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银行”一词,来自拉丁语“银行”。而拉丁语“银行”一词其本义是“长板凳”。为什么意大利人会把银行称为长板凳呢?这就不能不追溯到银行的起源了。
自公元10世纪以来,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商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繁荣。以意大利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商业区是欧洲最发达的经济区。地中海商业区最著名的有两处:一处是******,一处是威尼斯。而威尼斯较******更加活跃。
意大利东北部的重要城市威尼斯,滨临亚里亚海,市区建在118个岛屿上,用400座桥梁相连,以舟船代替车马。这个素有“水上城市”之称的威尼斯,在9—10世纪时就成了西欧与东方贸易的中心。10世纪末,威尼斯建成独立国家,领有亚得里亚东岸的大部地区。1380年,威尼斯击败其商业劲敌******共和国,夺得地中海东部的控制权。
当时作为地中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威尼斯,有许多集市贸易市场,每天进行着大量的商品交换。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贸易中频繁流通。可是当时欧洲和东方国家的商人都带着自己国家的货币来到这里。集市上的货币种类繁多,非常混乱,为了攫取暴利,一些国家的铸币者把劣质金属掺杂在贵重金属中,使得币质低劣的各种伪币、假币大量流行。比如那时的法国就有100多种货币,其中“尼革罗钱币”含铅量最高,币面暗黑,币质低劣。因为货币的成色和价值不同,因此在商品交之前,必须先鉴定“钱”的真伪,估量它的价值以及与其他货币的兑换值。于是威尼斯集市上便出现了精于此道的“钱商”。
从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威尼斯商人是很善于敛财致富的。威尼斯钱商自然毫不逊色,他们精明能干身手不凡。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币经他们鉴别,真相大白,各种货币的成色价值很快就被他们换算成威尼斯标准货币的数量。他们再将这些外币兑换成威尼斯国的货币,外商们拿着这些集市上共同认可的货币进行商品交换,买卖就做成了,这些威尼斯钱商当时被称为“兑换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商人们一方面要运输自己的产品,一方面又要随身携带大量的货币。而携带货币即不方便更不安全。于是威尼斯钱商就为他们想出一个便当的办法,即外商可以一次性的将其大量货币交给兑换人,由兑换人给他们开一个负责的凭据。外商们身揣着一张这样的凭据,就可以随便到威尼斯各个集市进行交易。需要成交付款时,拿这张凭据到兑换人那里便可支取一定数额的威尼斯标准货币。后来,外商与兑换人熟了,双方又知根底,彼此信任起来。商人不经商时,也愿意把自己积蓄的货币交给兑换人,兑换人出具证明,他们可以随时支取;商人进行商业活动时,出现货币短缺手头拮据时,兑换人就帮他一把,商人就成了借款人,他要写一张还款日期和付给钱商的利息数目,留在兑换人手中。莎士比亚喜剧就写了这类事: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钱商夏洛克转借资金。夏洛克假意不收借息,约定到期不还,就割安东尼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果然失期,官司打到法院,开庭之日,巴萨尼奥的未婚妻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击败了夏洛克。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出现于12世纪的威尼斯。威尼斯的钱庄兑换、存贮货币的银行职能形成了。兑换人开的凭据就成了最早的汇票,汇票制度即起源于此。代替现款的期票开始在信货业务中使用起来。与现今银行所不同的是古代存款起初不仅没有利息,兑换人还要向“储户”收费呢。因为那时使用的是金属货币。商人们腰缠万贯,行动十分不便,为了免受匪盗之灾,鞍马之劳,商人们有求于兑换人,所以支付保管费。但天长日久,兑换人发现替人家保管钱有利可图,为了拉拢商人更多地存款,钱商才放弃收取保管费,而且把他赚到的利润一部分转让给存户,这就是后来出现的银行的利息。1857年英国一位名叫玛丽的妇女在银行存了5英镑,后来她因犯罪被流放到澳大利亚去了,百年之后,玛丽的这5英镑存款连本带息已经到达145万镑。这家银行查找到玛丽的后代,通知其前来领取。这是威尼斯钱商没有开拓的储蓄业务。
公元117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近代银行。从事银行业务的兑换人总是坐在一条长板凳中办公,久而久之商人们就称这些兑换人为“长板凳”。这些“坐长板凳的人”通过经营兑换、信贷而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于是兑换人就逐渐成了银行家。“长板凳”一词就成了意大利语的银行。后来英国人借来这个意大利语“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名称后,银行的概念在全世界普遍使用。
威尼斯银行建立后,中世纪的欧洲相继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银行。如******银行(1407年)、阿姆特特丹银行(1609年)、汉堡银行(1619年)、斯特哥尔摩银行(1688年)和维也纳银行(1703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