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第二卷)
67054600000032

第32章 粗中有细

赵毋恤这个人前面我们也见识过了。他生的相貌丑陋,性格也相当无赖,此外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性格特点——那就是脾气犟。他从不轻易认输和屈服,他的倔脾气一上来,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这样一个人放到现在,几乎可以用“屌丝”这个词来形容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招人喜欢的“屌丝”,却是一个能力不平凡的人物。

就在赵鞅病重将死的这几天,属于赵氏封地的中牟城发生了叛乱。中牟的城主名叫佛肸,早在十四年前晋国内战期间,就曾经背叛过赵鞅,与邯郸氏一同叛乱。这个佛肸猖狂至极,甚至一度还想邀请孔子来做他的军师。后来叛乱被平定,佛肸投降。赵鞅为了显示宽宏大量,没有处死佛肸,反而让他继续做中牟的城主。没想到这个佛肸忘恩负义,趁着赵鞅去世的时机,再次举起叛乱。

叛乱之时,佛肸担心城内的人反对,便在庭院中央放了一个大鼎,用火将鼎中的水的烧的滚烫。然后他召集城中的士人、官员们,宣布道:

“我将举旗反对赵氏,顺我者封邑,逆我者烹!”

看着大鼎中冒出腾腾热气的开水,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得浑身颤抖。佛肸随即便一个个逼问在场的官员,问道:

“你愿不愿与我盟誓效忠?”

这些官员们惧于佛肸的淫威,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佛肸一起叛乱。然而,当佛肸问到一个叫田卑的人时,被田卑义正词严地拒绝道:

“我宁愿为义而死,绝不避斧钺之罪;为义而穷,绝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还不如被烹了算了!”

说罢,田卑把外套一脱,面不改色地向院中的那口大鼎走去。佛肸大吃一惊,自己本想吓唬吓唬那些人,没想到他们当中还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佛肸担心田卑这么死了会让自己下不了台面,便连忙命人把他拦住,然后装模作样地赞扬了田卑的刚强。

佛肸叛乱的消息传到晋阳之时,赵毋恤还在父亲的灵柩之前守灵。赵毋恤听闻后勃然大怒,他丧服也不脱,立刻召集家臣们来开会。本来,按照军礼,婚丧期间是不应该动刀兵的。但犟脾气爆发出来赵毋恤不管这个,佛肸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添乱,简直是活腻了,无论怎样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赵毋恤当即下令立刻出兵中牟。

二话不说,赵家军很快便整装待发,所有的将士都披麻戴孝,在赵毋恤的指挥之下向中牟飞驰而去。他们犹如神兵天降,几天之后便赶到了中牟城外。赵毋恤一声令下,赵家军立刻向城池发起了围攻。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要帮赵毋恤,赵家军攻打了不长时间,中牟城的城墙忽然自己垮了,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只要是赵家军这个时候立刻发起冲锋,就能轻易打进城里去了。

然而,赵毋恤没有这么做。他反而下了一个相反的命令:

停止进攻,撤军十里!

部下们大为不解,纷纷跑到赵毋恤面前问道:

“主公,您要惩治中牟叛乱之罪,现在城墙自行垮塌,这是上天在助您。您为何要下令后撤呢?”

赵毋恤回答说:

“我听说‘君子不乘人于利,不厄人于险。’我们不能占敌人的便宜,等他们修好了城墙我们再来攻打。”

这里,就显示出赵毋恤这个人粗中有细了。他不是仅仅想来报复佛肸的,他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那就永远收服中牟。中牟这座城市,叛了降,降了又叛,如果不是这座城市的人民对赵氏心存不满,佛肸振臂一呼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响应了。赵毋恤希望学习当初晋文公收服原地的做法,以退为进,用仁义之心来感化中牟的人民,让他们不会再次背叛赵氏。

赵毋恤此举果然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来,中牟人就有很多人是被佛肸胁迫着叛乱的,得知赵氏家族如此仁义,他们便再无心思打下去了。有不少人暗中向赵毋恤送来了降书,表示愿意帮助赵氏入城,擒获叛乱首领佛肸。

赵毋恤联络了这些内应,等待时机成熟,突然杀回了中牟。在内应的帮助下,中牟守军绝大部分投降,打开了大门放赵家军入城。来不及逃跑的佛肸被赵家的武士当场抓获了。

佛肸与自己的家人全部被绑起来押解到了赵毋恤的面前,赵毋恤都懒得看这个家伙一眼,他只问身边的人,依照赵氏家法,佛肸应该怎么处置。旁边人回答道:

“依赵氏家法,以城叛者,身死家收。”

赵毋恤便道:

“既然如此,佛肸及其家人全部拖出去杀了,家产充公。”

就在赵毋恤下令将佛肸满门抄斩之时,忽然有一位老妪大声叫喊了起来,她喊道:

“我不当死啊!我不当死!”

赵毋恤吃了一惊,一看是佛肸的老母亲,便问道:

“你为什么说自己不应该死啊?”

佛肸母亲反问道:

“为什么我就应该死啊?”

赵毋恤感觉很可笑,说道:

“因为你儿子造反了呀。”

佛肸母亲继续反问说:

“儿子造反,母亲就应该被处死吗?”

赵毋恤感觉这个老太婆有点不讲理,怒道:

“你作为母亲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导致他最终走上造反的道路,这样的母亲怎么不该处死呢?”

佛肸母亲继续道:

“咦,我还以为主君要杀我有什么正当理由呢,原来是因为我作为母亲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啊!我的职责早已经尽完了,教育失败,过错在于主君啊。我听说孩子小的时候轻慢,是母亲的罪过;长大后不堪重用,是父亲的罪过。而我的儿子小的时候并不轻慢,长大后又堪重用,我还有什么责任呢?我为您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您选拔他作为自己的家臣,从此,他就是您的臣子,而不是我的儿子了。那么,只能说您有一个逆臣,而不能说是我有一个逆子,因此,我认为自己是无罪的!”

赵毋恤吃惊于一个老妪居然能讲出这番大道理来,便笑道:

“说得好啊,佛肸之反,毋恤之罪也。我不杀你。”

赵毋恤释放了佛肸母亲,但还是把佛肸的其他家人给处死了。

赵毋恤为什么单单留下佛肸母亲的性命呢?个人观点觉得,赵毋恤并不是真的听信了佛肸母亲的言论而释放了她,而是为了收买人心。按理说,子不教,父母之过,佛肸母亲应该受到责罚。但赵毋恤却把教育佛肸失败的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为的是把自己的大度展现给中牟人看,让中牟人更加忠心于自己。

在收买人心这一点上,赵毋恤比父亲更加得心应手。

处决叛乱首领之后,赵毋恤听说了田卑当初宁死不屈服佛肸的事迹,连忙派人把他请了出来。田卑被带到了赵毋恤面前,赵毋恤赞赏道:

“义士!我将赐你高官厚禄,以彰此义举。”

田卑连忙磕头拒绝道:

“请大人万万不可赏赐于我!您赏了我,就等于说原来屈服于佛肸的那些人都有罪了。表彰一个人而令万人获罪,智者不为;赏一人而令万人羞惭,义者不取。现在一旦我接受了您的赏赐,就会使广大中牟的士人蒙羞,得到不义的名声啊!”

赵毋恤一听,田卑说的果然很对。自己正打算收服中牟的人民,不可以做出让他们不舒服的事情,即便这件事情非常正确。于是,他好言劝慰了田卑,取消了原定的赏赐。而田卑不愿在中牟继续待下去,不久便带着家人搬迁到了楚国。

平定了叛乱之后,赵毋恤便立刻回军晋阳,继续操持父亲的丧事。而他在中牟的三次仁义举动,收获了当地百姓的人心,中牟再也没有背叛过赵氏,后来甚至一度成为赵国的首都。可见当地人民对赵氏的坚定支持。

依照古代礼法,父母亲去世,儿子要为此守制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要谢绝应酬,不吃酒肉,不办喜事,公事公务也要延后。赵毋恤当时就是这样,在晋阳的官邸里守着父亲的灵位,每天吃着素菜,深居简出,没事便是翻看家中的典籍藏书。

忽然有一天,有人向报告说,南方的吴国正被越国围城,吴王夫差怕是难逃一劫了。赵毋恤知道这是一次难得向天下人展示仁义的机会,当即便宣布把自己的伙食标准再降一个层次,青菜萝卜全部撤掉,只吃咸菜窝头,以示对晋国老盟友的同情和哀伤。

当时的吴王夫差确实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周围的邻国没有一个愿意帮助他。他曾派人到晋国请当时的正卿智瑶支援,但智瑶拒绝提供援助。得知这一情况后,赵毋恤便与家臣楚隆商量,让楚隆代表晋国去见夫差最后一面。于是,便有了我们在勾践章节提到的一幕,楚隆费了一番周折见到了夫差,看到了这位末日枭雄最后的凄凉景象。

赵毋恤探望夫差的举动其实可以说是举手之劳,但他收获的,却是来自天下人的赞誉。不管夫差如何令人讨厌,但赵毋恤能在最后关头对他施以关怀和同情,这让天下人都见识到了赵氏的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