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痛恨虚假信息,但总会被虚假信息欺骗。当信息不对称时,运用理性识破虚假信息,才能使自己不致有所损失。
对于商家来说,广告是介绍自己产品非常好的渠道。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从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广告中寻找到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却非常困难。广告中信息有真有假,消费者必须仔细甄别再加以利用。
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当博弈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时,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常会采取发布“虚假信息”的策略,也就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欺骗对方。例如,秦池酒业不惜花重金夺取标王实际上是在向消费者传递自身雄厚实力的信息,但这一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因为秦池酒业并不具有如此雄厚的实力。1997年某报披露了秦池酒业实际的生产能力以及用川酒勾兑的事实,从此秦池酒的名声迅速恶化,并在市场竞争中显现出衰退的迹象。而之前很多消费者都被秦池酒业夺取标王这一信息和秦池酒业的宣传工作蒙蔽了。
广告中直接展现出来的虚假信息还是比较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出来的,但如果信息以权威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那么消费者一般就很难识别了,比如2007年被卫生部撤销的全国牙防组。这个机构成立的目的只是为卫生行政机关提供口腔保健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而其本身并不具备法定的认证资格,在国家认监委的认证机构目录上也没有全国牙防组的名字。但就是这样一个机构从1992年起对多个口腔保健产品做出了认证,还在多个广告中出现。而消费者看到了“国”字头的权威认证,就很容易信以为真。可见,这样的虚假信息无疑藏得更深也更难以被消费者察觉。
不仅是这样的“某某组织”专业认证会欺骗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常识也有可能蒙蔽我们的双眼。在生活中,限购一般是商品短缺的信号,所以很多人都会多购买一些作为储备。
据说某经济学家曾经在东北生活过一阵子,期间他就利用“限购”帮人做成了生意。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找到他,说:“我店里的面粉囤积很久了就是卖不出去,再卖不出去就要变质了,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经济学家仔细想了想,让老板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上写:“本店新进面粉一批,每户限购两斤,欲购从速,过期不候。”不几天,该店的面粉存货就全部卖光了。
经济学家的这个建议是反其道而行之,同样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一种博弈策略。当展现给群众“限购”的消息时,就是在暗示货物短缺,当地居民一想到再不买就有可能买不到了,所以开始抢购,商店自然也就解决了面粉积压的问题。
不完全信息博弈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体现了信息在博弈中的重要作用,在博弈中,人们往往会因为信息的缺少而被对方利用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要想避免在生活中被人欺骗:首先,要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次,要用自己的理性来思考问题,比如,广告中那些画面究竟是真是假,它们到底能产生什么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你看见一件事情的时候,单单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去了解它为什么是这么回事,不要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