要消费者做出妥协或权衡。一些流行时装公司都以相对不贵的价格销售非常时尚的服装。

除了要挑战传统,利用突发的变化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趋势、发明或技术,而是趋势的融合,是一些明显不相关的技术、人口、生活方式、地缘等发展的聚合,共同造就了产业剧烈变革的潜力。发现能够改变规则的趋势模型,它们通常是重大创新的导火索。

如何根据公开信息得出独特见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寻找竞争者不涉足的领域。你无法从商业杂志、市场研究、趋势预测、管理咨询或陈腐的报告中获取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唯一的方式是亲自体验。20世纪90年代早期,诺基亚注意到全球青少年文化的出现,公司决定派遣一批工程师到一些时尚青年热点地区亲自观察这种趋势。他们去了加利福尼亚的威尼斯海滩、伦敦的国王大道、东京六本木地区的俱乐部,而后带着新的见解回到芬兰,快速将公司推向行业的尖端。

2.加强弱信号。你需要关注“弱信号”,询问它们将走向哪里。玩一个发挥想象的游戏——“扩大”,问问自己如果某个趋势变得越来越重要将会发生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谁将受到这些结果的影响,等等。

3.了解背景。当你发现一种趋势,如何判断它重要还是不重要。你需要看看这种趋势产生的背景,并问自己,这只是一个随机事件吗?或者它是否将成为时代潮流?换句话说,这种趋势是肤浅、独立的,还是重大而广泛的变化的一部分?

突破性创新者能将特定的技能和资产从现有业务中分离,将企业作为一组能力和资产的组合,而不是作为特定市场产品/服务的提供者。

很多人将迪士尼的主题公园看做业务单位,但迪士尼员工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看到,迪士尼乐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娱乐”制造商,拥有独特的布景、服装设计、讲故事和表演的技能。将这些核心能力从主题公园中分离出来会怎样?例如,将迪士尼的核心能力运用于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将迪士尼电影变成舞台剧会如何?基于这样的思路,迪士尼舞台演出成立于1994年,成为重要的盈利来源。

宝洁公司的佳洁士白牙片,就产生于企业内部各种能力和资产的相互作用——从口腔护理部门(齿科产品)到家庭护理部门(基层技术),以及织物与家居护理部门(过氧化氢漂白)。突破性创新者能够将企业的能力和战略资产像搭积木那样联系起来。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重组”的例子。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你会发现网上商家从一家公司购买信贷审批过程,另一家运行其服务器,再一家提供地图服务,还有一家提供搜索网站的软件……来自不同地方的能力经过无缝衔接,向消费者传递特定的价值。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能够迅速降低新业务的成本。

联想是重要的创新方式

联想是人类一种美妙的思维能力。面对璀璨星空,人们会联想到幕布上的宝石;面对巍峨高山,人们会联想到雄伟的壮士。一件产品,因为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而大受欢迎;一个难解的问题,通过某些看似不相干的信息联想起来,就能找到答案。如果想突破创新,学会联想是很有必要的。

在英格兰,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次有许多人参加的午餐上,聘请了一个有名的厨师,这个厨师做出的饭菜不说是十里飘香,也可谓有滋有味。但实验者别出心裁地对做好的饭菜进行了“颜色加工”。他将牛排制成乳白色,沙拉染成发黑的蓝色,把咖啡泡成混浊的土黄色,芹菜变成了并不高雅的淡红色,牛奶被他弄成血红,而豌豆则染成了粘乎乎的漆黑色。满怀喜悦的人们本来都想大饱口福,但当这些菜肴被端上桌子时,都面对这美餐的模样发起呆来。只见有的人迟疑不前,有的人怎么也不肯就座,有的人狠狠心勉强吃了几口,都恶心地直想呕吐。而另一桌的人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是这样一桌颜色奇特的午餐,却遇到了一些被蒙住眼睛的就餐者,这桌菜肴的命运可就大大地不妙了,很快就被人们吃了个精光,人们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这顿午餐的“魔术师”,即实验者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联想具有很强的心理作用。眼见食物的人们,由于食物那异常的颜色而产生了种种奇特的联想:牛排形似肥肉,喝牛奶联想到喝猪血,吃豌豆则联想到吞食腐臭了的鱼子酱……是联想妨碍了他们的食欲。另一桌被蒙住眼睛的客人没有这种异样的联想而仍然食欲大增。那么,什么是联想呢?

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联想思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苹果——万有引力”,牛顿从自然界最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苹果落地,联想到引力,又从引力联系到质量、速度、空间距离等因素,进而推导出力学三大定律,这就是联想思维。从洗澡池池水放水时经常出现的漩涡现象能联想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运行方向,从豆角蔓的盘旋上升能联想到天体的运行方向,从水面上木头浮、铁块沉这个自然现象联想到浮力到造船业,从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连续性联想到量子,从运动、质量、引力能联想到时空弯曲,从意识的作用能联想到宇宙全息,等等,都属于联想思维。

原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经上百次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做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因为每个词语可以同将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词语可供选择),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000次机会,第四步就有1万次机会,第五步就有10万次机会。所以联想有广泛的基础,它为我们的思维运行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的包围,经常受到敌机的轰炸。在这紧急关头,昆虫学家施万维奇从蝴蝶五彩缤纷的花纹能迷惑人的现象中受到启迪,建议对重要目标进行迷彩伪装。这一招果然有效,大大降低了重要目标的损伤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侦察兵发现法军阵地后方的一片坟地上常出现一只有规律活动的家猫。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时,那只猫在坟地上晒太阳,而坟地周围既没有村庄的房舍,也看不到有人活动。这位善于联想的侦察兵从空间位置的接近上,联想到坟地下面可能是个掩蔽部,而且还可能是个高级机关。于是侦察兵发出通知,德国用6个炮兵营集中攻击这片坟地。事后查明,这里的确是法军的一个高级指挥部,掩蔽在里面的人员几乎全部丧生。

没有成功的希望,不如另辟蹊径

古往今来,坚持不懈都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在有些事上,过度地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世事繁杂,人们总有看错的时候,如果凡事都要坚持到底,难免会一条道走到黑。有些事情,一开始的方向可能就是错的,所以即使付出巨大代价,成功的曙光还是看不见,这种情况下,与其坚持错误,不如及时转换目标。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物理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抛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正确的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选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会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却失去了3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欢这种工作。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的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将其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干销售。10年过去了,福勒制刷公司已经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了。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如果不是,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经济学上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件东西的价值和你为它已经付出的代价无关,这件东西的价值只取决于它未来能带给你的收获。例如,你千辛万苦攒钱买下了一套房子,因为地震变成了危房,那么,这套房子的价值跟你买房花的钱已经没关系了,而只跟现在还能以多少钱卖出去有关。

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但应用在其他例子上,许多人就想不开了。

比如说,有些技术人员总是用自己的资历和经验来衡量应得的薪酬,却从来不考虑自己掌握的技术已经过时了。有些大龄男女,总是以自己风华正茂时的标准来筛选男女朋友,却没有看到自己已经步入了剩男剩女的门槛。

人并不总是理性动物,有时候也会被感情所鼓动。自己曾经倾注过大量心血的事业,要说放弃,怎么也会感到难受。但个人感情不能代替发展规律,该淘汰的终究会被淘汰。早淘汰好过晚淘汰,被社会逼得实在混不下去而淘汰,不如自己主动作出调整,起码能减少损失。

凡是投资过股票市场的人,一定对“止损”这个词深有体会。止损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亏本出手,免得造成更大的损失。止损的作用就在于投资失误时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换言之,止损使得以较小代价度过较大风险成为可能。止损是痛苦的,它的另一个说法叫“割肉”,充分说明了止损的痛苦。然而,股市中无数血的事实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资错误足以致命,但止损能帮助投资者化险为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的竞争更是激烈,一点浪费和迟延,结果上可能就差很多。所以,当你痴迷一项事业却找不到成功的入口时,不妨停下来仔细看看方向是不是对了,否则无谓地坚持,只会浪费你的人生。

放弃错误也是一种勇气

如果方向错了的话,越是努力,距离真正的目标越远。这时候是考验我们内心的时候。壮士断腕、改弦更张,从来都是内心勇敢者才能做出的壮举。懂得坚持和努力需要明智,懂得放弃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若是害怕放弃的痛苦,抱残守缺,心存侥幸,必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学会放弃一些目标,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手坏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懂得撒手,不要再去浪费自己的精力。当然,在牌场上,有很多人在摸到一手臭牌时会对自己说,这盘肯定要输了,干脆不管它了,抽口烟、喝点水、歇口气,下盘接着来。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像打牌时这般明智的人却很少找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随时都会碰上激流和险滩。如果我们低下头来,看到的只会是险恶与绝望,在眩晕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使自己坠入地狱。而我们若能抬起头来,看到的则是一片辽阔的天空,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并让我们飞翔的天地,我们便有信心用双手去构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选错方向是生活乐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有了它,生活的乐曲才会抑扬顿挫,才会华美。英国的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作品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的3个奇人,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处于逆境而不屈服。

不要再感叹自己的命运,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有正视现实、改变现实的毅力与勇气。

一位成功者说:苦难本是一条狗,生活中,它不经意就向我们扑来。如果我们畏惧、躲避,它就凶残地追着我们不放;如果我们直起身子,挥舞着拳头向它大声吆喝,它就只有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夹着尾巴的狗!

哈得森23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之后,他依靠一条腿精彩地生活,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30岁时,厄运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次车祸。从医院出来时,他已经彻底绝望——一个四肢瘫痪的男人还能干什么呢?

哈得森开始吸毒,醉生梦死,可是这不能拯救他,一个寂静的夜晚,痛苦的哈得森坐着轮椅来到阿里赛道,忽然想起自己曾在这里跑过马拉松。前路还远,生命还长,他就这样把自己放逐?不!他惊醒过来:“四肢瘫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只能选择好好活下去!我才33岁,还有希望。”

哈得森坚定意志,开始了他的下一步人生。他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并且一直帮助困苦的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他以乐观的笑容,给那些逆境中的人们送上温暖和光明。

在一本名为《20多岁的青年必须尝试的50件事》的书中,作者中谷章钊忠告日本20多岁的新生族们为了30岁时事业的成功,40岁时便能登上事业的巅峰,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勇往直前、经历无数次失败而百折不挠的人”。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为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竭尽全力、饱尝辛酸和痛苦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人生失意的时候,切莫自暴自弃,只看到失败,却听不到咫尺之遥成功正在向你大声呼喊,自己打败自己才是最彻底的失败。而在人生得意之时,切忌得意忘形、盲目乐观,而忘记了日中则仄,月满则亏的道理。当功成名就、显赫日盛之时,我们更需要从意气风发中清醒地退出,由辉煌趋于平淡。

人生需要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如果选错了方向,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这个时候,过度坚持就会使你一败涂地,适时放弃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