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6298000000022

第22章 太平洋大面镜之谜(7)

纬度线和子午线

我们登上拉诺拉拉古火山口的外围高地,然后沿着这座死火山的喷火口形盘层向下而去。整片区域内尽是部分或完整的摩埃雕像,大大小小共约276座,姿态或立或躺。火山口内部的摩摄像则全数为站立状,杂乱无章地散布着,眼睛则瞪着底部的火山口湖直看。

这些雕像就像是桌上摆的一顿热腾腾大餐,在还没开动前一切活动却戛然而止。我们也才了解到为何考古学对此地的解释为:岛上曾在某个时期出现了社会****,所有工作中的工人在一夜之间一去不返。不过还有一个可能——火山口内外这些排列无序的数百座雕像,这么壮观的一种场面,其实可能可以合成为一座巨大的单一石碑。瞪着我们看的这些小头像仿佛是从地面长出来的一样——奇形怪状,像挂在枝干上的枯萎水果,又像还在长大的活生生岩石,布满鲜明的皱纹轮廓。这些面像也有它们神圣的一面——目光凝视着这座位于浩瀚太平洋中心小岛中心点的火山口湖。

在离地仅180公尺,向东可以眺望大海的拉诺拉拉古火山口边缘,我们见到了一个诡异景象——一个洞穴自岩石中切开,边上靠着一排岩石切割而成的座椅。整排座椅也和摩埃雕像一样面向火山口。此处的整个景观,和与那国由岩石切割出的海底建筑呈现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

大卫·海契·柴德斯曾提过一篇有关复活节岛传说的报告:七名魔术师并排坐在火山口的石椅上,共同施行法术让雕像行走。所有摩埃雕像都必须朝同一方向走。走出火山口之后,再变换成顺时针方向环绕全岛。当时它们的行走路径至今依然可见。

其实它们行走的路径不只一条。现在还有一些摩摄像面朝下倒卧在这些路旁,宛如膜拜一般。其他一些据说是史前遗留下来的“道路”则被岛民认为是“圣灵的杰作”。不过最令人感到兴趣的,却是下面这篇在1886年由一位岛民译自“朗果朗果”碑文的传说:

当这座岛屿最初为先民创建之时,早已铺满平滑的石头路。石头切工之细,完全没有任何棱角存在。这些道路的建造者名叫海克(Heke,名称令人想起古埃及意为魔术一字的“hekau”)。

他就坐在这些向四方辐射出去道路的中央。这些道路乃是依照黑斑蜘蛛的网加以规划,没有人看得出它弱的起点和终点……

译者在此处因为出现“以另一种文字写成的未知内容”而不得不就此打住。接着他再跳至对黑斑蜘蛛的说明。这只蜘蛛原本住在“希瓦”(复活节岛祖先在躲避大洪水前的原始居住地),在爬往天堂途中因受不了酷寒而罢手。

根据这段译文,再加上从上古资料得到的线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归纳:

1.岛上过去曾存在一条如蜘蛛网般错综复杂的道路。

2.整个“网”是以位于中央的一处圣地为中心。

3.这一切显然与“天空”有所牵连。

我们怀疑这些想象可能要溯源至一种失传已久的天地坐标——就如同我们今日所使用的经纬线一样,是天文学家用来标记对应天体升降的工具。

在古代,类似蜘蛛网形态网路广为受人使用,例如,中国制图学家张衡据说早在公元116年,便“以坐标画于天地之间并思考其基本原理”。

世界之脐

复活节岛除了被称为“望天岛”外,还被称为“世界之脐”。据称乃是赫图天皇自己冠上的名称。奇怪的是,秘鲁安地斯山的印加帝国巨都“库兹科”,亦代表“脐带”之意。不只如此,相同的名称或理念,也为古代的许多仪式或圣地所采用。不论在哪一个文明当中,由取得的足够证据中可以发现到,这个字代表了测地学和几何学上的中心点,也是透露“大地预言”相关艺术作品的中心理念。

“世界脐带”一字也经常被证明出自与天际坠落的陨石有关。许多文明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脐石”、“太阳石”,或“基石”,有时还会伴随出现插入地表的柱子或隆起的尖塔。它们另外还会被描述为万物的原始源头,一切都自此而生:“天神将世界创造成胚胎雏形。随着胚胎自脐带处向外发育,天神也沿着脐带创造出世界。世界由此处向四方扩展生成。”

复活节岛上有关于陨石(土语UreTi’oti’oMoaan)的完整传说。据说共有三个陨石被深埋于岛上的泥土之中,此外,在阿胡提皮特古拉海岸处,至今仍可见到一块直径75公分的神秘“圆石”。这块圆石相传即是位于岛上的中心脐带点,古代的魔法师用它来“凝聚法力并借此让雕像行走”。这块圆石有各种译名,像是“金色脐带”和“光之脐带”。它也被译为“太阳脐带”,而这一点便和古埃及“本本石”的概念极为近似——这块由天而降的太阳石站立在位于圣城海里欧波里斯中心位置的“凤凰神殿”中心梁柱上,而海里欧波里斯城则一向被古埃及视为宇宙创始之初的中心点和“史前圣山”的原始所在地。

相关的概念也出现在与圣城耶路撒冷有关的古代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是地表上的中心之点,而圣城耶路撒冷则是巴勒斯坦的中心。神殿便坐落在耶路撒冷的中心。神殿中央摆放的,正是摩西的十诫约柜。此城建造在位于地球中央的“开天辟地石”之上。

犹太传说还提到,这块“开天辟地石”乃是当以色列人民的祖先约伯梦到有名的“天梯”(与天地之联结有关)时所睡的枕头石。在梦醒之后:

他将石头直立成柱,于其上倒下天赐予他的油。天神将涂了油的石柱沉入地心而成为地球的中心。而作为神殿中心的这块圣石,其上刻有无法叫出的名字,当中的知识能让人类成为超越自然与生死的圣哲。

一直以来,人们合理地推测,“开天辟地石”可能就是陨石。在旧约圣经的历代志和撒母尔记便提到“来自天上的火球击中圣城耶路撒冷的祭坛”。由此不难想见它应是属于陨石一类。

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柱。巨石柱的旁边竖立着著名的踵石,每年临近6月22日的某一天早晨,如果站在这圈巨石中央,就会看到太阳正好从踵石后面升起,因此也有人说,这座石阵是为大阳而造的。希腊戴尔菲神殿有名的“欧法洛斯石”应该是最为人熟知的陨石例子,当地在古代是最尊贵的风水中心。“欧法洛斯石”也和“本本石”与“开天辟地石”一样,被认为是世界中心,也同样都是自天际陨落。希腊神话中曾特别提及,“欧法洛斯石”被欲食其子(后来的天神宙斯)的时间之神克罗纳斯所误吞。宙斯长大后向克罗纳斯报复,先命他将圣石吐出,再将他自天界放逐至宇宙的黑暗深渊。吐出的圣石正好掉落在世界中心——戴尔菲神殿。

戴尔菲神殿坐落在帕纳瑟斯山斜坡上,当地是一处美丽河谷,可眺望哥林斯湾。供奉在殿中的“欧法洛斯石”,外观呈****状,也略带圆锥形。我们并未看到原石的真貌,只见到在后亚历山大王时期的复制品。石头表面上刻有错综复杂浮雕,考古学家将之形容为某种类型的网。就和复活节岛上的蜘蛛网状道路一般,石头上的浮雕也无从找出起点和终点。

希腊传说中的“欧法洛斯石”与鸟类有密切关联。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古希腊的占卜师便是靠观察鸟类飞行作成预言。传说在“欧法洛斯石”上有两只金鹰的刻像,以纪念天神宙斯曾在地球两端释放两只金鹰让它们朝向地球中心会合——即戴尔菲神殿的位置。

照这个传说看来,既然两只鸟同时自东西两边面向而飞,那么所形成的路径应是一个沿着地表的半圆弧形,也可以说是纬度线。经过历史学家李维欧·卡图洛·史戴齐尼所证实:照古代的图解方法,这两只鸟(有时也被描绘成鸽子或老鹰)其实就是子午线和纬度线的标准象征。史戴齐尼也特别指出,“欧法洛斯石”上的网状雕刻也是为了表达子午线和纬度线的概念。

戴尔菲神殿和吴哥窟中的巴阳寺,二者都代表世界中心。贝赫那·葛洛斯耶就会将巴阳寺形容为“吴哥窟宇宙缩影中的欧法洛斯石”。在欧西里斯神(方位与平衡之神,亦为地狱第五届“索卡国度”的统治者)化身为索卡神统治下的埃及的基沙/海里欧波里斯圣域也具有相同意义。

在古埃及《冥府之书》一书中,点出索卡国度的特征乃是有两只鸟栖息于欧法洛斯石上。此块欧法洛斯石的存在实证,曾由美国考古学家C.A.莱斯勒于上埃及的卡纳克神殿中挖掘出来。证实了希腊神话中所提到“穿梭于卡纳克神殿和戴尔菲神殿间的鸽子”的存在。和史戴齐尼共同合作的学者彼得·汤普金斯与重要考古研究著作《在世界中心》(AttheCentreoftheWorld)的作者约翰·麦可,二人都提出过有力证据,证明这些所谓的古代世界中心曾一度存在于地球上,彼此间有着经常性联系:

巨石柱圈由于古埃及拥有先进的测地和地理科学,让它成为当时世界中的测地中心。其他国家在神殿和国都位置的规划上,都是以埃及为“零度子午线”。这些国都包括宁罗、撒地斯、苏萨、坡赛里斯,甚至很明显地还包括了中国古都安阳。由这些国都每一个兼具政治和世界地理中心特性,因此在该地都摆放了一块象征性的欧法洛斯石,代表了自赤道至北极的北半球,再辅以子午线和纬度线,便可以得知其他地理中的方位和距离。

测地标志

这个古代地理网路的存在,已经为主流派的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所否定,当然也连前人的努力一并推翻。但尽管如此,在复活节岛上明确出现的失落天文知识遗迹,再加上不断于各地反复出现的古埃及灵魂和宇宙概念,使得学者们对“复活节岛民自称位于世界中心不过是诗赋性文字”的解释似是而非。我们推测“世界之脐”一说原本就是纯粹基于复活节岛的地理位置而产生。

环形石柱这个以基沙/海里欧波里斯圣域为中心(零度子午线)的抽象世界网路,位于东边七十二经度的是吴哥窟,太平洋潮贝岛的南迈度遗迹在吴哥窟的东方54经度,还有吉利巴提和大溪地巨石分别位于吴哥窟东方72和108经度。若此一“世界网路”是以岁差运动为基础,那么想必下一个重要的“数字”应是144。若我们在地图上去找出吴哥窟东方144经度的位置(正好是埃及基沙西方144经度处),结果发现到在一亿六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太平洋上,只有复活节岛是最接近的选择,而差距仅有320公里。

这让我们觉得复活节岛可能原本就是为了代表某种测地指标而有人类来此居住,以使这些古代全球网路中所谓的地理中心能够连成一气,只是其功能尚未能得知罢了。

有关此“全球系统”的功能,本书前面已经提过在埃及和吴哥窟所呈现的内容。众多谜团之一乃是当中一再融合对灵魂的探究及对死后生命的追寻,透过的乃是高度科学性天文观测和地球测量方法。另一个谜团是这种科学方法超乎寻常的延伸性,不仅表露在地理位置上,还透过一段跨越众多文化和时代的长时间。

我们并不知道复活节岛上第一次出现人类的时间,但我们认为证据足以证明,这座岛的起源已经脱节,甚至被遗忘,因此必是受到一段长时间无法渗透的孤立,在那段时间内所有的原貌都逐渐消失殆尽。直到这座岛首度为欧洲人发现时,只不过更加速了原有遗迹的消失,而整个灵学或科学层面已所剩无几。

不过网路终究是网路,若岁差运动现象真的适用,那么一百四十四接下来的数字应该就是180(以36为增加单位)。

在吴哥窟东方180经度(基沙西方108经度)的南半球,的确有一座巨大地标的存在。此处与赤道的距离(13度48分),几乎和北半球哥窟与赤道的距离(16度26分)一模一样。它的外观形同三叉戟,或可说是大烛台,高250公尺,被刻在秘鲁海岸帕拉卡斯湾的红色岩壁上。从海上远远地便可以望见。

这个大三叉戟似乎指向的是陆地南边的纳兹卡平原和东边的安第斯山脉。

探讨死亡及永生可能性之奥秘与意义的伟大泛文化理论,启发了古文明的世界。那是一个自广大物质的包覆中解放以得到永生不死的科学;它与天体物理学、医学或基因工程一样的精密而讲求经验法则。然而,其不同于现代科学的地方在于,自历史初期以来,北欧、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及美洲各地,已有宣扬并从事这类文化理论的导师。

这些地区遗留下大量的神话、著名建筑与精神信仰的遗产,而其背后天地二元论的思想更是叫人惊异:

地上的一切均为上天所安排,上天所赋予意义;因为地上的生物无此能力安排上天。因此,弱势的神秘必屈服于更伟大的奥秘……这即是天上的体制强过地上……而地上的一切无一不是上天所赐。

这样的科学以复杂的天文周期为基础,用建筑与神话作为阐述此概念的共同的主语。而繁密难解的天文周期更是仅能透过数千年来持续观察天象而得知。

珍贵的明珠

是谁进行这些观测的工作呢?而这些知识又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呢?那么,观测工作又是起源于何时?而它们又为什么会被赋予如此的重要性?此外,这些观察所提供的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本质又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充满神秘性,而这始终是人类遗落在时间长河中的谜。我们相信这是失落的文明所留下的遗产,是数千年来由不断地疑问与实验,并准确地应用到生死的基本问题上所发展出来的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