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的糊涂哲学
6816400000032

第32章 痴痴癫癫,假装糊涂(1)

糊涂是一种素质,只有“糊涂”才能不糊涂;能糊涂得恰到好处,那才是真聪明。宁装作不知道而不去做,也不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沉着冷静,不露玄机,这就如同《易·屯》卦中所说的:雷电在冬季积聚不动。

1.痴痴癫癫,假痴不癫

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那些置身于政治权力漩涡,明刀暗箭防不胜防,或者被人陷害,而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绝顶聪明的人为了幸免于难,就必须拿出生命去作孤注一掷,实行“假痴不癫”的计谋,这就把糊涂装到极致了。

在中国历史上,箕子是第一位行使假痴不癫计谋的人物。箕子是商朝纣王的庶兄,本名叫胥余,封子爵,身为太师。他是一个见微知著的人物,能准确地预知事物的结局。纣王继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箕子感叹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野菜汤和粗豆做的饭,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愿再住茅房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珍贵奇怪之物。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禁不住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狗马珍宝,奇禽怪兽充塞其中。同时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相逐戏。其臣比干相谏,纣王把他的心肝剜出,说:“比干自以为圣人,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倒想看看如何!”箕子复谏而不听,害怕残暴会临到自己,就诈癫扮傻起来,披散头发,胡言乱语,弃太师之尊而不为,宁愿被纣王关在囚里。正所谓“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久纣王死了,新朝周武王释放囚徒,邀箕子再出来做官,箕子不愿,暗里带了5000人逃避朝鲜去。武王没法,不得已落碍做个人情,封他在朝鲜建国。今平壤地区还存有箕子之墓。

明朝时,江西的宁王宸濠,阴谋造反夺权,就罗致奇才异能之士为党羽。宸濠很喜欢唐伯虎,派人拿一百两金子到苏州聘他来宁做官。唐伯虎被安置在别馆中,十分受优待。相处半年,伯虎见宸濠常做不合法的事,知道他以后一定会反叛,于是想辞职回乡,却又逃脱不得,不得已只好假装疯狂,每晚去妓院寻花问柳,痴痴癫癫如同色情狂,见丫环仆妇就追,在王府的妃嫔面前除裤解手,无端的哭,无端的笑,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一次,宸濠派人送礼物给他时,见他赤身裸体蹲在地上,用手玩弄自己的阳器并讥讽斥骂来人。来人只得把礼物带回。宸濠知道此事后说:“谁说唐伯虎是个贤德之士,他只不过是个疯子罢了!”无奈只好放他回家。几年后,宁王造反,迅速被剿平,宁王死,那班被尊为上宾的名士,都列为逆党,无一幸免,只有唐伯虎能及时诈癫扮傻,不受株连。

唐伯虎除了诈癫扮傻外,还因为他与宸濠并无恩怨,才得以侥幸逃脱;如今再说一个强者一方必欲置另一方于死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将进一步说明当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时,诈癫扮傻几乎是唯一逃脱死路的计谋,如果不绝对地装得完全像,彻底地扮作疯狂,对手怎么会放过他呢?

“假痴不癫”从轻的角度说,是诈呆扮懵装聋作哑;从重的方面说,就是苦肉计,要损抑自己意志,戕害自己身心,且不容易诈扮,非到了最后关头,是不会轻易尝试的。一个丰满理智的人变成失去理性的疯子,要自己毁灭自己才能去瞒骗监视严密不遗巨细之眼,如果这个人不具备非凡的勇气,是不可能办到的。当然,作为一种计谋,一般人也是可以使用的,那自然不需要变成完全失去理性,只要把糊涂装到看似愚蠢那一步,蒙骗对方就可以了。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共学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结为生死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厚谦逊。

庞涓求官魏国,拜为军师,屡建奇功,名声大振,显赫不可一世,却还忌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义兄、并曾发过愿“若有进身机会,必举荐吾兄”的孙膑。他认为孙膑有祖传《孙子十三篇》,才能超过自己,一旦有机会,便会压倒自己,所以始终不予举荐。

孙膑后得墨翟之荐,来到魏国。鬼谷子深通阴阳之术,算知孙膑之前途得失;但天机不可泄漏,只把原名孙宾改为孙膑,并给以锦囊一个,吩咐不到万分危急不得拆开。

魏王见了孙膑,即问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魏王大悦,想拜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本来就不希望见到孙膑的庞涓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实臣的兄长,岂可以为副职?不如暂且拜为客卿,等有了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于是魏王拜孙膑为客卿。

从此,庞涓与孙膑频相往来。庞涓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只想等孙膑传授了兵法再下毒手。

不久,两人摆演阵法,庞涓不及孙膑,就迫不及待,阴谋陷害孙膑,便一面在魏王跟前说话,一面捏造证据,说孙膑里通外国。魏王不由不信:听从庞涓之言,将孙膑一对膝盖削去,又用针刺面,成“私:通外国”四字,庞涓还猫哭老鼠,又是痛哭,又是敷药,又是安慰。

对此,孙膑万分感激庞涓。庞涓便让孙膑把兵法写出,孙膑慨然应允。直到一天孙膑的近侍诚儿偶然听说庞涓单等孙膑写完兵法便立即绝其饮食之时,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无论写与不写,生命都将危在旦夕,便立即拆开锦囊,只见有黄绢一幅,上写“诈疯魔”三字,方长叹一声,决定依计而行。

晚饭照例送来了,孙膑正举筷子,忽然扑到地上,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叫:“你为什么要毒害我?”接着把饭盒推倒落地,把写过的木简向火焚烧,口里喃喃谩骂,语无伦次。诚儿不知是诈,慌忙奔告庞涓。次日庞涓来看,见孙膑满脸都是痰涎,伏地又哭又笑。庞涓问:“兄长为什么又哭又笑呢?”孙膑答:“我笑魏王想害我性命,而不知我有十万天兵保护;我哭的是魏国除我孙膑之外,无人可当大将。”说完,瞪眼盯住庞涓,又不停地叩头,口叫:“鬼谷先生,你救我一命吧!”庞涓说:“我是庞某,休认错人了。”孙膑拉住他的衣袍,乱叫“先生救我!”

庞涓回府,心中疑惑是孙膑装疯卖傻,想试探其真假,就命人把孙膑拖人猪栏。栏内粪秽狼藉,臭不可闻。孙膑披头散发,在屎尿中翻滚,有人送来酒食,说是瞒过军师偷偷送来的,是哀怜先生被刖之意。孙膑心知其诈,便怒目大骂:“你又来毒我吗?”把酒食倾翻在地,使者顺手拾起猪尿及臭泥块给他,他却抢住送到口里吃了。庞涓得知,说:“他已经真狂了,

不足为虑了。”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

孙膑从此到处乱跑,行踪无定,早出晚归,仍以猪栏为室,有时整夜不归,睡在街边或荒屋中,捡食污物,时笑时哭,看来是真疯了。

后来,墨翟云游到了齐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得知孙膑被迫害之事,乃将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转告田忌,两人商定计谋,借出使魏国的机会,令一侍从扮作孙膑,偷偷将孙膑载回。孙膑回到齐国,仍不出名不露面,后来齐魏交战,孙膑大败庞涓。齐魏之役,庞涓被孙膑军队射死于马陵道。

糊涂哲学:

“假痴不癫”是说扮作疯狂呆傻,而且必须做到完全像,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否则,在狡猾的,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对手面前,是难于蒙混过去的。在这个时候,你几乎没有朋友,不能信赖任何人,必须自己背负重荷,逃离苦难,先挽救生命再说,有了机会,再以静制动,彻底摧垮敌人。

2.深藏不露,用晦而明

《孙子兵法》强调了韬光养晦之计。“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孙武的这一军事思想对现代人如何生存颇有指导意义。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可以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是最好的自保方法。

朱元璋即帝位后,分封自己的14个儿子,到各地为王。驾崩后,因为继承人皇太子朱标早已亡故,便由长孙继位,是为惠帝,改年号建文。建文为消除十多个王叔的威胁,便大刀阔斧,把叔父们流放的流放,杀的杀,只有善谋的宁王和善战的燕王留下来,不敢遽然下手。燕王不是傻瓜,他知道那把大刀很快会落在自己脖子上,与其等死,不如先发制人,起兵发难。只是他的军师道衍以军备未足,时机尚未成熟,劝他再等机会,暂时隐忍,秘密练兵,预备行事。

建文帝收买了燕王的亲信葛诚,让他随时密报燕王的活动情况。葛诚应诺。葛诚回到燕京,怂恿燕王人京(南京)见帝,以释嫌疑,以达驱羊羔入虎口的目的。燕王毅然进京,建文帝一时找不到借口扣留燕王,一个月后,不得不放燕王返回燕京。

老奸巨猾的燕王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一般的韬晦之计是瞒不过朝廷的,不得已,他只好诈病。

建文也不是笨蛋,并不因燕王“病重”而松懈,抽掉了燕王的劲旅,派亲信担任燕京长官,并制造阴谋叛变的借口杀了燕王的两位得力干将。

燕王为保全性命起见,便装疯卖傻,溜出王府,终日在街边游荡,口出狂言,见物就抢,十足一个疯子。有一次,出门几天都没有回来,从人四处寻找,最后看见他睡在泥淖里,如同猪狗,赶紧把他扶起来,他大骂:“我好好睡在床上,干嘛要抬我出去!”

建文帝的两个亲信知道此事,便人营探个究竟。时值暑天,只见燕王穿起皮袄,围炉而坐。还身子发抖,牙关打颤,不停地抱怨天气太冷了。二人认定燕王是真病,防务稍为放松。但葛诚说,燕王根本没有病,这是装疯卖傻,用意难测,切勿让他瞒过。

两个亲信立即具报朝廷,建文帝立即采取行动,密令城防副司令张信下手。张信过去是燕王的亲信,犹豫不决。母亲问明底细后,劝他要饮水思源,不可忘恩负义,张信便把事情拖延下去。建文帝又下密诏催逼,张信乃愤然去见燕王。

燕王召见张信,仍卧在床上,并不说话。左右说:“殿下正患风疾。”张信明知其诈,便说:“殿下不必这样,可对老臣直说无妨。”燕王打量着他,觉得并无恶意,才开口说:“这场病真惨,已捱几个月了。”张信见他仍不肯露真情,情急之中便流起泪来,道:“殿下,事到如今,还不说真话,大祸真的已临头了。”顺手拿出建文帝的手谕来说道:“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否则便肉在砧上,由人宰割了。”

燕王一见,疑虑顿消,连忙起来下床,叩谢张信,急召军师道衍入宫,商量计谋。先设计除掉了建文的亲信,接着发檄书,起义兵,清君侧,直进南京,不久攻破京城,夺了皇位,建文帝削发为僧,逃出海外。

在现实中,做人必须讲究“韬光养晦”的策略与艺术。不懂得韬光养晦者,他们往往不会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却反而容易因此遭受挫折,甚至一蹶不振。

某大企业的市场总监血气方刚,上任之初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撤换班底,推行改革。这位总监颇具才华,但因年轻气盛,因而,遭到其他中层主管的抵制。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非但没有发挥力量,反而把他视为障碍。最终越唱越难,只好挂印自己走人。

上面的事例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韬光养晦,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是妨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还招来了妒忌和扫除。

人们在职场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人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至少也要在一方面超过别人,以引起别人刮目相看,既不希望对方不停地炫耀自己,又不希望被别人揭短。总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所以,对待老板、同事时,该装傻时就要装傻,千万不可聪明过头,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为人处世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张扬外露型的,一种是深藏不露型的。

张扬外露的人一般生性耿直,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眼里装不进一粒沙子。这种人自然不失为热心肠,花花肠子少,不记仇,不整人,但缺少婉转回旋,尤其是在机智上稍逊一筹。

深藏不露的人显得深沉许多,心里装得住事,喜怒不形于色,比较圆通,能屈能伸。这种人通常不动声色,让人防不胜防,被人称作为狡猾。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必须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为达目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关系。

糊涂哲学:

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谁标榜自己的个性是外向还是内向,也不可能随便给谁贴上标签。相反,大多数人却在追求着“二合一”式的为人处世规范。给人留下直爽印象的人,骨子里可能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而那些让人老觉着阴险的人,则可能张口就称自己是个直肠子。其实,这就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