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6319700000340

第340章 绿色使者——石中元

集作家、学者和编辑于一身的石中元先生,用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新著,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绿色使者的形象:

“从太空看地球全球意识随想曲(载《地球》1994年4期),我们都是地球人载《国际市场》1994年6期)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与持续发展载《未来与发展》1995年6期)……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中年学者石中元在40余家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谈现代文明病”(《知识与生活》1999年6期至12期);“人与自然对话:生态十记”(《中国化工报》星期刊1994年8月28日始连载生态意识与重建生态文明《北方园艺》1994年5期始连载一年人类步入半健康时代一文,继《科技潮》(1994年8期)刊发后,《新华文摘》(1994年10期)转载;“中国持续发展之路:重建生态文明”一文,继《中国林业》(1996年6期)刊发后,又获“中国改革与发展征文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央党校1996年12月举办)。

石中元先生的环保专著《来自地球村的报告》(青岛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出版后,《农民日报》、《南昌晚报》等十余家报刊刊发书评,北京广播电台在《月色书香》节目(1995年11月30日夜)中用1个小时对此书作了专题介绍。另一专著《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话说全球意识》(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出版后好评如潮,《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20余家报刊杂志刊发书讯、书评,1997年12月9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书香社会》栏目用15分钟时间对此书作了介绍。1998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在《读书时间》栏目,向观众推荐了这本书。石中元在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环境保护新作。

石中元先生是一个具有现实责任感和历史忧患意识的人。他认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的最大的棘手问题。当全球性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灾难来临时,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在劫难逃,因为酸雨不分国界,污浊的空气不分东方、西方。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地球的危机实质是人类自身的危机,人类的危机还得靠人类自己解决。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93年6月3日~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迄今为止,地球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地球的命运开始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以及联合国前所未有的关注。正是在这个全球性的大背景下,他着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和著述。他在《国际市场》(1994年7期)发表“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拯救地球”一文,表明了他投入此行列的信心和决心。《来自地球村的报告》一书,以真淳朴实、自然畅达的文笔,阐述他的中心论点: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世纪。

18世纪工业革命和人类无节制的生育导致了今天环境的危机:森林在减少,动物在灭亡,人们患上了“现代文明病”。全球性的工业化浪潮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灾变。300来年的西方工业化运动,走的是一条以牺牲优美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道路,而经济增长给人类带来的有限的繁荣,很难抵御由于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石中元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证实当今的社会已处于信息爆炸、人口激增、生态失衡、资源危机的紧要关口。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失误,反省自己的错误;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和忏悔意识。否则,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失去了地球,即意味着人类的毁灭。

人类社会文明已经经历了3种形态:狩猎与采集—农耕社会—大工业。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正是工业文明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征兆。“救救地球!救救人类!”的呼声,敲响了工业文明的丧钟。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话说全球意识》一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该书融社会学家的意识、文学家的细腻和新闻工作者的敏感为一体,旁征博引、谈天说地,以大量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文笔流畅、生动,既有知识性的介绍,又有规律性的探索;既有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又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并融汇了政治、军事、宗教、体育、旅游、行政管理、东西方文化等人们关心的问题,显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信息量。全书始终围绕“全球意识”展开,即“把天、地、人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站在全球和全人类的立场来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

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我们都是地球人。人类已进化到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都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人类必须担当起地球管理员的责任。要学会尊重自然界本身,而不是让自然界单纯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界面前,人类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妄作非为、横行霸道,最好不要干涉自然界,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该书把读者的眼光扩展到整个世界。正像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只能使本国了解,那么他不但对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人,更对不起他的同胞,因为他的同胞读了他的作品,只能变得目光短浅。”

石中元阐述的全球意识并不是大一统、清一色的“全体主义”,他说这种全球意识来自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是指异质因素的融汇贯通。‘和合’强调了事物是不同的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整体观,为人类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

时间是能力发展的地盘,人的才能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不珍惜时间是不行的。会不会利用业余时间,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才能的大小,事业能否成功。石中元能发愤自学、勤奋写作、努力工作,用鲁迅的话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从1974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起,20多年来,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节假日、星期天,书不离手、手不离笔,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北京自学考试报》(1996年10月6日)以“石中元的成功之路”为题,报道了他的自学成才的事迹。他的家乡湖北随州市,在《随州日报》(1996年8月15日)以“学海无涯苦作舟——记随州籍出版家石中元”为题,以自豪的口气,介绍了在京工作的家乡人。1999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建立了随州名人作品珍藏馆,在随州图书馆设专室,正式收藏陈列他的著作。《北京日报》(1997年8月10日)、《科技日报》(1998年8月18日)、《福建环境报》(1998年7月4日)、《信息市场报》(1998年11月6日)对他取得的成绩和“环保学”著述进行了介绍。

自工业革命以来,创造了高度的技术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现代人,又用自己的双手筑成了自身的生存困境。生态灾难、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的“失足”所致。现代文明的危机症结在于:缺少一种与科技发展相应的悟性,一种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忽视了个人的道德内心修养,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只一味地贪图物质享受。真正的学术需要有自强不息的传统人文精神,不盲目赶时髦,不随波逐流、附和众说。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正是凭着对高境界的追求,对人生意义执着的寻找,石中元将在生态环保研究方向继续地、坚定地走下去。“我保证尽全力为今世后代把地球建成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家园。”——各国代表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在“地球誓言”木板墙上的签字,亦是石中元的座右铭。

预祝他步入辉煌,为我们这个“地球村”做出新的贡献。

娟文

2000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