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间女子最相思
6863200000003

第3章 深心未忍轻分付(3)

软烟罗:飘飘裙裾,翩翩广袖

转身时,杏花已落了满鬓。风是温软的一程浩荡,自亘古而来,渺渺不知其所往,一路卷起花飞若雪,似一匹最柔滑的轻绡,掠过粉白浅碧的春衫,留下燕草湿润的味道。

花影重叠、春风如绵,正是一年最馥丽的光景。那锦瑟年华的女子,又怎舍得将这春光辜负了去?这繁华如锦的岁月,是一定要以最盛美华艳的服色,或是最绮罗香泽的气息,方才衬得起的。

于是,衣锦着绣、披绫围罗,姣好清丽的容颜,便与这身上的衣衫一同,作了春风的注脚,只待那光阴的水波轻轻流过,涤尽千年岁月的尘烟,露出原本的美丽与娇娜。

古时女子的衣衫,有着繁复美丽的名目,举凡深衣、袍、襦、衫、袄、背子、半袖等衣衫,皆可统称为衣。而《释名·释衣服》中亦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

这其中,衫、襦、袄及半袖等较短,深衣、袍、背子等则为长款。古时女子的衣衫,便于这长长短短之间搭配叠穿。飘飘衣袂、翩翩广袖,婉约了闺中女子的婷婷身姿,化作一道永恒的美丽风景。

深衣重

春日的午后,花园里,盛放了一树素白的梨花。那女子轻提裙摆,闲闲地自花障边行来。一阵风过,小径之上,落红成阵,风里零落了不知名的花香,有几分柔婉地,牵住她翻飞的衣角。

深衣修直纤长,衬起那女子婀娜的身影,柔媚中含了几分端雅,是闺阁女子应有的风仪与姿态。深青的衣袂飘动如舞,隐隐地,似有一层玉色流光掠过,映着这满世界的春色,直教人的心亦变得华丽了起来。

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

那飘舞如仙姿的燕裾,便是指的深衣。

最初的深衣极其简单,不过是将一大块布中穿一洞,套在身上,将前后两片对折并于腰间束上带子而成。其后才发展成为衣与裳相连包住全身的形制,修长纤细,行动之间袅袅婷婷,女子的美好身姿亦于此显现。

然而,闺中女子最是爱美,上下连起的深衣形制,虽然修长,却总似少了那么一丝妩媚之意,于是,便有女子将衣襟做得极长,成三角形、圆形或梯形,于身周来回缠绕,层叠垂落铺展,越显出女子特有的柔媚与婀娜,自此,便有了“曲裾深衣”一说。

也许,便是因了深衣的端雅飘逸,古时的深衣是极正式的一种穿着,甚至有着详尽的细节尺寸规定。举凡如袖口、腰围、下摆的长度,衣领、镶边需多少寸,以及袖子的长度等,均有详尽的规定。

此外,深衣每一个部件都有专门的要求。如腰带应束于髀骨与肋骨之间;深衣的下部即“裳”,须裁为十二片并连缀而成,意为一年的十二个月;深衣袖子下垂的部分须为圆形,以符合规矩方圆之意。如此一来,深衣便成了充满哲思的衣服,蕴含端正、规矩、天地方圆、岁月节序以及天人合一之意,令人于穿着之时,既舒适美观,又礼仪端雅。

不过,于闺中女子而言,这些规矩大道,又怎及得上美之一字来得重要?而深衣便也因了女子的美丽心思,演变出了种种华丽与优雅:有些女子将深衣的腰身收得极窄,成钟的形状;有些女子则将深衣的前后两襟下裾裁为三角形或弧形,重重衣裾叠合舒展,宛若燕尾,即成“燕裾”;还有的女子,将深衣从腰部至膝盖都收窄,唯下摆放宽,便如而今我们见到的鱼尾礼服一般,行动处款摆腰肢,别见风情。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罗衣著尽春正好,闺阁女儿的衣上心思,便在这重重叠叠的衣袂襟边,流连出春天般绮丽的香气,便连端正清雅的深衣,亦因了女儿家的慧质兰心,便此成就了无数华丽的风景。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袿衣。

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

早在战国时代,便已有了袿衣。它是由深衣演变而成的一种著名的服饰,在后来甚至成为了仙子所穿的标准衣饰。

袿衣的基本形状是将衣片裁成三角,呈刀圭形的两尖角,将之缝于深衣且垂饰于其上,便是袿衣。它曾是贵妇的常服,却也有爱美的女儿日常穿着它,不过最常见的还是将之作为舞衣穿着,衬以长长的飘带,舞动之间,衣袂飞扬、飘带若云,宛若仙子舞蹈,极尽美丽。

到了汉代至晋代,袿衣又有了新的穿法,或是将襦裁做袿衣的三角之状,或是将袿衣配裙穿着,也有配上飘带并将袿衣裁成更多的三角形,以杂裾的形式出现等等,其穿着方式之华丽多姿,直叫人眼花缭乱。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洛神所穿的,便是这般华丽的袿衣吧。重叠飘逸,如飞如举,真真成了仙人的之衣。而那双裙、轻袿、飘带、袖有羽饰的绝丽女子,远远看去,只见衣袂飞扬,裙带飘舞,出尘轻逸的仙姿令人无限神往。

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

美丽的袿衣,缘起于端雅庄重的深衣,飘逸华美于其外,哲思悠然于其内,宛然有出尘之姿,却又含蓄温婉。于是想起古时的闺阁女儿,不也正如这袿衣一般端庄慎持,却又蕴含妩媚深情的么?

衫襦翠

三月初春的时日,最是宜于著轻衫。

薄薄的一件,贴体剪裁、纤秀婉转,玲珑身段隐约可见,不必春风来吹,便已自成了这天地间的无边春色。而那著春衫的女子,衬着离披的青青草坡与烂漫的花光树影,轻软如蝴蝶,分花拂柳间,是尘世间最灵动的景色,入了诗,成了画,写就人间最美的风情。

玉奁收起新妆了,鬓畔斜枝红袅袅,浅颦轻笑百般宜,试著春衫犹更好。

春光恰好的时日,试著春衫,真真是百般娇媚,无须如何娇饰,便自有了一段风情。

衫,又称衫子,分复衫、单衫两种,质料轻薄,装饰简约,是古时闺中女子最轻便的装束。其中复衫稍厚,适合于凉风初度时穿着,而单衫则轻简了许多,盛夏与暮春时节穿着最佳。此外,衫子亦有长衫短衫之分。长衫可至膝盖,直至明时依旧是闺中女儿极爱的服饰;短衫则是我们现今大多数人口里的衫子、衫儿了。

轻薄简致,纤秀里蕴着女子的玲珑体态,衫子在古代,应是女子最能展现身体之美的衣着之一。因而,在古典诗词中,时常能窥见它的影子:春衫、夏衫、罗衫、薄衫……而这些衫儿的主人,亦正是娇柔美丽的女儿家,含着几分娇俏与慵懒,于清丽的诗句辞章间,笑语嫣然。

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

藕丝般细致洁白的衫儿,配一条柳花裙,清淡素雅,似带着春风的颜色,诗中的女儿,想必也是花信年华的青春少女吧。

其实,在最初,衫子的出现还是为了行动方便。在秦代时,宫庭中的宫人们流行穿一种衫子,又叫做“半衣”,以其轻便简约,利于劳动而广受宫人们的推崇。也正因了这些特点,闺中女儿们游戏、出行、日常起居时,都爱穿著衫儿,轻捷与美丽兼具。

除却以上几种衫儿以外,还有一种窄衫,贴身剪裁、极显身材,也是衫子里比较常见的款式。

窄罗衫子薄萝裙,小腰身,晚妆新。

窄衫轻柔,薄裙绮丽,那小女儿家的柔婉姿态,亦于这窄衫之间流泻而出,宛若春色怡人。与之相同的,还有一种扣身衫子,也是紧身的款式,妖绕多姿。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窄衫之中,似还有隐约的一丝诱惑在里面,只是,这诱惑也是轻盈的、明朗的,如春天浩荡来去的风,水一般的干净明洁。

若衫儿是春夏两季的最佳服饰,则襦与袄,便成了秋冬两季女子服饰的主流了。

襦,指的是一种比较短的上衣。古时女子服饰中,常有上襦下裙的搭配,可算是基本穿着之一了。

襦的形制有三种:长襦及膝;短襦位于膝上;还有一种结束于腰间的襦,叫做腰襦。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腰襦之上,怎可一无装饰?而绣了各种美丽图案的腰襦,方才不算辜负那锦绣韶华与大好春光。因此,古代的闺秀们,亦极爱于腰襦上绣花:流云、卷草、枝蔓、花朵……不一而足。身形转折之间,腰肢轻摆,款款生姿,便是此刻想来,亦依旧令人神往。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那亲手缝制罗襦的女子,应是有着如花一般的红颜的吧。衣若人,人衬衣,女子的一生,或许便是在这不断的著衣换衣之间,就此消磨了去。而在漫漫的时光里,女儿家的种种情绪,有时,亦只在这一件衣衫之上。那些珍重的心事,隐秘的愿望,如同身上所著的罗襦,温暖且柔软,亦如这和暖明丽的天气一般,是春天慎重埋下的种子,只待着花开之日,予自己一程美丽的盛放。

当春风逐渐散尽,天气日渐转寒,闺阁女儿的冬日服饰里,便又多了一件袄儿。

袄,厚重暖和,最能抵御寒风侵袭,若于其外罩一件貂领的披风,则又于端丽之外,平添了几分英气。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早期时,袄与襦还是分开的,虽然两者间有些相似,却因袄絮了丝棉或棉花,或加衬皮毛等等,比襦更加暖和,也更有工整庄重的效果。直到明代,袄才和絮了丝棉的襦或夹襦等同了起来,上袄下裙,亦成了这一时期女子们的主流冬装。

冬装总是厚重不便的,闺中女子们,便会在袄上作些特别的装饰。以华丽替代轻盈,将繁复换了简约,竟也自成了一番美丽风景。

明代小说《明珠缘》里便有“头戴皂纱冠,穿珠点翠;身穿纻丝袄,舞凤团花。腰系结绿白绫裙”的描述。单单只看这几句话,便已知晓,彼时闺阁女儿们的冬日服饰,该是何等的华丽与丰美了。

缭绫乱

杏花尚未开尽,桃树却已灿烂成一幅云霞,落英缤纷如雨,衣襟鬓边,沾染了清清浅浅的香气。没有风,唯一树又一树的粉与红,绚丽了整个季节。

择一个温暖的三月的午后,懒懒地着了碧色衫儿,天气略有些凉,便加一件短短的半臂罢,碧鸾朱绡、花锦重叠,于身前系一枚同心结。

半臂,亦称半袖,是古时女子较别致的衣着之一。可内穿保暖,亦可著于襦或深衣之外,典雅柔美,风致嫣然。它的前身,是一种叫做“裯”的服装,其形制为对襟,袖子很短,领、下摆、袖口皆以绢镶,别致精雅,另具风情。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诗中的女子,身着遍洒金缕的半臂,想来应是颇华丽的一种装扮了。

半臂起于汉晋,而盛于隋唐,式样亦变化万千。除对襟外,还有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子最长只到肘部,衣裾及腰,领口则较宽,穿在衫或襦之外,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半袖襦裙”。在唐代,这种半袖襦裙是正式的礼服之一,东宫的女史们日常穿着的,便是这种服饰。

或许是因了唐代所独具的端庄华美的气象,这宽大的半袖便成了一时的风景,而女儿家的小巧心思,在这半袖上也尽情地施展了出来。唐代的半袖做工已经十分精致,所选用的衣料多为华美的锦、绫等,以金线滚边或镶边,绣上折枝花、双蝶、凤、鲤等图案,衣料的颜色则选用庄重的大红色、紫色,或是明丽的白色、浅绿、蓝色等等,富丽明亮,气韵夺人。

半臂京绡稳称身,玉为颜面水为神。一痕头导分云绾,两点眉山入翠颦。

半臂的风情,便是在这轻盈典雅之间,衬着窄袖襦衫,束出纤腰一抹,于胸前结一个华丽的结,配以长裙,犹显女子的纤秀与窈宨。

可惜的是,唐代以后,半臂的身影便即淡了去,虽然明清之时,亦曾有女子着半袖衣长裙,然彼时的阔大华美之意,却再也不复可寻了。

除半臂外,古时女子的短袖衣甚多,如两当、抹胸、诃子、围腰等。

两当又写作裲裆,是一种类似无袖背心的衣服,它共分为前后两片,在肩部用丝带连接起来,穿着时贴身舒适,还有人在其间絮上丝绵之属,则秋冬穿着更为保暖。

古时的女子多将两当穿于衫外,类于半臂的穿法,饰以精美的花纹,选用锦缎等材料裁制,精致华丽,既有吴越水乡的婉转多姿,亦含西域胡地的飒飒风情。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

纤纤围腰翠一捻,被罗带轻轻拢住,这诗中起舞的女子,应是极纤婉的美人吧。围腰、抹胸、诃子等,均为女子内衣的前身,是贴身穿的,但也不乏如唐代这般豪放的年代,一些女子依旧将之外穿。想来,彼时民风开放,女子穿着露或透些,也并非不符当时的审美要求。而这其中,诃子的发明者,据传是著名的美人杨贵妃。

却不知,千年以前,那长安城里的浩浩春风,是否亦曾轻缓地拂过美人的长裙与轻衫,拂过她若隐若现的那一抹香艳,将彼时的花香与草色,写进岁月的折痕,写进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湘水绿:曼妙身影,流转光阴

溪水是清越的一弯碧色,于花树间欢跃着前行,偶尔的,一尾红鲤跳出水面,惊飞了水边女子飘舞的裙摆,亦惊乱了一溪清脆的笑语,溅了满地的碎玉水晶。

春已暮,夏正长,木樨树的深影里,荫翠了一地细碎的光影。著着彩裙的女子们,或坐于树下,或立于水岸,裙摆翩跹,宛若蝶舞。安坐时,便是一枚盛放的花朵;悄立时,恰如风摆柳梢;更有水边嬉戏的女子,微湿了石榴红的裙角,却依旧与女伴嬉闹玩笑。那一痕嫣红的裙角,似花瓣委地,轻盈地飘落于深翠的草地,映着碧水与红鲤,娇艳得令人不敢逼视。

裙,便是这般,携着千年前的淡淡风烟,自古时闺中女儿的身畔,走进我们今天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