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与心彻夜长谈:基层理论工作者关于心理健康问题讨论文集
62982800000003

第3章 与心彻夜长谈

赵明智

我们先来看一段情景描述。

山谷间,游览的人们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山上山下,小道两边,山花烂漫,莺歌燕舞,游人们显得神清气闲,心旷神怡。看着看着,突然来到一处悬崖深谷旁,依然是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小道还是那样宽,只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瀑布飞泻,松涛阵阵。先头的几个也没太在意,依旧悠闲自得,一边欣赏着无事一般就过去了,后面的人走近了一看一想,哇,好危险好恐怖啊!掉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啊,落水里?挂树上?摔残或直接摔死?如果掉下去摔死了,孩子怎么办?父母怎么办……大部分人直想得心发慌,腿发颤,两眼直冒金星。

山本无险景无惊,思来想去全因心。

心是什么?

从生物意义讲,心,是人体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在中国古人的认知系统中,心,是生命的象征、思想的器官,相当于现代人认知中的大脑。在中国文化中,将人的直觉感知、思维情感、意识精神等诸多功能都归类于心。据学者统计,在中国很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以“心”为部首的汉字有二百六十多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哲学,被称为“心学”,在诗、词、书、画、文、武、乐等文化的所有方面,展现出宏大而又细腻的心灵世界。

生物学意义上的心,有两项作用,一是为人的全身输送血液,为各组织器官活动提供养分,并带走代谢产物;二是感知外界事物,引发心理、思维活动。古语所说“任物者谓之心”,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任,就是担任,是接受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人类接受外来事物而产生心理思维活动的过程,是由心来完成的。由此看,人类生物学意义上的心,和文化、思维意义上的心,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这里的密切联系,不是自然天成的。从生物学意义上的心,到文化、思维意义上的心,其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犹如一块毛石需经琢磨才成美玉,一堆生铁需经锤炼才成好钢。

人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生长发育,来到这个世界,早期是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这一时期的心,是一张白纸,没有意识支配,没有思维之累,古人称之为“赤子之心”;这一时期的心,是和宇宙自然融为一体的。你观察体会幼儿的啼哭、憨笑、眸子,他们的天真、纯朴、喜悦,真的是源于一颗全自然、全天然的心。

随着不断的生长发育,人对宇宙自然的感知范围越来越广,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由心、脑等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知和主观反应,形成相应的心理、意识、情感、情绪等等。再加上主动的学习、教育、启迪,人的心智不断得到开发,不断成长、健全,人的心理、意识、情感、情绪不断多元、多样、复杂化。

一个人在其成长期的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依据自己对自然环境、社会人生等等的认识感知,在心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生活理念、人生信条乃至理想信念等等,并逐渐积累沉淀在心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之灵,心之魂。这个灵魂在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为一个人的视野、气质、智慧、精神等等,最终成为激励、推动人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最深厚最根本的支配性力量。我们平时说的“锤炼我们坚强不屈的灵魂,支撑起我们人生的蓝天”,所表达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从一颗全天然的“赤子之心”,成长为一颗能够激励、推动人砥砺前行的坚强的心,是需要长期的修炼、锤炼的。而且,修炼的结果会参差不齐,形形色色。有些人锤炼出的是一颗高贵的心和伟大的灵魂,有些人只是一颗坚强的心,或仁慈的心,宽厚的心;也可能是一颗脆弱的心,扭曲的心,甚至是一颗阴暗可憎的心。这是因为,在心智开发成长的过程中,各人所处环境不同,所受到的启迪、教育不同,对所学、所见、所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选择不同,理解、感悟不同,因而心智成长、心灵修炼的结果和境界千差万别。

我们大部分的芸芸众生,在我们的心智开发成长的过程中,较多地注意了接受、汲取,忽略了筛选、过滤,更谈不上沉下心来感悟、提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感兴趣,我们对所见所闻、所学所得,来者不拒。我们对世间的金钱、名誉、功德、地位,甚至别人的一个冷眼、一句风凉话、任何的一点不乐意、不理想,都铭记在心,耿耿于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之船不堪重负,心之舞台拥挤不堪,我们心灵的储存不是丰富而是沉重,心灵逐渐失去自由,失去灵感,失去秩序和意义。

由此可见,人乃自然之子,最初就是一个个自然的生命,在自然的怀抱中发育生长,生儿育女,春耕秋收,朝九晚五,简单纯朴。在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外在生命旅程中,会遭遇到种种的困难、挫折、灾难和不幸,遭遇外部生存的各种压力、困惑、缺憾和痛苦等等。这些,本来都是生命的常态,甚至就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能够通过思考、追索、学习、交流等等的精神活动,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视野,不断提升、超越自己,把这些生命中的不利因素转变为人生的积极力量和前进动力,锤炼出一颗强大的心灵和一个坚强的自己;至少,也有相当多的人能够及时把它们摆脱、放下,或者承受、坦然面对,使心灵及时得到解放;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们,背负着超重的心灵负担,仍然在为财富、权力、地位、名誉,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等等在拼搏、在奋斗,甚至就在人生的困局中挣扎,忘记了生命的本真,听不见自己心的声音,听不见灵魂的声音。现实生活中如潮的心理问题,众多的人生悲剧,应该就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吧。

其实,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心,说到底,都还是人自己修炼打造的。人人都希望为自己修炼打造出伟大的灵魂和高贵的心,至少,也是一颗坚强的心、自由的心,或者澄澈的心、安详的心,慈悲的心、善念的心,使我们的人生过程平顺,结局圆满。但我们很多的人,没有或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们倡导与心长谈,就是希望那些还在人生困局中挣扎的人们,能够静下心来,认识到我们在修炼、打造我心时的不足或者失误,来一次心的改造或提升。

与心谈话,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交朋友。一个人能不能和自己做朋友,首先要看有没有“另一个自我”。有没有“另一个自我”,要看“我”在极度冲动的时候,极度孤独的时候,极度绝望的时候,“我”的内心有没有一个声音,温婉告诫、引领、关爱那个在滚滚红尘中奋斗和挣扎的“我”;在“我”独处的时刻,以理性态度,把我的心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让灵魂在纯真的世界里重新漫步。

所以,我们建议、倡导那些仍在人生困局中奋斗的人们,甚至是所有的人,放慢你的脚步吧,安排一些时间出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的心长谈,彻夜长谈。询问并回答你困惑、纠结或难以解决又无法释怀、放下的种种问题。

比如:你倾听过你自己的心的声音、你灵魂的声音吗?在你的心智开发、成长的过程中,在你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你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感受、信息、知识等等,有过怎样的筛选、过滤,怎样的感悟、提升?那些在你心中依然矛盾、纠结的事情、问题,确实是你需要的、对你有意义吗?你的心是真正独立的、自由的吗?你能为你的心做主吗?当你耳听鸟鸣,鼻闻花香,眼见花开,舌品香茗,肤感阳光时,你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吗?你还能感受到你少年时沸腾的热血、看得到你明亮的眸子吗?你现在所有的见解、成长都是鲜活地生长在你流动的生命中的吗?

又比如:你认识你自己吗?你曾经思考过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吗?你热爱自己的生命吗?你知道并喜欢品味你生命中那些特有的乐趣吗?你经常会抚摸、照料你的心情吗?你经常有心绪平和、喜悦、祥和的梦境吗?你知道你能让愉快、宁静、平和、喜悦等等的好心情伴随你生命的多少个清晨和夜晚吗?你有敞开心扉,与人交往的愿望和经历吗?

再比如:你有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吗?你凡事用心吗?你能对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有清醒的关照吗?你认为我们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难、问题、挫折、苦难等等,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自己的延伸?你能把别人对你的批评、嘲笑、污蔑、毁谤转化为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阶梯吗?

还比如:你知晓你自己独特的禀赋价值吗?仰望星空,你能收天地万象于眼界之中吗?临溪而立,你能心如赤子吗?穿越生命的原野时,你能像狮子一样,步步雄健,一步留下一个脚印吗?横渡生命的长河时,你能如大象一样,截河而过,主宰自己生命的流速和方向吗?行经生命的丛林小径时,你能像鹿王一样,威严而温柔,雄壮而悲悯,让跟随自己的同伴能够平安而温饱吗?长袖善舞时,你能否如天鹅飞越长空一样,在动荡迁徙的长途上,不失温和与优雅?艰难跋涉时,你能否如雄鹰翱翔一样,用敏锐的眼睛观察世界,心里充满对宇宙自然乃至生命探索的无限期待和热忱?与人交流沟通时,你能否像蝴蝶一样,在百花园中采蜜,取其味时,不损香色?面对组织、众人期待时,你能否如前行的航船,劈波斩浪,充满担当的勇气?信仰坚定,理想丰满,信心满满时,你能否像鲜花一样盛装开放,永远追求生命的自我完成?

与心长谈,是一种需要时刻关照、长期修炼的能力。与心长谈,就是要我们时时提醒、提升心对外界事物、现象、信息的筛选、过滤能力,使我们的心智尽可能地向着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路径成长;与心长谈,就是要走进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无所住”,用心点亮自己的生活,念好自己的真经;与心长谈,就是要时时擦拭自己的心灵之镜,看“另一个自己”是否始终在陪伴着自己,看清楚自己的眼界、格局、目标和追求等等,确立以心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时时认识自己,倾听自己,涵养孕育自己,使生命始终在充满阳光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作者简介:赵明智,男,63岁,原金昌市政协副主席,副教授。现任金昌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研究,发表《多层次的伦理观与价值观》等论文译文二十多篇,著有《道德修养与现代人生》等著作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