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悠悠回乡情
6888400000027

第27章 勤劳智慧回回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他是我国56个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散居全国各地,全国每一个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回族。据1990年统计,全国回族共有九百九十二万八千四百余人。其中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北、河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较多。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在乡下自成村落,在城镇自成街道。往往与汉、维、蒙等民族杂居。全国有一个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外称“******省”,全区有回族一百八十七万三千多人,占全国回族总人15的17.1%,主要聚居在泾源、同心、海原、吴忠、西吉、灵武、固原、平罗等县。两个自治州(新疆昌吉、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六个自治县(河北省孟村、大厂,青海省门源、化隆,甘肃省张家,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五个和其他民族联合的自治县(贵州省威宁彝、回、苗自治县,青海省大通回、土自治县,民和回·土自治县,云南沙甸回、彝自治县,巍山彝、回自治县)。关于回族的来历众说纷纭,在公元7世纪中叶,信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纷纷来到中国经商,他们先后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定居谋生,并按照阿拉伯风格修建清真寺、墓地、住房等,在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长期交往中,互相了解融合、通婚,繁衍了后代,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体系。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省没有回族,没有哪一个县没有回族。

13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到旭烈兀攻陷巴格达(1258年),蒙古军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地区。那里的中亚细亚各族人民、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迫东迁,编入“探马赤军”。在甘肃、宁夏、河南、山东、云南和河北一带“屯聚牧养”。他们每到一地便在那里建造清真寺,围清真寺居住,生儿育女,按阿拉伯风俗习惯生活。元代治滇名臣、回族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曾任陕西省平章政事(高级地方长官),据《陕西通志》所述,他“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明史列传》一书中有“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是居甘肃省甚多”。很多姓的第一音是:纳、拉、丁、哈、马、苏、达、白、赛、穆……等。直到现在回族这些姓氏还是非常多的。云南的回回是赛典赤及其部属的后裔。明代近三百年中,“探马赤军”解体,回回定居下来,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共同体。据史书记载,明代在陕西关中、甘肃河州、平凉、宁夏灵州、固原等县,已形成回回的主要聚居区,在云南、华北各地及运河两岸,还发展了不少聚居点。

回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为开拓中华,建设中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元代回族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曾担任过陕西、四川、云南的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他在云南任职6年,能体恤百姓,注意发展生产,修渠筑坝,推广与传播稻、桑、麻的种植技术,广设驿站,修盖清真寺,提倡文化,注意民族间的团结关系,后来他的儿子纳速拉丁继承了他的职务,同样在交通设施、水利灌溉方面做了不少好事,至今流传于民间。元代“回回炮”是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制造的,在当时的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出生在西域的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写了《万年历》(即回历)和《元一统志》,并制造了7种天文仪器(即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和观象仪),为发展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了贡献。

建筑学家亦黑迭尔丁曾设计了北京城的建筑物,巧夺天工,至今传颂。回回诗人萨都剌著有《雁门集》二十卷(存有六卷)。曲人马九皋,山水画家高克恭,经史学者瞻思都是元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明代回族航海家郑和是云南昆明人,7次下西洋访问过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同代航海家马欢著有《瀛崖胜览》一书,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记录,对研究中西交通有重要的价值。回族政治家海瑞,一生清廉,刚正不阿,断案如神,被称为“海青天”。朱元璋部下的大将常遇春、胡大海、沐英、丁德兴都是回回。泉州回族思想家李贽,著有《李氏藏书》、《李氏文集》等书。武昌回族诗人丁鹤年著有《海巢集》、《哀思集》,南京金大车著有《子有集》等书。回族经学家王岱舆著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等著作。清代封建统治者对回族进行了迫害,回族人民的起义,此起彼伏。广州回族三将领起义称为“教门三忠”,丁国栋的甘川起义,云南的杜文秀起义,陕西的白彦虎起义,宁夏的马化龙起义,他们的英雄业绩在回民中世代流传。

清代江苏回族画家改琦善画仕女,绘有《红楼梦仕女图》等多种画集。清代经学家张中著有《归真要道》,刘智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金天柱的《清真释疑》,马注的《清真指南》,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北回族先进青年郭隆真在邓颖超支持下组织了“女界爱国同志会”和“觉悟社”,对宣传进步思想,组织进步青年投身革命起了很大作用。

1936年5月,宁夏地区建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当选为主席,他带领群众筹粮集草支援红军抗日救国,流下最后一滴血。在河北以马本斋为首的“冀中回民支队”坚持抗日战争6年,经历大小战斗800余次,消灭日伪军3万多人,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长期以来,回族作为一种人们的共同体,在******教教律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文化、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特别是在饮食起居,生老病亡,婚丧嫁娶上,与******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是公元7世纪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的,只崇拜安拉(真主),不崇拜任何偶像。《古兰经》第五章中有“我喜欢******作为你们的宗教”。

“******”是阿拉伯语音译,原词来自“赛拉目”,为和平和顺从之意,按教法宗旨,主张人类和平相处,顺从安拉的意志。

因为******教创始于麦加,也称“天方教”。我国******经书有“清净无染,真乃独一”、“清净哉,真主”,故称“清真教”,因回族信仰此教者居多,而又曾称“****”。

******教的基本教义为六信:通称“伊玛尼”。信安拉(波斯语:胡大,汉语:真主)“独一无二”。信经典(信《古兰经》及其之前的诸经典,《讨拉特》、《则逋尔》、《引支勒》)为“天启”的经文。信天仙(指哲布来依勒,米卡依勒等十大天使,执行真主各项命令的妙体)。信圣人,即首先信仰被真主封印的至圣穆罕默德,还要信仰穆圣以前的诸使者: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等25位有名目的列圣,承认他们的奇迹,学习他们的德性。信死后复活及末日审判。信一切生死祸福皆由安拉定夺。

******教教律要求每个成年的******,除六大信仰之外,还必须进行五大功修,即念、礼、斋、课、朝。

念;就是要念“清真言”(即我国古代经学家所概括的十六字证词:“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通过亲口诵读,心里虔诚,以感赞安拉创造之恩惠,并学习穆罕默德圣人的高尚品德。

“礼”即礼拜,面向“麦加”(卡尔白)方向作祈祷仪式。每天五次,也称“五番”。晨礼:阿语称“发吉尔”,波斯语称“帮布达”。晌礼:阿语称“祖合尔”,波斯语称“撇师尼”。晡礼:阿语称“阿苏尔”,波斯语称“底盖尔”。昏礼:阿语称“买格利布”,波斯语称“沙目”。宵礼:阿语称“尔沙宜”,波斯语称“呼夫滩”。

每星期五为“主麻”拜,又称“聚礼”。每年有两次“会礼”,俗称“尔德”,即“开斋节”和“宰牲节”(古尔邦节)。礼拜必须要做到衣净、水净、身净、位置净(叩头地方净),要进行小净或大净。平时礼五番拜可到清真寺,也可在家礼拜。但聚礼和会礼必须在清真寺礼拜。

斋戒:阿语“素姆”的意译。俗称“封斋”,教历九月为“莱麦丹”(斋月),从清晨到日落禁止房事和饮食,通过封斋忍饥挨饿,体会穷人的疾苦,以达到磨炼意志,宽容、施舍穷人,养成有忍耐性的良好品德。

天课:阿语“则克提”的意译,是清净的意思。******每年按照规定交一定数量的钱物,主要用以修造寺院,济贫扶困,养成乐善好施的美德。

朝觐:阿语“罕吉”的音译。凡经济宽余、身体健康的******男女一生都应到麦加圣地朝觐“卡尔白”天方一次,完成朝觐功课。

穆罕默德归真以后,由于政治、宗派及社会主张发生了分歧形成各种教派。主要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中国的******教在教律教法上属于逊尼派的哈乃菲派,并分格迪木、虎夫耶、哲赫忍耶、格德林耶、伊赫瓦尼等派别,在道乘上有不同的礼仪和特点。

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人士本着“各行其事,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告诫信教群众加强团结,发展大好形势。