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6323100000053

第53章 既往不咎

《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对已经过去的错误或者罪责不予追究。也作不咎既往。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八佾》,原文是,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古人建国必立社,以祀土地神。立社必树其地所宜之木为社主。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夏后氏:夏代。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夏都居河东,其野宜松。殷都居亳,其野宜柏。周都居酆镐,其野宜栗。此皆苍老坚久之材,故树以为社主。战栗,恐惧貌。成事,完成之事。遂事,势成之事。既往,过去之事。咎,追究。意思是说,鲁哀公问宰我,关于立社之事,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树木做,殷人用柏树木做,周代用栗树木做。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看到政府就害怕,战战兢兢。”这话传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批评了宰我。

孔子不满意宰我关于“使民战栗”的解释,因为它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不符合仁道,只会助长君王的杀伐之心,让政府成为百姓的对立面,于礼不合。但周代又确实用栗木做的土神牌位,所以孔子也不好正面批评宰我,就带着感叹地说:“完成之事,不再说;势成之事,不再谏;过去之事,不再追究。”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其意还是在责备宰我这个学生,目的是让宰我以后说话谨慎,不懂的不要乱说。不管这件事本身的是非曲直,孔子这里所表现的,倒的确是一种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所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生米既已煮成了熟饭,说也无益,劝阻徒劳,还是既往不咎吧,毕竟人要有点宽恕精神。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成了后人的口头禅。已经发生,已经做过的事,不再去问、去说、去责怪。已经做过的事就算了,再去责怪也没有意义了,只会徒增烦恼。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念的经,你想不开心只需每天翻开报纸,看那些负面新闻,全世界不开心的信息爆炸开来,会让你窒息。

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其实也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有晴天就有阴天,失恋的,寻死觅活,仿佛世界已到了尽头。这些都是追究既往。生活拥有的应该很多,不光有回忆,那已成的伤心往事,对与错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禅宗教我们四个字:认真,放弃。认真做事,认真爱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对于伤心往事该放弃的就要学会放弃,不要太执著于过去,忘记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好!一些事放在心里只能让自己痛苦,那倒不如去忘记。想想我们拥有的已经可以让生活精彩,又何必再去想,总是想,总是问,那样的话,只能是折磨自己。人总要一死,百年以后无你无我,现在又要争什么,计较什么?活着再多磨难,但最终还活着,这也许就是活着的目的!读了《论语》,确实能让我们懂得好多道理,受益匪浅。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追究了。正所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着过去,而要想着将来。就像生活一样,过去的生活是好是坏,都是过去了的,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享受每一天,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