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一贯注意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纠正自身内部存在的对统一战线的各种错误认识和倾向。在民主革命时期,陈独秀采取右倾投降主义,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妥协退让。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屠杀政策,激起了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强烈的复仇情绪,在这种背景下,“左”倾盲动主义在党内滋生起来。“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一方面强调“无间断革命”,支持各地举行军事冒险。另一方面又实行“关门主义”,蒋介石在镇压福建人民政府之后,立即集中兵力大举进攻中央苏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王明从苏联回国,指责中共中央的政策过分强调独立自主和打持久战。他认为应该依赖国民党正规军实行政府抗战以速胜日本,他反对最广泛地动员和发动群众,他要求八路军、新四军“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推行右倾投降主义。可见,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容易犯忽“左”忽右的错误。当对形势的估计过于困难时,就容易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当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时,往往导致“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这两种错误都给中国的革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历史的教训要求共产党客观地估计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实施适时的政策,不能带有任何主观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195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方针上出现了“左”倾错误,导致了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以及反地方民族主义的扩大化,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和民族关系紧张。当中共中央觉察到这一错误后,即采取相应的方针和措施,主动调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紧张关系有所缓解。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尤为深刻:一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始终不渝地依靠和团结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要尽可能地团结和联合广大的同盟者;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必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总任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三是作为执政党,作为统一战线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监督,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特别要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下去;四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任何情况下,都丝毫不能动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统一战线仍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法宝。
1.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任务与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相比,有以下明显发展变化:
一是增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统一战线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领域的工作。
二是增加了为社会建设服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要求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是增加了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服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在中发〔2000〕19号文件“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服务的内容,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表述为“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16]。这样更有利于全面体现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联系与区别。
2.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全面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建设,推动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广泛支持和有力保障。
3.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新特征
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广泛性是指[17]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统一战线团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包容性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
多样性是指社会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社会性是指统战工作已经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由大城市拓展到中小城市,由公有制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单位,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统一战线不断扩大,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进入新世纪后,在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更加突出的优势。
1.具有人才、知识、技术密集的优势。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汇集大批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是四化建设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人才库和智力集团。这些同志不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为祖国现代化出力的热切愿望。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参加者和组织者,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和重要力量。
2.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海外联系的优势。对外开放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统一战线的许多成员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海外联系,团结了一大批各方面的海内外有影响有声望的人士。这些社会关系和海外联系,是发展经济、进行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发挥统一战线的这种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扩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交流,为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好的条件。
3.统一战线在全国各种组织,包括各级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海外联谊会等人民团体,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网络,可以在为四化建设、改革开放服务中发挥出集团和群体的功能。
4.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协调关系的职能,可以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统战工作是做团结人的工作。它是通过正确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政治的、思想的、心理的、文化的、道德的形式,服务于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趋势。统一战线能够直接听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了解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和不同声音,加上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诸如广交朋友、民主协商、安排人物、合作共事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得统一战线能够调节、沟通、疏导和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为持续稳定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基础上的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调节社会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任务更为繁重和突出,同时它也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特殊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既要对统一战线工作中的新实践、新创造、新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又要对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不断研究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突破,用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43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0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页。
[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5页。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6页。
[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4页。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33页。
[10]《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1页。
[11]《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83页。
[1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人民日报》1990年2月8日。
[13]胡锦涛:《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06年7月13日。
[14]《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6页。
[15]《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67-268页。
[16]胡锦涛:《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06年7月13日。
[17]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