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童谣与儿童发展
6862000000018

第18章 童谣活动导引(2)

例十

(设计者:史凌霄)

咩咩羊

领:咩咩羊,

触触角,

讨个媳妇换口镬……

老亲家,羊买哇?

答:咋介大?

领:糠筛眼、米筛眼介大……

答:勿要起【43】,勿要起……

领:咩咩羊,

触触角,

讨个媳妇换口镬……

老亲家,羊买哇?

答:咋介大?

领:天介大,地介大,

三间楼屋关勿过……

答:要!要!要!

——象山

简析:

《咩咩羊》是肢体游戏的序曲,在捉羊活动开始前念唱……此童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方言文学的特色……它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游戏的帷幕,使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还可以念朗朗上口的童谣,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童谣的韵律美,还能让孩子们快乐地游戏……

活动过程:

游戏前让孩子们站成一排,一名孩子当买羊人,另外孩子做羊妈妈和小羊,然后以问答的形式念唱童谣,羊妈妈念“领”这部分童谣,买羊人念“答”这部分童谣,念到“要!要!要!”时其他孩子四处跑,买羊人就开始捉羊,先捉到的作买羊人,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建议:

在游戏前要讲好游戏规则,并规定好孩子们跑动的范围,以免孩子们跑得太远……可以分几组进行游戏,以此提高孩子对童谣和游戏的兴趣……

(设计者:薛慧)

例十一

木匠解锯

牵去对来,

“其咕”解锯,

大木匠,解大锯;

小木匠,解小锯;

会解一直落,

勿会【44】解雕木杓……

——嵊县

简析:

《木匠解锯》是一首拉锯游戏歌……童谣句式简短,其中并无实质性内容,但是颇具韵律节奏,念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经常以这个童谣为媒介两两相对而坐,进行拉锯游戏……在念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音韵节奏带来的节奏感和快感,还可以在与伙伴对拉的过程中感受到肢体运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二名幼儿面对面盘腿而坐,手相互挽结,边作拉锯状,边念童谣,你一下我一下地随童谣节奏作推拉动作……

游戏数次后,可交换同伴继续进行……

(设计者:章小燕)

第三节 师生活动

一、童谣与师生活动

1.童谣和师生活动的关系

比之非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所内含的师生活动经过更多的教育化处理,因此具有更高的教育意义和更强的示范作用……师生活动是进行童谣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童谣儿童发展功能的重要方式……第一,通过师生活动可以使儿童更多地接近童谣,念唱童谣,开展童谣游戏……第二,童谣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师生活动质量……第三,童谣可以丰富师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儿童艺术修养的提高、良好情感的陶冶、交往能力的发展等提供优质平台……第四,童谣活动还能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成功的教育活动,一定是师生互动的成功,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要,进而根据儿童的需要给儿童施以适切的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吟诵的往往是口耳相传的民间童谣,而且主要和地方生活情境或者地域特色有较强的关系……但是在校园中,许多民间童谣被学生加以改编或者创新,童谣更多地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联系,这样的童谣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校园童谣……儿童借助民间童谣的格式或者韵味,创造性地对校园生活进行描述或评价,可以形成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韵律优美、朗朗上口的校园童谣,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改善师生活动的质量,同时对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将产生积极影响……

童谣伴随着儿童成长的脚步,是儿童的亲密伙伴……童谣的最大特点是游戏性,儿童在唱玩童谣的过程中,会有多种体验,产生多重效果,对他们健康成长益处良多……童谣在师生活动中的作用是多元并存的,下面分而述之:

(1)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许多童谣富有儿童生活情趣,而且可诵可唱,深受儿童喜爱……在师生学习过程中引入合适的童谣,儿童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有的时候,明明是枯燥的知识,由于童谣的介入,就变得生趣盎然,点燃儿童的兴趣之火……比如《搬鸡蛋》【45】:

小老鼠,搬鸡蛋,

鸡蛋太大怎么办?

一只老鼠地上躺,

紧紧抱住大鸡蛋……

一只老鼠拉尾巴,

拉呀拉呀拉回家……

《搬鸡蛋》在民间流传甚广,它十分生动有趣地展现了两只可爱的小老鼠怎么动脑筋合作搬走大鸡蛋的故事……童谣虽然简单易懂,但由于其中运用了大量易表演的动词:“搬、躺、抱”等,配以“拉呀拉呀”的象声词,深得儿童的喜爱,极易激发儿童的兴趣……

又如以下《手指游戏》【46】童谣,通过手指游戏,将朗朗上口的节奏与旋律“写”在指上,能大大帮助儿童认知10以内的数数: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牛牛)毛毛虫

二根手指头,二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三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印第安人)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四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头,五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望远镜)小鸟飞

六根手指头,六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金元宝)打电话

七根手指头,七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长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头,八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神枪手)神枪手

九根手指头,九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头,十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拍拍手)拍拍手

(2)促进师生心灵沟通

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座老师与儿童的心灵之桥,在师生活动中恰当地运用童谣,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儿童的距离……比如,教师用诙谐的一问一答形式的童谣与儿童进行互动游戏,儿童在感受童谣特有语感的同时,也会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一样,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例如《鸟啊鸟》:

鸟啊鸟,

起早爬起做吤呣?

开后门……

后门开吤做吤呣?

寻磨石……

磨石寻来做吤呣?

磨小刀……

小刀磨起做吤呣?

斫丹竹【47】……

丹竹斫来做吤呣?

派【48】篾丝……

篾丝派起做吤呣?

盘蒸笼……

蒸笼盘起做吤呣?

炊馒头……

馒头炊起做吤呣?

望外婆……

外婆在唔宕【49】?

在天上角落头……

怎能走得上?

大红丝线放上去……

怎能走得落?

雷风雷雨打落来……

——乐清

《鸟啊鸟》看似轻松的对唱,其中却饱含着对外婆的深情,融汇了一些自然名物的知识……通过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就能将知识与情感渗透于中,不仅发展儿童的认知,而且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

(3)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凭借朗朗上口的音乐性和生动幽默的情趣性,童谣可以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有的童谣本身就是课堂学习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有的童谣还可进一步拓展所学内容,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所学知识……如富阳童谣《你姓啥》:

你姓啥,我姓黄……

什么黄?草头黄……

什么草?青草……

什么青?笔杆青……

什么笔?毛笔……

什么毛?羊毛……

什么羊?山羊……

什么山?高山……

什么高?年糕……

糖汆年糕好味道……

《你姓啥》是典型的问答式童谣……童谣长短由儿童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决定,童谣游戏不受环境限制,适合在两个儿童间进行,也可以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通过童谣游戏,可以提高儿童快速掌握词汇的能力……

又如《端午谣》,通过童谣的形式,老师可以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向儿童介绍端午佳节,从而增强民俗文化的传播力……

要吃饱,

就算粽;

吃得多,

要肚痛……

要吃爽,

就算卵【50】;

嚼不细,

肚里要打滚……

锅儿里拿出粽和卵,

细儿醒来打个滚,

啊奶看得笑喷喷……

屋角里掷起蛎灰粉,

雄黄抹抹娒儿肚脐井……

——永康

2.用童谣开展师生活动的注意事项

虽然童谣最大的特点是游戏性,但学校毕竟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师生活动也不能是纯粹的游戏,它虽具有互动性,但更强调教育性……为使童谣更好地促进师生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不断提升师生活动的质量,我们认为,在运用童谣进行师生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童谣要有充分的童趣

在师生活动中,只有选择具有浓浓童趣的童谣,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才能增强教育效果……比如童谣《十二生肖》:

老一细(老鼠)……

老二好力气(牛)……

老三门头大(老虎)……

老四倒在草蓬底(兔)……

老五趴着天(龙)……

老六倒在大路边(蛇)……

老七吃皇粮(马)……

老八白洋洋(羊)……

老九会演戏(猴)……

老十叫天明(鸡)……

十一跟人走(狗)……

十二小尖刀给你吼【51】(猪)……

——乐清

这首童谣很形象地展现了十二生肖的特点,能让儿童很快地记住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这样的童谣容易获得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情境创设和自然渗透

童谣应用于师生活动,仅仅是作为一种助推手段,不能成为主要目的……所以童谣应自然渗透于师生活动之中,在娱乐中完成教育教学功能……注重情境创设和氛围营造,可促使儿童产生内在需要和情感共鸣,可以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习得知识,丰富情感,甚至提升人性的高度……

(3)注重多元展示和创新创编

在师生活动中,如何让童谣更好地承载起促进教育教学的功能?首先是教师应给予孩子展示童谣的广阔舞台……如对已识字的儿童,可以在学校走廊制作童谣墙壁文化,给每个班级专门开辟一个“童谣展示台”,学生在展示台上,以“书法、画画”或者以其他形式展示童谣,也可以在展示台上,写上自己的童谣……通过童谣展示台,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产生内驱力,激发对童谣的热情……

孩子在学习展示童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演”童谣,此时,教师还可以着力让孩子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童谣创作的对象,创编各具特色的童谣……

当然,童谣的创作本是个两难议题……因为在儿童口中广为流传的才是童谣,而创作的不一定能流传,不能流传就不能称为童谣……但是,所有的童谣当初也还是有人创作的,也可能是一人创作,更多情况是在流传过程中边流传边改编,成为集体创作……从后一个角度讲,我们不妨让孩子们尝试创作,也许能被众人接受,最终成为童谣……

二、师生活动范例

例一

哈哈哈哈拍手笑

小鸟怎样叫?

喳喳喳喳树上跳……

小猫怎样叫?

喵喵喵喵胡须翘……

小鸭怎样叫?

嘎嘎嘎嘎身体摇……

宝宝怎样笑?

哈哈哈哈拍手笑……

——宁波市江东区

简析:

《哈哈哈哈拍手笑》从形式上来看是一首问答歌,句式工整,一问一答,句句押韵,念唱时朗朗上口……而从内容上来看,童谣中出现的“小鸟”、“小猫”、“小鸭”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形象、叫声和动作也都是孩子们最赏心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边念童谣边做有趣的动作,使整个过程充满动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与形态,并模仿其动作……

2.学会按先后顺序观察图片,并能根据画面情景讲述画面内容……

3.能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出小动物,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今天我们班要来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教师出示小鸡头饰,引导幼儿向小鸡问好……依次引出小猫、小鸭……

3.教师念唱童谣,幼儿倾听……

提问:

(1)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图片)

(2)小鸟怎样叫?(引导幼儿说说学学小鸡的样子)

(3)小猫怎样叫?(引导幼儿学小猫的样子)

(4)小鸭怎样叫?(引导幼儿学小鸭的样子)

(5)宝宝你是怎么笑的呢?(幼儿回答,教师整理)

4.教师再次完整念唱童谣,幼儿跟念……

提问:你觉得这首童谣哪里很有趣?(一问一答)

5.教师问,幼儿戴头饰边答边表演……

活动提示:

在熟悉童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念唱,如拍手唱、接龙唱、小组唱、表演唱等,突显童谣的趣味性……

(设计者:桑莹莹)例二

蟋蟀

浆浆洗洗【52】,

肚兜系系,

雨水弹弹,

窗门关关,

秋风凄凄,

盖条棉被……

——余姚

简析:

《蟋蟀》是一首语言精练、韵律优美的童谣,两句一韵,除最后一句,每句均以叠词煞尾:浆浆,洗洗,系系,弹弹,关关,凄凄,因而营造了浓浓秋意……童谣中蟋蟀叫,系肚兜,雨天关窗,秋风起盖棉被等内容,又切切实实地描绘了秋天的生活情境,使整首童谣弥漫着浓浓的诗意……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方言念唱这首童谣,感受叠词、押韵之美……

2.理解童谣内容,体味念唱童谣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对秋天蟋蟀叫、雨水多、天气凉、盖棉被等季节特征有所了解……

2.展示有关秋景的图片与视频……

活动过程:

1.介绍童谣,激发幼儿欣赏兴趣……

2.于次欣赏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感受叠词、押韵之美……

教师以普通话朗诵童谣,提问:请仔细听这首童谣每句话最后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再次欣赏童谣,感受意境美……

出示有关秋景的图片与视频,提问:童谣里说了些什么?

3.用方言念唱童谣,激发孩子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1)教师有韵律地用方言朗诵童谣……

引导幼儿比较,用普通话和方言来朗诵童谣,听起来有什么不同?谈谈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2)幼儿尝试分别用普通话和方言朗诵童谣……

4.教师小结……

活动提示:

适合人群:中班孩子……

相关链接:

浆浆洗洗,

隔笆叽叽,

纽子依依,

借我七幅被单盖盖背脊……

——慈溪《蟋蟀歌》

浆浆洗洗,

早翻棉衣……

勿浆勿洗,

冻到死去……

——绍兴县《浆浆洗洗》

(设计者:宓玉燕)

例三

十二生肖歌

老一细丁丁,(鼠)

老二牵根绳,(牛)

老三门头【53】大,(虎)

老四钻柴窠【54】,(兔)

老五飞上天,(龙)

老六倒路边,(蛇)

老七笃笃响,(马)

老八性勿强【55】,(羊)

老九猢狲精,(猴)

老十报天明,(鸡)

十一屙【56】吃饱,(狗)

十二连糠捣……(猪)

——宁海

简析:

《十二生肖歌》是一首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的童谣,它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了十二生肖的肉身特点和特有的生活习性,以猜谜的形式将十二生肖有序地进行排列,每两句押韵,朗诵起来朗朗上口,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掌握十二生肖的特点和排列顺序……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十二生肖动物的特点,初步认识其排列顺序……

2.尝试和老师一起用方言学念童谣,感受童谣中的乐趣……

3.利用每句童谣的关键词,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谜……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提问: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生肖?

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点……

2.欣赏童谣《十二生肖歌》……

根据童谣中的内容逐句引导幼儿猜动物:“老一细丁丁,它指的是什么动物呢?”引导幼儿观察十二生肖中谁的尾巴是细细长长的……“老二牵根绳,它指的是谁?”“老三门头大,它指的是谁?”……根据幼儿的回答正确排列十二生肖……

3.看图片再次欣赏《十二生肖歌》……

4.师幼问答游戏,包括:

教师问,幼儿答……

幼儿问,教师答……

男孩子问,女孩子答……

女孩子问,男孩子答……

可鼓励幼儿在念童谣或是猜谜时用形体动作来表演动物的形象……

5.鼓励幼儿自由找同伴一问一答,活动结束……

活动提示:

在课余可引导幼儿和同伴进行问答式表演,也可边念边表演……

相关链接:

老大【57】细……(鼠)

老二好力气……(牛)

老三名头大……(虎)

老四钻柴蟹【58】……(兔)

老五在半天……(龙)

老六倒路边……(蛇)

老七吃名粮……(马)

老八本姓羊……(羊)

老九猢狲精……(猴)

老十开天门……(鸡)

十一吃勿饱……(狗)

十二吃味道……(猪)

——临海《十二生肖歌》

老大叽啊叽,(鼠)

老二好力气;(牛)

老三门头大,(虎)

老四宿乱柴;(兔)

老五迫在天,(龙)

老六倒路边;(蛇)

老七吃黄粮,(马)

老八白洋洋;(羊)

老九猢狲形,(猴)

老十噢天明;(鸡)

十一管夜后,(狗)

十二好上碗……(猪)

——温岭《十二生肖歌》

(设计者:龚益聪)

例四

数个数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红绿绿……

七、八、九,翻跟斗……

十个手指头,就是一双手……

——宁波市江北区

简析:

这是流传于宁波的手指游戏歌,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1~10十个数字,让孩子在轻松的唱念过程中掌握1~10的数序……其内容趣味盎然,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开展集体、小组或个别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乐意用宁波方言讲述童谣,并根据童谣内容进行游戏,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兴趣……

2.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点数,促进孩子识记1~10序数……

活动准备:

幼儿用操作材料若干(10个实物一组)……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1)我们都是宁波人,你能用宁波话向大家打个招呼吗?

(2)今天我们要用宁波话来念一首童谣,你能听懂吗?

2.欣赏方言童谣,理解内容……

(1)教师用宁波方言念唱童谣……

(2)讨论交流对童谣的理解……这个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听不懂的内容,并相互帮助解释其中的内容,一起理解童谣……

(3)根据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小结……

3.学习游戏,激发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兴趣……

(1)介绍游戏方法:

一、二、三:用右手逐一点数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爬上山:右手从左手的中指指头开始往手臂的方向爬;

四、五:右手继续点数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

六:左手点数右手的拇指;

红绿绿:右手抖一抖;

七、八、九:左手点数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翻跟斗:左手握拳从右手手心开始向上翻滚;

十个手指头:左手点数右手的小指;

就是一双手:双手向内向外翻……

(2)幼儿练习……

(3)幼儿边念童谣边进行游戏……

4.迁移经验,创编新的游戏方法……

(1)鼓励幼儿讨论两个同伴一起游戏的方法……

(2)鼓励幼儿讨论群体游戏的方法……

活动提示:

可以引导孩子结合童谣内容,创编更多新的游戏方法继续开展游戏……

相关链接:

一冬瓜,

二荸荠,

山里果子水蜜桃……

五香豆,

绿豆糕,

七京枣,

八巧果,

酒浸枣子,

实在好……

——上虞《数字歌》

头白脸,二做官,

三皇帝,四吃屁,

五丫头,六伴当,

七尚书,八大王,

九罗汉,贼(十)乌龟归洞……

——嵊县《点数》

(设计者:龚益聪)

例五

告个状

先生喂!我要告个状……

侬告啥个状?我告老鼠偷我糖……

老鼠呢?老鼠花猫捉去了……

花猫呢?花猫黄狗咬去了……

黄狗呢?黄狗老虎拖去了……

老虎呢?老虎爬进山洞了……

山洞呢?山洞潮水没住了……

潮水呢?潮水太阳晒干了……

太阳呢?太阳乌云遮住了……

乌云呢?乌云被风吹散了……

风呢?风呀!

看看看勿见,摸摸是个空,

到底在何处,要问老祖宗……

——上虞

简析:

《告个状》是一首上虞童谣,它既是顶针歌又是问答歌,其中并无实质性内容……整首童谣以告状为题,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饶有趣味地说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童谣篇幅较长,但因为问答的节奏和顶针的连续性,使得整首童谣前后联系紧密,而最后几句对风的描述,念唱起来谐趣十足……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感受童谣的谐趣……

2.知道每句承上启下的关键字,了解顶针歌的特点……

活动准备:

展示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念唱童谣……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图片,验证童谣中出现的事物……

2.再次欣赏童谣,理解童谣……

提问:为什么告状?

根据童谣中的问题让幼儿根据童谣中的话进行回答……

3.了解童谣特点……

提问:

(1)这首童谣哪里很有趣呢?

(2)为什么它念唱起来很顺呢?(知道该童谣用了顶针和问答的方法)

4.分组进行念唱……

活动提示:

在游戏时,问时语调上的变化更明显些,在答时,加上动作表演,使得童谣更具表演性,激发幼儿的念唱兴趣……

相关链接:

先生喂!拨我告个状……

啥个状?老鼠状:

老鼠偷我三斗三升米糠……

侬去叫得老鼠来……

老鼠花猫拖去哉……

叫得花猫来……花猫爬上大树哉……

叫得大树来……大树木匠锯掉哉……

叫得木匠来……木匠老虎拖去哉……

叫得老虎来……老虎钻进山洞哉……

叫得山洞来……山洞潮水没煞哉……

叫得潮水来……潮水太阳晒干哉……

叫得太阳来……太阳乌云遮牢哉……

叫得乌云来……乌云大风吹散哉……

叫得大风来……大风躲进墙壁缝里哉……

叫得墙壁来……墙壁大蛇盘坍哉……

叫得大蛇来……大蛇叫化子柯去哉……

叫得叫化子来……叫化子半夜三更死掉哉,

天亮一早出丧哉……

——萧山《告状》

(设计者:桑莹莹)

例六

萤火虫

萤火虫,夜夜红,

麦草管里点灯笼,

灯笼做什么?寻引线【59】,

引线做什么?补麻袋……

补麻袋做什么?放磨石……

磨石做什么?磨钩刀……

磨钩刀做什么?砍毛竹……

毛竹做什么?做蒸笼……

蒸笼做什么?蒸米果……

米果做什么,送外婆……

外婆在哪里?

外婆在天上……

天上怎么去?

金钩银钩拉上去……

怎么走下来?

花花轿子抬下来……

外婆家拿了点什么来?

拿了根花花扁担来……

花花扁担在哪里?

被老雄鸡踏断了……

断扁担在哪里?

烧在镬灶洞变灰了……

灰让我看看,

抛在桑树地里做肥料……

桑叶让我看看,

被蚕宝宝吃掉了……

蚕宝宝让我看看,

蚕宝宝做成茧了……

茧让我看看,

茧做成丝了……

丝让我看看,

丝放在新娘子的棉袄里了……

新娘子让我看看,

新娘子吊水吊水跌到井里去了……

那个看见?

瞎子看见……

那个捞起?

蚀【60】手捞起……

那个追到?

跷脚追到……

——富阳

简析:

《萤火虫》是由多种童谣母体糅合而成的一首童谣,其母体有问答歌、外婆歌、颠倒歌等……童谣以萤火虫开头,但整首童谣和萤火虫关系不大,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随韵点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风俗,如引线、麻袋、扁担、镬灶洞等都是老百姓常用的生活用品,而毛竹、米果、桑树、蚕等均为浙江特产……

这首童谣虽然篇幅较长,却一问一答,朗朗上口,联系紧密,便于记忆……最后六句是颠倒歌,其特点是悖于常理,让人在轻松一笑中留下深刻印象……

活动目标:

1.注意倾听,尝试用方言跟念童谣,感受方言特色……

2.抓住每句话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字……

3.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通过游戏加深对童谣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准备:

童谣中出现的事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教师用方言念唱童谣……

提问:老师是用什么语言来念唱的?

老师念唱的是什么?

2.再念唱童谣,请儿童倾听……

提问:

(1)童谣里有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没有必然联系)

(3)为什么它念唱起来那么顺?

3.请儿童一起用多种形式念唱……

拍手唱、接龙唱、小组唱等,由儿童自由选择……

活动提示:

请儿童与同伴面对面念唱童谣,做拍手游戏……唱到“答”的内容时,可以加入夸张的肢体动作,增加趣味性……

相关链接:

萤火虫,夜夜红,

婆婆在家糊灯笼,

公公挑菜卖胡葱,

哥哥打卦做郎中,

嫂嫂抽牌抉牙虫……

——安吉《萤火虫》

亮婆婆,

钩刀借把我……

借侬做啥西?

斫金竹……

金竹斫来做啥西?

做蒸笼……

蒸笼做来做啥西?

蒸馒头……

馒头蒸来做啥西?

送拨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在哪里?

在天角落头大道地……

哪格【61】走得上去?

金纺车,银纺车,

“咕啦咕啦”摇上去……

哪格走得落来?

金拐杖,银拐杖,

“的笃的笃”爱【62】落来……

——嵊县《亮婆婆》

月亮白光光,

有贼偷酱缸……

聋彭【63】听见忙起床,

哑巴捉贼喊得震天响,

瘫子跑得飞一样,

抓臂【64】伸手来帮忙,

一抓抓个滑拉塌【65】,

原来是个光头秃和尚……

——湖州《有贼偷酱缸》

(设计者:吕静)

例七

搬鸡蛋【66】

小老鼠,搬鸡蛋,

鸡蛋太大怎么办?

一只老鼠地上躺,

紧紧抱住大鸡蛋……

一只老鼠拉尾巴,

拉呀拉呀拉回家……

简析:

《搬鸡蛋》在民间流传甚广,多以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呈现,十分生动有趣地讲了两只可爱的小老鼠怎么动脑筋合作搬走大鸡蛋的故事……这首童谣简单易懂,其中运用了大量适宜表演的动作:搬、躺、抱、拉等,深得低龄儿童的喜爱……

活动目标:

1.鼓励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尝试根据图意编故事……

2.理解童谣中的动词,运用简单的动作形象地表演童谣……

3.乐意与人合作和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4张:两只小老鼠出洞找食一张;发现大鸡蛋,两只小老鼠很兴奋地围着大鸡蛋跳舞1张;两只小老鼠苦恼地想办法1张;两只小老鼠搬鸡蛋1张……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图片,请儿童说说图意……

2.师生互动……

老师念唱童谣,儿童跟唱……理解童谣故事……

理解其中的动词,体会其中的趣味……

请孩子表情生动地边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演边念唱童谣……

3.请儿童合作表演童谣……

活动提示:

情景表演,让孩子在愉快的表演中懂得学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设计者:吕静)

例八

手指游戏【67】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牛牛)毛毛虫……

二根手指头,二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三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印第安人)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四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头,五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望远镜)小鸟飞……

六根手指头,六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金元宝)打电话……

七根手指头,七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长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头,八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神枪手)神枪手……

九根手指头,九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头,十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拍拍手)拍拍手……

简析:

手指游戏是儿童特别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幼儿教师经常会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数数、指认手指名称、进行手指表演等等……

例如:《五指歌》

五指歌【68】

1=F2/4

1513 |5430 |4 43 |2220 |1010 |10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嘭嘭嘭……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啦啦啦……

小小指头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

这是一首典型的适合低龄幼儿的童谣……既可以让幼儿学会数数,又有较强的动作性,可以用手指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既可发展小肌肉(对于低龄幼儿来说),又会带来某种成就感……

活动目标:

1.动动小手,能主动参加游戏……

2.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围成圆圈做游戏……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围坐成圈,由老师带着幼儿动动手指念童谣……

2.听口令游戏……

3.老师每次念童谣前,要求:

(1)老师念前半句,“变成什么”让幼儿念出……

(2)老师念前半句,“变成什么”让幼儿用动作来表演……

(3)请幼儿找好朋友面对面念这首童谣……

(4)请幼儿在圆圈内找好朋友,面对面进行手指游戏……

活动提示:

教师带领幼儿在草地上围坐成圈,一边唱童谣一边用手指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接龙表演、分男女表演、请个别幼儿表演等……

(设计者:吕静)

例九

天上一颗星

天上一颗星,

地落一个丁,

叮叮当当挂油瓶.

油瓶漏,好炒豆.

豆子香,换丁香.

丁香甜,换黄连.

黄连苦,换花果.

花果熟,换牛角.

牛角尖,弯上天……

天天彩被盖满天……

——富阳

简析:

这是一首顶针歌,极具律动感,一口气念完,更能体现其韵味……童谣中的内容由下句句首和上句句末相连,语义跳跃,语音连贯……

活动准备:

与童谣有关的图片若干……

活动目标:

1.感受童谣的节奏、韵味美……

2.感知顶针歌的连接方式……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熟悉内容……

教师念唱童谣,请儿童注意倾听……

提问:“这首童谣给了你们怎么样的感觉?”“老师怎么念唱的?”“童谣里有什么?”

2.看图了解童谣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请儿童跟着老师,看着图片学着念唱……

3.教师念唱,比较童谣的快慢……

教师分别快速念一遍,慢速念一遍……请儿童比较哪个更有韵味……

比比谁能口齿清楚地、快速地念诵这首童谣……

4.小结……

(设计者:吕静)

例十

你姓啥

你姓啥,我姓黄……

什么黄?草头黄……

什么草?青草……

什么青?笔杆青……

什么笔?毛笔……

什么毛?羊毛……

什么羊?山羊……

什么山?高山……

什么高?年糕……

糖年糕好味道……

——富阳

简析:

这是一首问答歌……童谣长短由问答的儿童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决定,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这样的游戏不受环境的影响,适合两个儿童一起玩……能提高儿童快速掌握词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目标:

1.在一问一答中,体验同伴间游戏的快乐……

2.鼓励儿童大胆地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词句,增加常用词汇量……

3.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

活动过程:

1.由姓入题,让儿童产生兴趣……

师:谁来说说你姓什么?

接着老师请一位儿童继续问答游戏……过程中有儿童回答不出的,可以请其他儿童接着答……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受童谣的有趣,思考要接下去的内容……

2.介绍童谣,让儿童初步了解问答式童谣的特点……

3.进行问答游戏,形式可以多样化:

老师问,学生答;

一组问,一组答;

两名儿童一问一答……

4.小结……

活动提示:

每两人为一游戏小组,面对面而坐……游戏开始,儿童按童谣节奏边互相拍手边问答(拍手的方法可灵活多样)……游戏中不管从哪个字开始,也不管说多少句,中间谁接不下来谁就是输家……游戏可以谐音连接,但句子不能重复,也不能中断,更不能以句子以外的字来连接……

(设计者:吕静)

例十一

一个星不愣登

一个星,不愣登,

两个星,挂油瓶……

油瓶漏,炒炒豆;

炒豆香,煮黄浆;

黄浆烂,挂水孱,

水孱糊,望外婆……

外婆头上跍一跍,

问你杀鹅勿杀鹅?

鹅嘴青依依,

问你杀鸡不杀鸡?

鸡肚肠,丈二长,

问你杀羊不杀羊?

羊角弯弯掼【69】到后,

问你杀狗不杀狗?

狗啊狗,日日夜夜管夜后;

问你杀牛不杀牛?

牛啊牛,日耕田,夜踏土,

咬根稻秸根头多少苦……

——玉环

简析:

《一个星,不愣登》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它不仅句式工整,而且基本押韵……从形式上看,它既是顶针歌又是问答歌……前半部分主要采用的是顶针的修辞方式,而后面部分,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这首童谣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回答并非直白简单,而是在回答的过程中把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得非常清楚……整首童谣虽以星星为题,但和星星关系不大,而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油瓶、豆子、鹅、鸡等都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前后联系紧密,方便记忆……

活动目标:

1.用方言念唱童谣,感受方言特色……

2.感受这首童谣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

活动准备:

与童谣有关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用方言念唱童谣,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

(1)刚才老师是用什么语言来念的?

(2)童谣的名字叫什么?

(3)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次念唱童谣,请幼儿仔细倾听……

提问:

(1)童谣里有什么?(一边回答一边出示图片)

(2)童谣里提到的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3)听了这首童谣,你有什么感觉?

(4)为什么它唱起来那么顺?

3.请幼儿一起用多种形式念唱:个别幼儿领唱、拍手唱、对唱、分组唱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念唱……

4.游戏:幼儿面对面坐好,边念童谣边做拍手游戏,在念到动物时,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形态、动作等……

相关链接:

燕子窝,朝南做……

今朝人客来了许许多……

人客来了许许多,

东家请客要杀鹅……

鹅话格,头颈白削削,

何勿杀只鸭?

鸭话格,我生蛋生一千,

东家好卖钱,

何勿杀黄鳝?

黄鳝话,大河里我会钻,

何勿杀河鳗?

河鳗话,我尾巴甩甩水中流,

何勿杀黄牛?

黄牛话,耕田春米都是我,

何勿杀只马?

马话格,东家出门把我骑,

何勿杀只鸡?

鸡话格,孵鸡生蛋老鸡娘,

何勿杀只羊?

羊话格,我多吃青草多积肥,

何勿杀猢狲?

猢狲话,我屋前后都管牢,

何勿杀只猫?

猫话格,屋里老鼠我咬光,

何勿杀只狗?

狗话格,吃吃困困顶无用,

何勿杀猪猡?

猪猡困熟无响动,

众口齐声都赞同……

——慈溪《燕子窝,朝南做》

(设计者:尹飞)

例十二

十二生肖

老一细(老鼠)

老二好力气(牛)

老三门头大(老虎)

老四倒在草蓬第(兔)

老五趴着天(龙)

老六倒在大路边(蛇)

老七吃皇粮(马)

老八白洋洋(羊)

老九会演戏(猴)

老十叫天明(鸡)

十一跟人走(狗)

十二小尖刀给你吼(猪)

——乐清

简析:

这是一首常见的民间童谣……童谣描述了12种动物的特点,从形式上看它既是一首童谣,同时又是谜语……这首童谣以描述动物的特征为主,以猜谜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十二生肖……在游戏活动中,儿童不仅能记住十二生肖的排序,也可模仿动物,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尝试用方言跟念童谣,感受方言的语言特色……

2.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判断,猜出谜底……

3.了解十二生肖及它们的排序……

活动准备:

准备十二生肖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方言念童谣……

提问:

(1)老师是用什么语言来念的?

(2)老师念的是什么?

2.再念童谣,请幼儿倾听……

提问:童谣里有什么动物?

3.教师讲解,幼儿猜测……

从一开始到十二,教师讲述动物的特点,当幼儿猜对时,教师出示相应的动物头饰;当幼儿猜不出时,教师可以模仿动物的特色,帮助他们竞猜……

4.幼儿学念童谣……

教师给幼儿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十二生肖的顺序进行念,从中也可以用动作模仿……

5.鼓励幼儿大胆用方言念唱,并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提示:

建议幼儿回家让父母先猜猜这十二个动物是什么,然后用方言与父母一起念……

(设计者:马少英)

例十三

油菜花开黄如金

油菜花开黄如金,

萝卜花开白如银,

茄子花开满天星,

蚕豆花开黑良心……

——杭州市江干区

简析:

《油菜花开黄如金》形象地描述了四种花的颜色……让孩子们在念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农作物,亲近大自然……

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感受节奏韵律之美……

2.初步认识一些农作物所开的花的颜色与形态……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花卉及农作物开花的照片张贴在黑板上,将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茄子花、迎春花、百合花、月季花等图片做成PPT……

活动过程:

1.播放PPT,让幼儿感受各种美丽的花……

2.教师利用PPT,逐一帮助幼儿认识油菜花、萝卜花、茄子花、蚕豆花的颜色及形态,同时引出童谣……教师说前面半句“油菜花开”,幼儿说后面半句“黄如金”……教师和幼儿交换念……也可以教师念“油菜花开黄如金”,幼儿念“萝卜花开白如银”……教师和幼儿再次交换念……

3.提问幼儿还知道一些什么花,教师放映图片,续编童谣……

4.出示黑板上张贴的照片,教师(幼儿也可)念唱一句童谣,请幼儿指认是哪种农作物的花……也可教师指着照片,请幼儿念唱童谣……

(设计者:杨晓滢)

例十四

姆妈喂,要吃豆

姆妈喂,要吃豆,

啥格豆?罗汉豆;

啥格罗?三斗箩;

啥格三?龙泉山【70】;

啥格龙?鞋匠弄;

啥格鞋?虎头鞋;

啥格虎?绍兴府;

啥格绍?猪食槽;

啥格猪?白毛猪;

啥格白?桕子白;

啥格桕?老婆舅;

啥格老?谢阁老;

啥格谢?正月十六上灯夜;

啥格上?花眠床;

啥格花?葱草花;

啥格葱?屋瓦葱;

啥格屋?九九八十一间高厅大楼屋……

——余姚

简析:

《姆妈喂,要吃豆》是一首问答式童谣,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童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整首童谣虽以吃豆为题,但和吃豆关系不大,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顺着语音点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风俗……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问答式童谣……

2.注意倾听,尝试用方言跟念童谣,感受方言特色……

3.抓住每句童谣中的关键词……

活动准备:

与童谣有关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看看图片里有什么呢?

(2)你们很棒,今天老师把你们看到的东西编成童谣给你们听好吗?

2.老师用方言念唱童谣……

提问:

(1)童谣好听吗?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语言(话)来念唱的?

(2)你们听到了什么?

3.老师再念唱童谣,请孩子们认真倾听……

提问:

(1)老师念唱的童谣里的每句话之间有什么特点?(都是一问一答)

(2)你们为什么喜欢童谣?

4.孩子们先跟着老师用方言念唱,等孩子们熟悉童谣后用多种形式念唱……

5.童谣问答游戏……

教师先扮演问的那一方,请孩子们回答老师的问题……接下来师幼互换角色,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6.一句话小结:“我们真能干,今天回家我们也来做小老师,把学到的童谣教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提示:

可以让孩子们在空余的时间与同伴或家人面对面念童谣,做游戏……念到答的部分可以加上肢体动作,以增加趣味性……

相关链接:

小倌倌,侬姆妈叫侬吃豆来……

什么豆?罗汉豆……

什么罗?三斗箩……

什么三?破雨伞……

什么破?斧头破【71】……

什么斧?绍兴府……

什么绍?油车槽……

什么油?鸡冠油……

什么鸡?白雄鸡……

什么白?桕子白……

什么桕?老婆舅……

什么老?花杆老……

什么花?葱草花……

什么葱?屋烟囱……

什么屋?高高大楼屋……

咋格高?天格高……

什么天?梗青天……

什么梗?苋菜梗……

什么苋?籽麻苋……

什么籽?萝卜籽……

什么箩?石灰箩……

什么石?磨卵石……

什么磨?二尺磨……

什么二?烂湖泥【72】……

什么烂?破花篮……

——慈溪《罗汉豆》

(设计者:薛慧)

例十五

十字歌

一一一,一个杨梅真好吃……

两两两,两个癞头在抓痒……

三三三,三个乌龟爬上山……

四四四,四只雄鸡喔喔啼……

五五五,五个和尚在比武……

六六六,六个小孩勿食肉……

七七七,七个仙女采草药……

八八八,八洞神仙有妙法……

九九九,九个阿婆爱吃酒……

十十十,十个阿公牙齿脱……

——东阳

简析:

《十字歌》是一首数字歌……整首童谣句式工整,两两押韵,孩子们在念唱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些地方风物,还可以巩固孩子对数字1~10的概念……

活动目标:

1.用方言念唱童谣,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培养小孩快速接口的能力……

3.巩固数字1~10的概念……

活动准备:

请配班老师对唱童谣……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教师用方言念唱童谣……

提问:

(1)老师是用什么语言来念的?

(2)老师念的是什么?

2.两位老师以对答方式用方言念一次童谣,激起幼儿的兴趣……

3.你听出来了吗,这首童谣有什么特点?(幼儿发言后,教师小结出这是一首“数字歌”……)

4.师幼尝试用拍手唱、接龙唱、小组唱等各种形式念唱童谣……

(设计者:尹飞)

例十六

点指扳扳

点指扳扳,点到南山……

南山北斗,点到渠口……

谁能作官?谁能作贼?

作官勿清,不如烂铁钉!

铁钉好回炉,贼官害人精!

害人精,就是你!

——温州市鹿城区

简析:

《点指扳扳》是一首抉择歌……童谣文本对贼官有所指责,但孩子对这些可能还不太理解,他们体会到的是玩童谣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前面七句都是四字一句,句式整齐划一,念起来比较顺口,而后面这几句的变化较大,最后一句“害人精,就是你”,听起来不是很舒服,但小朋友不会注意这些,他们所注意的是自己能否继续参加游戏……

活动目标:

1.体验念童谣带来的谐趣,感受方言的特色……

2.注意倾听,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3.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活动过程:

游戏开始前让幼儿围坐成圆形,先让孩子念唱这首童谣……第一次游戏时由教师示范讲解规则,念一字点一个小朋友,当念到最后一个“你”字的时候,被点到的孩子就得到圆圈中间唱歌或讲故事……可以请会念的幼儿上来,然后一一换人进行,如果有的孩子不会,教师可以和他一起念……

活动提示:

当孩子熟悉了这首童谣后,可加快语速……

(设计者:马少英)

例十七

妖魔鬼怪消灭光

唐僧骑马咚啦个咚,

后面跟了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了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了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

后面跟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

骗了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

多亏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

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消灭光……

——杭州市上城区

简析:

《妖魔鬼怪消灭光》源于《西游记》,本为儿童文学作家樊家信的创作儿歌,后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童谣叙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遭遇种种危险,孙悟空用金箍棒打败妖魔鬼怪的故事……这首童谣用传统的顶针方法结构,韵律节奏感强,念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有特殊的爱好,所以进行模仿表演,更具趣味性……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念童谣,并进行模仿表演……

2.感受童谣的节奏韵律之美……

活动准备:

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老妖婆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简短谈话引入……

花果山上有个美猴王,本领十分高强,你们知道是谁吗?他是怎么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打妖怪)

2.学念童谣……

教师有表情地念儿歌,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第二次教师一边念童谣一边依次出示图片,幼儿跟念两次……

3.模仿表演……

请上5位幼儿带上头饰,边念童谣边表演……可进行数次,以加深印象……

(设计者:杨晓滢)

注释:

【1】潘月芳:《童谣对孩子发展的启蒙教育作用》,载《科教论丛》2009年第2期……

【2】强:原文有“亻”旁,强壮的意思,音wā,下同……

【3】蹲记匍记:蹲一下又蹲一下……记,一下;匍,和“蹲”意义相近……

【4】拿来:现在就来……拿念do……

【5】阿里只:哪里只,哪一只……

【6】转引自林碧英:《为亲子教育呐喊》,载《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第3期……

【7】一歇:一会儿……

【8】讴其:叫她……

【9】翻顶倒:翻跟头……

【10】夜桶:便桶……

【11】夜桶里厢出屙虫:意为洗得不干净,里面出虫子了……

【12】抠:捉,音kōu……

【13】大脚胖:大腿……

【14】晏觉:午觉……

【15】侬要啥人抱:你要谁来抱……

【16】啥人:哪个人……

【17】困晏觉:睡午觉……

【18】腰骨:俗指腰……

【19】袄袄:衣服……

【20】花袄:嫁衣……

【21】寻幽猫:捉迷藏……

【22】阿娘:祖母……

【23】伛:弯,音yǔ……

【24】讲大道:聊天……

【25】仔:意为“了”……

【26】乱虫:指男孩子的生殖器……

【27】哭作猫:爱哭的孩子……

【28】别:谐音,赶……

【29】传:谐音,捡……

【30】屙:粪,音ē……

【3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1页……

【32】镬:锅huò……

【33】覅:不要,音fiào……

【34】开手:开始……

【35】开手:开始……

【36】百丈街:宁波的一条老街……

【37】抠:意思为抓……

【38】眼:意思为点……

【39】勿:原文“勿”下有“要”字,意为不要……

【40】黄儿:黄狗……

【41】此童谣于2010年4月实地采录……念唱人:方桂香,女,淳安县王阜乡金家岙村村民,1928年出生,文盲……采录人:王瑞祥,男,浙江师范大学教师……

【42】此童谣于2009年10月实地采录……念唱者:吕新根,男,1962年出生,大专文化,富阳市国税公务员……采录者:吕静,女,1980年出生,本科文化,富阳富春第一幼儿园教师……

【43】勿要起:不要的意思……勿要,原文作一字,上“勿”下“要”……

【44】勿会:不会……原作一字,左“勿”右“会”,音fei……

【45】红孩儿育儿网:http://www.honghaizi.com/education/HTML/26992.htm/……

【46】浙江学前教育网:http://www.06abc.com/topic/20061130/13409.html……

【47】丹竹:水竹……

【48】派:劈……

【49】唔宕:哪里……

【50】卵:蛋……

【51】吼:杀……

【52】浆浆洗洗:蟋蟀的叫声……

【53】门头:额头……

【54】柴窠:柴堆,柴丛……

【55】性勿强:性格温顺……

【56】屙:粪便,音ē……

【57】大:念作“驮”……

【58】柴蟹:指柴里面……

【59】引线:缝衣的针……

【60】蚀手:意为手臂有残疾的人……

【61】哪格:怎么……

【62】爱:原文有“扌”旁,动词,这里指用拐杖支撑身体走路……

【63】聋彭:聋子,“彭”原文下有“耳”……

【64】抓臂:手臂有残疾的人

【65】滑拉塌:落了空,未成功……这里指没有抓住头发……

【66】红孩儿育儿网:http://www.honghaizi.com/education/HTML/26992.htm/……

【67】浙江学前教育网:http://www.06abc.com/topic/20061130/13409.html……

【68】浙江省幼儿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幼儿园系列教材·小班教本》(上册),新时代出版社,1993年,第75页……

【69】掼:弯……

【70】龙泉山:余姚镇内的一座山……

【71】破:意为劈……

【72】慈溪话“二”、“泥”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