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进行曲
6369200000007

第7章 诸神的开端10 苹果的诱惑

说到他与戈培尔被党内一些势力给打击,做了冷板凳。于是对他就与戈培尔合作,组团对抗党内的对手。但是在解决对手前,有几个问题要处理先,领导怎么办???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搞得火了,会被群殴,以目前的力量对比,只有被打脸的份。另一个问题,要不要全部搞掉对手,一个不留。

这是希哥与戈培尔两人思考的问题。

最后,两个坐冷板凳的天才,除了天天搞宣传,拉人跳进纳粹党这个坑,剩余时间基本在密谋这件事。

希特勒主张的是先慢慢发展己方势力,温水煮青蛙,借力打力,不得罪党首,至于异己先慢慢糊弄,一把全部搞掉,一个不留。着这个想法只被戈培尔部分赞同,戈培尔同意培植势力,拉山头,不得罪领导,但是不同意将全部搞光对手,这样不好。之所以这样,实在是性格三观经历不同。

一个当过军人,见过血,敌我是非生即死的关系,作为前帝国军人,他的观念很简单,政治斗争如同军事斗争,凡是不跟自己走,就是敌人,是需要被和谐的,哪怕是墙头草,统统死啦死啦地,全部干掉,很有点法西斯的觉悟。

戈培尔科班出生,说白了就是文人,没和么粗暴简单,比较绕。

盟友闹意见,这下大条了。这两苦逼,啊不,是好基友,谁也离不开谁,希特勒需要戈培尔的包装和点子帮助自己,戈培尔则需要希特勒崛起,带着自己发达。

最后,两方决定先搞定第一点,慢慢发展。狼还没打死,就考虑分肉那是很不现实的。于是开始了拉人大业,私建小金库,山头主义。

天才就是天才,能做大事的,都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需要撒手。

世界上好多事就坏在分裂和分肉上,本来能办好的事,再辛苦的快完美完结时,就开始闹意见,打算分蛋糕,抢功劳上。所谓祸起萧墙不是没有道理滴。

比如,当年明末,明朝被后金打成那样,就是如此被祸害的。几次大规模战役,都是因为分裂,好好的站被打成了渣,一个拥有庞大陆军,一亿人口的大明朝被后金女真这个人口不到50万,没任何战争资源的小部落揍成猪头,就是因为这样。

比如第一次萨尔浒之战,当时东林党开始崛起,可控制朝堂的是浙党,内阁首辅方从哲大人大人是个老好人,在派谁去统帅这个问题上本来想找个能打的,但是么,别急,听说对方满打满算才五万人,咱有20万人,还有朝鲜军几万人,蒙古万把人,一人一口唾沫也灭了他,于是还没打呢就争功,一定要用浙党的,浙党的只有杨镐,虽然这哥们领过军,但是只能在别人手下干才行。更恶心的是,文武争斗,文官瞧不起武官,军饷么,嘿嘿,直接黑一半,粮草么,贪,更逗比的是卖盔甲,武器库的破铜烂铁发给军队,反正一群炮灰,好的么,留下,报个失火什么的(好眼熟的感觉),然后倒卖给蒙古女真,反正死的不是我,而且对方只有5万蛮子头脑简单的女真人,不会有事的。于是么,在战场上,明军的刀剑砍不死敌人,还生锈断裂,比如杜松将军,领了一副将军盔甲,按说是重甲,结果么,头盔绣的只剩一层皮,工部刷个漆,发给他,前胸甲么,内里的棉花腐烂,铁片绣烂,没事,换个布面子,刷个漆,ok。结果杜松战斗时被射死。

再比如,松山之战,好不容易团结一次,结果联军诸将猜疑,一夜之间撒脚丫子跑,结果全部悲剧,从此明朝精锐一扫而空,再也没法返攻回去。

所以说,要做事得有点忍耐和合作。

希哥很好,放下了。

放下了还不够,确立了方针路线还不够,怎么突围先。一个专搞文件,一个专门在外面搞传销拉人,虽说都是资深党员,老牌子,可没权,没人理。

但是希哥有办法,首先搞好外面关系,理好人脉。外面的资本家容克集团什么的,要保持良好关系,换句话说,要达到这种效果,人家支持纳粹党,是因为我的功劳,人家就认我,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党是需要拉钱的,没钱没经费,搞不好人都跑光了。就比如,有些公司,客户部或联系部的工龄很久的人很少被踢走,就是因为长期的对外交往中,见了了客户等人的私人友谊,人家客户是因为信任这个人,才来你的公司搞业务的,惹毛了员工,人家夹着资料带着信息就走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希特勒作为党内的元老,一直想上位,彻底掌控这个党组织,并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改造这个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与人生报负。但是因为这哥们太能干,惨遭内部人围观了。

在与另一个苦逼的戈林兄商议后,开始了绝地大反击。之前说道首先拉人,党内没人理不要紧,你一个组织要活动出名堂,总得与社会打交道,要宣传人员与拉钱的。希哥很适合干这个,嘴炮技能本来MAX,再加上好基友戈林兄帮忙,在慕尼黑混得风生水起,常年的拉钱活动和忽悠人民群众的本事,使他几乎成为党的发言人与形象代言人。

直说了吧,人家就认他了,只要他来,人家给钱给面子,换个人来,不好意思,你谁啊。

当然,人家看好他,也是有目地的,从某种程度上是希特勒的主张符合他们的利益,这个以后再说。

纳粹党的钱袋子被希特勒掌控了,这就很微妙了。毕竟上街闹事搞活动印发传单请名流吃饭拉关系都是要钱铺路的,主席同志和党内的某些人就比较纠结了,再加上挖希哥这个人才的组织也不少,万一搞跑了希特勒,那是很不划算的。打击希特勒只是为了保住党内权力,搞跑希特勒,那是拆台的作死。所谓不做死就不会死,NOZUONODIE,WHYYOUTRY。打了希特勒的饭碗,确实是彻底解决威胁了,但是自己离死也不远了,党内的某些人为了前途问题,决定不要干得太过分,既要用,也要冷藏他。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家与容克集团点名看好希哥,党内其他人物,人家理都不理。亚历山大,现实摆在眼前,只能放了,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对他们最好的选择,不做死确实不会死。所以后来做大死的希哥死了,跟着一起做死的戈培尔挂了,这帮人居然还没被清算,基本都是善终。

所以说,做人不能太绝,不做死就不会死

又想扯点闲篇了。说说大明朝的东林党,作死的典型。想当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以这个学术集团为中心行成了东林集团,本来也就是搞搞学术,骂骂皇帝,顺便黑黑内阁官员,可是混到后来,随着大批清流的加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暗流,具体表现就是选接班的首辅,名单上六个人,皇帝与现任首辅赞同后一个,但是搞到后来,就不是他。一个国家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搞不过一帮学术教授,这是多么可怕。所以东林一直被朝中压制。后来一系列的斗争,东林在党争中联合浙党,搞垮了其余的党派势力,轮到东林掌控朝廷时,他们就开始做死了,首先搞垮浙党这个盟友,东林甚至喊出口号:若非同道,即为仇敌,不仅拆了人家的庙,还要往死里整,搞掉饭碗,整臭名声。

做的太绝了,天都会烦。记得周伯通对郭靖说过,别嚣张,否则老天都会收拾你。太嚣张了,浙党楚党等挨整人士,凡是没死的,还能动的都组成联盟,站在超级太监魏忠贤的旗帜下,成为了阉党,双方抛弃了一系列的底线,人品死磕,打破了朝堂斗争规则,于是大明王朝也就完了。逗比的是万恶的阉党人品比东林还要好些,李自成打北京,东林留下,为李自成服务,首辅魏藻德李自成嫌他老,他说若闯王能用他,胡子自然会黑,清朝打进关,东林大佬钱谦益喊着跳水自杀,结果每跳,人家问他咋回事,答曰水太凉。

而万恶的阉党,不少人却为国尽忠,比如南明首辅马吉翔,被东林骂为权奸,结果在南京陷落时自杀殉国,而东林却控制城门,向清军投诚,美名其曰识时务者为俊杰,还说喜迎王师解放。这帮人搞笑的是,王师后来要收税,因为在大明时常年不纳税,很爽的说。于是作死抗税,结果吗自然很惨。

人在做,天在看。还是那句话,不做死就不会死。

还是继续我们的故事吧。

希哥理好了人脉,拉了一批有份量的政治金融势力作为外援,稳定了在党内的地位。

有了钱有了老板支持,二话不说,就是干。

但是怎么摆平党内的人,小希与戈培尔想法是不同的,一个是要彻底洗牌,另一个则要慢慢为水煮青蛙,利用为主,打击为辅。

希哥很反感被人当路,他要在党内扩张势力,发展属于自己的人,事实上他干过,结果却很惨。他要提拔谁,拉谁前进,没啥人支持,就算侥幸成功,也是被架空,这是很头疼的,每次干啥吗,总让他感觉到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