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清华人生规划
6181700000040

第40章 工作求职面试规划(1)

李海·清华2000级经管系

作者简介:

李海,男,今年20岁,清华2000级经管系学生,喜欢写作,冒险。

大学几年,弹指一挥间,就到毕业了,择业离我们不再遥远。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的清华人是如何来把握他们职业的“终身大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准备。能力是求职的灵魂,而能力的充分表现,是证多、艺多、创新多。当然这里的一切需要的是真东西,千万别假冒产品层出不穷。当然还要作好找工作的准备,加上自己的自信,这样一位清华毕业的学生,找一个好工作,我想肯定没有问题。

1.能力是求职的灵魂

清华大学的教授非常注重向学生门灌输“能力”意识。新生一踏入清华,就会不只一次听到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天,小黄鹂鸟向鸟们建议:“我们应该推选一位勇敢的国王来领导大家,谁是鸟类中最伟大的,我们就选它出来当国王!”

鸟儿们都赞成这样的提议。这时候,一心想做国王的孔雀先开口了:“各位,大家就选我做国王吧!我的羽毛是最美的!”

说着,说着,孔雀就把它那美丽的尾巴炫耀地展示了开来。

鹦鹉首先附和,它说:“有这么漂亮的鸟做我们的国王。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们就决定选孔雀为我们的国王!”

这时,麻雀却不赞成地说:“不错,孔雀是最美丽的。但是,像我们这么弱小的动物,被人侵袭时,它有什么能力来保护我们呢?与其选一个美丽的国王,倒不如选择一个在危险的时候能够挺身救我们的为国王吧!”

众鸟听了麻雀的话,都点头赞成。

最后,大家经过投票,选举了强悍凶猛的老鹰为百鸟之王。

有人说,美丽的外表是最好的推荐信,但是,推荐信并不代表你一定会被录用,即使被录用,也不保证一定被重用。

化学系一位教授曾指出:成功=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

在公式中,能力居于第一位。在工作生涯想要出人头地,除了具备一般知识和能力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才是致胜的关键。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要重视终身学习与专业知识。至于学历、文凭只是美丽的外表。

冷僻、热门的行业变化速度非常快,5年前炙手可热的职业,5年后可能风光不再。“摔不破的金饭碗”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产业外移等外在因素而变得发发不保。内在、外在环境的剧变,对企业经营的考验是残酷的,而企业组织的精兵变革对白领的工作保障更是无情的。世界在变,经济在变,企业组织在变,工作也在变。因此,人们选热门行业,或是找个大企业,捧着好饭碗过一辈子的就业模式,正在逐步瓦解。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学者将未来工作世界所面临的冲击,归纳为以下7点:

(1)工业或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减少,而服务业和资讯业的工作机会增多。

(2)人力需求结构以高、低两阶层人才为主,大量文书工作被电脑取代,形成两极化现象。

(3)技术及职业变动快速,失业将是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

(4)个人转业的次数增加,未来的工作世界将是个学习的社会。

(5)就业市场需要具有广博知识及技术基础的专业人员。

(6)研究发展的工作将日趋重要。

(7)更多妇女将进入就业市场。

外在世界变化如此快速,新的工作、新的专业人才,正以等比速度增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

分工越来越细,要在专业领域内有专精的事项,而其他人无法取而代之的。例如:心理辅导人员专业领域内可以专精的方向很多,包括婚姻辅导、家庭治疗、游戏治疗、生涯辅导、认知治疗、行为疗法,以及美国最新的砂游治疗。细分下去,以生涯辅导为例,可以因为对象区分为儿童、大中专学生、职业的上班族等而有所不同;或是以性别而区分为男性生涯规划及女性生涯规划;或是为企业组织设计全体员工的生涯辅导方案。面对不同对象因个人的专长、经验、兴趣等而有专业上的区别。不仅辅导人员如此,工程师、律师、会计师等职业更是逐渐走向个别化、专业化的时代。不可能某位律师可以处理所有的法律问题,各司其职的专门律师事务所亦将取代综合律师事务所。

(2)增加工作的附加价值。

在工作条件要求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过去的学历至上,转变为经验与能力至上除专业技能外,个人还须具备管理能力。工作的附加价值在于你可以扮演多重角色。比方说:你可以是工程师,同时也是管理者。你不仅可以独立做研发的工程工作,你也能够负责整个部门的进度与绩效。这就是所谓“一人多用”、“全方位的磨练”。

(3)充实基本技能。

例如电脑操作与使用,以及外语能力。适应全球国际化与中国加入WTO的趋势,缺乏外语能力,就像是哑巴、瞎子或聋子,对外国的资讯无法有效地吸收、学习。至于电脑,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经与电脑紧密结合,息息相关,国际网路大幅缩小了地球村的范围,所以电脑知识已成为重要的常识与技能。家庭主妇可以运用电脑购物,文书编辑可以在电脑操作,而且电脑已逐渐普及于各行各业。

未来是实力挂帅、能力导向。终生学习不是口号,是趋势。未来所需的专业知识,其范围、领域以及投入程度,完全要依据你对自己的了解、对行职业的认识,以及最后所定下的生涯目标来决定。具备基本技能、增加工作附加价值、强化专业知识,以便应付21世纪的需求,便能开创美好的生涯。

21世纪的社会,有许多新的知识有待人们去学习和掌握。谁掌握了新知识,谁就开辟了新领域,解决了新课题,从而成为成功者。未来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向更高、更新、更尖、更精方向发展的时代,人类将进一步认识自然,开辟新能源,征服癌症、艾滋病等困扰20世纪的疾病。科技化社会将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物质财富,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更大的方便。但是,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恩惠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森林毁灭、土地沙化、污染严重、酸雨肆虐、温室效应、臭氧危机、矿藏耗竭、淡水缺乏、放射性物质、动植物物种的灭绝等,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幸福与安全。而这一切对有志于探索和攻克这些难题的人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无疑,谁攻克了难题,谁就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而这种成功者靠什么攻克难题呢?当然最主要的是知识。因此,知识在21世纪的成功中具有前所未有的作用。

由于知识在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锻造自我,首先是知识的学习和获得。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各项体制的健全,以往那种“痞子发财”的现象,正在逐步弱化,失业下岗者也大多是知识水平较低者,而知识先富阶层正在逐步崛起,干部队伍知识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在本世纪末已经开始出现,以后只会日益明显。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应当是博与精的结合。博是指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精是指在自己的专业或本职工作的范围内,尽量掌握高精尖的知识。

学习和掌握知识,最关键的是刻苦认真,持之以恒,不要拖延。

不仅在社会上是这样,学生也应该努力掌握新知识,扩大知识面,这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同学来说,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97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清华大学化学系尹芊指出:

许多同学一上高三就似乎把自己封闭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为只要学好了书上的知识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现在的高考与现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在语文、政治考试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理科考试中也有反映。1996、1997两年的语文作文都要求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作出简单的分析,而如果对外界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突然遇见就会觉得有一定难度,不易下手;但实际上涉及的都是经常谈论的问题。又比如,1997年高考化学涉及的“巴基球”是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项目,如果保持一定的对科学前沿的关注,那么这些内容就会派上用场而不必多费时间在上面。

2.艺多不压身,“证”多出路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时间,在排队的长龙中到处可见清华大学的学子。大三的小姚说:“我今年报《税法》和《经济法》,如果这两门通过,就可以拿到注册会计师证了。”当问到为什么要考注会时,快嘴的小曹说:“有注册会计师证我工作有很大优势。”除了注册会计师证,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微软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律师资格证书、评估师证书、监理师证书,甚至驾驶执照都成为学生追逐的热点,校园里风风火火的各种培训班可为佐证。于是校园里除了考TOFEL、GRE谋求出国的以外,关心自己就业去向,利用考证书包装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然在“托派”之外形成了“考证族”,并且不断壮大。与此同时,社会上的考证热也一浪高过一浪,“考证”成为一个社会性事件。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人才评价标准不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新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和选拔体系没有建立,因此在人才鉴定中没有系统的规范,导致标准混乱。于是,各种社会承认、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证书成为了学生就业和单位择人时相对客观、公正的度量器。一位人事经理坦率地承认:我们当然需要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学生,但是我们只能从学生提供的可信材料中推测其能力水平,而其他更重要的,也是看不见的素质我们又怎能在短期内作出鉴定呢?看来,缺少人才衡量标准和规范是考证热的社会原因。

用证书武装起来的学生在市场上真的行情看好。握有比尔·盖茨亲笔签名的微软证书就握有了“获得高薪的通行证”,证书的主人是微软——这样让人向往的公司争相雇佣的对象。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和律师资格证书则是从业资格证书,是想成为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身份证”。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表明的是外语水平,不可或缺。据负责学生分配的老师介绍,拥有证书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有更大的挑选余地和更强的竞争力。当然,也有拥有证书而名不副实的学生,例如,经常有拥有英语四、六级证书的人,口不能说、笔不能译,让用人单位惊呼上当。

一些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与学校正规教育有显著不同,例如微软证书、律师资格证书和会计师资格证书等,更注重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的灵活应变能力,考题多以实际案例为主。考过证书的人反映,学校的考试容易对付,而证书考试真正要下一番工夫,而且能学到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对自己是个很大的提高。多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祝老师说:“大学教育是立足于学生一生的知识储备,考证则主要是为了应对毕业时的求职,两者应当是统一的,但总的来说,后者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学校应予以妥善引导。”

考证族一般都利用假期和双休日进行课外学习,当与学校上课时间冲突时,有人不惜以放弃和牺牲课内学习为代价,一些老师据此提出自己的不满。一位老教师认为考证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自修时间,在不断压缩课时的情况下,如果放弃自学环节,那么学习质量就根本得不到保证。有的老师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考证其实是种不务正业,专业学习是一张最好的通行证,在课内多下功夫,精益求精,比浮光掠影地学一点课外“时髦”知识更为有用。

考证族则认为,他们更多关心的是毕业以后自己的发展,并通过考证来争取更大的主动,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而且大学无非是人生中的学习驿站,如果有条件,为什么不多学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所以尽管考证很辛苦,大部分人都认为值得。最有意思的是考证族会用××因为有了××证而进入××单位这样鲜活的例子不断激励自己和他人。事实上,很多四年级本科生大都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就开始了他们的就业准备。家长对考证倒是热心支持,只要是为了投资找工作,咬牙也要让孩子有这样一个机会。

在不断升温的考证热中很难排除大学生盲从和攀比心理作祟的因素。宁静的校园不能抵挡外界的喧嚣,商业炒作的结果难免会影响到受世俗文化熏陶的大学生,当各种媒体上某种证书频频亮相的时候,耐不住寂寞的学生一定蠢蠢欲动,更何况学生有更多有利的学习条件,考证自然成为学生追逐流行的一种表现。同时,学校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整天耳鬓厮磨地一起学习和生活,年轻人中互相促进和互相竞争的心理总是存在。当宿舍里一位同学考证,其他同学就会积极效仿,甚至考更多的证,免得到毕业时,别人有证,而自己没有,或者一定要比别人有更多的证。攀比心理使考证族不断壮大。

目下最时髦也最荣耀的是考取外国颁发,在发达国家都能得到承认的各种证书,例如微软证书、IBM证书、英国的注册会计师证等,考证真有不断升级的趋势。不管怎么说,“证书”总是能力的一种表现,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更加宽阔,只要自己有精力和能力,不妨趁年轻,多拿下几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