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逆袭的枭雄赵襄子
几十年前,晋国内战还没有爆发的时候。赵鞅曾经找来当时著名的相士姑布子卿来给自己的儿子们相面。姑布子卿看了几个赵鞅的儿子,摇摇头说:
“没有一个是将帅之才啊。”
赵鞅大惊道:
“你的意思是说赵氏要灭亡了吗?”
姑布子卿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
“我在路上注意到一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您的儿子呢?”
赵鞅立刻想到了那个小顽皮鬼赵毋恤。这赵毋恤是狄人婢女所生,因为母亲身份低微,而他自己也相貌丑陋,所以小赵毋恤很不受赵鞅的喜爱,以至于刚才都没有被赵鞅叫来与兄弟门一起相面。
赵鞅听姑布子卿这么询问,便让人把赵毋恤叫进来。没想到,姑布子卿一看见赵毋恤,立刻惊得站起来,大声说道:
“赵大夫,这孩子才是当将帅的料子啊。”
赵鞅不以为然道:
“这孩子的母亲是低贱的狄人婢女,面相丑陋,哪里来的贵相?”
姑布子卿说道:
“天意所授,即使出身卑贱,将来必定大贵!赵大夫信我没有错的。”
听了相士姑布子卿的这番话,赵鞅扭转了对赵毋恤的看法,开始注意自己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儿子了。但是,他真正下决心立赵毋恤为继承人,还是通过几件事的考验之后。
赵鞅继承了父亲赵成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对几个儿子的教育工作也是不敢马虎,他经常会抽查儿子们的功课,听听哪个儿子的思想有见地。而每一次抽查,赵毋恤的功课永远是最好的。
有一次,赵鞅亲手做了几个竹牍,在上面刻了“节用听聪,敬贤勿慢,使能勿贱”十二个字。然后他把竹牍发给了自己的儿子们作为自己的训导,要求儿子们谨记。三年之后的某一天,赵鞅忽然问自己的儿子们那片竹牍还在吗。嫡长子赵伯鲁支支吾吾,居然说自己已经弄丢了,而且上面的十二个字也完全记不起来了。唯独赵毋恤,从容地从袖口取出那边竹牍,并熟练地背出了那十二个字。赵鞅当场大大表扬了赵毋恤,而把赵伯鲁责骂了一通。
几年之后,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赵鞅决定再考验他们一次,便召集儿子们说:
“我在常山(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的恒山)上藏了一个宝物,你们谁先找到重重有赏。”
几个儿子兴高采烈地跑到常山上搜寻宝物,然而找了很长时间,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找到。唯独赵毋恤在山上跑了一圈,回去向赵鞅汇报说:
“父亲,孩儿已经找到您的宝物了。宝物就是常山。取道常山可以偷袭代国(今河北蔚县一带),代国可取也。”
赵鞅兴奋得要把赵毋恤抱了起来。
至此,赵鞅对赵毋恤刮目相看,开始有意栽培这个儿子。到了临终之时,赵鞅看到智氏家族不断壮大,赵氏家族必须有一位能力非凡的领导人来渡过危机,便废嫡立庶,让赵毋恤继承了宗主之位。而老实的赵伯鲁遵守了父亲的决定,终其一生都没有为难自己的弟弟。
赵毋恤就这样成为了赵氏宗主,他和他的祖父赵成一样,都是以非嫡长子的身份继承权位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