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痴不聋,糊涂持家
老年人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具体说处理好与后辈的关系,当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而且影响到老人身心健康。当然,儿女应当孝顺、孝敬,尽量让老人满意。不过,作为老年人一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讲究点相处的方法和“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糊涂学赞成流行的一句话,“糊涂一点”。这是老人们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真经”。作为长者,都要明白这个道理:糊涂一点。
唐代宗时,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这小俩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俩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暧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愤懑不平地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
在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可能遭满门抄斩的大祸。升平公主听到郭暧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皇父会因此重惩郭暧,替她出口气。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
“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俩口要和和气气的过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自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被郭子仪听到了,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俩口打架不要紧,儿子口出狂言,迹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
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说:
“小俩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吗:‘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起真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作没听见就行了。”
听到老亲家这番合情人理的话,郭子仪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轻松,眼见得一场大祸化作芥蒂小事。
小俩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句句较真,就将家无宁日。杀人不过头点地,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唐代宗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大动杀机,而是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俩口重归于好。他的这笔利弊得失的账算得很明白。
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家里不要较真而要糊涂,否则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用呢?
糊涂哲学:
古人云: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意思是说,作为家中的父母或公婆,对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的若干私事,应当少问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常装装糊涂,家中自会少生许多矛盾,当长辈的也就减少许多烦恼。换位思考一下,做儿媳的,也应该糊涂一点,不能什么事情都较真,才能婆媳关系融洽。
4.取像于钱,方圆有道
做人要方圆有道,就必须讲究一点糊涂智慧。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辨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绝不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虽然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看呆不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来得壮烈、辉煌,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明朝张崌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特务组织)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开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9个人,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9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名单上列出的9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档,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九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其中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
张县令遇事从容镇定,不动声色诱盗贼上当,糊涂装得多么彻底,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钱财,又擒获了强盗。
张县令身临险境,却能既保任身家性命和国库钱财,又能擒获强盗,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遇事从容镇定,凭的是他那看似拙劣的诚实,成熟的方圆之道,才能不动声色的诱强盗上当。强盗要诈骗财物,冒充朝廷公差闯入内庭,说明身份和来意之后,张县令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装出很诚实地样子,替盗贼着想,怎样才能既得到银两,又没有犯案的危险,这可算是糊涂到了极点,“诚实”到了顶点,但是正因他彻底地装糊涂,正因为他这种拙笨的诚实才稳住了对方,为以后的施展擒贼的计谋赢得了时间和条件。
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学校时学习成绩很好,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进人社会却当了老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内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亦方亦圆者懂得如果原则性问题也要让步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方向。尊严是做人的主要原则,一个人的素养越高越看重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小保姆,由于性情实在,干活利索,给女主人的印象极佳。但是,生性猜疑的女主人还是担心这位姑娘手脚不干净,于是在试用期的最后几天想出个办法来试一试她。一天早晨,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十元钱,她想肯定是女主人掉下的,就随手放到了客厅的茶几上。谁知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捡到了一张五十元钱,这让她感到很奇怪。“莫非是在试探我吗?”小保姆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她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女主人是一位大学教授,是很有身份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侮辱人的事情呢?这样想着,她就把钱放进了茶几底下,但心里面还是留了个心眼。
到了晚上,小保姆假装睡下,从卧室的窗户窥看客厅中的动静。正当她困意袭来,准备放弃这一念头时,女主人竟真的悄悄到茶几前取钱来了。小保姆彻底惊呆了,怒火冲上了她的心头:怎么可以这样小看人!她咬了咬嘴唇,下定了一个决心。
次日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发现了一张钞票,这次是一百元钱。她笑了笑,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她在女主人出去之前把这一百元钱悄悄地放在了楼梯上,准备也测试女主人一次。果不出小保姆所料,女主人之所以怀疑别人手脚不干净,正是因为她自己是一个自私而贪心的人,她在下楼时看见了那一百元钱,当时就眼睛一亮,然后趁着左右没人把钱塞在了口袋里。这一幕,全都被暗中偷窥的小保姆看到了。
当晚,女主人就像找学生谈话一样,严肃而又婉转地批评她为人还不够诚实,如果能痛改前非,还是可以留用的。小保姆故作懵懂地问:“你是不是说我捡了一百元钱?”“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小保姆摇了摇头:“不,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将那一百元钱还给您了。”女主人一脸诧异:“咦,你啥时还我钱了?”小保姆大声回答:“今天傍晚,公共楼梯……”女主人一听到“楼梯”两个字,当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一颤,狼狈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聪明的小保姆知道做人要方,处世要圆的道理。她知道那钱不是自己的就不应该占为已有,她还利用了一些圆滑的手法为自己找回了面子,女主人自然也不该再侮辱她的人格和尊言。试想一下,如果她正面反击,不讲策略又会是什么效果呢?做人要方圆有道,一劳永逸。
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高境界,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吃亏。
糊涂哲学:
可方可圆,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这才是糊涂学中的大智慧。
5.该糊涂时就糊涂
宁武子就是宁俞,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在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宁俞表现出非凡的才干。然而,当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则发生内乱,宁俞则糊涂起来。显然,这是他明哲保身之道。身为国家重臣,不暂时保住性命,将来何谈治理国家。后来周天子出面,殊杀侨臣,政治出现清明之象,宁俞又聪明大显,辅佐卫成公大治国家。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孔子认为,知者乐山,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动为聪明后的行为,静为糊涂时的沉着。所以,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手段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
聪明是自身的财富,同时也要明白,糊涂同样是立身的本钱。聪明与糊涂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很多的人在聪明之中办了糊涂事,导致身败名裂,也有很多的人在糊涂中办了聪明事,获得名利双丰收。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装糊涂。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
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
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
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
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