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一个人的心地如果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般。一个人的观念,如果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战战兢兢。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私欲在急剧的膨胀,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趋炎附势,为金钱所迷惑。有些人为了金钱地位铤而走险,为了物质和虚荣,朝三暮四,不惜卖身,羞耻心丧失殆尽,使整个社会道德沦陷,结果还是自取其辱。因此,做人要走正道。[A35]
公元399年,晋安帝在位的时候,东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会稽郡一带爆发了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过了两年,起义军十几万逼近建康,东晋王朝出动北府兵,才把起义镇压下去。这时候,东晋的统治集团内部又乱了起来。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带兵攻进建康,废了晋安帝,自立为帝。过了三四个月,北府兵将领刘裕打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打那以后,东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在柴桑地方,有一个出名的诗人叫陶渊明,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在家乡隐居。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他的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他给自己起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后来,陶渊明越来越穷了,靠自己耕种田地,也养不活一家老少。亲戚朋友劝他出去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推荐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他就看出当时的官员将军互相倾轧,心里很厌烦,又要求出去做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当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渊明觉得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也还比较自在。[A36]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捻着胡子吟诗,一听到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只好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陶渊明回到柴桑老家,觉得这个乱糟糟的局面跟自己的志趣、理想距离得太远了。从那以后,他下决心隐居过日子,空下来就写了许多诗歌文章,来抒发自己的心情。陶渊明不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成为了千古美谈。
一个人心地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般。一个人的观念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战战兢兢。所以,一个人心里阴暗是最可怕的。[A37]
一个人心里光明也好,暗昧也好,全在自己一念之上。但凡不敢光明正大,都是一种伪心的表现,伪心不仅最可耻,也最不道德。一个人有一分伪心,便有三分虚假,而他的言行举止都使人不相信。
做人阴险奸诈,玩弄手段,最终必然会遭到报应。所以,做人要时时让自己的心晒晒太阳,注意别变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