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为核心管理法
64907300000002

第2章 华为目标管理法:目标决定行动

坚持最初的梦想

在将苹果、三星、小米作为目标时,不要迷失自己!我们不要让别人牵着我们走,不要看到别人成功,就重走别人的路,要找找自己该走什么路。

——任正非

可能刚去一家单位时,我们都怀揣梦想,斗志昂扬,都渴望在公司里做出一番成绩来。“一年内我要做到……三年内我要做到……”“我要向某某学习,提高自己,我也要成为他那样优秀的人。”

但是渐渐地,你会发现枯燥繁重的工作让你开始麻木,你的热情被消耗殆尽,你的雄心壮志也没有了。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你开始更加关注现实,已然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忘记了当初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梦想,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将要漂向何方,从此就开始迷茫,不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慢慢就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所以,只有清楚自己到底要去哪里,才会最终走到哪里。

华为的很多员工,喜欢把自己最初的梦想记在日记本的扉页上,这样一打开笔记本就能重温自己最初的梦想,或者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然后挂在床头或者办公桌前,随时鞭策自己。

对于那些有梦想并一直坚守的员工来说,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梦想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的。每当遇到困难,每当想要放弃时,看看自己的梦想,又恢复了斗志。

华为成立五周年的时候,任正非就提出了一个让人觉得是“空想”的梦想,他说二十年后,世界通信制造行业将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华为必将是其中“一足”。当初他提出这个梦想的时候,有不少人觉得他是在胡说。可是到了2016年,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的人口。

1991年,华为正在艰苦的环境中研制程控交换机,当时进展缓慢,而且实验数次失败。那时的一次会议上,任正非问台下的员工:“你们知道2000年以后,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员工们都摇头,任正非笑着说:“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所以你们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记得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会发霉。”

他让所有员工记下这些话,只是有的员工觉得他不过是在做梦,因而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里;还有一些员工在现实面前忘记了这些话,在2000年前就离开了;但是也有不少员工用心记住了任正非的这些话,并且时刻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最终这些员工在2000年以后成为了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

当然梦想的实现一定是充满坎坷和曲折的,如果梦想那么容易实现也就不叫梦想了,很多人都在梦想即将实现的前夕放弃了,但是华为人对梦想的执着是罕见的,也正因为他们的坚持与执着,才有今天的华为。

我们看到今天华为绚烂的光环,但是却没有看到,华为人为坚持梦想而进行的努力;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经历失败,遇到迷茫,甚至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时,他们的永不言弃,他们的拼尽全力!

2003年,一名在尼日利亚做销售的华为员工,在异国他乡,毫无人脉,每当他敲开一扇门,听得最多的就是:“华为?中国?我没听过!”有时连门都进不去,甚至被当地人嘲笑,“我从来没听过华为公司。”面对一次次地被拒绝,一次次的冷眼,这名华为人,想起自己来之前的诺言,想起自己进华为时的梦想,并没有就此放弃,依然继续努力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当地项目的负责人要嫁女儿。尽管举行婚礼那天天气恶劣,汽车也在半路抛锚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赶到了婚礼现场,送去了最真挚的新婚祝福。不知是这真挚的祝福还是他的坚持不懈打动了对方,最终他拿到了这个项目。

2003年,尼日利亚华为手机用户不到200万,但是到了2015年,已经突破了1.3亿元。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华为人,才成就了华为的梦想。他们在成就华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一位曾在海外奋斗多年的华为高管说:“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冰洋到南美洲,从玻利维亚高原到死海的谷地,从无边无际的热带雨林到烈日炎炎的荒芜沙漠……离开家乡和亲人,为了让网络覆盖全球,数万华为员工,奋斗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追逐梦想的脚步,我们肩负着为近30亿人的通信服务的职责,责任激励着我们,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不断为之努力的人,是令人敬佩的。无数次遥望星空,是否还能记起曾经的梦想?每一次的砥砺前行,是否还记得我们是为什么出发?对现实无奈的妥协,是否已经让我们面目全非?现在的我们,还在坚持最初的那个梦想?

任正非认为拥有梦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持久地拥有这样的梦想。只有这样才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许,很多人都想像华为人那样活得精彩、成功,那么就像华为人那样寻找最初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工作不要瞎忙,有了目标再行动

世界都是循序渐进的,我不相信大步跨越前进就可以成功。

——任正非

经常听到有人说:“今天我都快忙死了,水都没喝上一口。”

“你都做了什么,那么忙?”

“好像也没做什么,就是瞎忙。”

很多人每天一到公司,就开始忙碌起来,有时忙得脚不沾地,下班了还要加班到很晚,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不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他们的口头禅是:“反正领导让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呗,想那么多干什么?”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理念,最终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工作状态及最终的个人成就。

目标在自我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

有人做了个统计,2%的人有清晰的目标和可执行的计划,这些人最后成为了各个行业的精英级领导者;80%的人也有自己的目标,不过要么他们的目标在不停地变换,要么没有可执行的计划,这些人最后成为了苦苦挣扎的普通青年;还有18%的人,没有目标,只是懒懒散散地得过且过,最后成为了非常一般的人。

即使是华为这样出色的企业,在发展初期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虽然员工很努力,但是业绩总是不达标,有时候结果与预期相距甚远于是管理者开始展开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华为员工,只是简单地按照领导的指令行事。在接到任务后,他们马上开始埋头苦干,根本不愿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工作目标,也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执行任务更好,不知道自己怎样去做才更加合理,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这样没有目标就行动的工作方式,最终造成了工作上的混乱,让有的员工选择了错误的工作方法,甚至有的员工擅自改变了目标,还有的员工在工作完成后才发现做的是错的,是无用功。

面对这样的情况,任正非让大家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好好反省一下,让每个人在工作之前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这个概念。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之后才开始制定目标,相反,先有了目标,然后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华为在培训员工的时候,让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开始前必须弄清五个要点:做什么,如何做,做多少,在哪儿做,为什么做。这五点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工作目标的制定恰恰包含了这五个要素,因此制定目标实际上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可以说,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与引导性,能够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正像任正非所说的:“先瞄准目标,再开枪。”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那么就是乱枪打鸟,无论员工的能力有多强,工作多么勤奋,始终难以获得成功。

目标的缺失或者混乱,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希望招聘那些只知道一味埋头苦干的员工,毕竟脱离目标的员工也是脱离体系的,他们不仅不能真正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还会打乱公司原有的规划与部署。而对于员工个人而言,无目的的工作只会造成个人工作状态混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以及自己存在于工作中的价值。

对于企业或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进行目标管理,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树立起目标;而对于员工自己来说,更要懂得树立工作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然后按照目标一步步去行动。

每一个新进入公司的员工都怀揣梦想,都渴望在公司里干出一番事业,只不过在经年的拼搏中,很多人忘记了这些想法,忘掉了当初对自己的承诺。一个人失去了梦想,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只有弄清楚自己一开始要去哪里,才能最终走到哪里。

路要一步步去走。在管理上,不做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一小步的改进,一小步的进步。

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采取群狼战术,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实际上华为的发展是通过一小步、一小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华为每个员工都严格按照“制定目标—执行—完成目标—制定新目标”的方式进行工作。

对钱感兴趣,才能挣钱。任正非说:“我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希望你们每看到一分钱都会说:‘这会是我的。’”

华为对员工实行分级制度,级别越高的人工资也就越高:13C级的员工月薪5500元,15C级的员工月薪10500元,18C级的员工月薪25500元等。

“挣到更多的钱”就是华为员工在工作中的一个座右铭,而这种目标追求总能够带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效果。

目标不要好高骛远,适合自己就行

这个国家,青少年还得奋斗!

——任正非

很多企业在每年年终时,会让员工制定来年的工作目标。大多数员工为了迎合公司的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好高骛远,不去想自己是否可以实现,而是制定出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目标。这样面子好看了,公司领导也喜欢,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了了之。制定这样的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呢?

制定目标时要看是否适合自己,什么样的目标才是适合自己的呢?拿破仑曾经说过:“做那些你所能做到的事,做那些你有机会做到的事。”同样的目标,可能适合其他人但是不一定适合你。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做事方式不同,所适合的事情也会不同,所以在制定目标时,不要被同事的目标所影响,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在制定个人目标时,还要考虑公司的目标。华为的成功与其完善的目标管理法息息相关,在华为,小目标要服从大目标、个人目标要服从整体目标、短期目标要服从长期目标。正是这样,才成就了如今的华为。

关于目标,任正非说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一切缺乏执行性或者不可能做到的目标,都是没用的。在华为,很少有人会制订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因为公司不赞同,也不允许这样的目标出现。华为管理者认为,目标不是越大越好,一旦遥不可及,就会成为负担。

2002年,某互联网公司创建了博客网,之后3年该公司始终保持每月30%以上的增长,排名也上升到全球百名以内。这样的业绩,让该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笔投资。企业高层管理者看到这样好的形势,于是宣称要做“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网站”,还制定了两年上市的目标,而当时公司只有40多人。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公司开始疯狂扩张,很快把员工扩张到400多人,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投入大笔资金。最终,千万美元的投资被挥霍殆尽,资金链断裂,经营也难以为继。

有不少企业的高管,面对公司的突然成功,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制定出不切实际的目标,最后为了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耗尽公司的资源,把公司拖入破产的边缘。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这样好高骛远的做法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员工在制定目标时要实事求是,制定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标。

任正非多次表示:“我没有思考什么远大的理想,我正在思考的不过是未来两年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宏伟的蓝图总是要一笔一画的勾勒,一个伟大的构想也需要一个个短期的、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达到。正因为如此,华为公司的员工们也都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怎样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呢?我们来看看华为的目标管理SMART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为员工工作厘清了思路,让员工更加高效地工作,还为管理者对员工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标准,保证了考核的公正、公开和公平,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SMART标准中的Specific(明确性)原则,要求员工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华为为了让员工的目标明确,又实行了5W1H法。

What——你的目标是什么?

华为的员工在制定目标时,都有一张计划控制表,不过在填这张表之前你要先明确制定控制表的目的、前提条件、操作方法、执行重点、相关问题及具体工作对象等。

When——什么时候执行?

在华为,每个人都在计划控制表中,标明每一项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项目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日期,并且留出发生意外状况的最终完成时间,做好应急预案。上级主管会根据你的计划完成时间,检查你工作的进度,如果没有完成,还会跟你一起寻找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Where——选择什么地点?

华为一直秉持全球化的发展战略,非常重视“地利”的选择。因为选择合适的场地,可以发挥出“地利”的优势,节约项目的成本。例如,华为在北京、上海、深圳、东莞设立研发中心,就是出于对“地点”选择的考虑。

Who——谁是最适宜的人选?

在华为,不是说某个项目谁都适合,管理者会考虑到底让谁做最适合,因为执行人关系到目标实现的效率、效果。比如,在开发JK1000时,有很多员工符合人选,但是华为没有随意指派,高层管理者进行了多次对比研究、协商,最终决定将任务交给郑宝用去做。原因是当时的助理工程师郑宝用之前主持研发了HJD48程控用户机,该程控机被相关部门评为国产同类产品质量可靠的用户推荐机。

Why——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在华为,每一项决策、每一个具体项目的确定,都要先进行可行性研究,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可以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或者能达到什么效果?员工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也要根据公司的目标,分析自己这样做的目的与好处。

How——怎样做才最有效率?

华为非常重视有效和省时的工作方法,并且致力于操作规范、流程优化,还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要考虑一下,这是最有效的吗?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

华为的5W1H法,有效地保证了华为员工的工作目标不会过多地偏离现实,更不会好高骛远、无法实现。正是因为有着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让华为的目标得以实现。2015年华为的收入是600亿美元,2016年华为的目标是818亿美元,最后达到5200亿元,顺利完成目标。2017年的收入更是达到了6036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证实了华为目标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任正非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长远的大目标可以给人指引方向,让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最终到达设定的终点。但是,往往一个长远的大目标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很多,并且短期内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这时人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可能就会放弃那个大目标。

相比较而言,人们更容易接受那些短期而具体的目标,对于那些长期而宏大的目标则不容易受其影响。一个目标再远大,如果看不见眼前的成效,那么只是一句空话。

怎么才能保证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呢?当需要实现一个大目标时,就要学会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的目标容易实现,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会让人信心大增,让人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从而奋斗起来更有信心和激情。

1984年,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夺得了世界冠军,这让很多人都很好奇,他是靠什么战胜对手的呢?面对记者的采访,山田本一说他是“凭智慧战胜对手”,对此大家都不理解,觉得他不过是在故弄玄虚而已,因为马拉松是靠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说用智慧取胜,太牵强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一次获得了冠军。很多记者让他说说自己的经验,山田本一的回答仍是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很多人都猜不出山田本一这句话的意思,直到十年后,山田本一才在他的自传中做了解释:“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先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那些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就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于是四十几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这样就轻松地跑完了。以前比赛时,我不知道这样的道理,我把自己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结果跑了才一小半,我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能够在整个赛程都保持最佳状态,就是因为他懂得把大目标变成了一个个具体可见的、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因为每个小目标都是具体的,这样每到达一个小目标,就知道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心理的压力就会减小,就会有新的希望,也就更加有信心了。能够看得见的目标,才会比较容易到达,因为你会觉得它就在不远处,会给你巨大的信心和希望。

这种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的做法,也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法之一。在华为,每个员工都严格按照“制定目标—执行—完成目标—制定新目标”的线路,一步步不断前进的。华为公司通常会制订一个五年计划和一个十年计划,但是公司各部门以及团队内部,则只会制订一个两年或三年的计划,这样能够保证公司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不会好高骛远,稳步向前,从而保证公司的稳健发展。

在华为的会议上,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会提出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中期目标,这样每个人都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后应该做什么,以此来推进自己的工作。当每个员工的短期目标都完成后,公司的目标也顺利完成了。

华为的这种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工作法,不仅是员工的工作法,也是整个华为公司的工作法。

创业伊始,华为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但是当时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既有跨国公司的围追堵截,又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的四面夹击,为了生存下去,任正非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在通信行业站稳脚跟之后,任正非就提出了:“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华为的市场不可能总是局限在农村,于是华为在做好“农村”市场时,集中公司的资源,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希望从技术上赶上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实现“包围城市”的战略。

在城市取得成功后,华为又将目标瞄准了国际市场,任正非说:“为了活下去,我们必须走出国门,主动进攻,在市场搏击中学习,熟悉市场,赢得市场。我们决不后退、低头,不能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

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华为采用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先避开了争夺激烈的欧美市场,把非洲和亚洲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然后再进攻欧美市场。就这样一步步,华为稳稳地走到了现在,实现了当年远大的目标。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日常工作,都不要过度关注那些遥远的大目标。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会增加和放大工作中的困难,会导致奋斗者丧失信心。但是我们在设置小目标时,不要盲目地去设置,而是根据大目标去分解,去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没有偏离大目标。

我们要向华为人那样,懂得将大目标层层分解下去。这样每天做一点,每段时间完成一个小目标,才能觉得未来可期,才能顺利完成那个大目标。

给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Deadline”

为了达到主要目标,可以在次要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任正非

记得小时候每学期的开学前几天,是最忙的时候,因为着急完成寒暑假作业;后来上班了,每个月底或者年底又是最忙的时候,因为着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拖延是人的本性,不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会完成自己的任务。

怎样才能让员工的目标顺利完成呢?那就是给员工的目标规定一个最后期限,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如果不给员工的目标一个完成的期限,那么目标的引导作用会大打折扣。

例如,如果领导让员工完成30万元的销售额,却没告诉该员工一个明确的最后期限,没有明确到底是一个月、一个季度,还是半年,那么对员工而言,这个目标根本不能称之为目标。结果就是这个本来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的目标,员工用了半年或者更久的时间,这样的目标根本就没有起到预想中的作用。

在华为,每个员工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已经将任务加以分解了,并且把每一步的工作都列成了清单,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备齐了所有需要的物品,这样就不会发生在工作中到处找东西,分散注意力,为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能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每项任务快要完成时,都会无意识地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最后无法坚持把工作做完。在华为,为了杜绝这样的情况,员工们习惯为每个目标设定一个清晰明确的最后期限。不要小看这个最后期限,它会在潜意识中激励员工们坚持按时完成任务。

当一个人习惯这样的方式后,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原来快了很多,将会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这些成功会让自己更加自信,效率将会越来越高。在华为,员工们大多是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工作,保持工作中的快节奏,这就是华为高效率的原因。

罗曼·V.皮尔,是世界闻名的牧师、演讲家和作家,曾经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有一天他在高尔夫球场上,遇到一个正在清扫落叶的青年,那个青年说:“皮尔先生,我想找个时间向你请教。”皮特追问道:“什么时候呢?”青年说:“哦!什么时候都可以。”

皮特说:“像你这样说,你是永远没有机会的。”于是他跟那个青年约定好了时间,并问他想请教什么。结果那个青年很困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问什么,只是表示自己想做和现在不同的事。皮特又追问那青年,到底准备什么时候实现那个还不确定的目标,青年说自己也不知道。

于是皮特建议他花两星期的时间考虑自己的将来,并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在纸上写下来,然后给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最后实现的期限,再来找他。两个星期以后,那个青年带来了他明确而完整的构想,他要成为他现在工作的高尔夫球场经理,因为现任经理会在5年后退休,所以他把达到目标的日期定在了5年后。

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后,这个青年在这5年的时间里学会了担任经理必备的学识和领导能力。当上任经理退休后,他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又过了几年,他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物。

如果青年还是像之前那样,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为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最后的期限,可能他的一生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正因为青年听了皮特的话后,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且确定了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然后一直努力奋斗,才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也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我要当上部门经理”“我要进入公司高级管理层”“我要自己创业当老板”等,但是没有设定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结果多年过去了,部门经理都还没当上,更别说自己当老板了。时间久了,曾经那颗充满激情的心也慢慢冷下来,人也就开始消沉起来,慢慢就丧失了斗志。

任何目标没有时间的限定,就像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只有用时间给自己施加压力,才能保证如期完成任务,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不过在设定期限时,要清楚有的目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的则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在确定最后期限时,一定符合自己的能力。如果超过了自己的极限,那么这样的期限就是无效的;如果期限太长,远低于自己的能力,那么就起不到激励自己的目的,无法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所以这个最后期限,要仔细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后再确定,不要随意规定自己的最后期限,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谨慎确定。

为了实现目标,要给自己的目标加上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有了一个最后的期限,潜意识里就会为了最后的期限而努力。当设定一个期限后,就会随时检查自己的进度,这样完成的概率更高,做事的效率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