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娜》这篇小说,很是特别,写的是一位男子将爱情转化为友情、转化为兄妹之情的故事。在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之间,要么是夫妻关系,要么是私情关系,要么是没有关系,没听说有友情一说。蒲松龄在小说结尾的“异史氏曰”中说:
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腻友”,即亲密的朋友,比“艳妻”更加难得,“色授魂与”胜过“颠倒衣裳”,男女之间纯洁的友情比异性之间的两情相悦愈加珍贵。蒲松龄身在三百年前的封建王朝而能够有这样的思想,不是非常超前吗?《娇娜》一篇的境界,有异于《聊斋志异》中其他的爱情故事。
故事随着孔生的行迹而展开,但光彩照人的是娇娜。娇娜并没有立即出场,娇娜的第一次亮相,小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的篇幅,作者在女主角出场以前作了很多铺垫。
孔生是孔子的后裔,书剑飘零,投友不成,落魄他乡,寄寓在一所寺庙里,替和尚抄抄写写,算作房钱。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公子,公子住在单先生的空宅。壁上古人书画,案头稀见之籍。两人一见如故,意趣相投。孔生落魄而生计窘迫,公子同情他的处境,劝其设帐授徒以贴补生活。公子拜孔生为师,学习古文诗词,但不学八股,不求功名。两人亦师亦友,相互敬重。作者从各个方面写出公子不俗的气质,而为娇娜的出场做准备。
以公子为中介,孔生先后遇到三位女子。第一个是公子父亲的侍女香奴,第二个是娇娜,第三个是松娘。香奴和松娘是娇娜的陪衬,又是娇娜的补充。香奴“红妆艳绝”,弹起琵琶来,“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是第一个使孔生为之心动的女子。公子窥破孔生的意思,说明了香奴无缘得娶的原因。原来香奴是公子父亲离不开的婢女,如《红楼梦》中鸳鸯之于贾母。公子允诺,必为孔生另觅佳偶,不次于香奴。这是为后面娇娜、松娘的出场作铺垫。
孔生胸间肿起,“痛楚吟呻”,“创剧,益绝食饮”,是为情节转机。于是,公子的妹妹娇娜以医者出场,与香奴以琵琶佐酒而临席,无形中形成对比。香奴红袖佐酒,给孔生送去快乐;娇娜割疮治病,是救命之恩。娇娜的第一次亮相,是从孔生的眼睛去看,从孔生的感受去烘托:“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颜色,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见到美少女,孔生肿块未去而心火已消去大半。请看公子如何向妹妹介绍孔生:“此兄良友,不啻胞也,妹子好医之”。即是说,你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孔生,尽心尽意地医治。话说得非常亲切,也非常诚恳,显出公子的笃于友情。其实,作者也是在暗示读者,孔生和娇娜未来的关系,就是类似兄妹一样的关系。作者还趁着娇娜的出场,有意地顺手递出松娘,为后来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聊斋志异》的风格非常含蓄,时用诗笔,文字简省,点到即止。我们读者也得细细品味,方不负作者一片苦心。对于娇娜为孔生手术去肿的过程,描写极为细腻。娇娜年仅十三四,号脉诊病,竟如资深中医。手术之利落老练,兔起鹘落,令人心折。“心脉动矣”四个字,道破孔生病根,本为求偶不遂,郁闷上火所致,同时也表现出娇娜活泼风趣的性格。整个手术的过程,描写细致,如在眼前。却又用字简练,是为难得。口吐红丸,才转三周,就康复如昔,自然是超现实的想象,但手术的过程使人觉得非常真实,只不过是夸大了康复的速度而已。美丽而兼有绝技,举止大方,可敬可爱,难怪让人心动。在手术的过程中,又穿插孔生的感受,更加衬托出娇娜的可爱:“而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旁不久”。为了延长亲密接近的时间,宁可延长手术的时间,精神的快乐压倒了手术的痛苦。《三国演义》里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写的是关羽惊人的自制力,兼写华佗医术的高明。蒲松龄写娇娜为孔生伐皮削肉,是写孔生对娇娜的爱慕,兼写娇娜的可爱可敬。
娇娜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孔生“悬想容辉,苦不自已”。肉体上的病好了,却添了思想上的痛苦。“废卷痴坐,无复聊赖”,蒲氏用短短八个字,写出一个青年失恋时的失落和痛苦。一个女孩能够令人如此痛苦失落,则她的可爱亦可想而知。可是,娇娜太小,无法出嫁。失去香奴,孔生向公子表示:“如果惠好,必如香奴者”。失去娇娜,公子表示已经为他物色一佳偶,孔生却说不必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前后呼应,更加突出娇娜之可爱。感情的空白需要填补,不久,孔生又经公子的介绍,认识了他一生中的第三个女子,即公子的姨女阿松。阿松之美,“与娇娜相伯仲也”,于是,孔生与松娘结成秦晋之好。虽然与娇娜未成眷属,不免有所遗憾,但得到松娘这样的妻子,亦可以说是如愿以偿。成婚之夕,孔生看着神仙一般的妻子,“遂疑广寒宫殿,未必在云霄矣”,觉得非常幸福。
孔生的故事一波三折,皆与女子有关。欲娶香奴不成,公子说将为他再找;欲娶娇娜,又不成,公子再次表示要帮忙。最后得到阿松,如愿以偿。故事中心是他的婚姻大事。但蒲氏意犹未尽,他还要让孔生与娇娜的友情经受严峻的考验。中间的过渡,作者明显地加快了叙事的步伐。单家索宅,公子一家离去。在公子的帮助下,孔生携妻回家。孔生悟得公子是异类,不以为意。婆媳相处和谐,其乐融融。孔生举进士,授官延安司李。
孔生与公子重逢于郊野,“悲喜交至”。不久,考验悄然而至。公子一家,将遇雷霆之劫,企求孔生施以援手。孔生毅然允诺,慷慨赴难。小说极力渲染雷劫之恐怖,以突出孔生见义勇为的侠肝义胆。公子、娇娜兄妹获救,而孔生身仆而死。娇娜再施妙手回春的绝技,救活孔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以后,孔生与娇娜的友情已经非同一般。看见孔生为了搭救自己而死,娇娜痛不欲生:“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可是,娇娜依然是忠于丈夫吴郎的。劫难以后,大家“惊定而喜”,“惟娇娜不乐”,担心着吴郎一家的安危。噩耗传来,知“吴郎家亦同日遭劫,一门俱没”,“娇娜顿足悲伤,涕不可止”。
回味全文,娇娜以外,孔生的形象亦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香奴没有缘分,倒也罢了,谁知十分看好的娇娜又是失之交臂,两次机会,皆擦肩而过。作者没有借此抒发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老生常谈,而是写出男女之间的纯洁美好、真诚无私的感情世界。孔生连失两次机会,感情连连受挫以后,依然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将爱慕之情转化为友情,转化为兄妹之情,没有像少年维特那样去自杀,也是值得称道的。虽然不能成为夫妻,却依然能够同舟共济、生死与共,这就更使人钦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