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有一个商人,他家里同时豢养有一匹大宛马和一匹蒙古马,用大宛马来进行信息传递,用蒙古马来进行货物运输。两匹马圈在同一个马厩里,且在同一个槽里吃料,常常会因为草料的争夺而使双方相互踢咬,每次都弄得两败俱伤,且要请兽医来进行调治,这让主人非常烦恼。而刚好此时,邯郸来了一伯乐,于是,商人就把他请来,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伯乐便来到马厩,看了看,然后微笑着说了两个字:“分槽。”商人于是就按他的办法做了。从此之后,对这两匹马驾驭得非常轻松,且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我们知道,管理者要让员工都能做到才尽其用,就必须善于用人。人的才能不同,适合的工作也不相同,管理者必须根据员工的才能安排合适的工作,才能让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到庙里去过的人都知道,刚一进庙门,首先看见的是笑脸相迎的弥勒佛,而在他北面的韦陀则黑口黑脸。但听说在很久以前,他们掌管的分别是不同的庙,而并非在同一座庙里。
弥勒佛因为既热情,又快乐,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来庙里,可是他却因什么都不在意,经常丢三落四,账务无法管理好,因此依旧是入不敷出。相反,韦陀管账却是一把好手,可是却整天沉着脸,非常严肃,因此,来他庙里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断绝香火。
佛祖在查香火时,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他们俩放到了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掌管公关,对八方来客笑脸相迎,从此就香火大旺。而韦陀却因铁面无私和锱铢必较,就让他掌管财务,并严格把关。这样,寺庙在他们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呈现出了一片勃勃生机。
分槽喂马与佛祖派工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分工安排适当。
假如在用人过程中,安排得宜就会成为最佳配置;而组合失当则常会失去整体优势。柳传志就成功地运用了“分槽喂马”这一策略,不但让难题得到了化解,并且把企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联想集团在2001年3月宣布了“联想电脑”、“神州数码”分拆进入了资本市场,神州数码于同年的6月在中国香港上市。分拆之后,郭为带领神州数码另创品牌,主营网络产品制造、代理产品分销、系统集成;杨元庆则带领联想电脑继承自有品牌,主攻硬件生产销售和PC。这样,联想的接班人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不负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掌管联想的现在,一个开往联想的未来。
在“分槽喂马”的实行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进行搭配,才可以使每个人才不互相妨碍,而是相得益彰。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千里马”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最好是让他们所掌管的事务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
奥卡姆剃刀:简单就是美
在很多情况下,有时候简单就是完美。
在14世纪,有一位名叫威廉的智者,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天主教教士,他因出生在英国的奥卡姆,所以人们称他为“奥卡姆的威廉”。他曾经就读过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博学多才,能说会道。因为他所发表的言论与当时的罗马教廷存在许多分歧,因此,被关押在法国的监狱。
威廉在狱中相继过了四五年之后,便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跑到了巴伐利亚,且投靠了教皇的死敌,那就是德国的路易皇帝。他对路易皇上说:“你用剑来保护我,我用笔来保护你。”这样,正和教廷闹分歧的路易皇上便立刻把他收留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威廉著书立说,可是影响却不大。他主张的是唯名论,只承认真实存在的东西,而针对当时关于“本质”、“共相”之类的无休止的争吵,感到非常厌倦。认为那些概念普遍都是些空洞无物的概念,且全是无用的累赘,应该被毫不留情地“剔除”。
这也就是威廉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说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通过这句格言,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由于他是英国的奥卡姆人,于是,人们就将这句话称作“奥卡姆剃刀”定律。它表达的意思是:将事情变简单很复杂,将事情变复杂却很简单。因此,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处理时,最主要地是要把握事物的实质,且把握主流,从而把最根本的问题解决掉。特别是要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地将事物复杂化,这样才可以处理好事物。
要想企业的方向保持正确,就必须在对企业进行管理并制定决策时,尽可能地将事情由复杂变为简单,排除干扰,并抓住主要的矛盾,从而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假如管理者认为,要想工作上有所成功,就必须整天焦头烂额以及忙得要命,那是非常错误的。这样,事情就会向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可是,效率却来自于简单。因此,人们不要被复杂事务所干扰,而忽略了真正有效的东西。通常情况下,真正有效的方法却偏偏是最简单的。
Google公司在刚开始做搜索引擎的时候,研究人员突然发现,为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率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在搜索时多输入几个字。可是,要提示用户在搜索时多输入几个字,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研究人员在当时想了很多种方法,比如有的人提议,通过做一个智能化的问答系统,从而引导用户提出较长的问题;也有的人提议,主动告知用户请尽可能地输入更长的句子;还有的人却提议,按照用户的输入主动建议更长的搜索词,可是这些方案显然都行不通。后来,一位技术人员提出来,建议把搜索框的长度增大一半,如此一来,每当用户看到比较长的搜索框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输入更多的字词。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很快就被公司采纳了。这就是今天的搜索引擎上长长的搜索框的由来。
很显然,这位研究人员的创新非常简单,一个实用而简单的创意,就能推动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向人们传递了“简单与高效”的理念、法则和意识。爱因斯坦说:“假如你不能对旧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你也就不能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改变。”
在管理者通过“奥卡姆剃刀”定律将思维改变时,则会惊讶地发现:管理与工作不再是杂乱而烦琐的,只有简单才是最美的,也最易获取高效。
最优“分粥”原则
在一个小木屋中同时住着7个小矮人,他们不想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吃饭的问题,即分吃一锅粥,可是,无任何容器来进行称量。这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用了一些方法来进行试验:
(1)规定一人负责分粥时的相关事宜。大家很快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就换了人,结果还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是最多最好的。因此,大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权力会导致腐败,而绝对的权力就会绝对腐败!
(2)大家轮流主持分粥,且每人一天。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的,可是,在一星期中,每人只可以一天吃得饱,且还有剩余,其余的6天都是饥饿难耐。得出的结论是:浪费资源!
(3)选举一位品德最好的人,还可以维持基本的公平,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拍自己马屁的人多分。得出的结论是:毕竟是人,而不是神!
(4)建立一个监督委员会和分粥委员会,以便形成制约和监督。公平是基本做到了,但是,因为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许多种议案,而分粥委员会又会据理力争,等粥一分完,却早就凉了!得出的结论是:相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普遍存在!
(5)每人通过轮流值日来分粥,可是,由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是,7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同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这个就是分粥的难题。要让分粥的工作做得既有效率,又很公平,却并非一件易事。幸运的是,7个小矮人最终通过博弈与实践,达到了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罗尔斯是一位政治哲学家,他在其所著的《正义论》中提出了所谓的“分粥”规则。通过这个颇有意思的小故事,罗尔斯所要揭示的问题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罗尔斯将社会财富比喻成一锅粥,而这锅粥并非敞开的“大锅饭”,因此,罗尔斯假设用7个小矮人来一起分粥,换句话说,事实上,这7个小矮人代表的是政治经济学体制下的广大人民。而以上小矮人所做的不同试验,很明显,代表的就是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无精确的计量状况下,不管挑选谁来分,都会存在利己的嫌疑。通过多方的博弈后,最后解决的方法就是第五种,那就是分粥的人最后喝粥,要等到所有的人把粥领走后,“分粥者”才可以领取剩下的那份。因为只有让分粥的人最后领粥,才能给分粥的人提出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每碗粥必须都得分得很均匀。很显然,如果分得不均匀,自己得到的肯定就是最少的那碗了。必须合理分配,才可以让自己不吃亏。由此可见,分粥的人就算只是为自己着想,结果都是公平与公正的。
所有的“分粥者”都是自私的,无一个大公无私,这是前面所述的五种分粥制度假设的前提。正因为这样,他们一有机会,就会“以权谋私”。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说:“自由的政府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并非以信赖。由此可见,在权力这个问题上,不可以建立在对人性信赖的基础上,而是要通过法律对其加以约束,并防止其行为不端。”因此,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们交易和选择的结果。好的制度则会清晰而精妙,也就是简洁而又高效,让人为之感叹。
分粥规则给许多人带来的都是思考与启发。政府人员也由此能反思所制定的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者也可以由此时刻提醒自己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简洁而且高效,是否能在有所制约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励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