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6170800000071

第71章 放下虚名,超凡脱俗

原文: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译文: 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主义思想的左右,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能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脱俗的圣贤境界。

追求本身是一种高尚的活动,但只有走得进又能走得出的人才是高人。经商是为了发财,但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求学时为了报效祖国,但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从政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但不能为了当官不择手段。

如果为了求取功名富贵而不择手段,为了博得仁义道德的美名而虚情假义,即使取得了功名富贵、博得了仁义道德的虚名,也会失去真正的意义。

人必须懂得放弃,离开那些看似美好,却不能使人再进步发展的方向。人必须不断在放弃中前进和生存。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人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还不如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A151]

佛家的智慧告诉我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放宽心,知满足,想得开,就永远宽广快乐;常杞人忧天,不知足,放不下,只能时时郁结。所以方寸之间放得下大千世界,才是豪迈者的胸怀。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人们习惯地叫他郑板桥。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郑板桥考中了进士,当了知县。他做县令,刚直不阿、豁达开朗、清正廉洁,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抱有同情态度,并且不满意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终因得罪贪赃枉法的大官员和豪绅去职。

郑板桥在官场中出污泥而不染,官职被免回到扬州心扉平静如水,并在心底深深渴望还乡后漫步于一方净土之上,尽情享受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于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真实,生活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不为物欲所累的的人生态度,正是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清心自在,惬意安乐。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有一个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此举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他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昨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他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勇于舍弃却是一种境界。的确,尘世中有太多的功名利禄,人浮于世,便有了太多的追求思慕。然而生命毕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旅程,揽住了明月,就挽不住清风。

舍弃了花团锦簇的渲染,一抹衰兰数枝瘦竹才能勾勒出画的风韵;舍弃了八音齐奏的喧嚣,五尺桐木几缕弦才能流尚出泉的天籁;舍弃了浓辞艳赋的堆砌,一藤一树一鸦才能点缀出秋的悲凉;舍弃了推杯换盏的更迭,一盏清茶半碗米粥才能烘托出人的情操。

学过茶道的人都知道有一道工序叫做舍弃,超脱红尘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境界叫做舍弃,深谙人生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智慧叫舍弃。舍弃了五斗米,陶渊明吟出“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舍弃了官场名利,李白道出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清幽;舍弃了富贵生活,杜甫看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悲怆;舍弃了浮世华美,王维悟到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雅致。[A152]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我们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头就产生了匮乏。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温情的感觉;追求财富,就产生财物不足的穷困;追求权势,便引起对权力的渴求。人生苦短,活着便是不易,我们要学会进取,更要懂得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