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44

第44章 从“小菜一碟”到“小菜大王”

在大江南北的超市、商场,只要有卖小菜的地方,就能看到醒目的红黄相间一只碟子一双筷子的“小菜一碟”商标。比起这种美味可口的小菜来,“小菜一碟”的创立者胡小平,从偏僻乡村到繁华都市,从白手起家到资产丰厚,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其创业的胆识与谋略更令人回味。

不甘于贫穷或安逸

1985年,16岁的胡小平初中毕业,回家务农。他喜欢那头成年劳作且无怨无悔的牛,更敬重勤劳持家的父亲,可他却不愿沿着祖辈走过的路重新走过,他不甘心将自己的一生埋没在这片烂泥中。

有一天,一个搏击人生的计划涌上了心头,他拿了家中仅有的20元钱,又用布袋装了15公斤米,用碗压在桌上一张纸条:“父亲,我走了,外面的世界很大……”

过了几天,胡小平已身无分文;又过了几天,在南京下关五塘村长江边的垃圾场上,人们发现一群拾破烂的人流中,多了一个16岁的少年。

后来,胡小平在南京罐头食品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就这样,胡小平开始了打工生涯,他先后修过自行车,在面馆里帮别人干杂活,在下关南北货商店干过搬运工、当过保管员……1988年秋季,胡小平辞掉了下关南北货商店仓库保管员的工作,这是一个令一般城里人都羡慕的工作,工作轻松,工资待遇也不错,但不安分的他怀揣着财富之梦,他决心一定要创出一番天地。

初识榨菜

1989年,胡小平在南京大兴码头部队招待所,认识了一位卖榨菜的涪陵人,俩人谈得很投机。胡小平第一次开始接触坛装榨菜,每斤四角五分,每坛40公斤左右。他立即跑到惠民桥市场了解行情。

按每斤赚两毛五来算,一坛40公斤,能赚20元。他从一个榨菜商手上进了一坛榨菜,第二天用自行车驮去露水街农贸市场卖了起来,情况出人意料得好。

胡小平的过人之处就是能举一反三。到了第四天,他就没有继续在露水街市场安安分分地卖榨菜。胡小平想,南京的面条馆、小吃部那么多,我何必还要在这里傻守着等人买榨菜?

于是,胡小平带上榨菜样品,开始挨家挨户推销。卖榨菜带给他的成就感,促使他把榨菜生意一直坚持下去。

“榨菜大王”与“小菜一碟”

几年的积累,到1995年的时候,胡小平已经在南京水西门批发市场开了家“榨菜世界”酱菜批发部,当时他在南京号称“榨菜大王”。这期间,浙江一个厂家找到他,让他销售他们生产的一种榨菜片。胡小平看了看产品:70克榨菜片,包装精美,包装率小(注:每箱150袋),价格适中(0.26元/袋),再尝一下口味,味淡偏甜,感觉不错,于是当场决定做此产品。厂方业务员对他承诺,如果一个月内销售1000箱,按39元/箱结算再返还给他0.5元/箱。

满怀希望的胡小平开始集中精力推销起榨菜片,每袋他只加两分钱对外销售。结果令厂家和胡小平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月胡小平就卖出4000箱,也就是说他除了毛赚12000元外,按口头协议规定又返还他2000元,所以胡小平越做越有劲。此后连续几个月,销售都超过5000箱,且销量大有增长之势。

市场逐步打开了,商业头脑灵活的胡小平又产生了新的念头,那就是要有自己的牌子。

1998年,他成立了南京云露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始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和服务品牌,使自己的畅销产品由自己的服务网络销售。这个商标品牌就叫“小菜一碟”。

胡小平没有想到,“小菜一碟”品牌一诞生,立即吸引了众多小菜生产厂家和小菜经销商的眼球,胡小平开始用产品商标不断汇聚特色产品——特许制造;用服务商标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特许经销。随着“小菜一碟”销售网点的不断增加,更多的有地方特色的新品小菜不断加盟;随着“小菜一碟”特色新品的不断加盟,“小菜一碟”开发网点的力度不断增强;经过市场的不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胡小平的目标:“小菜一碟”,浓缩中国小菜精华,走向世界!

随着营销范围不断扩大,胡小平的经营战略也逐渐明确,用营销网络吸引特色产品,用特色产品编织营销网络,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实现三赢”:对于一个制造商来说,只要加盟了“小菜一碟”,就得到了“小菜一碟”的营销网络;对于经营商来说,只要加盟了“小菜一碟”,就得到了小菜一碟的特色源头产品。“小菜一碟”在制造商和经营商互惠互利中不断壮大,不断提升。

商人胡小平同时是个心地和善的人。作为“榨菜大王”,最让他感到幸福的,是很多贫困地区加入“小菜一碟”后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小菜一碟”选择的生产基地,大都是贫困地区,且都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没有污染的产品。

致富经

许多经商的人最开始并不清楚要实施怎样的战略,摸着石头过河在很多时候都是必然的选择。但在经营的过程中,要用心去不断明确经营战略,用营销网络吸引特色产品,用特色产品编制营销网络,凝聚力量,不失为销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