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6323100000020

第20章 君子成人之美

读《论语》,有两个词经常撞击我们的眼球,一个“子曰”,就是孔子说的话;另一个便是“君子”,孔子言必称君子,15917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100多次,像“君子固穷”,“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贞而不谅。”“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等,太多了,《论语》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君子之学,教我们如何成为君子。直到今天,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常常使用“君子”这个词,比如“君子成人之美”,背后议论一个人的时候,也常常说,这个人“很君子”。

这一切都表现了现代人对君子风范的景仰和怀念,表明人们很羡慕君子的理想人格标准。那么如果给“君子”下个定义的话,该怎么说呢?什么叫君子呢?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就问过孔子:老师,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君子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君子从来不去做夸夸其谈的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坏别人的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正相反,专门坏别人的事。“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君子情怀。君子能吃苦耐劳,心胸坦荡,常为别人着想,常与世无争,慈善于人,希望别人变好,无怨无恨,人际关系和谐。小人则相反,小人贪图安逸和享乐,心胸狭窄,只为自己着想,爱计较长短,自私自利,善于妒嫉,妒嫉别人比自己好,常抱怨命运不公。君子善待他人,乐善好施,故常成人之美;小人妒嫉别人,自私自利,只考虑一己私利,不能学会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故常成人之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修行的人准备下山,临行时请教师傅:“我怎样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师傅说:“怎样劝别人,照你所劝的话去做,什么困难都能战胜。”想想也是,我们平常不都挺会劝别人的吗?有朋友遇到不期而至的灾祸,就会说,想开点,事情总会过去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累坏身体不值,官司能不打就不打,伤神伤身,家产万贯,比不上有一副好身子骨。听听,简直是一个哲学家,很多人都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是,祸患或者挫折真的来到自己的身边,马上又变得一筹莫展。所以,鲍尔吉·原野有句话说得挺好,就人的一生而言,不需要太多的招法与谋略,若肯躬行,一两条善念足以受用终身。闯天下可先拜自己为师,仔细倾听自己是怎么劝别人的,然后一心一意地奉行,多数情况会成功。其实,除非你是要以此牟利的学者,我们一般人读《论语》,真的不是去理解多少高深的学问,更不是要考证哪段话的出处,那样的话等于缘木而求鱼了。《论语》是用来实践的,是拿来的用的,而不是用来背颂的、讲述的。只要你能从其中的几句话体会出人生的大道理,也就可以温暖一生了。

就像“君子成人之美”这句话,理解它并不难,没上过学也一样能够做到,但真正做起来,需要相当高的道德品质。看看历史上,那些“成人之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吧。想当年,周瑜何等人才!外表风流倜傥,且少年得志、文武双全,二十四岁就被授予建威中郎将,三十四岁率军破曹,以少胜多,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仅凭“赤壁之战”这个成功的案例,他就完全可以在军事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但是,这样一个人,却性格暴躁、好胜心强、心胸狭隘、骄傲轻浮、嫉妒贤能、情绪容易激动。

他太知道宽宏大量、谦虚谨慎的诸葛亮水平远在他之上,本来虚心请教的他,不是去成人之美,而是嫉贤妒能,伺机陷害,一而再,再而三,实在逼人太甚,孔明才将计就计,种种计策都被识破,还被大大羞辱了一场,周瑜最后被气得大叫一声后,便一命呜呼了。临死前,他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这个只能天下第一、不能天下第二的周瑜就这样死于自己的“心胸狭窄”。另一个例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庞涓。庞涓的嫉妒心比起周瑜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春秋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曾同拜于一个师父的门下,各有所长。但庞涓在出道之后,已是魏国的将军了,仍嫉妒着孙膑,怕孙膑的才情胜过自己。于是,他就生了狠毒的心,骗孙膑赴约,挖其膝盖骨,再墨刑刺脸,置其于囹圄。从此,“疯疯癫癫”的孙膑,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后来,有人相助,孙膑就暗中见了来访的齐国使者,一吐自己的惨况。齐国的使者惊讶之后,救了他,并带孙膑一起返齐。

去齐国之后,孙膑将其智慧与谋略展示给齐王,终让齐王信任,被任命为军师,为将军田忌谋划。这时候的孙膑,坐在帷幔围着的战车里,不露真容,但却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马陵一仗,孙膑、庞涓一决胜负。魏国与赵国联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于是,齐王便让田忌当大将,前往救韩。为救韩,田忌率兵就直奔魏国,捣毁老窝。庞涓闻讯,只得撤出韩国,赶回来。这时齐兵已西去,庞涓穷追三日,见沿途的灶台逐渐减少,大喜,以为齐军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正中了孙膑之计。在被刮掉半块皮后的一棵大树上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然后,孙膑等着,等着这一刻的到来。庞涓追来了,追进了狭窄的山沟里,在傍晚将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树。于是,他点着了火把,让亮光照着,读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确,是庞涓的末日了,那万箭拉开的气势,是孙膑坚定的命令,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将士,万箭齐射下!庞涓倒下了,自杀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话是:“这一仗可让这小子出名了。

”这小子指的当然是孙膑。由此可见,庞涓的心胸狭隘、嫉妒,至死不变。和周瑜一样,庞涓沦为笑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西方,著名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也在不断地告诫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心存嫉妒的恶毒的人下场是很可悲的。君子,应该诚心地为他人的优点与长处而鼓掌,以博大的胸怀看待他人的成功,应该成人之美。曾经有流传过一个小偷在被判死刑后咬掉母亲乳头的故事,儿子埋怨母亲在他第一次做小偷的时候,没有批评阻止他,相反还鼓励他夸奖他,这才使他一步步陷入罪恶的深渊。这个故事虽然有为小偷解脱责任的嫌疑,不过却可以成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另外一种启发,那就是如果你今天“成人之恶”,到头来很可能会让你自己遭罪。如果你既是管理者也是企业的拥有者,那么你更加应该具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基本素养。因为一个没有良好素养的老板是不可能真正得到雇员的尊重和忠诚的。如果老板本身都没有良心,没有道德,都不尊重法律,凭什么期望雇员能遵守老板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