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毋恤会忍,但是有一个人却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就是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出公凿。
公元前458年,一件轰动晋国的大事震惊了晋凿,那就是原来士家和中行家的封地被智瑶带头瓜分了。原来,士家和中行家失败之后,他们遗留下来了广大的领地。这些土地就成了四卿们垂涎的对象。当时的正卿赵鞅为了避免四卿之间因此发生冲突,造成晋国的再次内战,便暂时冻结了四卿瓜分两家原有封地的请求,把这些土地划归到国君的名义下托管。
赵鞅的这个无奈之举却受到了国君为代表的公室的欢迎,晋凿更是把这些在自己名义下的土地看成了国君权威的最后象征。有这么多土地挂在自己名下,不是证明国君仍然是晋国最大的地主嘛?
但是挂名不过就是挂名而已,晋凿要想动用这些土地仍然是做白日梦。而轮到大帅哥智瑶当正卿,他连这个白日梦都没法做了。
智瑶早在上台之初就觊觎这些土地了,只不过他担心其他三家反对,便没有动这歪脑筋。现在,他多次伐齐、伐郑,建立了军功,树立了威望,还羞辱了赵韩两家的人。他觉得晋国已经没有人能反对他了,便再次打起了这些土地的主意。
智瑶召集了韩虎、魏驹和赵毋恤商议,提出四家共同出兵占领这些地方,但他智瑶必须占大头,也就是占有的地方比另外三家多。有利益分成的活儿自然是谁都愿意干,即便不是平分土地,畏惧智瑶的赵毋恤和韩虎、魏驹也都没有表示反对。
虽说国君是个摆设,但要从他手中“收缴”土地,还得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才行。这个难不倒智瑶,他打出了一个很“光明正大”的借口——清剿士家和中行家的余党。
32年过去了,士家和中行家都成了齐国的平民,他们何来的党羽在晋国活动呢?这个借口不过是一派胡言。
智瑶不经过晋凿的批准,便以正卿的名义颁布法令,宣称士家和中行家在晋国根深蒂固,他们的余党仍然盘踞在原有封地上活动作乱。为了维护晋国社会的安定繁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卿将派兵分头进入士家和中行家的原有封地进行接管。
法令刚一下达,四家的人马便四处出动,进入士家和中行家原有的封地上进行占领,当地的官员根本不敢阻拦他们。结果,不出几天,士家和中行家遗留下的大片土地便被四家人瓜分得干干净净,一粒沙子都没有剩下。而智瑶按照事先的划定,占据了大部分的土地。
四卿擅自瓜分士家和中行家土地的事件震怒了晋凿,他愤怒于自己连做国君最后的象征都没有了。联想到几代晋国国君在卿大夫的压制和操纵之下,国君不像国君,国家不像国家,晋凿感到公室实在是太窝囊、太没用了。他决心一定要反抗,向四卿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傀儡!
但是反抗也需要有反抗的策略,晋凿显然不是搞阴谋,耍手段的料子。他就像一个莽撞的少年,赤手空拳便直接冲向自己的仇人去了。他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就立刻发布一道诏令:
“智、韩、魏、赵四卿无视晋国法令,侵吞国君土地,是以下犯上,等同于攻击国君,依律当处死!”
紧接着,晋凿又接连发布了几道诏令,号召全体晋国人民起来共同反对叛逆。同时,他又派了使者前去齐国和鲁国,请求两国帮助出兵讨伐四卿。
智瑶见晋凿如此做法,知道这个不老实的国君不能再留了。他干脆先下手为强,趁齐鲁两国的援军没有来,带领赵、魏、韩三家先发起了兵变。四卿的兵马冲进了绛城的公宫里逼宫,强迫晋凿退位。
毫无反抗能力的晋凿被兵变士兵强行拉下了宝座,又被逼迫着在退位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他被逐出了公宫,他的族弟晋骄被智瑶立为新国君,晋骄便是晋哀公。
离开绛城的晋凿仍然不愿屈服,他计划去流亡齐国,争取齐国人助他恢复君位。然而,他没能走出晋国,就在半路上死去了。
史书上没有说明晋凿突然死去的原因,但我个人观点认为,他死于谋杀的可能性非常大。依智瑶阴险狠毒的作风,他是绝对不会让一个会制造麻烦的人存活下去的。所以,我个人猜测,晋凿流亡齐国的计划被四卿知晓了。智瑶便派遣了杀手埋伏在晋凿的必经之路上将他杀害。为了掩人耳目,四卿没有对外公开晋凿的死因,史书就留下了这个模糊的记载。
(关于晋出公死亡的时间,史家目前仍存有争议。我这里是依照《史记》上的记载。)
拥立晋哀公之后,晋国的君臣之争总算告一段落。此后的历任晋国国君无不对卿大夫噤若寒蝉,任凭卿大夫们掌控着晋国的一切,而卿大夫之间的争斗他们也不管不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晋国灭亡。
晋国,已经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