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6170800000040

第40章 知进知退,因时制宜

原文: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文: 当事业顺利进展时,就应早有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后来像羊角触篱一般进退不得;当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就要预先策划在什么情况下罢手,才不至于骑虎难下而招致危险。

“上树容易,下树难”,这是在提醒人们,得手容易,脱身就难了。做事是为了成功,不可一味冒昧,应知进知退,有张有弛。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A101]

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时,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为勾践深谋远虑二十多年,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耻辱,率兵向北渡过淮水,兵临齐国、晋国,号令中原各国,勾践因此而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

返回越国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居久安,而且勾践的为人是可以跟他同患难,很难跟他同安乐,于是写信告别勾践说:“我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山遭受耻辱,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复仇的大业。现在已经洗刷了耻辱,我请求惩罚我在会稽山使君王受辱,判我死罪。”

勾践说:“我将和你分享并拥有越国。要不然,我就要惩罚你。”范蠡说:“君王根据法令行事,臣子依从志趣行事。”就装上他的轻便珍宝珠玉,私自和他的家仆随从乘船飘海而去,最终也没有返回越国。

范蠡泛海来到齐国,改名换姓,在海边耕作,辛勤劳苦,努力生产,父子治理产业,住了没多久,财产达到几千万。齐国人听说他很贤能,请他做丞相。范蠡慨叹道:“做平民百姓就积聚千金,当官就达到卿相的地位,这是平民百姓所能达到的顶点了。长久地享受尊名,不吉祥。”于是归还相印,散发所有的家财给朋友和乡亲,携带贵重的珍宝悄悄离去,到陶地定居。

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贸易交换的道路畅通,做生意可以致富。于是就约定父子耕种、畜牧、贱买贵卖,等待时机转卖货物,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住了没多久,就积聚财产累计达到万万。天下人都称他为陶朱公。

范蠡离开越国后,从齐国给大夫文种送去书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脖子很长,嘴尖得像鸟喙一样,可以跟他共患难,但不可以共欢乐。你为什么不离去呢?”

文种看了书信,托病不再上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于是赐给文种宝剑,说:“你教给我七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三样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在你那里,你为我到先王那里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被迫自杀。[A102]

政治斗争如此,商界如此,甚至,在我们的平时的工作、做人的各方面都是如此。

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营假发制造业,到1970年假发销售已达4亿港元,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但刘文汉并没有被一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发观假发制造业竞争者日益增多,繁荣的假发市场背后已经显露出衰退的迹象。

于是,他当机立断,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去开创葡萄酒酿造业。他先把离悉尼只有l0公里远的一家葡萄园买下,接着又动用上千万港元,买下了当地一家酿酒厂。

70年代后期,美国的假发业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发制造厂商纷纷关门倒闭。号称“假发之父”的刘文汉却在海外安然无恙,而且还拥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酿酒厂。

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事要灵活,知进退,善于静观其变,沉着应对。做人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地,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去行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做到有自知之明。够认清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能够跟着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