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串味折子
6796700000005

第5章 婚姻难言;生活榜样;口语表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人电话里问我,你的文章里为什么从不谈论婚姻?哈!

10多年前,我在一个中篇小说里把主人公“我”塑造成一位婚姻失败者,当时石油文联在廊坊开作品研讨会,一位唐姓评论家说:“婚姻分为4种,可恶的婚姻,可忍的婚姻,可过的婚姻和可意的婚姻。小毛的作品完成了婚姻从后至前的过程,通过娴熟的写作技巧、纯粹的小说语言……”当时虽然年轻,对老套谥美之词却有警惕,没放在心上,但唐先生对婚姻的4句概言却记得牢靠,后来多依此观察与实践,颇多心得。

婚姻到可恶的地步,其质量的低劣必是忍无可忍,早散早解脱。而最后一种则是一种理想,始终可心可意惟有一见钟情的甜蜜才能与之媲美,可时间这个杀手又不容。于是,大多数的婚姻是可忍或可过,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的不足和缺陷,饱含着心酸和无奈。

说实话,可忍、可过的大多数婚姻是什么状态,在千字文里不易说清,但用一些比喻可能会简明扼要一些。如计算机语言,复制和粘贴,是一种机械的操作,很多婚姻就是这样,虽然没有激情,但还得日复一日地重复。买菜、做饭、刷碗、拖地、洗衣、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毫无表情地“克隆”。如果厌烦这样,有时候就会“非法操作”,违背规则,粗鲁地对待对方,甚至动武,这些举动的后果是要么死机,要么重启、要么炸盘。所以,婚姻很需要一些技巧,首先要把它当成键盘,适时敲击,在另一半的耳边、心房偶尔“出拳”,可以是赞美、鼓励、调侃、小唠叨。婚姻中适当的时候需要敲一下回车,打出一大段空白来,让彼此的心灵得到有效的调整。当然,婚姻有时也许会偏离轨道脱机工作,但如果是良性的就不会伤及本质,这时候安装杀毒软件就实属必要,而最好的杀毒软件就是关心、理解、宽容和爱,这道屏障对于健康和不太健康的婚姻都适用。接下来别忘了把婚姻中讨厌的“垃圾”、如猜疑、嫉妒、蛮横、自私和欺骗丢进回收站。可忍或可过的婚姻用上述语言诠释大抵就是如此。

再讲一真事:一男人患了中风,左边身子不能动了,心里十分痛苦,他对前去安慰的亲友说,我不害怕病治不好,担心妻子留不住了。果然,没多久他妻子走了。亲友们骂女人薄情,男人反而冷静地说,别责怪她,是我不好。她做饭忙不过来,我坐在电视前无动于衷;她生病需要去医院,我以工作忙为由让她自己去;为了和上司搞关系,我每周两晚陪他们搓麻到后半夜,还故意输钱;她买了新衣,满心欢喜穿上让我看,我却一拉脸心想竟乱花钱;她生日、结婚纪念日我没一次记得住更别提送个什么小礼物了。我们的婚姻因为我的行为患了中风了。女人知道这些后又回来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男人渐渐康复。现在的他们已是一对恩爱夫妻。通过那场病,男人发现了一套新的婚姻理论:夫妻应该像左右手一样,左手提东西累了,不用开口,右手就会接过来;右手受了伤,不用呼喊和请求,左手就会全部代劳。假如一只手有毛病,另一只手却没反应,伸不过来,这个人的身体一定是中风瘫痪了。婚姻这个身躯也如此,假如一方不能主动去关怀对方,久而久之,随着不良状况的加剧,也会中风瘫痪。

上述对婚姻中人很受用。

现在年轻人很多患婚姻敬畏症,据说启蒙自一首流行歌曲:说到长相厮守就头痛/朝朝暮暮守着一棵树/不敢担保自己承受的住。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大肚腩/你对我是否意兴阑珊/如果有一天你成了黄脸婆/我是否会嫌你又老又啰嗦。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大肚腩/你是否会爱我依然/如果有一天你身材走了样/我是否还会为你摘下星星月亮?一家青年报曾做过一次有关婚姻的调查,结果有5成年轻人选择“如果50岁结婚就有必要白头偕老”,近5成中年人认为“婚姻保鲜期虽短,但要以大无畏精神延长保质期”。9成老年人认为“偕老到百年是婚姻的本质”。

事实面前,说婚姻好与不好,都类同逼人强卧雷区吧!

电视里24小时不停播放的那些东西是生活的艺术化反映,学者余秋雨还呼吁大家多看韩剧,认为“他们不会压给你那么多深重的权谋,相反,会告诉你许多种人生的方式。”

这里不说连续剧,说广告。正在播的一个信用卡广告是这么个情节。一男一女到了巴黎,女人打开唯一的行李箱,空空如也,细一看里面有一张信用卡,男士志得意满地说:“用这张卡装满箱子不就行了!”女人立即妩媚巧笑华丽转身投怀送抱。接着是LOGO的广告语,“看来我们要买一个大一点的箱子才行。”

买了张《精彩广告集锦》,发现上述这个广告还有另一种版本。布鲁斯南和章子怡在泰国拍的,里面有个三轮摩托车夫,见到007和邦女郎时无比兴奋的夸张表情,惊羡、兴奋,不流口水胜似口水横流,周星驰也不过如此,演技盖过了两个大明星。按理说,以章子怡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内地应该力推泰国版的这个广告,但却用了巴黎版的,看来商家深谙中国国情。信用卡在中国还充当成功人士的名片呢,俊男美女用信用卡扫荡浪漫之都,何等潇洒。尽管有些不对路数——大名星当然有钱啦,仍然显示出了国富民强,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豪迈。

有一则广州“中国大酒店”的广告也挺绝。打开冰箱,发现啤酒是你最喜欢的品牌;穿上浴袍,发现前襟竟然绣着自己的名字;坐下想喝杯茶,服务员端来的正是你永远不换的选择……国际饭店的老总说:“‘细节,让一切变得简单’是广州这家酒店的广告语,也是业界的榜样。他们细致周全的服务无处不在,入住客人的起居习惯、爱好、禁忌甚至宗教信仰都会被记入宾客档案,第二次入住你就会感到尊贵无比。酒店还会为顾客量身打造房间。单身女性入住行政套房、会享受粉红的床单、抱枕、精美的首饰盒、香薰、护肤品,带了小孩,会有玩具、垫子等等。这种温暖的归属感使顾客懒得在酒店的选择上做什么考量,住过就不轻易放弃。”

印象深刻的广告还有英伦时尚女王维多利亚和老公贝克汉姆“大家都爱中国”的时装照。维多利亚穿的那条曳地鱼尾长裙充分运用了青花瓷器的特点:底面洁白精细、光亮莹润;青花色泽幽静,柔和淡雅,自然流淌。以龙形为主题的整体图案,质朴古拙,刚柔相济。裙尾上花卉、纹饰繁密、华贵无比。裙身下半居然还有一红色印章图案,青花风格神形深入胎骨,竟使得这对西方现代天骄流露出一种东方神韵,内敛、含蓄、娇羞、楚楚动人。

据说,这则广告之后,许多国际大牌设计师召开了联合会议,商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服装市场的特殊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在“中石油”工作的时候,也是整天跟文字打交道,特殊一点的是经常接触封面右上角印着秘密、机密、绝密字样的内参。当时的媒体没现在这样透明。也不象现在的公报、记者会等迅速及时,本该及时公开报道、预警的东西那会儿多是秘字,只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同志才能看到。

日子长了,我发现看秘字级文件跟看报纸的报道不太一样。比如同样一次会议,报道说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谈到发展经济要如何,干部选拔任用该怎样,开放要从哪里入手等等,都是书面语言,章辞逻辑严谨,行文规范,无懈可击。但看秘字邓小平在本次会议的讲话实录就有趣多了,主要有趣在老人家多用口语说话以及括号里面的注解。比如说到经济作物种植时,他说:“农民想种香蕉就让他们去种嘛,有人吃香蕉也能饱肚子,你硬要砍树就不对头嘛。”(笑声,小平吸烟)还有,“几个老家伙的儿女也不是各个仗势缺德少才,少明(指杨尚昆之子杨少明)在摄影界就很有作为。朴方也干的不错,那个谁的儿子不就从不进中南海﹖惹是生非的那几个该怎么办就办办嘛。”

知我对看内参有“情结”,现在北京方面的关系时常会满足我这一嗜好,好在不算泄密,因为这些大小参考,首都大媒体的普通记者都能看到,实为资料。

近年看的参考中,印象深刻的是朱镕基任总理时国务院的一次会议纪要,朱总理有一段讲话是这样的:“建议那些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立场的人到三个地方去看看。到贫困户家中。现在一部分人确实先富了起来,成了大款,少数领导干部心理不平衡,傍‘大款’的有,同流合污的有,结果,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到头来,害己、害国又害家。你到贫困地区贫困户家中走走,看看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想什么。要有点良知,就不能没有负疚感和责任感,就会重新认识职务与责任,权力与义务,公仆与主人,做官与做事的关系。想想怎么节欲守操,在位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实事。

到监狱里看看。‘高墙、电网、岗哨、警卫、铁窗铁门铁锁链,楚河汉界,不留神,一闪念,人才就成了人犯。到监狱看看,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体验一下失去自由的心态,就可以加固思想道德防线,告诫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居官不自高,得意不忘形,受挫不自弃,失意不失态,始终有种努力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

到火葬场看看。人生一世,谁能免死.地位多高、名气多大,拥有过的一切,到那就是一缕青烟,干点正事留个好名声才好嘛。那些判死刑的不是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吗﹖晚啦。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贪钱、贪物到底有什么用啊﹖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个理儿。”

朋友说,朱总理的这段即席讲话在人民日报的言论上提到过。他还告诉我,朱总理到某地农村视察时,在一个小山村去了趟农民家秫秸扎的厕所,半天不见出来,秘书急了,一看,总理已走到远处正跟几个老乡闲聊呢。他们如何开的头不得而知,反正老乡告诉总理两句顺口溜:“树坑刷白漆糊弄朱镕基,坡地栽小草糊弄温家宝。”朱总理当即让秘书把这两句话的内涵搞清楚,告诉他。

还有,为迎接总理视察,该县花8000多元钱进京采购食品、还租冷藏车运海鲜,结果总理就要了两素一荤一碗面条在客房里独自吃了。下午的汇报会上,总理对市长左一句“在xx下”,右一句“为了××”很不客气,打断他:“请你直接讲退耕还林的具体做法,不用照本宣科。”

我发现,领导同志的即兴讲话都有血有肉亲切随和,说明问题,胜过许多“××要求,××指出,××强调指出”。我一直为领导同志脱开讲稿的口语表达发表不出来而遗憾。比如某任市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中脱开讲稿说:“在廊坊抓市容市貌时,我们经常半夜12点还在街上转,看哪个灯不亮,哪个工程对对付付不象样,就打电话找主管领导马上来讲清楚。强调没钱没人等客观不行,要你这个官干啥的﹖干不了﹖换人。领导干部你得扎实做事,哪怕漂亮亮做好一件也行呀,有人就在那整天混。”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口语化是现在一种悄悄演变着的新闻方式,各媒体都在强调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有些通篇都采用老百姓的口头语言。而最受启发的就是温家宝总理访美时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段话:“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上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段通俗形象的话,《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不仅全文引用,还作为小标题放在显著位置。

顺便讲一见闻,一个养猪户主对记者说:“看这猪滚溜圆地,没病没灾儿、,想卖好价,起早贪晚伺弄呗。”可那位电视记者非一遍遍地教他说一串套话。晚上我看了“加工”好了的新闻,直觉得假、硬、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