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6815800000021

第21章 隐显预测——潜龙勿用(2)

隰斯弥回到家里以后,便安排人砍伐大树,但是,刚砍了几下,隰斯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叫别人不要再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隰斯弥回答说:“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有篡位的野心。他会随时提防着别人,怕别人看透他的心思。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树,未必有罪。要知道能够察觉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停止砍树。”

家人听了恍然大悟。于是,那些大树便留下来了。

《菜根谭》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一个人的锋芒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有才德的人要作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乾卦中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有才干、有志向的人,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争出风头,处处显示自己,也不要争功好胜过刚过直,否则会碰得头破血流。

杨力提示

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成功之道。巧妙地装糊涂是一种真聪明,更能显示出人的智慧。古时有“扮猪吃虎”的计谋,以此计施于强劲的敌手,在其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收剑,“若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恭,使对方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即一举把对手结果了,这就是“扮猪吃虎”的妙用。

善隐者必有大成就

智慧如果过于外露,则称不上高级的智慧。只有善于隐藏自己,才是一种智慧,又可以说是远见卓识。应该说:卓识是智慧的表现,有卓识方显其智慧;隐藏是智慧的隐藏,无智慧难以收敛锋芒。善于隐藏自己乃收敛锋芒,隐藏行踪,深藏不露者也。

据说,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作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这个小孩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后来,这个小孩成为了美国第9任总统,他的名字叫威廉·亨利·哈里逊。

善隐者总是表现出愚、拙、屈、讷等形象,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的第一感觉难以产生好感,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对它加以轻视和忽视。但愚、拙、屈、讷有时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正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使自己不露真相,从而麻痹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智谋的原则来看,善隐体现为以静治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以反处正之道,表现为降格以待的智慧。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善隐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因为落难而去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以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自己,于是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使其放松对自己的关注。一日,刘备入曹操府中饮酒,在饮酒过程中议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结果均被曹操一一贬低。

然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道:“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你与我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于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上。谁知竟天公作美,当时因为大雨将到,而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吹牛、目中无人、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明夷卦中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意即内心保持明智,而外表表示柔顺,周文王当年被商纣王囚禁,就是用这种藏而不露的办法度过的。在艰难的环境下要保持自己的坚贞,就应该采取韬晦的态度。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尤其是当对方的实力过于强大,无法与之直接抗衡时,善隐是一种很智慧的战略,可以有效地避开锋芒,缓和冲突,积蓄力量,寻求崛起。

三国末期,魏明帝逝世,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因为少帝年幼,无力亲理政事,魏明帝死前便委托太尉司马懿和太将军曹爽,共同辅佐朝政。

司马懿为曹家立过汗马功劳,德高望重,在朝中有很大的潜在势力。曹爽则是皇亲国戚,势力也很大。初时二人共掌朝政,同心同德,曹爽很敬重司马懿,遇事多作商量。后来曹爽逐渐权高势重,便架空了司马懿,只让他挂职太傅。司马懿虽然大为不满,但他深知曹爽重权在手,自己一时难以抗衡,只好暗中组织人马,以待机行事。为迷惑曹爽,以防不测,便称病居家,对朝政不闻不问,并告诫二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要安分守己,不可争强斗胜。

时隔不久,边境传来告急军情,说东吴军队要进攻六安和淮南,请求朝中发兵救急。曹爽赶紧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没想到退兵之计还未落实,又传来樊城也遭东吴攻击的急报。曹爽,无计可施,只好以皇帝的名义请司马懿入朝议事。

司马懿老谋深算,对战局了如指掌,同时也料定曹爽必来相请,认为借此时机出战,一来可以打击曹爽的气焰,二来可以树立自己的威望。司马懿来到朝中后,决定亲自带兵出征。司马懿先率军直奔樊城,对东吴部队采取出其不意的突袭,很快打败了围城的吴军,然后又转战六安,解了重围。司马懿班师回朝,声望大增。

曹爽为了夺取皇位,进一步独专朝政,排斥异己。朝中大臣虽然对曹爽的专横和野心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敢怒不敢言。曹爽惟一的顾忌就是司马懿。他命心腹河南尹李胜,借出任荆州刺史之机,让他以向司马懿辞行为由,前去探听虚实。

司马懿自上次击退边关之敌以后,兵权又被曹爽剥夺,于是他便称病居家,不问政事。得知李胜来访,便知其是被曹爽派来以探听自己的虚实,于是决定演一场好戏给他看。

李胜来见司马懿时,司马懿正在侍女的服侍下更衣,只见司马懿浑身颤抖,久久地穿不上衣服。司马懿又称口渴,待侍女捧上粥来,司马懿以口去接,将粥弄翻,流了一身,样子十分狼狈。李胜一看,也觉心中可怜,说道:“听说太傅风痹旧病复发,没想到病情竟这样严重,我受皇帝恩典,委为荆州刺史,今天是特来向太傅告辞的。”

司马懿故意装作有气无力的样子说:“我年老体衰,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你调任并州,并州临近胡邦,要多加防范!恐怕我们今后再难相见,拜托你今后替我照顾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李胜听完司马懿的话,赶紧说:“我是出任荆州,不是并州啊!”

司马懿又故意问道:“你不是说并州吗?”

李胜只好重复了遍:“不是并州,是荆州。”

司马懿马上说:“我精神恍惚,没有听清楚你的话。以你的才能,可以大建一番功业。”

李胜回去将所见所闻都告诉了曹爽,曹爽听后大喜,认为司马懿不过是一具没有断气的躯壳而已,从此对司马懿了消除戒心,不加防范。

不久,魏少帝前往洛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和心腹亲信一同随行。

司马懿见时机已到,立即发动了兵变,解除了曹爽和其亲信的兵权,并亲自出城劝降曹爽。曹爽部将力劝曹爽调兵平叛司马懿,曹爽犹豫再三,终究投降。时过不久,司马懿以曹爽大逆不道,图谋篡位的罪名,连同亲信党羽全部诛杀。

在这场为期长达数年的争权中,司马懿只所以能打败曹爽,正是借助善隐的计谋。司马懿被夺走兵权后,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他努力隐藏自己,以迷惑曹爽,只待时机一到便消灭曹爽。最后,他终于借助曹爽陪魏少帝拜谒魏明帝高平陵的时机解除了曹爽的兵权。明夷卦中说:“箕子之明夷,利贞。”殷纣王暴虐无道,箕子忍辱装疯,以避其害。但箕子内心仍不失坚贞,能明辨是非。因此,我们在受到别人的暗算时,也要坚定意志,隐蔽隐藏自己智慧的光芒,收敛自己的言行,低调生活,以等待形势的转变或有利时机的到来。藏而不露,还是锋芒毕露,可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

杨力提示

人们似乎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同情弱者。因此,当我们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不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戒心,而且还会赢得他们的同情。因此,甘当弱者,我们距成功的距离就会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