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之道
63806400000015

第15章 茅以升立志为国造桥

1905年的端午节,古都南京显得格外热闹,最让小孩激动的是看龙舟竞赛。有一个9岁的小孩因头一天晚上闹肚子痛,母亲不让他去看,只能躺在床上休息。迷迷糊糊中,他仿佛看到秦淮河上那一只只五彩缤纷的龙舟,就像一条条真龙,争先恐后飞跃前进。人们在岸边欢呼雀跃,他一面拍手,一面笑呀跳呀,不知有多高兴。突然,有人摇晃着他,喊着他的名字,他猛然醒了。只见小伙伴站在他床前,呜咽着说:秦淮河上看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好多人掉进水里,咱们学堂也有几个同学被淹死了……

“啊!”小孩惊呆了。“桥怎么会塌呢?”他含着眼泪问父亲。

父亲告诉他,文德桥是五百年前明朝时建造的。多年来几次倒塌,虽然修建过,但因施工质量太差,终于发生了今天的惨剧。

“原来桥造得不好,会死这么多人!”小孩想,“我长大了一定要造结结实实、不会倒塌的桥!”他攥着小拳头,暗暗地下了决心。

这个9岁的小孩,就是后来成了我国最著名桥梁专家的茅以升。他1896年1月9日生于江苏镇江,不久随家迁南京,进了当时全国首创的新型小学思益学堂学习,小学没有读完就考上了江南中等商业学堂。

茅以升的祖父是位清朝举人。有一天吃晚饭时大家到处找不到茅以升。祖父发现阁楼上似乎有灯光,上楼一看,见茅以升在昏暗的灯下看书,祖父问:“你怎么不去吃晚饭?”

“爷爷,您忘了神笔的故事啦?”茅以升回答。

原来,爷爷曾给他讲过一个神笔的故事:古时候在东海的一座山上,住着一位有一支神笔的白发爷爷,他用这支笔画鸟,鸟能飞;画鱼,鱼能在水中游;画楼,楼平地而起;画桥,桥梁就立刻架在江河之上……许多人都渴望得到这支神笔,白发爷爷总在他们手上写上秘诀,但很多人知道这秘诀之后却没能画出来。

“这秘诀究竟是什么呢?”茅以升听了急切地问。爷爷拉着他的小手写上“勤奋”二字,说:“这就是神笔的秘诀,只要你掌握了它,什么样的高楼大厦、大桥、大船都会从你的手下设计出来。”爷爷这段话他铭刻在心,从此他学习十分用功,勤劳和奋斗成了他的终生信条。

他受江南中等商业学堂柳翼谋等学者的影响,首先用功学国文,常常默写诗词和文章,说是既练了书法又加深了记忆,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他都能背诵。其次,他认为学会了一门外语就等于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同时攻读英语和法语,中学时代他就能阅读外国文学原著,如《莎氏乐府故事》《痴汉骑马歌》等。此外,他还将奋斗精神用于体格锻炼,虽然身材矮小,却是足球场上的健儿;并把冷水浴作为健身良方,坚持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午后用冷水洗身,即使严冬也不间断。

1911年7月,茅以升15岁时,听说唐山路矿学堂正在招生,他赶去应考,被录取为预科生。入学才3个月,中国就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而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很多同学投奔革命军,茅以升也想弃学从戎。这时孙中山先生来到唐山路矿学堂视察,他在对学生演讲时说:“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大军起义建立民众政权;另一路大军则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目。中国要富强,仅交通一项就要修十万英里铁路,一百万英里公路,同学们在路矿学堂学习采矿、筑路、修桥,也是为革命。”

“修桥也是为革命。”孙中山先生的话,使茅以升决心继续学习。他想,在筑路工程中,建筑桥梁需要数学和物理知识最多,技术也最复杂,他要选择桥梁专业,为祖为的桥梁事业奉献一生。

1916年9月,一艘名为“中华”的远洋轮船,载着10名清华学堂向全国招收的留美官费生,横渡太平洋,他们的目的地是美国著名的学府——康乃尔大学。茅以升是以唐山路矿学堂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的。

“哪一个学校毕业的?”

“唐山路矿学堂。”

“从未听说过,……经过考试及格才能注册。”

考试结果,茅以升的成绩超过了美国最优秀的学生,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他经过刻苦攻读,仅用一年时间便取得硕士学位。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校长把硕士文凭发给21岁的茅以升,并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来康乃尔大学做研究生的,可以免试入学。”

校方还想请茅以升留校任教,这是一条通往教授的康庄大道。茅以升拒绝说:“我来美国学习,是为了回祖国造桥。”于是他的导师介绍他到美国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进行造桥技术的全面训练。

到匹兹堡后,他租住在一家美国百姓家中,开始了艰苦的半工半读的生活,学习绘图、设计、金工、木工、油漆工等全部造桥技术。

在实习中,他深感自己还需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正巧这时匹兹堡加理基工学院桥梁系招收夜校学生,并设有工学博士学位,茅以升成为该校第一个申请工学博士学位的学生。在那里他修完了桥梁工程主课和高等数学、科学管理两门副课,再加上第二外语法语。房东太太说他是从早上四点钟就开始转动的机器人。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每天早上乘火车到桥梁公司去上班时,在火车上嘴念、耳听、眼看、手写、心记,五个器官并用。甚至吃饭的时候他也一改右手拿勺的习惯,左手使勺右手拿笔,随时记录下想到的问题或答案。

1918年12月,他比学院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年完成了学院的课程。1919年12月,他完成了30万字的题为“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博士论文,学院的桥梁系教授和理工科教授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文中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理”。康乃尔大学为此奖给茅以升一枚菲梯士奖章。

这一年他仅23岁。

正在这时,名扬匹兹堡的茅以升接到母校——唐山路矿学堂罗建侯先生的来信,邀请他回母校担任桥梁结构的教授。报效祖国的时机到了,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回信,表示愿意接受这一聘请。他登上了母校的讲台,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他给学生带去革新的思想:为了培养建桥人才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桥梁专业一年级新生要先去工地学习测量、地质、工程材料等实际知识。在课堂教学方面,他创造了一种通过学生考先生的方法来考学生:每节课前10分钟,他指定一名学生,对上次学习的课程提出一个疑难问题让先生解答,从学生提出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了解该生对此课程有否作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如果提出的问题令先生当场回答不出,就给满分:如果这个学生实在提不出问题,则由另一名学生提问,让他作答。

从此在长达13年时间里他担任过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海河工业大学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校长等职。在课堂上他不止一次地对同学说:

中国桥梁建筑有辉煌的成就,早在1300年前隋朝著名工匠李春就和他的同伴们精心设计了享誉世界的石拱桥——赵州桥,比欧洲的同类建筑早900多年。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建造于800年前,被外国人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杰作。到了近代我们落伍了。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帝国主义把持了我国铁路大权,按势力范围修建主要桥梁: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建的,郑州黄河大桥由法国和比利时合建,蚌埠淮河大桥是英国人所建,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建的……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无愧于古人的业绩,让全世界看看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茅以升回国已13年了,旧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凋敝,他未有机会参加造桥的工作。直到1933年3月,茅以升终于受到了负责筹建钱塘江大桥的邀请。他竭尽全力地投入进去。

钱塘江将浙江分成浙东浙西,自古以来人们就想有座桥,但钱塘江水下沙层厚达40余米,且水底石层承载力很低。杭州有句歇后语:“钱塘江造桥——办不到。”茅以升建桥时用合金钢做梁,以减轻重量;用水力冲沙,克服了表层沙硬而打断桩的问题。潮流力量太大,第一个沉箱冲断锚后,上游下游来回窜动4次,足足走了14公里,后用24艘汽船才把它拖回。茅以升的妈妈鼓励他:“唐僧取经有八十一难,你建大桥也非经八十一难不可。”

钱塘江大桥于1935年4月开工,1937年9月26日正式通车,共用了两年半时间。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第一座近代化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钢梁的上层走汽车、梁中间走火车,大桥全长1453米,江中正桥长1072米,正桥16孔,每孔跨度67米,桥下通航净高10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茅以升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它同样上层走汽车,梁中走火车,全桥长1670米,正桥长1156米,单跨为128米,桥下净空高度为18米。约10年后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也是上层走汽车,梁中走火车,桥下净高24米。人们高兴地说:钱塘江大桥有了两个弟弟,他们的个头一个比一个大。

茅以升先生87岁时仍担任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院长,为祖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倾注了他毕生的全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