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常常给人意外。有人网上结交损友,赔了钱财赔了贞操,甚至赔了性命。我运气好,结交了君子。结识滇士麦田原君,纯属偶然,一次网上浏览天涯社区时的偶然。本人虽然无甚宗教信仰或迷信崇拜,但有时也感到冥冥之中,人生似有某些定数。虽未谋面,从他的帖子《一个中国土包子的咖啡经》,清晰可见田原君对自己家乡咖啡的那份热爱、执著、热情与深思。特别是他的热情,一如浓烈咖啡般奔放,几乎一瞬间化解了人间的陌生。这世界,“玩”咖啡者众,识咖啡者寡。看那洪流滚滚的新科小资行列,言必称咖啡,谈必及咖啡文化,坐必是星巴克。可惜大多心中却无一星咖啡味,脑里亦没装半点咖啡经。田原君不同。他老兄从咖啡的选种、选地、种植、采摘、到云南咖啡种植业的延革与现状;再到咖啡豆的去肉、干燥、储存、烘焙;直至一杯咖啡的具体制作,都有着精深的理论造诣和来自实践的精通,能将其要点、内涵、精华以及思考,娓娓道来。
尤其是他亲手烘培的咖啡,用的是云南咖啡豆,出的竟是“国际口味”。咖啡的品质固然与咖啡的品种、产地的土壤、气候等因素有关。但是仅仅有这些因素还不够。咖啡最终形成它那袭人的香气与无与伦比的口感,关键在于烘焙工艺。作为一种产品,咖啡最能增值的环节也在于烘焙。了解这点不需要高深学问,逛逛商场就知道。凡是质量好、价格高的烘焙咖啡,几乎全部来自咖啡树种一棵死一棵的国家:比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可是这些国家偏偏出了UCC、Melitta、Illy这些高品质咖啡的垄断企业。而那些位于从北纬25度到南纬30度的所谓“国际咖啡带”且满山遍野种满咖啡树的国家呢,他们的政府如无意外一定是负债累累,他们的人民十有八九穷得叮当响。UCC、Melitta和Illy的烘焙咖啡确实精彩。可是,滇士麦田原的咖啡不比它们差。他的咖啡,从未让人失望过。
想来田原君一介工科生出身,靠自身努力,锲而不舍,竟然成为顶尖咖啡专才,足见有志者事竟成。想想也是,烘培咖啡,控制因素也不过是温度、压力和时间。这难不倒工科人士。可是偏偏大多数人,对着洋咖啡高品质的“核心机密”,只有羡慕的份儿,连一个咖啡烘培技术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科技创新和科技立国?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的瓷器也称雄世界,泄露瓷器技术,是杀头的罪。可是,英夷有矿物学家,有化学家,有冶金学家,还有温度计之类的仪器。这就是他们破解烧窑技术的本钱。至于我们的祖宗,一成不变,日日夜夜烧着柴火守着窑,用肉眼、用皮肤充当温度计、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靠算八卦看风水掐八字、结合拜菩萨请观音,永远不变地等着“窑变”出宝贝。于是,中国瓷器出局世界瓷器市场,竟然数百年。时到今日,靠引进技术和设备,靠低廉的人工成本,靠破坏自己的环境,我们才勉强夺回一些中低档市场。可叹,可叹!真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但愿田原君的杰作,非闺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