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杯咖啡de时光
6323500000048

第48章 澳大利亚出了个咖啡大师

一副艺术家形象的25岁澳大利亚青年Paul Bassett拿下了2003年世界咖啡师大赛(World Barista Champion)的冠军。两年后他制作了一部叫Living Coffee的十三集专题片,以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而风靡一时。Paul Bassett也以这部专题片,成为以国际级咖啡师的身份,用影视媒介弘扬咖啡文化,推广从种植咖啡到制作、调配咖啡饮料全过程技术的第一人。Barista源自意大利语,原指调配用Espresso为底之咖啡饮料者,国内称做咖啡师。2006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确立了12个新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咖啡师。中国咖啡师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也已经开始。当然,各种可疑的“咖啡师培训班”也应运而生。经济学大师茅于轼曾经抱怨中国机场的咖啡收费太贵。另一位经济学大师张五常教授则调侃他说,嫌咖啡价格高大可不喝,有什么牢骚可发呢?如果“嫌咖啡收费太贵”这事情发生在一个竞争市场,张大师的挖苦杀伤力极大。无奈命运作弄人,不久他老人家自己也在郑州机场遭遇一场“咖啡”尴尬。

在等飞机的时候,张大师一行四人走进一家咖啡馆,想喝杯咖啡消磨时间。打开酒水牌一看,最便宜的咖啡每杯四十元。于是四位经济学高手之中,两位决定喝一杯,两位则选择放弃。不料那咖啡馆的女侍应说,只要坐下,不喝的也要每位收费四十,两位嫌咖啡贵不愿花钱又不好发牢骚的先生唯有落荒而逃。从技术上说,一个合格的咖啡师是受过严格职业训练的咖啡饮料调配专家。当今大多数价格不菲的咖啡饮品,通常是用Espresso为底调配,无论是奥地利国宝级的特雷沙咖啡(Theresia Coffee)还是小资们再熟悉不过的Cappuccino、Latte之类的咖啡概莫能外。对一个需要提神或解渴者而言,咖啡就是咖啡;对一位讲究生活情趣的高端咖啡饮料消费者来说,那咖啡师在Cappuccino上面创造的如梦如幻的花式、那牛奶泡泡在口中的滞留时间和爆破力度,还有那混在其中的Espresso芳香四溢的气息,诸如此类细微又雅致的要素,才是他们的追求。但是,提供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只是咖啡师工作的内容之一。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咖啡师是精致且高雅服务的提供者,是咖啡馆中真正能让你享受美好的咖啡时光之灵魂人物。那位25岁的澳大利亚青年Paul Bassett夺得2003年世界咖啡师大赛桂冠之前,有没有获得过什么以国家名义颁发的“咖啡师资格认证”,我不得而知。倒是他成为冠军后那句“Coffee's been pretty much absorbing me”,我以为是道出了他成功的根本。费解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由有关部门而非市场“确立”咖啡师这个职业?小时候看过一本发黄的拳谱,开篇第一句就是“非其地而树不生,非其志而事不成”。要诞生国际级的咖啡师,没有合适的土壤,没有个人的兴趣和努力,光靠什么咖啡师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训练出来的“持证书者”,无非是讨生活一族。估计令张大师尴尬的机场咖啡馆一定没有合格的咖啡师。因为这种粗鲁蛮横唯利是图的地方绝非真正的咖啡师用武之地。或者说,一个有修养有品味的咖啡师一定耻于在这种地方服务的。可叹的是,在神州大地这种“咖啡馆”恐怕为数还不少。咖啡师啊咖啡师,中文里的“师”字可是意味深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