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趣味中医一本通
6201700000030

第30章 中医绝技:学会一招终身益(16)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药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在医学尚欠发达的唐代,白居易的白内障无法根治,但他仿效佛陀僧人:闭目坐禅养生。那么坐禅养生又有何科学依据呢?首先,因为坐禅是通过调身、调心的方法进行静坐习定。“禅”就是习定,习定是佛门僧众修身养性的方法,故此习定在佛教中称为坐禅或禅法。习定方法要求人集中思维、排除杂念妄想、止息杂虑,使身心安静。

其次,坐禅静息养生的良性效应还在人类和动物中发现很多有力证据,在中国佛教协会资料《高禅生卒年表》所载的571位高僧中,百岁以上的有12人,90岁以上的有42人,80岁以上的有142人,70岁以上的有361人,65岁以上的有433人,这与封建帝王的寿命显示出极大的反差。据统计,僧人中长寿者所占的百分率比长寿的封建帝王所占的百分率要高出10倍以上。终生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且千方百计追求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与物质生活清苦但精神安宁恬静的高僧相比,寿命竟如此悬殊,其中高僧日常坐禅习定自有独到的养生之功。

在现代,西方科学家也曾经研究证实:习性恬静的鹦鹉可活到8岁以上,而习性躁动不安的同种鸟类鹪鹩只能活4年左右,其缘由是恬静动物消耗体能少、生命体在恬静中得到良好的休养调适,还有龟的长寿缘于静伏蛰眠,少食也是静息养生的原因。

【杏林小讲堂】

禅坐是改变我们精神面貌的手段。禅坐的修习使人能够集中注意力,培养人灵敏的知觉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我们可以借此了解自身的精神模式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更加积极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经历能够使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转变,并对生活产生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陆游的梳头养生秘诀

陆游,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陆游非常注重养生保健。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享年86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着回家。陆游能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陆游始终注意饮食起居的卫生和保健,尤其是重视梳头洗脚,从他流传的诗作中,就可以窥出他对梳头洗脚的偏好。“觉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可见每天早起梳头是他养生的必修课;“客稀门每闭,意闭发重梳”,看来他在客稀门闭时也是很重视用梳头来养生的。

陆游在82岁时作了一首关于睡前洗脚的诗,原文是:“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看来晚上洗脚上床是陆游的一大快事,连他的孙辈都知道烧热水(汤)洗脚的好处。

【杏林小讲堂】

经常梳头,可以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节头部的神经功放,促进血液循环和皮下腺体分泌,促进头发生长。陆游由于坚持梳头,到了晚年,在他稀落的白发中,竟有茸茸胎发(黑发)萌生,可见梳头确实有生发健身的功能。

另外,脚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由于全身动脉不同程度的硬化,或由于代谢紊乱,血脂增高,或由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加剧血管病变,末梢循环发生障碍,末梢神经感觉迟钝,抵抗力随之下降。老年人脚部情况可以说是全身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老年人为了防止脚病的发生,睡前用热水洗脚,平时穿的鞋袜要宽大松软舒适,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脚部血液循环。

使用塑料梳子梳头容易产生静电,也会刺激头部皮肤,从而影响头皮和头发的健康,所以要尽量避免用塑料梳子梳头。

苏轼:动静结合,起居有常

苏轼,北宋文学大家,学识渊博,名贯古今。人们知道的多为他的为诗、为文、为人、为官,其实,他还是一个颇有见地的养生家。他涉及养生的诗与文很多,如《养生诀》、《问养生》、《续养生论》、《广心斋铭》、《静常斋记》、《养生偈》、《养老篇》、《日喻》、《采日月精华赞》等,论及了养生的方方面面。苏轼的养生观主要概况为以下几点:

第一,“动静结合”养身。苏东坡非常重视动静结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养生长寿。他主张“动能逸而能劳”;亦主张“心平气和”。苏东坡对“动”作了分析:为什么达官贵人很容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很健壮呢?他是这样认为的:“夫风雨寒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贵人深居简出,行则坐轿,寒则厚衣,养之太过,所以易受寒暑;农夫小民,不问严寒酷暑,劳作于田间,劳动的锻炼使得他们祛病延年。正是因为他对“动”的重视,所以他经常登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为后人传诵的佳句。由于他对劳动的重视,一生勤于劳作,即使在63岁被贬琼州,也还亲自开荒种地。留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对后人启迪颇大。

第二,生活有规律。传说,有一次,一位先生向苏东坡请教长寿秘方时,他摘取了古书上的四句话作答。这四句话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前两句意为乐观、早睡,后两句话则出自《战国策》“安步,缓行也;晚食,晏食也”。对此苏东坡还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苏东坡主张少吃肉,说“甘腻肥浓”是“腐肠之药”,并使人肥胖;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炒,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体形。同时,他还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他住的周围要广植竹木。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第三,正确认识酒。苏东坡对中国传统医学颇有研究,对酒的养生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回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大意是说酒只要饮得适量,是可以养生的。苏东坡除了饮名酒之外,还精心酿制、经常饮用药酒,以祛病健体。在惠州,他用木桂、菌桂、牡桂之类的药材浸泡成桂酒,还在《桂酒颂》中博引历代本草和医学家关于“桂”药的药用功能的论述,确信常喝“桂”酒能“御障”。正是因为他与各种养生酒有不解之缘,所以即便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艰苦环境中,能免时疫、拒障伤。由此可见,酒确有通血脉、温脾胃、润肌肤的养生之功。

【杏林小讲堂】

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功能。

孙中山喜饮“四物汤”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他喜欢饮用“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由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组成。孙中山的“四物汤”并不是由上述四味药组成,他是集四种素食之精而成,即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这四种食物。

孙中山先生早年曾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1892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然后到澳门行医,受聘镜湖医院任外科医师,由于医术高明,深得群众敬仰。他不仅擅长西医,而且对中医学及饮食营养等方面都有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四物汤”,就是他对饮食营养研究的成果。

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优点,不仅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而且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非饱和脂肪酸和粗纤维含量也比较高,而胆固醇含量却比动物食品低,植物脂肪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这对于防止现代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肠癌有一定作用。素食对健康长寿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孙中山先生之“四物汤”又称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

【杏林小讲堂】

孙中山的“四物汤”中的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它具有利水、凉血等功效,可以主治水肿、砂淋、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补脾、通便。木耳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它具有养血、活血、收敛等作用,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痢、痔疮、产后虚弱、崩漏、带下等患者,都是很好的食品。木耳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

豆腐与豆芽具有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它们不仅完全保留了黄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豆芽在蔬菜缺少的情况下,可称得上是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之一。豆芽中所含丰富的纤维素,对老年人因食量下降、活动量减少、腹肌萎缩而常出现的便秘,能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豆类和木耳中含的铁,也是人体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

宋美龄:按摩养生的秘招

宋美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运用按摩的方法来保养身体。

秘招之一:按摩背部促血液流通

她最早接触按摩知识是因为她的母亲晚年经常患病,有位牧师建议宋美龄用按摩来减轻母亲的痛苦。这位牧师告诉她说,背部有许多可以有助于人体健康与养生的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不仅有益于疾病的缓解,同时在按摩过程中也会适当地增强血液的流通,刺激神经末梢,有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由于这些背部穴位都与人的大脑和脏腑相连,刺激它们会起到一定的传导作用,对疾病的痊愈大有益处。

秘招之二:按摩胸乳增强免疫力

宋美龄学习并懂得了一些按摩知识,并开始自己给自己按摩胸乳。因为她在医书上看到,按摩可以让胸腺不失时机地分泌有益于女性健康与健美的胸腺素,而这能使得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力很强的胸腺素,还可以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秘招之三:全身按摩消除疲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宋美龄自己感到疲惫的时候,便会请女侍们代劳按摩。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她到了台湾,开始配备专职按摩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美龄1975年赴美国治病时仍然没有中断。宋美龄晚年时,对于女侍负责的按摩要求得更为严格了,不仅要求她们为她按摩后背的穴位,同时也要为她进行全身性的按摩,如果有一天不进行这种按摩,她就会失眠,甚至心绪不宁。

要想靠几日之功就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那是不可能的,宋美龄将按摩保健培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这种态度很值得提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和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按摩方式,每天坚持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这样便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

秘招之四:足部按摩缓解胃病

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一位医生曾指点她,足部按摩不仅使人感觉舒服,同时也是一种排毒治病的过程。于是,她又在每天全身按摩的基础上增加了足部按摩。据说女侍给她的足部按摩治疗不久后,她的胃病便有所好转。因此,对足部的按摩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就成为宋美龄按摩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杏林小讲堂】

人体的12经脉中有3条阴经及3条阳经在足部循行,足部按摩确实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并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足部除经穴外,还包含人体全部信息的局部器官,我们叫它“全息胚”,在足部全息胚中,包含了人体的整体信息,这些信息我们叫它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具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它们之间的生物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当人体某器官发生生理变化时,足部反射区会首先作出反应,提示我们做好预防与治病的准备。通过对这些穴位及反射区的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梁漱溟:粗茶淡饭养浩然之气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1893年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北京,1988年6月23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95岁。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现代哲学家、教育家。

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1917年后,应聘于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1924年辞去教职,开始自办教育,从事乡村建设。梁漱溟先出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后将其迁至胶东半岛邹平县,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并任院长。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其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梁漱溟虽然天生孱弱,却享有高寿,这源于他的长寿养生经:“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养,无物不长”;“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以及“少食多动”。

所以,这位蜚声国内外的国学大师不但将其宝贵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而且还为国民的体魄健康长寿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人体需要弱碱,水果、蔬菜都属于弱碱性食物。梁老几乎天天吃水果,对蔬菜更是到了青菜不可少、逢薯必啖和逢豆必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