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间女子最相思
6863200000001

第1章 深心未忍轻分付(1)

思华年:身边细物,别见真情

微醺的风又拂了过来,拂过坠了晶珠的湘帘,转过描了金丝海棠的彩屏,卷起一缕蔷薇的淡淡香气。

暮色渐染,这漫漫的初夏的午后,草木丰润,一庭秀色,满院里无声的热闹。那巧手慧心的妙龄女子,净了手、配了线,微垂了首,十指翻飞如蝶舞,结一只玲珑的攒心梅花络;又或者,银针穿过丝缎,合着这夏日薄暮的微醺,连缀成小小的一只荷包;时而,她会从袖中抽出绢帕,轻轻拭一拭额角的细汗,帕子的一角,缀了一枚“穿心合”。

结、手帕、荷包,均是女儿家身边微物。编结子、打络子,是古时闺中女儿女红的一项,而制成的结子与络子,既可做饰物,亦可当礼物,赠予亲近之人;手帕之于古时女子,其意义更是深远,直是与她们相伴一生;精致的荷包,除却盛放身边细物之外,亦是古时女子们裙边襟角的美丽装饰,更是赠予情郎的纪念之物。

这些许物件,本不足道,却因了身处于那个沉默安静的年代,因了那无数女儿家辗转不能对人言的心事,便于细微处,别见深情。

结素心

结之一字,念起时,便若卷起一池泱泱浩浩的春水,而当山长水阔行尽,满怀的情绪皆凝于舌尖,却说不出一个字。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诗中那缠绵的心事,便如同丝网织就的结,层层绕于心间。

而其实,在亘古以前的最初,结,也的确是一种记事的方式。人们以绳结写下心事,一结一绾,朴拙而深情。

其后,光阴漫漫流逝,这曾身负结绳记事的重要事物,却因了闺中女子的婉约心事,而逐渐柔美纤婉了起来,褪去了远古时代的粗砺与朴拙,化作襟边的一缕风情,一行一止、一动一静,划出典雅与精致的弧线。

东晋图卷中,仕女的腰带上便已有了单翼蝴蝶结的饰物,虽是简单的几处转折,却令飞舞的彩蝶落于腰畔,翩翩于袅娜之间,而今想来,彼时应是一番风流光景。而在唐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中,则已经出现了我们现今常见的蝴蝶结,双翼平展、形态甜美,无论饰于腰间还是缀于襟边,皆有一种华丽的繁复,便如同那个盛大华美的时代,端雅高华,令人无限神往。

及至清时,结的样式早是繁复至极,充塞于生活的每个间隙。而这精巧美丽的事物,自然深得闺中女子们喜爱。她们用它来装饰窗帘、帐钩、肩坠、笛箫、香袋等,将原本寂寞的心事,以这些许微小的快乐填满。自然,这也给了她们消磨时光的又一种方式,而这其中,最叫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大观园里的妙语清音了。

莺儿为宝玉的法度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可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是我最爱的。”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莺儿道:“什么花样呢?”宝玉道:“共有几样花样?”莺儿道:“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宝玉道:“前儿你替三姑娘打的那花样是什么?”莺儿道:“那是攒心梅花。”

文中所言的“络子”,便是结的一种。而只看这一段花团锦簇的文字,便可想见,彼时闺秀们身畔襟边的风景,该是何等绚丽多姿。而那繁复的打结制络之法,更是叫人眼花缭乱。

除此而外,结还有着另一重含义。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许多时候,结,是女子诉诸情爱的一种方式,一如诗中的“同心结”,便是两情相悦的印证与信物。

宋代时,人们已经有了在婚礼中使用同心结的习俗。在婚礼中,人们会将同心结系于两只酒杯上,交臂而饮,饮毕与花冠一同扔在婚床下面,若两只酒杯一只杯口朝上,一只杯口向下,则是大吉的征兆。

说起来,同心结的由来,也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故事。说的是古有一男子文胄,与姜氏女子相爱,文胄便将一枚百炼水晶针赠予姜氏,姜氏以连理线贯双针,织就一枚同心结,作为信物回赠情郎。而同心结亦因此有了更多美好的含义。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栏干?

古诗词中,常见这般借同心结感慨的怅惘诗句,流丽婉转,无以言表,叫人徒然地生出叹息。同心结,结同心。只是,这世间的同心未必都能就此成结,即便结成同心,亦未必便能白头偕老。而那些辗转于花荫之下、月华之间的女子心事,亦如同一个个美丽而远渺的心愿,借由这指间的丝线,反复缠绕、蜿蜒转折,结一段锦瑟年华,结成她们心心念念的那个良人,许她们一段美好且温暖的人世烟火。

鲛绡透

手帕,柔软的一方织物,叠作各种小巧的形状掖在臂钏里,或是藏于袖间。

有时,它是丝缕的柔软绵密,熨贴里含了一抹凉意,拭去颊边微凉的泪水,将女儿家的伤心揉于其间;有时,它是云布的光洁滑爽,温暖中带着几分矜持,掩住嘴角的浅笑,轻抹指尖的微尘,举手投足间,是闺中女子的教养与礼仪。

章甫不如人,翠绾垂杨缕。纤手送来时,罗帕缄香雾。

罗帕幽香,为纤手轻轻托起,而女儿家千般万种的心绪,亦全在这一方绢帕之中。

手帕之于古代闺中女子,便如贴心贴己的一位无声的友人,陪伴她们度过长长的一生。它既是饰物,被女子们柔柔地挽于指间,作一朵精致美丽的绢花,装点她们修长的手指;同时,手帕又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用品,拭汗拂尘皆可,还能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优雅是为自己扇上几许凉风;而有时,手帕又是私密的,代表两人之间的亲近无暇,是女子间友情的见证,亦是男女定情的事物。

在我国古代,手帕最初名为“鲛绡”。光从名字看,便已有了那么几分妍媚的味道。

据说,这美丽的织物是生活于海底的鲛人所织。传说在南海之外,有鲛人居于水下,擅长织纺,当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便是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另一些传说中,鲛人变成了蛟人,别名为泉客。他们所织的蛟绡纱,入水时不湿,色泽洁净素白如霜。

而其实,无论是泉客还是鲛人,那染了珠泪的素洁织物,始终是女子们无法舍弃的爱物,千载以来,承过泪、掩过唇、拂过面,以它静默的温情,熨贴了每个闺中女子的心。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这婉转的诗句,似是让我们看到了那受尽委屈的美丽女子,以手帕掩住唇角,无声低泣的画面。而在散佚的诗句与画卷里,那些湮没于时光长河里的淡淡身影中,又有多少柔情百转的女子,如同诗中的刘兰芝那般,将手帕轻掩唇边,掩去幽怨、悲伤、委屈,抑去眼角滑落的清泪,将所有的情绪,尽诉于这一方小小的手帕中。

黛玉在手帕上题诗说道:“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可见古时女子的手帕约有一尺见方,通常为素绢所制,人们便常常借着这一方素绢题诗写字,便如潇湘馆中临风洒泪的黛玉,于无人处,亦只能将心思付予这方寸素绢之间,却无法对人言明。

自然,也不尽是伤心事,手帕里所寄托的,有时亦会有女子间的细腻情义。因着手帕本身便即具备的熨贴与温暖,以及其所延伸出的私密性,女子之间交好,便有了一个旖旎的名字—手帕交。

想那一方尺幅绢帕,凝馨香、绾柔情,于闺中少女之间辗转交递,亦是一番珍重的情绪。或许,女子间的友情,不会如男子那般高爽豪阔,然而,那一转春夜细雨般的涓涓清流,却润泽了闺中女子寂寞的芳心,令赏花夜宴有了说话儿的对象,也让乏味的生活有了带着闺阁香气的人情往来。

手帕虽以素净为主,但也不乏精致小巧的装饰,便如“穿心合”。圆环式的盒子可上下开启,下缀玲珑玉饰,手帕的三角从盒中穿过,于第四角结缀,便成了别具情致的“穿心合”。盒中可以放些小物件儿,或是研得细细的香末,或是清口的香茶,或者是些女红爱物,缀着手帕,精雅秀致,全是女儿家的绵密心思。

手帕的另一重含义,大约便是遗情了罢。

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

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千载的光阴里,不知有多少女子,将手帕缠住皓腕,为心爱的那个人,折下一枝芙蓉。而在静默哑然的寂寂光阴里,深院重门,锁住了满园的青春与韶华,闺中女子做的最大胆的事,亦只是将那一方素帕,遗于道旁花间,只盼着,那拾起手帕的人,果真能如心中所想,是个真挚痴情的人,方不付这一番深切的心意。

闺中女子的手帕,便是这般,陪着女子走过了一生,记下她们的片时光景,陪她们赏花踏月、结交女伴,随她们一同嫁为人妇,相夫教子,直到绿鬓成雪,红颜不再,却依旧不离不弃,相携相依。

缀荷囊

闺阁少女们的精致小荷囊里,装了香饼儿、小佩饰、香茶或糖果零食。衣袂飘拂处,携着一缕活泼的韵致,或是挑起一缕灵巧的裙角来,飞扬了满天满地的快乐,合着少女们清浅无忧的笑,成就了闺中女孩的清丽华色。

凤掖鸾台,荷囊簪笔,久要津历试。红旆颁春,碧油开府,出分忧寄。

认真说来,荷包并非女子专属,古代男子身上也大多配着荷包。只是,此荷包非彼荷包,于男子,纯是为了盛放事物而配,便如诗中所言,将笔置于荷囊中,这就是纯粹的实用主义了。

而于女子而言,荷包却首先是饰物,实用倒成了末节。这也令得荷包一物,自起始至今,始终不曾衰绝。想来,它的小巧、纤秀、精致,无论是于千年前锦衣华服的女子而言,还是千年后干练独立的女人而言,都有着无法言喻的吸引力罢。

荷包的前身叫“荷囊”,起初是因人们的衣物上没有口袋,故以此盛物。汉代以后,才逐渐形成了佩囊的习俗,且无论男女均佩囊。

兰殿千秋节,称名万寿觞。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

玉宇开花萼,宫县动会昌。衣冠白鹭下,帟幕翠云长。

献遗成新俗,朝仪入旧章。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

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深思一德事,小获万人康。

这气势端肃的诗,出自李隆基之手。一代帝王君临天下,却于这荷囊之物上,留下了不大不小的一笔典故。

说起来,荷包曾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做“眼明囊”。古代有这样一个风俗,每逢农历八月初一的凌晨,女子们要去采下花木上晶莹的露水,放入事先以彩色的丝、麻等物缝制的荷囊之中,带回家中。据说,以此水洗眼,可令人在一年之内眼清目明,不生眼疾,真真是洁净绮丽得紧。

而至唐玄宗时,“眼明囊”演变成了“承露囊”,成为人们进献皇帝、表达“承皇帝恩泽而感佩”的崇敬之意的事物。自乡野而至庙堂,荷囊的身份变得高贵了起来。亦是自此以后,荷囊开始成为一种珍贵的饰物,而非之前那般粗率简陋了。尤其是贵族女子们,对于这荷囊更是讲究得紧,各种工艺与图案均出现于荷囊上,使之显得较以往更加精致华美。

唐朝时的女子很爱佩戴荷囊,荷包大多为圆形,纹样繁复多变,这些女子身穿胡服、束着革带、腰佩荷囊,爽利娇俏,与那个年代开放的风气颇为相宜。而以荷囊为基础演变出来的荷包,则是唐代女子最喜爱的饰物,荷包上多绣梅花、荷花、缠枝莲等图案,且已开始有了将花草变形的艺术处理方式。

今天,无论是“眼明囊”还是“承露囊”,均已不可考。人们对荷囊的最深认知,大抵还是在于它的暧昧情愫。因为承装了人们的私属爱物,荷囊便有了一层靡艳的色泽。而将之赠予情人,以慰相思,则更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另外一层意思了。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与子结绸缪,丹心此何有。

清香辟邪的茱蓃囊,就此与情人连缀一处,是两情相悦的欢欣,亦是此心不渝坚定。

择一个明净的夏日午后,将描了兰蕙芳草的屏风置于帘前,静无人语的小园中,一池翠幕随风翻卷,鼻端是荷花清婉的香气。穿针引线、连缀荷囊。先以银剪裁出形状,再以平针慢慢缝边绣合。盛放的荷花、摇曳的月季、池中红鲤乃至虫草之物,均可绣成荷包的花样。而此时情境,此际的微风与花香,亦都被绣进了这不盈一握的小小荷囊中,连带着那一颗牵挂的思念的心,也随着这一针一线,绣进了每一寸缝隙。而她细细缝制荷包的样子,便此定格于时间的长廊里,化作一幅婉约柔美的画卷,印证着这世间每个女子都曾有过的昨日光影,时时刻刻,如同流星般,划过无垠的深蓝色天幕,刻下永恒的恋慕与想念。

绣锦绨:纤手银针,彩线锦帛

帘外落了雨,疏疏淡淡的一幅薄烟,无心似的,散向高墙外未可知的天地。汉白玉的石阶边上,植着一丛修翠的竹,凉风轻拂,剔透的翠叶便就此洇了开去,将雨丝也染成了绿色,洒然不群之外,飘摇出一场洁净的烟雨江南。

楼中的女子端坐于窗前,身旁是一架支起的绣绷架,绣了一半的翠叶绿竹,在天青色的布帛上伸展着,竹外是两只黄蝶儿,翩跹着自在,洁净姣好,让人的心亦跟着欢喜起来。

纤手银针、彩线锦帛,刺绣,是古时女子针黹女红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有一手精雅绣活的女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骄傲地抬起头来。有些技艺卓绝的,更是名传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