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态度”上尊重别人。交际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体现着你对别人的尊重程度。比如注意倾听、谦虚礼貌、实事求是,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4.在“礼仪”上尊重别人。礼仪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还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感。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轻佻之举等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5.在“时间”上尊重别人。别人准时赴约,你却姗姗来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耽搁了人家的事情,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和朋友约好了时间,就要准时赴约。
6.在“问话”上尊重他人。别人正谈得火热,你却不断插话,别人忌讳的问题,你却紧紧迫问,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问话要把握时机、分清是否该问。
7.在“场合”上尊重别人。例如在朋友的结婚喜宴上应谈些喜庆的话题、吉利的话题。如果你尽谈些令人扫兴的话,就是不尊重朋友。
称呼要得体,切莫太随意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称呼对方,如果你的称呼对方满意,那么就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对方的好感。相反,若你称呼不当,对方给你的“印象分”就不会高,那么接下来的交谈就很难愉快地进行了。
一般说来,从大的方面看,可将称呼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表示随便或亲密,主要以“你”相称;一种表示尊敬或客气,主要以“您”相称。这两种称呼对应不同的称呼对象,以“你”相称,表明你与对方地位平等,例如兄弟姐妹之间可用“你”相称,与你年纪相仿的人也可以“你”相称;以“您”相称,表明双方地位不平等,例如初次见面的主人与客人之间一般用“您”互称,这是为了表示彼此尊敬。通常长辈对晚辈用“你”称呼,而晚辈却只能用“您”来称呼长辈。
一位20岁的年轻人刚到北京不久,想去天安门,但又不知道坐什么车去,所以就想通过问路获知乘车路线。他叫住了一位老大爷,礼貌地问:“先生,请问从这里坐什么车可以去天安门?”大爷看着他笑着说:“我不是先生,你找个先生问问吧。”
年轻人以为那位大爷年纪大了,不知道怎么去天安门。所以,他接着问路人。他找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清洁工,问道:“阿姨,你知道从这儿怎么去天安门吗?”这位女清洁工很不高兴地指着对面的站牌说:“你去那里看看吧。我也不清楚。”
年轻人这下纳闷了:难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怎么大家都不肯诚心为我指路呢?最后,他只好叫了一辆出租车去天安门。
年轻人明知别人没有诚心告诉他乘车路线,却找不出原因。其实,别人之所以不为他指路,就是因为他称呼用语使用不当,导致别人听了不舒服、不高兴。但遗憾的是,年轻人却没有认识到这点。
显然,面对陌生人对自己的称呼,人们都很在意称呼与自己的身份和年龄是否相称。如果不相称,那么对方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怎样准确满足对方的称呼需要,就是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的事情。
在与陌生人打交道之前,我们不可能首先就问对方,该怎么称呼你合适,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的衣着打扮来判断对方的年龄,然后给对方一个较为合适的称呼。
第一,称呼陌生人时,最好用“您”来称呼对方,这样会显得更尊重对方。无论你的年龄是否大于对方,称呼对方“您”都是一种礼貌。通常这是称呼陌生人的最好用词,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姓氏、年龄。
第二,用“先生”、“姓+先生”、“名+先生”、“姓+名+先生”称呼对方,表示双方地位平等。如果你在与陌生人会面之前,得知对方的姓氏、年龄,如果对方年龄与你相仿,假如对方姓李,你可以称呼对方“李先生”。这种称呼一般表示地位平等,并还有中性、尊重、严肃的色彩。
第三,用“姓+女士”称呼中年女性,用“姓+小姐”称呼年轻女性。
第四,用“姓+身份”、“姓+职业”称呼对方,如“王经理,你好!”“李主任,你好!”
第五,用“姓+哥”、“名+哥”或“姓+姐”、“名+姐”称呼年龄比自己稍大的男性和女性。这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称呼,称呼里带上“哥”、“姐”显得分外亲切,尤其女性喜欢这种称呼,因为这样还能缩小彼此间的年龄差距。
当然,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际称呼也不可能固定不变。因此,人际称呼既要注意常用的规范性,也要注重适当的变化性。总之,选择适合的称呼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才能起到取悦他人的作用。
“没话找话”,打开话匣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但如何寻找交流的话题一直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将谈话进行下去,其实这其中是有技巧可循的。
具体说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没话找话”呢?
在与陌生人打交道之前,你首先要给对方一句礼貌的问候。因为只有当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懂礼节的人时,才会有与你交谈的兴致。当对方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打量你一番后,你们的谈话就开始了。但遗憾的是,你并不了解这位陌生人,他也不了解你,你们很有可能不知道聊些什么。那么从这时开始,你就应该发挥“没话找话”的能力。
“没话找话”不是瞎扯胡闹地找话题,而是尽量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吻合对方的心理,这样对方才会打开话匣子,与你开心地交谈。
郭跃是一位商人,他非常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特别是在“没话找话”方面更是有着独到的技巧。他说:“与陌生人交谈经常会出现哑语的场面,这时我就很努力地‘没话找话’,以把谈话继续下去。”
有一次,郭跃去参加一个产品展示会,由于到达较早,他就在展览馆门口与陌生人搭讪起来。郭跃看看最近的一位陌生人,说:“哎,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真是一个参加展会的好天气!”但对方并未理睬。郭跃就问对方:“先生,你也是来参加展会的吧?来得挺早啊!”对方侧过脸来看了郭跃一眼,百无聊赖地答道:“你不也一样很早吗?”郭跃笑着说:“是啊,如果我来晚了就没机会和您闲聊啦。”
接下来,郭跃把话题转入交通,因为交通顺畅所以才提早抵达;继而又说到交通工具,当郭跃获知对方有车的信息后,就称赞这款车质量、生产厂家的知名度、省油、平稳等等。不知不觉他们就聊到了一起。展示会开始的时候,他们互换了名片,然后进入会场。
后来,郭跃和那位陌生先生成为了朋友,并合作过几次生意。
抓住对方得意的事情作为谈资,会很轻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使谈话气氛更加轻松愉悦。然而,很多人在与陌生人交谈中经常找不到话题,聊着聊着就戛然而止,这很容易搞得大家面面相觑,甚是尴尬。如此一来,又怎么能继续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呢?所以,与陌生人“没话找话”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套路。
第一,用心观察
通过你对陌生人的观察,你可以判断对方的大致性格和喜好。例如,根据对方的衣着外貌,你可以发现对方对哪些颜色比较感兴趣;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发型,你可以判断对方的性格。所以,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你可以先从这些方面入手,试探性地了解对方。
第二,分析对方透露的信息
当你们开始交流,你就能充分地利用从他口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借此提一些相关的意见或问题,以表现自己的好奇。而一旦对方发现你对他的事情感兴趣,他也会乐意告诉你更多的信息。这就为你们的交谈找到了话题,而且是对方很愿意聊的话题。
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也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或者当别人作完自我介绍时,你可以对他的名字表现出兴趣。比如,你可以重复他的名字,并夸奖这个名字很好听,或者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名字、很有品位等等;或者,你可以再具体问对方名字的写法,以示对他的尊重。这样一来,你就能迅速赢得别人的好感。
第三,提及对方的嗜好与兴趣
随着你对他的了解,你可以提及他的嗜好与兴趣。提及对方的运动嗜好,可能你们都喜欢羽毛球;提及对方的学校,有可能你们是同校同乡;提及对方熟悉的事物,能勾起对方谈话的欲望。
谈对方喜欢的话题,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例如旅游中,你可以找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当地的历史、著名的风景、各自的感受等等。同时,在交谈中你要表露出大方得体、轻松自然的神情,要用最自然的声音说话,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不要因为紧张而失真。同时语言表达要简单清晰,切忌啰唆。
表达坦诚,避免虚伪
虚伪的个性,是人类最要不得的缺点。一个人只要有勇气撕破自己虚假伪善的一面,这个人才更真实可信赖,并且,这个人的人性才有可能更接近完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更喜欢与勇于说实话的人接近和交往,因为,有胆量实话实说的人,他们的灵魂里有自信与磊落做厚实的底牌。
有位成功人士说得好:“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久,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1915年,小约翰·洛克菲勒成为科罗拉多州最受轻视的人。工人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要求科罗拉多州煤铁公司提高工资,愤怒而粗暴的工人捣毁厂房,砸坏机器。政府最后出动军队镇压,发生多起流血事件,罢工者被枪杀,尸体遍布街头,场景极其残忍和野蛮。这次罢工持续了两年之久,成为美国工业史上最血腥的一次罢工。
在那种充满仇恨的气氛下,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洛克菲勒尽力平息工人的愤怒,希望他们接受他的意见。他先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深入到工人家中,尽管遭到一些工人的拒绝,他仍顶着巨大压力走访每一个受害家属,与他们成为朋友,然后他对工人代表发表了精彩演讲。
“今天是我一生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洛克菲勒开始说,“这是我第一次有幸会见这家伟大公司的劳工代表、职员和监工,大家会聚一堂,商讨公司的未来发展。我可以告诉各位,我很荣幸到这里与大家会面,在我有生之年我不会忘记这场聚会。”
“这场聚会如果在两个星期前举行,我对今天到会的大多数人一定很陌生,我只认得几张熟悉的面孔。上周我有机会去南区煤矿所有的工棚视察了一遍,与各位代表进行过个别谈话,除了不在场的代表,统统见过面了。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见过各位的妻子和儿女,今天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相互见面,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友善互爱的精神,我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代表讨论我们共同的利益问题。”
“既然聚会应由厂方职员和劳工代表共同参加,我能来此参加聚会,多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我既不是劳工代表,也不是厂方职员,但是我觉得我与你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因为就某一方面来说,我代表了股东和董事们。”
面对几天前想把他吊死在酸苹果树上的工人们,洛克菲勒言辞恳切,他的话比传教牧师还要谦逊和蔼,他用了一些能拉近彼此关系的句子,如“我很荣幸到这里与大家会面”、“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属”、“见过各位的妻子和儿女”、“今天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相互见面”。这场演讲太精彩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平息了要吊死洛克菲勒的仇恨风暴,而且还赢得了不少崇拜者。
洛克菲勒向工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说明公司面临的处境,友善地劝说工人们回去工作,工人们接受了他的意见,暂时不再谈提高工资的事,一场愤怒就这样平息了。
洛克菲勒友善地化解了公司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他没有和工人争论,没有用政治的手段吓唬工人,也没有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他们离谱了,假如那样的话,只能导致更多的仇恨和反抗。洛克菲勒巧妙地运用“真诚待人”的道理,以友善和蔼的态度化解了工人的愤怒,最后化敌为友。
1908年4月,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经销商的办公室里,戴尔·卡耐基正在应征销售员工作。
经理约翰·艾兰奇先生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瘦弱,脸色苍白的年轻人,忍不住先摇了摇头。从外表看,这个年轻人显示不出特别的销售潜力。他在问了姓名和学历后,又问道:
“干过推销吗?”
“没有!”戴尔·卡耐基答道。
“那么,现在请回答几个有关销售的问题。”约翰·艾兰奇先生开始提问。
“推销员的目的是什么?”
“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从而心甘情愿地购买。”戴尔·卡耐基不假思索地答道。
艾兰奇先生点点头,接着问:“你打算对推销对象怎样开始谈话?”
“‘今天天气真好’或者‘你的生意真不错!’”
艾兰奇先生还是只点点头。
“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
戴尔·卡耐基稍稍思索一番,不紧不慢地回答:“抱歉,先生,我没办法把这种产品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艾兰奇高兴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拍拍戴尔的肩膀,兴奋地说:“年轻人,很好,你通过了,我想你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推销员。”
艾兰奇心中已认定戴尔将是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因为测试的最后一个问题,只有戴尔的答案令他满意,以前的应征者总是胡乱编造一些办法,但实际上绝对行不通,因为谁愿意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
其他参加面试的人当然也知道“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难于上青天,但是,为了应付面试,他们不敢说实话,很虚伪地瞎说一通,恐怕被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那些敢说实话的人,不但表现了自己的诚实,更展示了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